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狗恋爱污段子:欧罗巴行影记(6):凱旋门、协和广场、圣母院、蒙帕纳斯大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2:27:14

欧罗巴行影记(6):凱旋门、协和广场、圣母院、蒙帕纳斯大厦

 
  2011年6月1日
是这次欧洲行在巴黎的最后一天,早上从住处到星形广场凱旋门已是巴黎时间上午10:00左右。凯旋门是欧洲纪念战争胜利的一种建筑,始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统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效仿。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广场上。用石块砌筑,形似门楼,有一个或三个拱券门洞,上刻宣扬统治者战绩的浮雕。

巴黎共有三座凱旋门:卢浮宫前的小凱旋门,拉德芳斯区中的新凱旋门,再就是戴高乐星形广场的中央的这座凯旋门

                   

  

$2$2如果说塞纳河为巴黎平添了十分的柔美,那么凯旋门则为巴黎增添了几分的雄壮。星形广场凯旋门,面对香榭丽舍大街,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星形广场凯旋门,卢浮宫和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圣母院)。是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而建立,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星形广场凯旋门全部由石材建成,高48.8,宽44.5,厚22,中心拱门宽14.6。四面各有一门,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像,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波拿巴远征的2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门楣上花饰浮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俨然是一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

               
             
 

 
  正面有四幅浮雕——《马赛曲》、《胜利》、《抵抗》、《和平》。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19世纪中期,又在其周围修建了圆形广场以及12条放射状道路。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格局。每年714日法国国庆节的阅兵队伍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协和广场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著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在杜乐丽花园、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协和大桥、王室街 和法国海军总部环抱之中的协和广场,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代 巴黎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

协和广场于在十八世纪由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的,本来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的集权统治以及皇权的至高无上,但在之后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它又被法国人民当作摧毁王权的舞台,在此上演了一出出广为世人所知的人间悲剧。协和广场中间铸造的路易十五的骑马雕像,显示着其在位时期的威势。但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雕像被革命人民推倒,并改建了断头台,易名为“革命广场”。在17921794年间的恐怖统治时期,共和军曾在此广场处决了国王路易十六,皇后玛丽·安托瓦耐特等大约1100名皇室成员及保皇派。结束了他们性命的是曾设在协和广场上的断头台,据说还凝聚了被它断头的国王路易十六的“智慧”,它起初的设计是为了“以人道主义精神,迅速、无痛地处决死囚”。路易十六在为断头台的设计出谋划策时,绝不会想到他也是在为自己设计死亡方式。宣判路易十六死刑的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政府实际首脑罗伯斯庇尔,也是个法国历史上极具戏剧性的人物。他曾因反对极刑而辞去法官职务,后来在大革命时期又是他强烈主张以极刑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处死路易十六后,他不再满足于对王党分子的审判,一切不能与他保持绝对一致的人都成为了他清除的对象。丹东就成了这场清洗运动的牺牲品,同样在罗伯斯庇尔的主张下,这位新共和国政府首脑于1794 45在协和广场上被处死。在路易十六被处死一年多之后,17948月,为法国大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罗伯斯庇尔最终也被推上了协和广场的断头台。是否冥冥之中真有因果报应?如同路易十六设计断头台时的状况一样,罗伯斯庇尔在宣布路易十六死刑时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会具有与路易十六同样的命运。路易十六、丹东、罗伯斯庇尔,这三个曾把握法国命运的人,死于同一个刽子手手下,死于同一座广场之上的断头台。

有个传说:当年由于这里血腥味太浓,以至一群牛从这里经过时都嘎然止步,不经过此地而改道绕行了。直到广场被重建,为了纪念战争年代的结束,满足人民祈望和平的愿望,“革命广场”更名为“协和广场”。后经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终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这张在乌云下拍的协和广场的相片,更容易联想到法兰西历史上曾在这里发生过的血腥场面。

            
            
  

  协和广场一直象个上演真实历史剧目的大舞台。过去,人们曾来这里观看大革命的恐怖屠杀,现在,人们来这里则是为了感受历史发展,体味都市变迁。站在广场的中心放眼宽广的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可以一眼望到路尽头的凯旋门。矗立于香榭丽舍大街入口的雕像是马利的骏马,由雕塑家库斯图最初为太阳王路易十四位在马利乐华的离宫花园所雕造的。1794年这座雕像被从马利乐华的宫庭花园里运送到巴黎城,而后被安放在协和广场上。今天矗立在广场上的这座雕像只是一个复制品,真品则保藏在卢浮宫中。

            
        
  

  站在协和广场上,还可看到左右两边著名的国民议会大厦波旁宫和玛德兰大教堂。广场边协和桥那头的波旁宫前,真可说是车水马龙。

$2$2

        
             
  

  在广场的四面八方分别矗立着八个代表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个城市的雕像,这八座女神雕像在协和广场上的方位与它们象征的八座城市在法国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大体相符。西北是鲁昂、布雷斯特,东北是里尔、斯特拉斯堡,西南是波尔多、南特,东南是马赛、里昂。这种巧妙的构思体现出法兰西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与“协和”二字的含义完全一致。

 
             

  
             

  
   18351840年之间,协和广场上又增设了两个场景宏大的喷泉,和一些装饰华丽的纪念碑。纪念碑以船首图案装饰,是巴黎城的象征。实际上这两个喷泉只是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喷泉的仿制品,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广场的南边是海神喷泉。

          
           
 

    
  喷泉下的雕塑非常精美华丽,表现了当时法国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运技术。

           
              
 


  广场正中心矗立着一座高23,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送给法国的,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当初运输这块23高,230吨重,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方尖碑,可谓是大费周折。从埃及卢克索到法国巴黎一路的千难万险千波万折,可以成就一篇空前绝后的英雄史诗。最终,这座方尖碑在经历了两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后于1836年十月运抵法国。路易·菲利普把这座方尖碑当作他在保皇派和共和党之间政治中立的象征标志立在了协和广场上。

                           
                                                         
 

 

这座方尖碑在三千多年前被雕成后一直与它的孪生兄弟 ——另一块一模一样的尖碑一起,一左一右地守护在埃及卢克索的底比斯神庙的大门两侧。在埃及卢克索游览时曾看见过它的兄弟,也听到过同样的故事。碑身纵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及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故事。人们在安置方尖碑时还开发出了它的另一个功用:它成为了一个巨形日晷的晷针,而协和广场则成了晷面。每天随着日移地转,方尖碑在协和广场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时间,时间又一点一滴静静地凝集成历史。

一个人打扮成古埃及法老的模样,在烈日中站在方尖碑前,欧洲有许多这类的人,他们是重在献身艺术,还是重在乞讨?若法老们在天有灵不知作何感想?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岱岛上,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是法兰西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1163年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纳河中西岱岛的东南端,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她的正门前有一个巴黎零点的标志。巴黎圣母院的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看到圣母院前的这座钟楼,就会想到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对圣母院作的充满诗意的描绘,想到卡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

                  
                                              

 


  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不是指别人,正是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圣母院大教堂并不是在它位址上的第一栋宗教性建筑,根据教堂地底下挖掘出来的一些文物,该地点被作为宗教用途的历史,可以回溯到罗马的提庇留大帝时代。该教堂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教堂的大部分财宝都被破坏或者掠夺,处处可见被移位的雕刻品和砍了头的塑像,唯一的大钟幸免没有被熔毁,此时圣母院已是千疮百孔。之后教堂改为理性圣殿,后来又变成藏酒仓库,直到1804年拿破仑执政时,才将其还为宗教之用。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分割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圣母院正面高69, 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门洞,门上于中世纪完成的塑像和雕刻品。中央的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
教堂最古老的雕像则位于右边拱门,描述的是圣安娜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许里为路易七世受洗的情形。左边是圣母门,描绘圣母受难复活、被圣者和天使围绕的情形。

圣母院前总是游人如潮,人们涌动着从雕满精美塑像的大门进入教堂。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严谨肃穆几乎没有什么装饰。进入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于是,教堂就成“与上帝对话”的地方。巴黎圣母院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主殿翼部的两端都有玫瑰花状的大圆窗,上面满是13世纪时制作的富丽堂皇的彩绘玻璃书。南侧的巨型窗户建于13世纪,但在18世纪时作过修复,上面刻画了耶稣基督在童贞女的簇拥下行祝福礼的情形。其色彩之绚烂、玻璃镶嵌之细密,给人一种似乎一颗灿烂星星在闪烁的印象,它把五彩斑斓的光线射向室内的每一个角落。

          
                                         
 


  侧殿透光的花窗同样非常漂亮。

                   
                                                  
 


  圣母院内右侧安放一排排烛台,数十枝白烛辉映使院内洋溢著柔和的气氛。大厅可容纳9000人,在1500人的坐席前设有讲台,讲台后面置放三座雕像,左、右雕像是国王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两人目光齐望向米开朗琪罗雕刻的《哀悼基督》,耶稣横卧于圣母膝上,圣母神情十分哀伤。

              
                
  

  巴黎圣母院内有诸多绘画、雕塑,其中有两件宝物,一件是米开朗琪罗雕刻的《悲切》(或称《母爱》、《哀悼基督》)塑像,另一件是木刻圣经故事《天库》。这两张相片拍的就是《天库》。

         
               

  
               

  圣母院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90的尖塔。塔顶是一个细长的的十字架,远望仿佛与天穹相接,据说,耶稣受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这个十字架下面的球内封存着。
圣母院后殿始建于1370年,它不但是整组建筑的终端,而且它本身还创造了一种影响到每一部位结构的动感,从高低脚拱到肋状构架,都体现了这种动感。高低脚拱半径达15左右,别具一格的后殿建筑不愧为歌特建筑的杰出之作。

从圣母院后面看,显得更加漂亮,非常具有童话色彩。

这次导游安排的在圣母院参观的时间很短,只有半个小时,仅够匆匆进入,再匆匆走出,圣母院前巴黎的零点标志来不及看,更不要说走到它的后面。好在游塞纳河时拍下了这张在逆光中看见的巴黎圣母院后面。

 
                                                 

 

巴黎圣母院不但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值得仔细品味,她造型独特、线条美丽的外表,也很值得从不同的角度慢慢去欣赏。这次没能走到巴黎圣母院后面去,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好在上次拍了这张相片,在这里的感受与在正面、教堂内、塞纳河上的感受都不同。

                   
                                                  
 


  上次站双倍桥上欣赏巴黎圣母院时,一条游船刚好开过,拍下了这张相片作纪念,从这个角度更能欣赏到她外形的全貌。

      
                                                          

 


  午餐后到蒙帕纳斯大厦,这座大厦建于1972年,共59层,高209,是巴黎市区除埃菲尔铁塔外最高的建筑,也是巴黎古城中唯一的一座摩天大楼。由于大楼设计风格、建筑材料等与巴黎的城市轮廓和色调极不相称,蒙帕纳斯塔楼一直备受批评,反对、拉锯、抗议、谈判从来没有断过,被大部分注重传统的巴黎人鄙夷地称作“幽灵楼”。

最初的设想到最终建成历时将近40载,蒙帕纳斯大厦高210,是巴黎最高的建筑,乘欧洲最快的升降梯只需38秒钟就可到距地面196的顶层。在那里可以将全巴黎的绚丽美景尽收眼底。登上蒙帕纳斯大厦的顶层俯瞰巴黎,如今也成了巴黎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已开始慢慢接受了蒙帕纳斯大厦。然而,2005313首次被法国的《星期日报》曝出:蒙帕纳斯塔楼的天花板、管道以及电梯中都充满含有致癌物质的材料——石棉!此言一出,法国几乎是举国震惊!大楼的管理者们对于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让大楼至少空置三年,要么用10年的时间让整栋建筑保持开放的同时,采取措施去掉石棉成分。现在看来似乎选择的是后一种,大厦一直在开放,我们到达顶层时被告之最高处的露天观景台正在维修,只好在顶层隔着玻璃眺望巴黎市容。

            
                           
 


  在蒙帕纳斯大厦上俯瞰,古老的巴黎尽收眼底,古城中各种风格的房屋建筑、整齐的街道,在叙述着法兰西的过去;新城区中突起的高楼,正在描绘一个现代的巴黎。

   
                       

 

在蒙帕纳斯大厦上看埃菲尔铁塔,好像小了许多,但看看它四周的建筑、绿化带,还是能想像出它的宏伟。远处拉德芳斯区现代的高楼,仿佛是古老巴黎的点缀,为她增添了时尚的元素。巴黎是一个古老与现代融合得非常好的城市。

            
                                                
 


  在大厦上也能看到许多著名历史遗迹,这是卢森堡宫的一角,这座宫殿如今是法国参议院的所在地,它由法国建筑师萨洛蒙·德·布罗斯于1615年至1620年间在旧有的卢森堡行宫的原址上建造起来。这座宫殿与佛罗伦萨的碧提宫有几分相似,但它又保有鲜明的法国特色,特别是具有很高屋顶的角亭。环绕这座宫殿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花园,被描述为“巴黎唯一遗留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

                
                            
   

   也能清楚看到巴黎另一个地标式建筑------蒙马特山丘上的圣心堂。


              
  
  比埃菲尔铁塔上更清楚地看到巴黎荣军院的全貌。它现在仍属于法国军方,其中一部分成为法国军事博物馆,这是世界上展品最丰富的军事博物馆之一。拿破仑墓在荣军院内,这是按照拿破仑的遗愿,在他去世后19年,让他长眠于此。墓葬四周有12根石柱,分别饰以浮雕,代表一次次的光辉战役。他的兄弟和他最忠诚的将军们仍然卫护在他的周围。

                  
                           
 

       
  这是在大厦上看到的充满现代气息的蒙帕纳斯火车站,这个火车站与蒙帕纳斯大厦有着不解之缘。

位于塞纳河左岸的蒙帕纳斯火车站是巴黎四大火车站之一。1934年,面对蒙帕纳斯火车站川流不息的客流量,法国国营铁路公司认为有必要对火车站进行重新的规划和改造。1956年,方案重新被提出来,主旨是迁移原有的蒙帕纳斯火车站,在其旧址上兴建一座首都最现代化的商务楼。

车站拆迁工程的代价是一大片二三十年代的老街道将从巴黎地图上消失。那以后的十多年里,围绕着蒙帕纳斯建楼方案,以知识界为首的学术精英们与政府当局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这一论战持续了十多年。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审美和政治两大方面。
  持续十多年的论战和抗议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政府当局的支持使蒙帕纳斯商务楼规划方案落实。素以维护传统、古老的城市建筑风格为荣的巴黎人对这座现代化的大楼一直没有好感,把它称为不民主的“幽灵楼”。

 
                                            

 


  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下,巴黎再没有搞“旧城改造”,时至今日,蒙帕纳斯大厦成了巴黎古城中唯一的一座摩天大楼。巴黎的城建很值得中国人好好学习!

登上这座既著名又“丑陋”的大楼,眺望到巴黎的全貌,因为看不到大厦本身,更能感受巴黎的古老与时尚,和谐、高傲、成熟、美丽。

从蒙帕纳斯下来后,就立即上车奔向巴黎西南主的第戎,然后从那里进入瑞士。

再见了,令人难忘的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