罗茨水喷射真空机组:均衡化 信息化 多样化---由国庆60周年阅兵看中国军队新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7:47:22
  

昨天,天安门长安街上,新中国有史以来第14次大阅兵在这里完美上演。当你在现场或电视机前看到气势恢弘的场面时,有没有想过,那整齐划一的方队,那铿锵有力的步伐,那崭新的钢铁兵器背后,是否蕴含着全新的跨越?

  军兵种协调发展

  每一次阅兵,每一次都在刷新中国军事发展的纪录。昨天60周年的阅兵同样成为一个新的高峰,但也同样是一个新的起始刻度。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用“三少三多”来概括本次阅兵在规模结构上的变化特点。“三少”指的是参阅总人数减少了,徒步方队减少了,徒步方队中的陆军方队也减少了。“三多”指的是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增加了,高科技特种兵也增加了。

  在罗援看来,这一规模结构上的变化体现了我军现代化建设上的两大转变:第一,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第二,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而这两者正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确立新时期科技强军战略中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之一。从这次阅兵可以看到,我军建设正在沿着这条变革路线坚定不移地前行。

  “军兵种数量的增减调整其实反映了我军战略思想的变化。”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这样告诉本报记者。他说,新中国成立之初讲“大陆军”观念,其中还特别强调“大步兵”观念。到1984年阅兵,也还是以陆军为主,海、空二军虽有发展,但所占比例很少。1999年阅兵,海、空二军有所增加,但陆军仍占多数。而今年,陆军方队削减,使得陆海空和二炮这四大军兵种的力量基本达到均衡。因此,阅兵不仅是国家军事实力的体现,也是整个中国军队建设上协调发展的缩影。

  装备向信息化迈进

  整个阅兵过程中,除了整齐划一、干净利落的徒步方队让人耳目一新外,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更是引人瞩目,毕竟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军事实力最集中、最突出的展现。

  数量增加、全是国产、新品迭出、质量上乘,这些佳评都是内行人给予这次参阅装备的一致口碑。

  1999年阅兵时的大型装备只有42种,这次新增10种,达52种之多。“这新增加的10种大型装备都是这10年间的军事科研成果,已不仅仅是‘十年磨一剑’,而是‘十年磨数剑’了。”罗援兴奋地说。

  1999年阅兵时新型装备大部分是国产的,而这次参阅装备全是国产的,如新型战斗机歼10和歼11、新型主战坦克99式与96A式、新型导弹如巡航导弹等。

  “这些新型装备都不是立足于单件平台作战,而是立足于系统对抗,表明了我军已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跃升,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型发展。”罗援举例说,参阅的牵引火炮都由自行火炮所替代、参阅作战单元融侦察、指挥、通讯、控制、火力为一体,像“红旗7B”防空导弹机动性很强,有4门25毫米机关炮、4发防空导弹,还有车载雷达、6X6车载发射车。此外,装备趋于小型化、多能化,如许多火炮既能发射炮弹又能发射导弹。

  不过,更让罗援兴奋的是,许多主战装备在他看来打上了“代标性”印记,即具有跨代性特点,说明我军装备上了一个层级,达到了一个新阶段,部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例如,歼10、歼11达到空军三代机标准,99式坦克达到主战坦克的三代标准。巡航导弹也填补了导弹的空白,这款导弹是1999年阅兵中所没有的。它因超低空飞行,很难被雷达发现,其隐蔽性、突防力、机动性强,是对敌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的利剑。此外,预警机也是首次亮相阅兵式,它是空战能力的“倍增器”,标志着空中指挥、控制、通讯、情报能力大幅提高。

  科学治军建设国防

  阅兵不仅仅是国威军威的弘扬,它更展示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素质,其优良传统的传承,民族意志的提升,尤其是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念。罗援表示,这些意义远远大于对武器装备的表象观瞻。

  罗援认为,如果从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来看这次阅兵,可以说是4分军事意义,6分政治意义。“只有政治上的高屋建瓴,才能有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这次阅兵体现了国家整体发展思路的正确,即以科学发展观来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从而取得巨大的成就。”

  “此次阅兵还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体系建设、复合发展的路子。”罗援说,要立足于自力更生,又要借鉴他国有益经验,按中国的战略需求和基本国情来发展装备,有所舍,有所得,实现重点跨越。在依托综合国力、注重军民融合并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强调综合集成与体系化发展,由此形成以新型主战装备为骨干,电子信息装备、保障装备相协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

  比如,在这次阅兵中,后勤装备首次以一个完整的方队接受检阅。这说明近年来,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加紧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从而实现后勤建设的跨越发展。

  徐焰表示,进入新世纪后,国防发展战略发生新的变化,陆军变为全域机动,有装甲、轮式陆军、飞行陆军;海军则从近海向远洋作战能力转变;空军要做到攻防兼备,不仅限于国土防空;二炮是核常并用,不再局限于常规战争。“这些变化在这次阅兵中也得以体现。”

  提升军事实力自然离不开雄厚财力的支撑,许多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为此,如何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赋予国防和治军新内涵时要为之深思的问题。“在邓小平时代,为了经济建设,军队是以忍耐的姿态给经济让路,结果退一步,进两步,为国防建设在未来的厚积薄发积累了物质基础。江泽民时代已经开始协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协调发展。如今,国家的经济水平已大幅提高,物质基础也比以往坚实,胡锦涛主席更强调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罗援说。

  此外,罗援强调,科技治军离不开人才和技术储备以及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国防建设上尤其要有骨干研究力量,如今,各个军工集团挑大梁的老总,大多是中青年专家,军队中具有大本学历的达61.3%,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12.8%,这是军队建设的骨干,未来诚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