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均益前妻王君:五子诗雅畅南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9:03:29

大洋新闻 时间: 2008-04-20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金 叶

玉带濠牌坊。 玉带濠曾是一道蜿蜒清静的小溪流,如今已铺成水泥路。 当年南园诗社抗风轩就建在玉带濠边上。 玉带濠民居中的一抹春意。 古风幽幽的玉带濠民居。

  策划:赵  洁

  撰文:金  叶

  摄影:黎旭阳

  在文德路和文明路交接的路口,琳琅满目的古玩字画摊档背后,你可以看到一个平凡无奇的停车场。

  这里曾经是广州最浪漫的地方。

  现在,它的名字叫“文德路62号”,而在很久很久以前,它的名字叫“南园”。它是元代时广州城一座著名的园林。那时,这里属于广州的近郊,有古树参天,有鸟雀啼鸣,还有一条名为“玉带濠”的清澈溪水从它身边汩汩流过。

  南园美则美矣,但它真正拥有灵秀之气,却是因一群才华横溢的诗人。

  美丽的南园,是当时广州年轻人举行聚会、吟诗作画的场所。元末明初,十几位大名鼎鼎的青年才俊,在此结社,名为“南园诗社”。

  在时人的眼里看来,他们文采斐然,神采飞扬,是年轻、时尚而且另类的一群。

  风景如画的南园里,他们留下了数不尽的诗歌,他们当中的领袖人物——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被后人尊称为“南园五先生”。他们的诗歌,一扫中原同期的萎靡诗风,展现雄直、现实主义的风格,开岭南诗风之先。

  南园里的喜乐岁月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后来,南园的诗人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他们的人生际遇各不相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南园里的岁月,是他们生命中最闪亮的一部分。

  就像所有的青春最终都要散场,白衣胜雪的诗人们终要远去,南园里旖旎的景致也早已无处可寻。

  浪漫岁月,空留怀想。

  南园五先生

  孙蕡:

  挥笔即成

  诗歌丰富

  

  孙蕡,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平步(今顺德平步乡)人。南园五先生之首,也是五先生中留下诗歌最丰富的一位。

  孙蕡为人仪表堂堂,性格通达,于书无所不读,写起诗文不用打草稿,开卷展纸,挥笔即成。他的诗歌,初读似乎无刻意经营,但细加品味,则气象雄浑,有魏晋风度。

  孙蕡早年为驻广州的元江西行省左丞何真的幕僚。元朝末年,孙蕡曾避乱山间,当时,朱元璋遣征南将军廖永忠进军广东,何真审时度势,决定投诚。他请来孙蕡代笔致书廖永忠,表示归附之诚意,孙蕡的娓娓文辞果然感动了廖永忠。南海归明,不戮一人,不能说没有孙蕡的一份功劳。

  明洪武三年,明朝开始设科取士,孙蕡一考即中,从此开始漫漫仕途。他的从政经历几起几伏。起初任虹县主簿,当地因为战火所伤,民间十室九空。在他的安民措施下,当地人民多数复业。一年后,孙蕡被选入翰林典籍,洪武八年参与编修《洪武正韵》。再过一年,又被派监祀西川,为平原主簿。但好景不长,他很快就“因事入狱”,被贬去修长城。

  几年后罢归田里,这时候他潜心学问,很多著作都是在这时候创作的。但是仅过几年,他复出从政,也颇有政绩。

  而没多久,孙蕡再次“因事被诬”,被贬谪戍辽东。但他的逆运还没结束,洪武二十六年,大将军蓝玉因谋反罪被诛,在蓝玉家里找出—幅画上有孙蕡的题词,因而孙蕡也受株连处死。

  

  王佐:

  才思雄浑

  体裁工整

  

  在南园五先生中,王佐的名气仅次于孙蕡。

  王佐人称“听雨先生”,祖籍在今天的山西永济县。他的父亲在元末任官南雄,王佐跟随在其身边,后来因为战乱无法返还原籍,只得侍奉母亲住到广州。王佐的诗作才思雄浑,体裁工整,和孙蕡可谓是各有千秋。时人已有评价谓:“构辞敏捷,王不如孙,句意沉着,孙不如王。”

  洪武六年,王佐也因才气而被举荐入朝廷。他才思敏捷,诗写得好,很得朱元璋欢心。但王佐不喜欢从政,在他的诗歌里透露了他的真实思想:“才名用世果何用?赢得归来两鬓斑。至今梦想烟霞趣,拟托豪慊写情愫。”

  正因为王佐的内心如斯,所以他做了两年官,年未满四十就上表请求退休。他措辞恳切,居然没有引起朱元璋的疑心与不快,不但特准了他的请求,还送路费给他。《广州人物传·听雨先生传》中称,当时主动请辞的人多被谴斥,幸获恩准的充其量只有“十得其一”。王佐的请求能得到批准是十分难得的。

  王佐归隐之后,事迹不详。大概是从此之后不再抛头露面。

  王佐和孙蕡同龄,却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也因此可以得到“善终”。

  李德:

  工于文词

  邃于经学

  

  李德,字仲修,番禺人,自号采真子。因曾经任洛阳长史,人称李长史。他出生于元末,博览群书,工于文词,邃于经学,对《毛诗》、《尚书》研究尤精。

  洪武三年,李德和孙蕡一样被举荐到京师,授洛阳长史,然后在西安,南阳二郡做官。但是仕途始终不是李德向往的生活,因此时有归退之意。做了十几年官之后,李德向上级提出退出政界,到湖广汉阳做起了老师。

  当时战火初患,学舍荒凉,学生既少又不听教导。李德寻找民间优秀的子弟,尽心训迪,从而改变了当地学风。后来还曾任广西义宁知县,晚年南归。李德不仅是诗人,也是一名理学家。他把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浑然天成之感。

  

  黄哲:

  游历神州

  才名远播

  

  黄哲字庸之,是番禺人,黄家世代为荔湾大姓。

  黄哲年幼即孤,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他云游四方的生活方式。应该说,南园五先生中的每位诗人都游历甚丰,但相比之下,黄哲更像是一位旅游者。他年轻时游遍岭南名山,博罗的罗浮山、清远的峡山、曲江的南华山都有他的足迹。而他仍觉得意犹未尽,辞家出大庾岭,经过吴楚之地,游历燕齐之间,结交当时的湖海英豪,同游唱和,才名远播。因为他北上的时候曾经倚蓬听雪,觉得十分新鲜好听,所以归来之后,为自己构筑一轩,取名“听雪蓬”,而他也被世人称为“雪蓬先生”。

  朱元璋为吴王时,他已被举荐为翰林待制,入侍太子读书。后出任山东东阿知县,他关心民情,政策宽厚,很多流徙在外的百姓也回来复业,很受百姓好评。但因为上疏时务,触怒朱元璋,还好没有治罪,可以自请南归回乡。不过,他回乡后没逃脱厄运,最后因“在郡诖误”这等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召回山东处死。

  

  赵介:

  不喜仕途

  布衣终老

  

  南园五先生中,唯一一位以布衣身份终老的是赵介。

  赵介,字伯贞,番禺人。何真降明之后,南园诗社的其他几位诗人先后被援引出仕,只有他闭门读书,无意仕进。他在自己的居所前种了两棵松树,名所居为“临清”,寓陶渊明“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表明淡泊名利的志向。因此他又被人称为“临清先生”。

  赵介不喜仕途,虽然他的才气也很出名,常有人推荐他出仕,但他都是推辞不就,也不喜欢接触达官贵人,最终布衣终老。但没有做过官的人,却也被人诬陷,押解京师,虽然后来查清事实得以返乡,但是却在回乡的路上病卒。

  白衣飘飘的年代

  如今提起广州,世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饕餮美食和商贸往来。很少有人知道,现在这个生动而世俗的广州,曾经有过一个浪漫至极的过往。那个时候,广州的年轻人特别喜欢写诗。

  

  结社吟诗

  

  广东民间,自古以来就不缺少诗社。南宋年间,名臣李昴英归隐广州之后,就曾在此结“吟社”。几百年里,从宋元一直延续至明清,结社吟诗已可算是广州的“习尚”,成为广州人的文化娱乐习俗。历史上的广州,有名可循的诗社不胜枚举,而无名的诗社更是无法统计。

  在诸多的诗社中,最有名的当属元末明初的“南园诗社”。

  元朝末年,中原地区黄河水患,民不聊生。而广州却因为偏安一隅,得到暂时的安宁。中原地区早已生灵涂炭,遥远的岭南却是一派云淡风清。

  当时广州城南的文明门之外,正是城市近郊之处,广州著名园林——南园就位于这里。

  

  美景如画

  

  风景如画的南园,是当时广州的青年人聚会首选的场所。他们每天在南园里徜徉,面对园林美景,应该怎么表达心中喷薄的激情呢?古代青年学生,必学的课程就是诗词了。良辰美景的陶冶之下,让人难免技痒,于是便开始“狂歌放浪,剧饮淋漓”。时日渐长,在不断创作与评论切磋中,兴趣相投的青年才俊们,彼此之间就有了惺惺相惜之感。元至正十八年(1358),青年诗人孙蕡、王佐与十多位诗友,决定在此结社,名字就叫“南园诗社”。

  孙蕡《西庵集》中有名为《琪琳夜宿与彦举联句》的诗,其诗序对结社情况有明确的记载:

  畴昔年十八九时,一时闻人相与友善,若洛阳李长史仲修、郁林黄别驾楚金、东平黄通守庸之、武夷王徵士希贡、维扬黄长史希文、古风蔡广文养晦、番禺赵进士安中及其弟通判澄、徵士钠、北平蒲架阁子文、三山黄进士原善共结诗社南园之曲,豪吟剧饮,更唱迭和,而彦举与余为同庚,情好尤笃。

  文中提到南园诗社诗人王佐、黄哲、李德等人,他们的籍贯虽然不在广东,可是祖辈早已迁居至粤,也算是广东人了。

  

  年少“先生”

  

  “南园五先生”之一的赵介没有出现在创社之初的这篇序文中。赵介写过一首《听雨》,诗中提到“南园多酒伴,有约候新晴”。可见赵介其实是有加入南园诗社的。清代陈田分析其中的原因是赵介“或入社较晚,故仲衍《琪琳联句序》偶不及之耶”。

  虽然被后人尊称为“先生”,其实南园诗社的诗人们年纪都不大,孙蕡、王佐当时是十八九岁,赵介更是仅有十二三岁,他们欢聚一堂,诗酒酬唱,极一时之盛。

  诗风雅致现实

  虽然从小到大,我们接触到的各种教材和文艺读物、古典诗歌多以唐宋时期及此前中原地区的诗歌为“主旋律”,岭南的诗人总在世人的关注之外,而事实上,“南园诗社”的名声在当年也是响彻大江南北。

  南园诗社的年轻诗人们,思想开放,诗歌创作并不追随中原的风气,自成一派。时人赞他们是“远师汉魏,上追唐晋”,一扫元末明初中原诗歌创作的纤弱之风,对明代岭南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对其如是评价:“粤东诗派,数人实开其先,其提倡风雅之功,有未可没者。” 

  有人用“现实主义”来评价南园诗人们的作品,在他们的诗歌里,我们读到的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广州城。

  广州歌

  孙蕡

  广南富庶天下闻,四时风气长如春。

  长城百雉白云里,城下一带春江水。

  少年行乐随处佳,城南濠畔更繁华。

  朱帘十里映杨柳,帘栊上下开户牖。

  闽姬越女颜如花,蛮歌野曲声咿哑。

  阿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

  春风列星艳神仙,夜月满江闻管弦。

  良辰吉日天气好,翡翠明珠照烟岛。

  乱鸣鼍鼓竞龙舟,争睹金钗斗百草。

  游冶留连望所归,千门灯火烂相辉。

  游人过处锦成阵,公子醉时花满堤。

  扶留叶青蚬灰白,盆钉槟榔邀上客。

  丹荔枇杷火齐山,素馨茉莉天香国。

  别来风气不堪论,寥落秋花对酒樽。

  回首旧游歌舞地,西风斜日淡黄昏。

  

  这首长诗书写的正是玉带濠一带的景观,笙歌夜宴,灯红酒绿,龙舟竞渡,是几可媲美南京秦淮河的繁华景象。

  题蒲涧读书处   王佐

  编茅临巨壑,伐木憩幽岩。

  摇琴初涉涧,投册静窥潭。

  丽泽方求益,知人谐所耽。

  灵芬遥可挹,渊物坐能探。

  野褐听朝颂,霸猿闻夜谈。

  董玮凉结蕙,管榻润霏岚。

  予志在山水,宜从云外参。

  

  诗里面描述的是白云山麓蒲涧的景色,因为当时王佐在那里搭了个屋舍,读书休憩。

  听雨

  赵介

  池草不成梦,春眠听雨声。

  吴蚕朝食叶,汉马夕归营。

  花径红应满,溪桥绿渐平。

  南园多酒伴,有约候新晴。

  

  那是雨中的南园,也是已经消失了的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