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搞怪名字:中药性味归经功效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10:57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凡功能清热邪、解热毒,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的药物,就叫清热解毒药。热毒病症主要是指丹毒、斑疹、疮痈、喉痹、痢疾等,由于火热痈盛、郁结成毒的病症。

本节药物都能清热解毒,但由于各药性能不同,所以在应用上又各有特长,在应用于时必须作适当的选择与配伍。若热毒在血分,可与凉血药配合应用;火热炽盛,可与泻火药配合应用;挟湿者,可与燥湿药配合应用。此外,痢疾里急后重,宜配行气药;疮痈属虚者,宜配补益药等等。但发斑、疮疡、喉痹、痢疾等疾患,而属于阴症、寒症者,则不宜使用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附:忍冬藤、忍冬叶、银花子、金银花露)

【药用】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胃、心、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银花甘寒,既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且在清热之中又有轻微宣散之功,所以能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症未解、里热又盛的病症。应用时常配合连翘、牛蒡子、薄荷等同用。

2.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

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强,在外科中为常用之品,一般用于有红肿热痛的疮痈肿毒,对辨证上属于“阳症”的病症,较为适合,可合蒲公英、地丁草、连翘、丹皮、赤芍等煎汤内服,或单用新鲜者捣烂外敷。

3.用于热毒引起的泻痢便血(粪便中夹有黏液和血液)

热毒结聚肠道,入于血分,则下痢便血。银花能凉血而解热毒,故可疗血痢便血,在临床上常以银花炒炭,合黄芩、黄连、白芍、马齿苋等同用。

【处方用名】金银花、双花、银花(生用,清热解毒)、银花炭(炒炭,治血痢便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1.忍冬藤:药用茎。功用与金银花相似,又能通络,可治风湿痛。一般用量五钱至一两,煎服。

2.忍冬叶:药用叶。功用与金银花相似。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

3.银花子:药用果实。性凉。功能解毒止痢。治热毒肿疮、痢疾等。一般用量三钱至四钱,煎服。在麻疹恢复期,余热未清,可用银花子九钱,焙干,研细,拌白糖适量,每天三钱,分二次服,连服三钱。

4.金银花露:系将金银花加水蒸馏制成。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可治疗小儿热疖、痱子等症,亦可作夏天饮料。忍冬的叶,也可蒸馏制成露,称金银花叶露,功用同上,唯稍逊于金银花露而价格低廉。

【按语】银花味甘性寒,气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热毒,尤为治阳性疮疡的要药。配以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则疏表解热;配以鲜生地、玄参、连翘、竹叶卷心等,则清营泄热;配以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则解毒疗疮;配以黄耆、当归、甘草,则托毒消痈;配以黄芩、白芍、甘草等,则清热治痢。

【方剂举例】银翘散《温病条辨》: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牛蒡子、竹叶、桔梗、甘草、芦根。治风温初起。

连翘

【药用】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入心、胆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本品作用与银花相似,故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两药常配合应用。

2.用于热病有高热、烦燥、口渴或发斑疹等症。

连翘能清热解毒,无论气分热或血分热,都可应用。以上诸症,系热邪炽盛,入于营血所致,可用连翘配合黄连、赤芍、丹皮等同用。

3.用于疮疡肿毒、瘰历、丹毒、乳痈等症。

连翘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故可治疗疮疡肿毒、瘰历等症,常和银花、象贝母、夏枯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连翘、连翘壳、连乔(生用,清热解毒)、朱砂拌连翘(清心安神,治热病烦燥不安)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连翘性凉味苦,轻清上浮,可治上焦诸热,尤能解毒消痈而散结,故为疮家的要药。

2.本品配以银花、薄荷、荆芥、甘草,则散风清热;配以玄参、麦冬、青莲心、竹叶卷心等,则清心泄热;配以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等,则解毒消痈;配以玄参、夏枯草、贝母等,则散结消瘰。

3.银花与连翘均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解疮毒,故在临床上两药经常同用。但银花尚能凉血止痢;连翘又能清心热,散结消瘰。

4.在过去用药习惯上本品分连翘壳与连翘心两种,连翘壳为果实,连翘心为种子,一般认为连翘心的清心功用较好。现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只有一种连翘,不再分为两药。

【方剂举例】连翘解毒汤《疡医大全》:连翘、牡丹皮、牛膝、天花粉、木瓜、桃仁、金银花、薏苡仁、甘草、白僵蚕。治腋窝疮。

连翘汤《圣济总录》:连翘、玄参、木香、昆布、枳壳、犀角、柴胡、黄芩、甘草、升麻、沉香、当归、芍药、木通、生姜、大枣、柳枝。治瘰历结核在项腋下,项强背痛。

蒲公英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或其它同属植物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乳痈肿痛,疔疮热毒,肺痈咳吐脓血痰。

蒲公英对热毒所致的乳痈肿痛、疔疮有良好的效果,可单独煎汁内服,或外敷局部;也可配合其它清热解毒药同用,如银花、连翘、地丁草、野菊花、赤芍等。治肺痈可用蒲公英配合清肺祛痰及清热解毒药物如鲜芦根、冬瓜子、鱼腥草、桃仁、黄连等同用。

【处方用名】蒲公英、黄花地丁(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在过去一般仅用于乳痈、疮肿。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发现它除了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之外,尚有利尿、缓泻的功效。不仅可用于外科疮痈,且可用治内科疾患。服配金银花、鱼腥草,可用于痰热郁肺;配板蓝根,可用治咽喉肿痛;配忍冬藤、车前草,可用治小便热淋;配决明子、黄菊花,可用治目赤肿痛;配栀子、茵陈,可用治湿热黄疸;配瓜蒌、贝母,可用治乳痈红肿;配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可用于疔疮肿毒;配夏枯草、牡蛎,可用于瘰历痰核。

【方剂举例】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金银花、紫背天葵。治疔肿毒疮。

阑尾清解汤《大陆经验常用方》;银花、蒲公英、冬瓜仁、大黄、丹皮、木香、川楝子、生甘草。治阑尾炎热毒期,腹痛拒按,甚至腹硬、发热、口渴、唇燥、呕恶不能食等。

紫花地丁(附药:犁头草)

【药用】本品为菫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入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疔疮热毒、痈肿发背等症。

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内服多配合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鲜地丁草捣烂外敷疮痈局部。

【处方用名】紫花地丁、地丁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至一两;新鲜的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外敷适量。

【附药】犁头草:菫菜科菫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犁头草的全草。性味淡凉。功用与地丁草同,现习惯上常与地丁草混用。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如无,可用鲜紫花地丁)、鲜连钱草、鲜野菊叶各一大把,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取汁约150~200毫升,一次内服;余渣加少量冷开水,使它湿润,敷在伤处。如症重、体弱,可隔八小时再照上述剂量内服一次。服药后不可喝热水、吃热食。

【按语】1.紫花地丁功用清热凉血解毒,对血热壅滞、红肿焮痛的疮痈、丹毒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本品除用于疮痈热毒之外,又可用治毒舌咬伤。

2.紫花地丁与犁头草形态相似,功效相同,故习惯上两者常混用。

3.地丁有紫、黄两种;紫花地丁简称地丁草,黄花地丁即蒲公英。两种地丁草均能清热解毒而疗疮肿,故在治疗疮痈肿毒时,两药经常同用。但紫花地丁清解疮毒之力较强,宜治疔肿,且解蛇毒;蒲公英消肿散结之力较大,宜治乳痈,且应用范围亦较为广泛。

【方剂举例】紫花地丁散《证治准绳》:紫花地丁、当归、大黄、赤芍药、金银花、黄耆、甘草。治诸疮肿痛。

山慈菇

【药用】本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的假球茎。(山慈菇的来源较复杂,有兰科的杜鹃兰、独蒜兰、百合科的老鸭瓣,防己科的金果榄、青牛胆等。上海习用杜鹃蓝。)

【性味与归经】甘、微辛,寒。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实热性的疮疖肿毒,瘰历结核等症。

本品味辛气寒,善能泄热散结,对痈肿疔毒、瘰历结核,内服、外敷,均可应用。

2.用于食道癌及淋巴肿瘤等

山慈菇用于食道癌,常与急性子、制半夏、地鳖虫、石见穿等配合应用;用于淋巴肿瘤,常与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贝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山慈菇、山茨菇(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玉枢丹《百一选方》:山慈菇、麝香、千金子霜、雄黄、红芽大戟、朱砂、五倍子。治感受外邪,食物中毒等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漏芦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漏芦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

【临床应用】1.用治疮痈初起,以及乳汁不下、乳房肿痛等症。

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消痈的功效,对于疮痈初起红肿热痛,常与连翘、大黄等配合应用;对于乳房红肿疼痛欲成痈肿者,常与瓜蒌、蒲公英、贝母等配合应用。本品且能通乳汁,与通草、王不留行等配伍,又可用于乳汁不下。

2.用于各种肿瘤。

漏芦在临床上又可用于各种肿瘤。如用于肝肿瘤,常与半枝莲、半边莲、石见穿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漏芦(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四钱,煎服。

【方剂举例】漏芦汤《卫生宝鉴》:漏芦、升麻、大黄、黄芩、蓝叶、玄参。治脏腑积热发毒,头面红肿,咽喉阻塞,水药不下,一切危急疫疠。

四季青

【药用】本品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

【性味与归经】苦、涩,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小便淋沥涩痛及痢疾、腹泻等病症。

本品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用治上述诸种病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乌蔹莓、鸭拓草等同用。

2.用于热疖痈肿初起,下肢溃烂,汤火伤及外伤出血等症。四季青既能清热解毒,且可凉血止血。用治热疖痈肿初启,可用鲜叶适量,洗净,加食盐少许,同捣烂,外敷患处。治下肢溃烂及汤火伤,可用干叶研成细粉,用麻油调涂患处。外治创伤出血,可用鲜叶洗净,捣烂外敷伤口;也可用干叶研细,撒敷在伤口上,外加包扎。

【处方用名】四季青、野冬青(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感冒宁《上海中成药》:四季青、大青叶、防风、紫苏、荆芥。治感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

乌蔹莓

【药用】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酸,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利尿。

【临床应用】1.用于咽喉肿痛,乳痈,热疖疮痈,皮敷创伤,蛇虫咬伤等症。

乌蔹莓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治咽喉肿痛、乳痈、热疖疮肿及皮肤创伤发炎红肿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鸭拓草等同用。对热疖疮痈初起及蛇虫咬伤,可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也可用本品焙干研细,用麻油或凡士林适量,调匀,外敷患处。

2.用于尿血、尿道涩痛等症。

乌蔹莓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利小便,故可用治小便不畅、尿中带血、尿道涩痛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车前草、马兰根或连钱草、萹蓄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乌蔹莓(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鲜者加倍,煎服。外用适量。

芙蓉花(附:芙蓉叶)

【药用】本品为锦葵科木芙蓉的花。

【性味与归经】微辛,平。

【功效】凉血解毒,消肿排脓。

【临床应用】1.用于疔疮肿毒,乳痈及肺痈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对于一切疮痈肿毒、乳痈等症,初起外用,能消肿止痛;已成者内服,有排脓之功。有可治肺痈,单用鲜花一至二两(干花减半),水煎,加冰糖五钱冲服,也可配合鱼腥草同用。

2.用于血热崩漏。

芙蓉花还能凉血清热,可配莲蓬壳,用治血热崩漏。此外,亦可用治水火烫伤,研末,用蜂蜜或麻油调服。

【处方用名】芙蓉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芙蓉叶:本品即木芙蓉的叶。性味苦微辛平。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外治疔疮、肿毒。鲜叶可捣烂外敷干叶研末,称“玉露散”,用蜜水调涂于肿处。

白蔹

【药用】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

【临床应用】用于疮疡痈肿。

本品有清热解毒;消痈肿的功效,对于疮疡痈肿、红肿热痛之症,既可内服,亦可外敷。如发背初起或疮疡痈肿,以本品配赤小豆,共研细末,用鲜鸡蛋白调和外涂。此外,水火烫伤,亦可用白蔹末外敷。

【处方用名】白蔹根、白蔹(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内托白蔹散《沉氏尊生》:白蔹、赤芍、当归、连翘、黄芩、白芷、瓜蒌仁、川芎、天花粉、乳香、防风、桔梗、柴胡、白蒺藜、生甘草。治痈疽溃疡不收。

白蔹散《证治准绳》:白蔹、黄柏。治冻耳成疮,或痒或痛。

鱼腥草

【药用】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根及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微寒。入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

【临床应用】1.用于肺痈,痰热壅滞,咳吐脓血,以及百日咳等病症。

鱼腥草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常与桔梗、鲜芦根、瓜蒌皮、冬瓜子、生苡仁、桃仁、象贝等用同用,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等症;与百部、鹅儿不食草、麦冬、蜂蜜等药配伍,可用于百日咳。

2.用于各种实热性的痈毒肿痛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而消痈肿,故可适用于热毒痈肿,可单味煎汤内服,也可用鲜草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鱼腥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按语】1.鱼腥草原名蕺菜,因它的新鲜净叶中有一股浓烈的鱼腥气,不耐久闻,故以气味而得名。一般人在未使用它的时候,往往顾名思义,以为此药气腥味劣,难以下咽。这是未经实践的原故。其实,此药阴干后,不但没有腥气,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时,则挥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它煎出的汁如淡的红茶汁,仔细口尝,也有类似红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涩味,毫无苦味,且无腥臭,对胃也无刺激性。

2.鱼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故前人用以治肺痈(肺脓疡)的要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本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用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等疾患,颇有疗效;本否又有利尿作用,故又可用于尿路感染、尿频涩痛。

【方剂举例】银苇合剂(本院曙光医院):银花、连翘、鱼腥草、麻黄、豆豉、桃仁、桔梗、生甘草、冬瓜仁、薏苡仁、杏仁、芦根。治急性支气管炎及较轻的大叶性肺炎。

野荞麦根

【药用】本品为蓼科植物野荞麦的根茎和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涩、微苦,凉。入肺、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淤,祛风湿。

【临床应用】1.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及肺痈、咯痰腥臭等症。

本品功能清热解毒,临床用治咽喉肿痛,常配伍灯笼草、筋骨草等同用;用治肺热咳嗽,或肺痈,可单用本品一两,隔水炖汁服,也可配合鱼腥草等药同用。

2.用于手足关节不利,风湿痛及痛经,产后瘀血阻滞腹痛等症。

本品兼有活血散瘀及祛风湿的作用,治疗手足关节不利,风湿筋骨酸痛等症,常配合桑枝、络石藤、苍朮等药同用;用治痛经及产后瘀血阻滞腹痛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加红糖煎服。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痢疾。

【处方用名】野荞麦根、开金锁(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错隔水炖汁服。

【按语】1.野荞麦在上海地区中药店称为开金锁,系由形状而得名。此药过去在临床上应用不多,近年来发现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用治肺脓疡(肺痈),疗效很好,但必须隔水炖汁煎服;如加水煎汁服,则疗效不显。

2.经临床实践体会,本品隔水炖出的汁,味很涩,微苦,用治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痰多,也有疗效,可使痰液分泌检减少,咳嗽逐渐减轻。

【方剂举例】复方金荞片(上海中成药):开金锁、生干蟾、鱼腥草、百部、一见喜。治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骨结核。

虎耳草

【药用】本品为虎耳草科值物虎耳草的新鲜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有小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肺痈咳吐脓痰,以及耳中流脓水等症。

本品功能清热解毒,用治肺痈咳吐脓痰,可用鲜草一两,配合鲜忍冬叶二两,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治耳中流脓,可用鲜草洗净打汁,加冰片少许,滴耳。

2.用于风疹搔痒,皮肤湿疹。

本品又能清热凉血,用于风疹搔痒,皮肤湿疹,可配合苍耳草、葎草等药,既可煎汤内服,又可煎汤外洗。

【处方用名】鲜虎耳草(用新鲜者,随用随采)

【一般用量与用法】鲜草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红藤

【药用】本品为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的茎。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肠痈腹痛及乳痈肿痛等症。

红藤善于清热解毒散结,为治肠痈的要药,常与大黄、厚朴、蒲公英或金银花、连翘、丹皮、苡仁等同用;治乳痈肿痛,可与蒲公英、天花粉、贝母、银花、连翘、夏枯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祛风活血作用,可用于筋骨酸痛,跌扑伤痛等症。

【处方用名】红藤(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

【方剂举例】红藤煎《临床经验汇编》:红藤、紫花地丁、乳香、没药、连翘、大黄、延胡索、丹皮、银花、甘草。治肠痈。

败酱草

【药用】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全草。其同属植物黄花败酱、狭叶败酱及岩败酱,也可作同类品入药。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寒。入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

【临床应用】1.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

本品辛能散结,寒可泄热。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

2.用于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败酱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又常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处方用名】败酱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本品药材来源较复杂,属于败酱科的败酱草,仅在民间应用,不见市售。

据《中药志》说:「今市售败酱草主要有两种:北方习惯使用菊科植物苣莳菜的带根全草;南方习惯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草全果。」又说:「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苣莳菜,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即称作苣莳菜,并非作为败酱草的别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菥蓂,亦为另一种药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泪出等病;败酱草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这说明现在市上出售的败酱草恐非古代所用的败酱草,原植物即为菥蓂,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菥蓂一药在临床上应用时常与清热解毒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同用,不作单味药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痈排脓的功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方剂举例】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薏苡仁、附子、败酱草。治肠痈有脓。

鬼针草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平。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痈,及毒蛇咬伤等。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与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应用。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与半边莲配合应用。治毒蛇咬伤,用鲜草二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把,洗净,捣烂敷换处。

2.用于跌扑损伤、腰痛及脑震荡等症。

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损伤腰痛,可用鲜草二两至三两(干草一两),加红枣、红糖、黄酒适量,炖汁服;用治脑震荡,可与活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脱力劳伤、体虚无力,可配合仙鹤草、红枣等同用。

【处方用名】鬼针草、盲肠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

地耳草

【药用】为金桃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苦,平。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疮疖肿毒或毒蛇咬伤,可用鲜草二两至三两煎服;另外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2.用于肠痈腹痛,跌打损伤等症。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消肿,用治肠痈腹痛,可配合白花蛇舌草、红藤等药同用;用治跌打损伤,除煎汤内服之外,还可用鲜草适量,捣烂外敷。

此外,目前临床上有用本品制成注射用针剂,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转氨脢偏高。

【处方用名】地耳草、田基黄(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至三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肝三方(本院第五门诊部)田基黄、岗捻根、炙鳖甲、丹参。治肝炎,谷丙转氨脢正常,而其它项目不良者。

垂盆草

【药用】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微酸,凉。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解蛇毒。

【临床应用】1.用于水火烫伤及痈肿创疮疡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对于水火烫伤,可用鲜草洗净捣汁外涂;用于痈肿初起,除煎汤内服外,同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还可消痈退肿。

2.用于毒蛇咬伤。

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可单用鲜草半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内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莲、野菊花、鬼针草、车前草、生大黄等药煎汤内服,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3.用于传染性肝炎。

近年来,临床上单用本品治疗传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以及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对降低血清转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

此外,本品近又用于癌肿。

【处方用名】垂盆草(洗净,晒干,切碎用)、先垂盆草(鲜草,作用较好)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鲜草一两至四两,大剂量可用半斤,煎服或洗净绞汁服。外用适量。

【按语】1.垂盆草原为民间治疗疮痈及毒蛇咬伤的常用草药,但因一般中药店不备,故过去在临床上殊少应用。近年来发现本品可用治传染性肝炎,对降低转氨脢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根据临床初步体会,有些病患在停药后又有转氨脢升高的现象,为了提高疗效,有待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2.本品叶小,形似鼠牙,故别名为鼠牙半枝莲,但称为半枝莲的尚有唇形科的开头草,为了避免品种混淆起见,以用“垂盆草”的名称为妥。

土茯苓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块茎。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临床应用】用于湿热疮毒、梅毒、筋骨拘挛疼痛及瘰历疮肿等症。

土茯苓味甘淡而性平,为利湿解毒的药品。用本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苍朮等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近年来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据报导。有一定疗效。

【处方用名】土茯苓(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午前治二两,煎服。据文献记载,服药时不可饮茶。

【方剂举例】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土茯苓、苡仁、银花、防风、木瓜、木通、白藓皮、皂荚子。治梅毒筋骨挛痛。

马兰根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马兰的根。

【性味与归经】辛,平。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

【临床应用】1.用于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皮下出血,以及咽喉肿痛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颇好,对于血热妄行的出血症,可配合仙鹤草、铁苋菜、菊叶三七、侧柏叶等止血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配合板蓝根、筋骨草等清热解毒药物同用。

2.用于湿热黄疸及小便淋痛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并能利尿,用治湿热黄疸,可配合茵陈、山栀、大黄、平地木等药同用;治疗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淋沥刺痛,可配合凤尾草、萹蓄、瞿麦、海金沙、车前草等药同用。

此外,还可用于毒蛇咬伤,可将新鲜全草,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或配合野菊花、半枝莲等同用。

【处方用名】马兰根(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射干

【药用】本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肺、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喉,消痰涎。

【临床应用】1.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

射干为治咽喉肿痛常用的药品,能清热毒、消肿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应用。

2.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

射干清肺热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与麻黄、紫菀、款冬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射干、嫩射干(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射干能降逆祛痰、破结泄热。本品目前临床上除用为消痰、利咽的药物之外,在鳖甲煎丸中还用以消症瘕、除疟母、通经闭。别名为乌扇。

2.本品配牛蒡子或黄芩,则清热利咽;如配麻黄,则消痰平喘。

【方剂举例】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射干、麻黄、细辛、半夏、五味子、紫菀、款冬、生姜、大枣。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

射干消毒饮《张氏医通》:射干、玄参、连翘、荆芥、牛蒡子、甘草。治咳嗽音瘖、咽喉肿痛。

山豆根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广豆根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喉。

【临床应用】用于咽喉肿痛等症。

山豆根功能清热利咽,治咽喉肿痛属于热毒者,常配合射干、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肺热咳嗽及黄疸等症。

【处方用名】山豆根(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山豆根苦降泄热,主要用于咽喉红肿热痛属于实火肺热者。

2.根据实践经验,本品用一般剂量,对胃无刺激性;如剂量过大,易致呕吐,如用至一两,能引起中毒而发生呕吐、腹泻、胸闷、心悸。

3.山豆根的来源尚有多种:

防己科缠绕性藤本植物蝙蝠葛的根茎,主销华北,东北各省;上海地区亦曾经用过。

豆科木蓝属的多种植物如多花木蓝,和?木蓝及宜昌木蓝等的根,在江苏、湖北、河南、山西等应用较多。

【方剂举例】山豆根汤《验方》:山豆根、荆芥、防风、桔梗、甘草、僵蚕、薄荷、赤芍、归尾、山栀。治咽喉肿痛。

马勃

【药用】本品为马勃科马勃菌的子实体。

【性味与归经】辛,平。入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

【临床应用】用于热邪火毒郁滞所致的咽喉肿痛,咳嗽失音,肺热咳嗽等症。

本品能清肺利咽,用治咳嗽失音、咽喉肿痛,常与银花、山栀、薄荷、牛蒡子、玄参等同用。

【处方用名】轻马勃、净马勃(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须包煎。

【方剂举例】清咽消毒饮《疫喉浅论方》:马勃、银花、犀角、连翘、板蓝根、人中黄、黄连、山栀、牛蒡、元参、薄荷、绿豆衣。治疫喉腐烂。

橄榄(附:金果榄)

【药用】本品为橄榄科植物橄榄树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酸,平。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喉,化痰。

【临床应用】用于肺胃热壅所致的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及癫痫等症。

本品有清肺利咽、化痰的功效,故可用于上述诸种病症。据文献记载,本品尚可用于鱼骨鲠喉。

【处方用名】橄榄、青果(用新鲜者)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多者可用治二两,洗净,生食嚼烂咽汁,或煎服。

【附药】金果榄:为防己科植物金果榄的块根。形似橄榄,故名。性味苦寒。功能解毒、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疮痈肿毒。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清音丸《上海中成药》:橄榄干、寒水石、桔梗、大青叶、甘草、飞月石、薄荷脑、冰片。治咽喉肿痛,瘖哑声嘶,口干舌燥,咽不下利。

白毛夏枯草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咽喉肿痛及肺热咳嗽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咽喉红肿疼痛,甚至有发热者,单用本品一两,煎服,即有良好的功效;用治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可与化痰止咳药如前胡、佛耳草、枇杷叶等配伍应用。

2.用于热疖肿痛等症。

本品性味苦寒,既能清热解毒,又可凉血消肿,用治热疖痈肿等症,除煎汤内服外,亦可用鲜草捣烂外敷。对于外伤出血,可用干草研粉,撒布包扎;用治血瘀肿痛,以鲜草适量,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筋骨草、白毛夏枯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筋骨草别名叫白毛夏枯草。简称白夏枯草,这是由于在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上有这样一段话:「叶梗同夏枯草,惟叶上有白毛。」因此而得名。

2.白毛夏枯草一药,在过去中药店有售,因临床医生很少应用,故上海地区一般中药店即不再备货供应。现草药店有售。

3.筋骨草味甚苦,而清热解毒的作用很强,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体会,用本品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及急性支气管炎,都有良好的疗效。

点地梅

【药用】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风火赤眼,跌扑损伤,以及咽喉肿痛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治风火赤眼,常与菊花、桑叶等配合应用;治跌扑损伤,可与当归、川芎、落得打等配合应用;治咽喉肿痛,可单位应用,也可与筋骨草、板蓝根、胖大海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点地梅(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点地梅别名叫喉咽草,在上海地区草药店又称白花珍珠草。本品味甚苦,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慢性咽喉肿痛,而以治疗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较好。

一枝黄花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苦,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除痛。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

本品苦凉泄热而辛散,可用于感冒发热;又善于清热解毒,对咽喉肿痛等症,也可应用。

2.用于毒蛇咬伤,疮疡肿毒等症。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可消肿除痛,对于毒蛇咬伤,疮痈肿毒等症,皆可应用,一面煎汤内服;一面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此外,对于鹅掌风、灰指甲、脚癣等病症,可煎汤浸洗患部。

【处方用名】一枝黄花(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爵床

【药用】本品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咸,寒。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截疟。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痛,以及水肿等症。

小青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故可用于外感发热、咳嗽、咽痛,可与蒲公英、白英、野菊花、枇杷叶等同用。本品又有利尿退肿作用,可用于小儿肾炎水肿,可每天用鲜草一至二两,煎服,连续服用,肿退后,再根据辩证,服药调治。

2.用于疟疾等症

本品有截疟作用,治疗疟疾,可单用本品一两(或鲜草三两),煎服,于疟发前3~4小时服下。

3.用于疔疮痈肿,扭伤肿痛等症。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有活血止痛功效,对于疔疮痈肿,或扭伤肿痛等症,既可煎汤内服,有可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爵床、小青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鲜草一两至三两,煎服。外用适量。

人中黄

【药用】本品为甘草的加工品。取两端有节的嫩竹筒,在其一端钻孔,将甘草粉从孔内装入,压紧,以融化的松香将孔封固。冬月浸粪坑中四十余天,取出,用水漂清,悬临风处,阴干,破竹筒取甘草,晒干备用。

【性味与归经】甘、咸,寒。入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暗,或高热发狂,以及咽喉肿痛、丹毒等症。

本品以甘草为主,经加工制成,具有清火解毒的功效,对于上述各种实火热毒的病症,可配合清热解毒药物如石膏、黄连、连翘、玄参等同用。

【处方用名】人中黄、甘中黄(漂清,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

【方剂举例】人中黄丸《张氏医通》:人中黄、苍朮、桔梗、滑石、大黄、人参、黄芩、黄连、防风、香附。治温疫诸热毒。

人中白(附药:淡秋石)

【药用】本品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

【性味与归经】咸,寒。入肝、三焦、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祛瘀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等症。

本品着重清热解毒,对于咽喉肿痛,或牙疳口疮等症,可配合黄连、黄柏、儿茶、青黛、冰片、硼砂等要,研末外敷。

2.用于咯血、衄血等症。

本品又能祛瘀止血,对血热所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症,可配合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等凉血止血药同用。现在临床上本品以外用为主,较少用于内服。

【处方用名】人中白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附药】淡秋石:古代用石膏浸入童便中制成。现时用人中白浸去咸臭,晒干,研成粉,再加白芨将水拌和,制成方块。性味咸寒。功能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咽痛,口疮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二钱,煎服。另有一种咸秋石,系用食盐与泉水煎熬而成,功用与淡秋石相似。

【方剂举例】人中白散《外科正宗》:人中白、孩郧茶、冰片、黄柏、硼砂、薄荷、青黛、黄连。治小儿走马牙疳,口疳,牙龈腐烂臭黑,脓耳。手“月廉”窗、腿上窗、痔疮。

白头翁

【药用】本品为毛艮科植物白头翁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治痢。

【临床应用】用于湿热或热毒引起的痢疾。

白头翁为治痢要药,因它既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又能入于血分而凉血,故临床主要用于热毒痢、痢下赤白,或有高热的症候,常配合黄连、黄柏、秦皮等同用。

【处方用名】白头翁(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煎服。

【按语】1.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2.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又全国各地作为“白头翁”使用的有多种植物,如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翻白草等,也能用治痢疾,建议在处方使用原植物名称。

【方剂举例】白头翁汤《伤寒论》: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治热痢下重。

马齿苋

【药用】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酸,寒。入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治痢。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或热毒引起的痢疾。

马齿苋为治痢疾要药,可单用本品煎服,也可配合辣蓼等药同用。

2.用于热毒疮疡。

本品功能清热解毒而消痈肿,可用于热毒疮痈,单味煎汤内服,同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马齿苋(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用一两至二两;新鲜者可用二两至四两,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马齿苋为治菌痢的要药,以用新鲜者效果较佳。本品在近年来应用范围有所发展,如用治百日咳、肺结核及化脓性疾患等。由于本品原可做蔬菜食用,即使大量应用也很安全,故是一味值得重视的药品。

鸭胆子

【药用】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鸭胆子树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大肠经。

【功效】治痢,抗疟。

【临床应用】1.用于久痢、休息痢。

鸭胆子为治休息痢的要药,凡冷积久痢,乍轻乍重,或愈后复发,大便乍红乍白,或硬或溏者,均可用本品单独服用。

2.用于疟疾。

鸭胆子单独应用,又能治疗疟疾,有抗疟作用。

此外,本品外用还能敷治赘疣、鸡眼。

【处方用名】鸭胆子、苦参子(去壳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去壳取仁(切勿将仁敲破,以胶囊或桂圆肉或馒头皮包果吞服。治痢,每次用十粒至十五粒,每天服三次,连服七天。治疟,每次七至十二粒,每天服三次,连服五天至七天。外用适量,去壳打烂敷局部。

【按语】1.鸭胆子一药,在本草文献方面,使载于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原为治冷痢久泻的要药。近人根据前人对于冷痢症状的描述,用治阿米巴痢疾,疗效颇好。并且由于本品能治阿米巴痢疾,有杀灭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故又试用本品杀灭疟原虫,在临床上用治疟级,也具有很好疗效。

2.本品对肠胃道有刺激作用,凡脾胃虚弱者禁用。

【方剂举例】鸭胆丸《医编》:鸭胆仁、文蛤、枯矾、川连、朱砂为衣。治冷痢。

解毒生化丹《衷中参西录》:鸭胆子、三七、金银花、白芍、甘草。治痢疾失治,气血两亏,肠中腐烂,所下之物,色臭腐败。

橄核莲

【药用】本品为爵床科植物橄核莲的叶或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痢疾、腹泻,咽喉肿痛及肺热咳嗽等症。

本品味甚苦,有清热解毒作用,适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腹泻、急性扁桃体炎及急性支气管炎等病而见热性症候者,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清热药如金银花、黄芩等同用。上海市售成药“抗炎宁”糖衣片,即是用本品制成的,每次吞服四至六片,每天三至四次。有些地区将本品制成注射用针剂,专供肌肉注射。

2.用于疮疖肿毒,蛇虫咬伤等症。

本品用于疮疖肿痛,蛇虫咬伤等症,可配合蒲公英、野菊花等药,一面煎汤内服,一面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可解毒消肿而除痛。

此外,本品在临床上又可用于传染性肝炎、肺结核等疾患。

【处方用名】一见洗、穿心莲、橄核莲(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本品味甚苦,胜过黄连,入煎剂,一般用量不宜过大,如剂量过大,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故以研粉装入胶囊或扎成片剂吞服,较为方便,又可节约药物,每次吞服三分至六分,每天二次至三次。外用适量。

小飞蓬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小飞蓬的全草。

【功效】清热解毒,止泻。

【临床应用】用于痢疾,腹泻不止。

本品功能清热解毒,并有止泻作用,对于细菌性痢疾及急、慢性肠炎,可单用本品一两(鲜草用一两五钱),煎汁加糖服;也可配合马齿苋、辣蓼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小飞蓬(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鸡眼草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鸡眼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黄疸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并有利湿作用,配合茵陈、金钱草、田基黄等药同用,治疗湿热黄疸等症。

2.用于腹泻、痢疾。

本品有利湿止泻作用,对于腹泻、痢疾都可应用。临床常配合马齿苋、车前草、辣蓼等同用。

【处方用名】鸡眼草、蚂蚊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

叶下珠

【药用】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微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止泻,平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腹泻、痢疾。

本品有解毒止泻的功效,治疗肠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老鹳草一两同用。

2.用于风火赤眼及夜盲症。

本品清热平肝而明目,故可用于风火赤眼及夜盲症。在治疗夜盲症时,可用鲜草一两至二两,加鸭肝二、三个同炖汤,熟后,吃鸭肝及汤。

【处方用名】叶下珠(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绿豆(附:绿豆衣)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

【临床应用】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暑、除烦、解毒等功效,故可治上述诸症。民间在夏季常用绿豆煮汤冷饮,以解暑热。

此外,本品又可用以解附子、巴豆毒,可用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汁候冷,频频饮服。

【处方用名】绿豆(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四两,煎服。

【附药】绿豆衣:本品即绿豆的种皮。性味甘寒。功能解热毒,退目翳。它的清热消暑作用,比绿豆较好。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绿豆饮《证治准绳》:绿豆、黄连、干葛、甘草。治误服热毒之剂,烦躁闷乱,做吐狂渴者。

七叶一枝花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入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解痉。

【临床应用】1.用于热毒疮疡、恶疮、咽喉肿痛、蛇虫咬伤等症。

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应用,治热毒疮疡;与鬼针草等同用,治毒蛇咬伤。

2.用于癌肿。

七叶一枝花用于癌肿,常与石见穿、半枝莲、夏枯草等药配伍应用。此外,本品尚可用于小儿高热惊风抽搐。

【处方用名】七叶一枝花(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七叶一枝花原名为蚤休,又名重楼,俗称草河车。但上海地区中药店所售的蚤休(草河车),原植物为蓼科的拳参,故为了避免品种混淆起见,只称本品为七叶一枝花。

2.本品清热解毒的功效颇好,用于小儿高热惊风抽搐,系取它苦寒降泄的作用,以达清热定惊的目的。

半枝莲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开头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热毒疮疡,毒蛇咬伤,以及肺痈等症。

半枝莲用治痈肿疮疡,有解毒、消肿作用;用治毒蛇咬伤也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单独应用,或配合清热解毒药同用,既可内服,也可外用,用治肺痈,可配合鱼腥草、开金锁等同用。

2.用于肺癌、以及肠胃道癌症。

本品用于肺癌,常与蜀羊泉、寻骨风、鱼腥草等配合应用;用于胃肠道癌症,常与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八月礼、半边莲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利尿、祛瘀止血,可用于腹水及损伤出血等症。

【处方用名】半枝莲(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半枝莲一药,原名开头草,别名为狭叶韩信草,一般在开花时采全草入药。因它的小花交互对生,集成偏侧总状花序,形如牙刷,故俗称牙刷草。

2.本品原用于毒蛇咬伤及疮痈肿毒等症;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肝炎、肝肿大、肝硬化腹水、癌肿及吐血损伤出血等症。

白英

【药用】本品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祛风湿。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乳痈、恶疮等症。

白英味苦微寒,功能清热解毒,用治感冒发热、乳痈等,可配合蒲公英、银花、一见喜等药同用。

2.用于湿热黄疸、腹水等症。

白英有利尿作用,治疗湿热黄疸或腹水肿痛、小便不利者,可配合金钱草、茵陈等药同用,使水湿之邪从小便排泄。

3.用于风湿痹痛。

白英有祛风湿作用,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秦艽、枪活、独活等药同用。

近年来用本品配伍蛇莓、龙葵、白花蛇舌草等药,用于肺癌以及胃肠道癌肿等症。

【处方用名】白英、蜀洋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

龙葵

【药用】本品为一年生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微甘,寒。有小毒。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利尿。

【临床应用】1.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疔毒等症。

龙葵有清热解毒和散结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可配合土牛膝、筋骨草、大青叶等药同用。治疗外科痈肿疔毒,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内服可配合地丁草、野菊花、蒲公英等药同用。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兼有利尿作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泽泻、木通等药同用。

近年来在临床上常用本品治疗癌肿,可配合蛇莓、白花蛇舌草、白英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龙葵、龙葵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煎服。

【按语】据古代文献记载,服食本品可解劳少睡。现在临床上试用本品作为避倦防睡药,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本品治昏昏欲睡似有一定疗效,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蛇莓

【药用】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

【临床应用】用于痈肿疔疮,瘰历结核,癌肿,蛇虫咬伤,水火烫伤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并能散结,用于痈肿疔毒、瘰历结核,可配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夏枯草等药同用;用于癌肿,可配合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等药同用;用于水火烫伤,可配虎杖根同用。

【处方用名】蛇莓、蛇果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白花蛇舌草

【药用】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入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

【临床应用】1.用于肠痈(阑尾炎),疮疖肿毒等症。

本品与红藤、败酱草等同用,可用治肠痈;与银花、连翘等同用,可治疗疮疖肿毒等症。

2.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与山栀、黄柏、茵陈等同用,治湿热黄疸;与白茅根、车前子、茯苓等同用,可治小便不利等症。

近年来,本品又用治各种癌症,疗效待进一步观察。此外,还可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击毒蛇咬伤等症。

【处方用名】白花蛇舌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二两,煎服。

凤尾草

【药用】本品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寒。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痢疾、腹泻、小便淋痛不利,湿热带下等症。

本品有清热利湿之功,用于痢疾、腹泻,可配合辣蓼、马齿苋等药同用;治疗小便淋痛不利、湿热带下,可配萹蓄、瞿麦、海金沙、碎米荞等同用。

2.用于咽喉肿痛,尿血,便血,痔疮出血等症。

本品功能凉血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可配大青叶、板蓝根等药同用;用于尿血、便血、痔疮出血,可配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蒲黄炭、等药同用。

3.用于胃肠道癌肿。

临床上有以本品配合半枝莲、半边莲、藤梨根等药,用于胃癌、肠癌等症。

此外,本品又可配合垂盆草、田基黄、平地木、蒲公英、金钱草等药,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处方用名】凤尾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尿路感染方《中医普及教材》:凤尾草、蒲公英、萹蓄、车前草。治尿频、尿急、尿道涩痛。

猪殃殃

【药用】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猪殃殃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疮疖肿毒,肠痈腹痛,癌肿,蛇虫咬伤等症。本品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疮疖痈肿,可配合蒲公英、地丁草等药同用;用于肠痈腹痛,可配合红藤、大黄等药同用;近年来临床上又试用于癌肿或白血病,常配合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马蹄金、忍冬藤、枸杞根、丹参、黄精、等药同用。又本品可治蛇虫咬伤,可用鲜草捣烂外敷并煎汁内服。

2.用于水肿、小便淋痛不利。

本品又能利尿消肿,用于水湿肿满或小便淋痛不畅等症,可配合杠板归、车前草、海金沙、金钱草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猪殃殃(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外用适量。

天葵子

【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瘰历,乳痈,疮疡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临床常与象贝、牡蛎、夏枯草、玄参等配伍治疗瘰历;与蒲公英、鹿角霜等配伍治疗乳痈;与银花、连翘、地丁草等配伍治疗疮痈等症。

2.用于肝癌、乳癌、淋巴肿瘤等症。

天葵子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因此,近年来用于肝癌、乳癌、淋巴肿瘤等疾病,临床常与七叶一枝花、八月礼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天葵子(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藤梨根

【药用】本品为弥猴桃科植物弥猴桃的根。

【性味与归经】酸、涩,凉。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各种癌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临床常与野葡萄藤、半枝莲、半边莲、白茅根等配伍,使用于各种癌症,尤其对于肠胃道方面的癌症应用更多。

2.用于风湿骨痛,以及黄疸等症。

藤梨根能祛风除湿、利尿,可配合寻骨风、络石藤、防己等用于风湿骨痛;配蒲公英、田基黄等治黄疸。

【处方用名】藤梨根、弥猴桃根(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猪胆汁

【药用】本品为猪的胆汁。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肝、胆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目赤肿痛、肺热咳嗽、百日咳、湿热黄疸等症。

猪胆汁的清热解毒作用比较显著,为临床所常用。如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以及小儿百日咳,都可单用本品隔水蒸熟饮服;用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可配合白花蛇舌草、平地木等同用。此外,据报导对黄疸传染性肝炎也有一定疗效。

【处方用名】猪胆汁(用新鲜的胆汁或煎熬成膏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炖服,胆汁膏每服三分。

【按语】动物的胆汁供药用的颇多,如鸭胆汁治百日咳;羊胆汁用治肺结核;蛇胆汁用治目疾、风湿痛;熊胆汁用治肝热目赤、热摁抽搐等。但是,青鱼胆有毒,不宜服用。

第五节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症候,如心烦口苦、小便短赤、泄泻、痢疾、黄疸、关节肿痛、耳肿疼痛流脓等病症。

本节中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等,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宜互相参证。

清热燥湿药一般不适用于津液亏耗或脾胃虚弱等症,如须使用,亦应分别配伍养阴或益胃药同用。

黄连

【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肝、胆、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内蕴、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黄疸,以及肠胃湿热留恋、呕吐、泻痢、痔疮等症。

黄连清热燥湿的作用很强,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症。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以止呕,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热病高热、口渴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心火亢盛、失眠、心烦、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以及热毒疮疡等症。

黄连为泻火解毒要药,对热病高热、心火亢盛,有良好疗效,常配合山栀、连翘等同用;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药同用。

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外用以黄连汁点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处方用名】川连、川雅莲、细川连、小川连(生用,清热泻火)、炒川连(炒用,减低寒性)、姜川连(姜汁拌炒,用于止呕)、酒炒川连(酒拌炒,上行,清上焦火)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三至五分,每日服二至三次。

【按语】1.黄连性寒,味甚苦,功能泻心火、解热毒,为治痢止呕的要药。

2.本品配以黄芩、山栀等,则泻火而解热毒;配以大黄、黄芩,则泻火而止吐衄,且可治目赤口疮;配木香,则清热止痢而除腹痛;配竹茹,则清胃热而止呕吐;配吴茱萸,则和肝胃而治胃痛泛酸;配天花粉、知母、生地,则清胃火而治消渴;配朱砂,则泻心火而安神。

【方剂举例】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黄连、黄芩、黄柏、山栀。治疮毒。

香连丸《和剂局方》:黄连、木香。治下痢腹痛,里急后重。

左金丸《丹溪心法》:黄连、吴茱萸。治吞吐酸水。

黄芩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肺、胆、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

【临床应用】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黄芩清热燥湿作用颇强,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以及热毒疮疡等症。

黄芩能清实热,泻肺火。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朮、竹茹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黄芩、淡黄芩、淡芩、子芩(生用,清热泻火)、炒黄芩(炒用,减弱寒性,用于安胎)、酒炒黄芩、酒芩(酒炒用,清上焦湿热)、黄芩炭(炒治黑色,用于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黄芩能泻上焦肺火,清肠中湿热,为临床常用药物。本品配以柴胡,则清透解热;配桑白皮,则泻肺火;配黄连,则清热泻火而燥湿;配白芍,则清热止痢而除痛;配白朮,则清热补脾而安胎。

【方剂举例】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黄芩、滑石、蔻仁、通草、猪苓、茯苓、大腹皮。治湿温身热。

黄芩泻肺汤《张氏医通》:黄芩、大黄、连翘、山栀、苦杏仁、枳壳、桔梗、薄荷、生甘草。治肺热喘嗽,里实便秘。

黄芩汤《伤寒论》:黄芩、芍药、甘草、大枣。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

黄柏

【药用】本品为云香科植物黄蘗或黄皮数除去外皮的树皮。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泻痢、湿热黄疸,以及小便淋沥涩痛、赤白带下,阴部肿痛、足膝肿痛、萎软无力等症。

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治泻痢合黄芩、黄连;疗黄疸合栀子、茵陈;如配苍朮、牛膝,可用于足膝肿痛、下肢萎软无力、配合知母、生地、竹叶、木通,可用于小便淋涩热痛;配合白芷、龙胆草,可用于带下阴肿。

2.用于热毒疮疡,湿疹等症。

黄柏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颇好,用治湿热疮疡、湿疹之症,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配黄芩、栀子等药同用,外用可配大黄、滑石等研末撒敷。

3.用于阴虚发热,或梦遗滑精等症。

黄柏除清实热外,尚能清虚热以疗潮热骨蒸,泻肾火以疗梦遗滑精,常合知母、地黄等同用。

【处方用名】川柏、川黄柏(生用,泻实火)、盐水炒黄柏(盐水炒,清虚热,泻肾火)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黄柏、黄芩、黄连三药,都是苦寒的药品,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黄柏泻肾火而退虚热,且能除下焦湿热;黄芩则以清肺热为专长,又能安胎;黄连泻心火而除烦,善止呕逆。这是三药不同之点。因此,一般所谓黄芩治上焦、黄连治中焦、黄柏治下焦的说法,就是根据黄芩清肺火、黄连止呕逆、黄柏泻肾火的特点而来的。但是,现在临床上作为清热解毒药应用时,芩、连、柏三药都是通用的,没有上述这样严格的区分。

【方剂举例】栀子柏皮汤《伤寒论》:黄柏、栀子、甘草。治伤寒身黄发热。

易黄散《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

滋肾丸《兰室秘藏》:黄柏、知母、肉桂。治下焦邪热,口不渴而小便秘。

胡黄连

【药用】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根茎与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退骨蒸。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下痢及痔疮等症。

本品有类似黄连除湿热和解毒的功效,故对于湿热下痢及湿热痔疮等症均可应用。

2.用于阴虚发热,潮热骨蒸,小儿疳热等症。

本品与知母、青蒿、地骨皮、银柴胡、秦艽、鳖甲等配伍,可治阴虚发热,午后潮热;与黄连、芦荟等同用,可治小儿疳热等症。

【处方用名】胡黄连(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胡黄连丸《博济方》:胡黄连、丁香、蜜陀僧、肉豆蔻、槟榔、朴硝、诃子、麝香、绿豆末。治疳疾泻痢。

龙胆草

【药用】本品为龙胆科植物龙胆草或其变种的根茎及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肝、胆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定惊。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黄疸、白带、阴囊肿痛等症。

龙胆草善除下焦湿热,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同用;治下部湿热可配苦参、黄柏同用。

2.用于头痛、目赤、胸胁刺痛,以及小儿惊痫抽搐等症。

龙胆草为泻肝胆实火的要药,对肝火上炎的症候,多配合栀子、黄芩等应用;小儿惊风、手足抽搐由肝经热盛所致者,可用龙胆草以泻实火,配钩藤、牛黄以息风定惊,火退风息,惊搐自止。

【处方用名】龙胆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龙胆草善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配以柴胡、山栀、黄芩,则清肝泻火;配木通、车前子、泽泻,则清利湿热;配黄连、牛黄、钩藤,则泻火定惊;配茵陈、郁金、黄柏,则利湿退黄。

【方剂举例】龙胆泻肝汤《和剂局方》: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治肝胆实火上逆、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及肝胆湿热下注、小便淋浊、下疳溃烂、囊痈便毒、阴痒阴肿等症。

秦皮

【药用】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大叶梣(苦枥白蜡树)的干皮或枝皮。

【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入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下痢,里急后重等症。

本品既有清化湿热的作用,又有收涩止痢的功效,对湿热下痢、里急后重,常配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同用。

2.用于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症。

本品兼有清肝泄热的作用,故可用于目赤肿痛等症,可与黄连、竹叶等配伍同用;也可用以煎汁洗眼。

【处方用名】秦皮、北秦皮(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秦皮与黄连皆有治热痢、消目赤肿痛的功效,但黄连苦寒清热之力较大,且能泻心火,止呕除烦,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秦皮则性涩收敛,可用于湿热带下。

【方剂举例】秦皮散《证治准绳》:秦皮、滑石、黄连。治风毒赤眼、痛痒涩泪,昏暗羞明。

苦参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肝、小肠、大肠、胃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阴部瘙痒等症。

苦参清化湿热,并能导湿热渗于下窍,故适用于上述诸症,常与黄柏、龙胆草等合用。

2.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麻风等症。

苦参祛风而化湿,且能杀虫,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常合赤芍、地黄、白藓皮等同用;用于麻风,常与大风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清热痢尿,可用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之症。

【处方用名】苦参、苦参片(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苦参清热治痢的功效,与黄连相近;除下焦湿热,也与黄柏、龙胆草等相似。但它又能祛风、杀虫而止痒,可用治皮肤湿疹、瘙痒等症,这是苦参的特长。

【方剂举例】治痢散《医学心悟》:苦参、葛根、赤芍、山渣、陈皮、麦芽、陈松罗茶。治痢疾。

苦参散《证治准绳》:苦参、丹参、蛇床子。治一切疥及风瘙痒,瘙之成疮。

白藓皮

【药用】本品为云香科植物白藓的根或根皮。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脾、胃、膀胱、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湿热疮毒、遍身脓窠、黄水淋漓,以及皮肤瘙痒、疮癣疥癞、阴部肿痛等症。

白藓皮为祛风、除湿热的药品,并可渗湿热于下窍,适用于疮癣湿痒等症,常配合苦参、地肤子等药同用,既可内服,亦可煎汤外洗。

【处方用名】白藓皮、白鲜皮(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四物消风饮(验方):生地、当归、川芎、赤芍药、白藓皮、荆芥、防风、柴胡、独活、薄荷、蝉衣、红枣。治游风丹毒。

第六节 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性多寒凉,具有凉血退虚热的功效,适用于骨蒸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银柴胡

【药用】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肾、胃经。

【功效】凉血,退虚热。

【临床应用】用于阴虚发热,小儿疳热等症。

银柴胡退热而不苦泄,为清虚热的要药,常与青蒿、地骨皮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银柴胡(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银柴胡和柴胡不是同一科属的植物,功效亦异。柴胡清轻上升,善于达表泄热,且能疏肝解郁,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银柴胡只用于凉血,专清阴分不足之虚热,既无升散透发的力量,亦无疏肝的功效。

【方剂举例】柴胡清肝汤《证治准绳》:银柴胡、栀子、连翘、黄芩、人参、川芎、桔梗、甘草、龙脑薄荷。治小儿肝疳,烦渴躁急。

地骨皮

【药用】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及枸杞的根皮。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入肺、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退虚热。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气喘,或痰中夹血等症。

邪热袭肺,肺失肃降,则上逆而为喘咳;热伤肺络,络损则血溢,夹于痰中,则为痰中有血丝。地骨皮能清泄肺热,肺热除则肺气清肃,喘咳等症自可减除,常与桑白皮等同用。

2.用于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等症。

地骨皮入血分而凉血,故亦可用于吐血、衄血等症,可与白茅根、侧柏叶等配用。

3.用于阴虚发热等症。

地骨皮善于退虚热,对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症,尤为适宜,常与青蒿、鳖甲、白薇等药配用。

【处方用名】地骨皮(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地骨皮与丹皮,都能凉血疗虚热,用于阴虚发热。但地骨皮能清泄肺热;而丹皮能清泄肝热,且能清血分实热,又可活血散瘀。这是两药主要不同点。

2.关于治疗阴虚发热方面,前人有“丹皮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治有汗之骨蒸”的说法,但现在临床上没有如此严格的区分,且在用于阴虚发热时,不论有汗或无汗,两药都可以同用。

3.枸杞的根,叫枸杞根,功与地骨皮(枸杞的根皮)相似。枸杞根在上海地区草药店有售,常用于肺结核潮热、低热不退及高血压等症,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地骨皮汤《圣济总录》:地骨皮、鳖甲、知母、银柴胡、秦艽、贝母、当归。治虚劳骨蒸潮热。

泻肺散(原名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地骨皮、桑白皮、粳米、甘草。治肺火郁结、气急喘咳、烦躁舌绛。

青蒿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青蒿或牡蒿或其它同属植物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肝、胆经。

【功效】清热解暑,退虚热。

【临床应用】1.用于暑热外感、发热、无汗,或温热病、发热、恶寒、寒清热重,以及疟疾等症。

本品气味芳香,虽属苦寒而不伤脾胃,有清解暑邪、宣化湿热的作用,常与藿香、佩兰、滑石等用于外感暑热;和黄芩、半夏、竹茹等用于温热病寒热往来及疟疾等症。

2.用于阴虚发热、盗汗等症。

本品又能退虚热,可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常和秦艽、鳖甲、地骨皮等同用。

【处方用名】青蒿、香青蒿(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青蒿一药,主要功用为清暑、退虚热。它与柴胡都能用治疟疾、往来寒热等症;但各有特点,柴胡擅长疏肝解郁,其性升散,多用有伤阴之虑;青蒿则清暑、泄热,化湿而不伤阴,故常用于阴虚发热等症,然无升提清阳的功效。

【方剂举例】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青蒿、黄芩、半夏、陈皮、枳壳、竹茹、茯苓、碧玉散。治外感湿热之邪,留恋不解、微恶寒而发热、有汗不解、头重肢倦、胸闷痞满等症。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治疟疾及温病之暮热早凉汗解渴饮者。

清骨散《证治准绳》: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知母、甘草。治骨蒸劳热。

白薇

【药用】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薇的根及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凉血。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邪入营血、身热经久不退,肺热咳嗽,以及阴虚内热、产后虚热等症。

白薇既能清实热,又能清虚热,故能治疗上述诸症。在临床上,一般用于清虚热者居多,常与青蒿、银柴胡等配伍同用;治肺热咳嗽,可与前胡、枇杷叶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利尿作用,可用治小便赤涩热痛。

【处方用名】嫩白薇、香白薇(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白薇是一味清血热的药物,与银柴胡、地骨皮、青蒿等的功效相近,都能用于清虚热,故这四味药之间,经常配合应用。但本品长于清解,能透邪外达,这一点与青蒿相似;而银柴胡、地骨皮仅能清血热于内,不能透达血热于外。本品又能清泄肺热,可用治肺热咳嗽,这一点与地骨皮相似;而银柴胡、青蒿则无此作用。又白薇尚有利尿作用,尤为它的特点。

【方剂举例】白薇汤《本事方》:白薇、当归、人参、甘草。治产后血虚发热晕厥,亦治一般虚热。

葎草

【药用】本品为大麻科植物葎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退虚热。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

本品甘苦而寒,功能清热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可配伍鱼腥草、鸭跖草、忍冬藤等药同用。

2.用于小便不利、尿道刺痛等症。

本品有利尿作用,并能清热解毒,对于湿热下注膀胱引起的小便不利,或尿道刺痛,或尿中有血等症,可配合凤尾草、萹蓄、冬葵子、海金沙、乌蔹莓、白茅根等同用。

3.用于肺痨咳嗽,午后潮热等症。

本品有退虚热的功效,用治上述病症,可配合百部、黄芩、丹参、地骨皮等药同用。

此外,还有用本品治皮肤湿疹或皮肤瘙痒等症,配合苍耳草等药煎汤外洗;治疗蛇虫咬伤、疮疡肿痛,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葎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清热药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热证类型及邪热所在部位,选则相适应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二、清热药又必须根据兼夹病症予以适当配伍,如表邪未尽里热又盛,可配解表要同用;湿热者可配利水渗湿药;热盛里实者可配攻下药;热盛动风者,可配息风药、热入心包、神志昏迷者,可配开窍药;血热妄行者可配止血药;邪热伤阴者可配养阴药等。此外,如里热气血两燔,又可清气凉血相兼同用。

三、清热药必须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免伤阳;苦寒燥湿药又可能伤阴,应予慎用。

四、清热药应用时,必须视病情轻重及药物质地,斟酌用量,并注意用法。

其它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物

1.清心:灯心草(利水渗湿药)、麦冬(补虚药)

2.清肝:桑叶、菊花(解表药)、芦荟(泻下药)、车前子(利水渗湿药)、羚羊角、钩藤、石决明、珍珠母、紫齿贝(平肝息风药)

3.清泄大肠:马兜铃(化痰止咳平喘药)

4.清暑:滑石(利水渗湿药)

5.清热生津:茅根(止血药)

6.清热安胎:苎麻根(止血药)

7.凉血清心:丹参、郁金(活血祛瘀药)

8.凉血祛风:凌霄花(活血祛瘀药)

9.凉血消痈:络石藤(祛风药)

10.清热燥湿:大黄(泻下药)

11.清热化湿:海桐皮(祛风湿药)

12.清热解毒:牛蒡子、菊花、升麻(解表药)、大黄(泻下药)、金钱草、垂盆草(利水渗湿)、虎杖、豨签草(祛风湿药)、羚羊角(平肝息风药)、甘草(补虚药)。

13.清热消肿止痛:冰片(开窍药)

14.清虚热:秦艽(祛风湿药)

15.除热止汗:橹豆衣(平肝息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