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猜成语图片答案85:学习的动机能被他人激发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33:53
 

——读泰尔斯顿《让学生都爱学习》一书有感

 

孩子生来就是热爱学习的。

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并没有保持住自己早先那种求知若渴的学习精神,反而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好不容易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是将学习置于脑后,有不少人整年都不会再去读一本书。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学习热情的消退?

对下面三个问题的讨论,或许可以回答上述问题。

一、认知系统还是自我系统?

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强调大脑认知系统的重要性,认知心理学也是指导人们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之一。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学习并不是从大脑的认知系统开始的,而是从大脑的自我系统开始的,正是大脑的自我系统决定了某项学习任务是否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研究人的自我系统之前,还是要简单提一下“动机”这个概念。动机是指个体想要做某事而在心理上形成的思维途径。同时也是个体在做某种决定所产生的念头。动机促使着我们每天去工作,驱使我们去学习新的事物,鼓励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再试一次。

关注学习、着手一项任务并完成这项任务的动机,是大脑自我系统和元认知系统的固有能力。换句话说,内在动机来自于有机体的自我系统和元认知系统,当这些系统受到积极的刺激时,人们就会为了妥善处理自己的学习并保持良好的进展而努力工作。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激发你的动机。我们经常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不过,虽然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师不能激发,但教师还是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流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地内在学习动机的。

自我系统是确定是否要把动机转向新任务的主要决策者。当个体相信自己可以取得成功,而学习会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时,就更有可能会受到激励,转而去学习某个新事物。

自我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呢?

我们学会的大部分东西都是通过五官感觉习得的。通常情况下,大脑会过滤掉98%的输入信息,来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炮轰之下幸存下来。那么,哪些信息需要保留呢?大脑是如何选择并保留这些信息的呢?

大脑从察觉到一个信息到判断是否关注这个信息,整个过程大概只有几秒或者十几秒的时间。在信息进入大脑的时候,自我系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它决定了是否要关注由感觉系统提供的信息,也决定了是否把这些信息推进到认知系统。从学习的角度看,这十多秒的时间里自我系统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1)审查重要性。衡量某个事物对自己来说是否重要,通常是从两个角度入手的:一是看它是否有助于满足自己的某个基本需要;二是看它是否有助于自己达成某个个人目标。如果该事物能够使自己在亲人或朋友心目中的形象更优秀,或者让自己找到满足感,那么自己更有可能去参与学习。

2)审视效能。即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具有改变某种情境的资源、能力或力量。这通常取决于过去的经验。如果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渐进式的成功,并且为他们提供明确而具体的反馈促进他们的提高,他们就会把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即将面对的学习进行联系和比较,并作出相应的判断。

面对那些从未品尝过成功的快乐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运用一项策略——告诉学生,他们能够成功。鼓励的话、评分的一致性、尊重学生以及对每堂课抱有殷切的期望,是教师运用这一策略时要特别关注的几个方面。

3)审查情绪反应。情绪是把信息植入大脑长时记忆的最强有力的力量,它有能力停止我们的思维活动,也有能力强化某一经验,使我们终生都记住它。

学生带到新任务中的情绪反应会参与调整与那项任务相关的动机水平。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给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新课改非常强调教学情境的作用,其意义就在于此。每节课前的2分钟预备铃,教师也可以加以充分的利用,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并据此调整教学的结构和进程,以保证学生带着良好的情绪反应参与到学习中来。

4)审查整体动机。当学生认为某一知识或任务对他个人具有重大意义,并且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时,强烈的动机便出现了。相反,如果在一个课堂中,学生既看不到学习的目的,也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或者他对教师、课程抱有负面情感时,这堂课往往导致学生失去动力。

当今学校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几乎所有课堂的主流文化都与身处其中的、许多学生自身的文化直接相反。老师总是要求学生要顺应学校的主流文化,很少去考虑学生自身的文化,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下降甚至消失的原因之一。

元认知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元认知系统是受自我系统控制的。一旦学生决定了要关注学习,元认知系统就开始忙碌起来。如果说自我系统属于“我想做吗?”的系统,元认知系统则是“我会怎么样?”的系统。元认知系统会为学习设定个人目标,会决定当我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问题时,应该做什么,并且还会推动我们干劲十足地去完成任务。

自我系统有助于学生关注到学习和手头的任务,但在引导学生完成程序性任务的过程中,更为重要的却是元认知系统。元认知系统具有四个功能:1)目标的明确化;2)过程的监控;3)监控的清晰度;4)监控的准确性。

元认知系统的四个功能告诉我们:

学习目标越是明确、具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就越高。当一个教师允许学生对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拥有一定的控制权时,有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效能提升很多。

要让学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学生除了应该明确运用哪些运算法则、哪种策略和哪种处理程序外,还要确定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实施它们。假如学生提前了解了教师的期望是什么,也了解了基本规则或特定的规则是什么,他们便更有可能完成这项任务,也更有希望高水平地完成它。

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正是他们的努力在影响他们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懂得,成功是通过努力来实现的。当学生感到实现某一目标有困难时,教学生积极地自我对话,并向他们示范我们是如何通过自我对话来帮助解决问题的。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能力来监控他们的功课,也必须利用学生的能力来创造机会或在必要时寻求帮助。

认知系统的工作

一旦元认知系统投入工作,它就会和第三个系统——认知系统建立联系。

我们对认知系统的研究是最为丰富的。认知系统帮助学生加工完成手头任务所必须信息,它要负责推理、比较和分类诸如此类的操作。在我们向学生介绍新知识或新任务的时候,学生的大脑都在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寻找大脑中现存的哪些经验和知识是与新知识或新任务有关系的。

能够在课堂上利用的、最有效的一种教学策略就是:把新知识与学生已经了解并已经掌握的知识连接起来。这方面,一线的教师们有丰富的经验,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由此可见,学习动机是从自我系统被激发,然后通过元认知系统进入到认知系统的。如果我们想获得对认知系统的控制,首先要找到进入元认知系统的途径。

二、先学知识还是先建关系?

在学校的传统文化中,教育信念趋向于——我们应该先教基本内容,再建立联系。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将一个个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是最重要的事情,有了这样的积累,就容易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对某一学科的整体认识,此即所谓的“厚积而薄发”。

泰尔斯顿认为,在几乎所有的文化中,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关系,学员与教练员的关系以及真诚的关怀和尊重的关系,理应发生在教学内容之前。换句话说,关系第一,教学内容次之。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如果他对所学的课程没有兴趣,如果他对任教的教师没有信任的感觉,如果他在班级里没有认同感,他会在课堂里学的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学生的情绪状态反映出他和自己的内在关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反映出他和世界的关系状况,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任、和同学之间的认同感反映出学生和他人的关系,这些都是学习能够发生的基础。

关系第一,教学内容次之,这点应该在所有的教师之间形成共识。不光是在学习开始之间要注意学生和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师生之间关系的建立,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建立关系。概念和原理,是对自然现象进行抽象的结晶;而在概念、原理之间建立联系,则反映着人的想象力的发展水平。爱因斯坦说:知识仅局限于我们目前所知道和了解的一切,而想象力涵盖将要认识和理解的一切。学习知识,只是将别人已经知道的东西记在自己的脑海中,而培养想象力则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是进步之源。

虹口教育局最近几年在推进“温馨情趣有效”课程,其中的“温馨”强调的就是“关系”的建立,期望由此而给学生营造积极地情绪状态,通过学生的自我系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和需求。

三、及时奖励还是适时庆祝?

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驱动力,这是由人的自我系统所决定的。外部动机是因为被许诺会提供一个实在的、适销对路的奖励,而后才出现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行为主义视角的一种产物——行为主义者认为,我们能够通过提供奖励或惩罚来控制行为,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纳。不过,在斯金纳去世之前,他自己说:那种认为人类的反应与其他实验动物一样的想法是很愚蠢的。

我们都会为了外部奖励而去做事。它激励着我们每天继续工作,即使在事情进展不太顺利的时候也能坚持。人们需要外在动机的激励,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当外在动机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唯一或主要因素时,它的问题便出现了。我们现在似乎已经有整整一代人是为了分数或者直接的物质奖励在奋斗。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他们确实在很多方面失去了动力。

奖励实际上是在助长对内在动机的破坏。我们希望学生去学习是因为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也因为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成功,而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会获得一份外部奖励。因为我们处处都是奖励(分数和各种各样的证书),使得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不是从自己是否感兴趣、是否有收获的角度来看待学习活动,而是看自己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分数、获得了相应的证书,这让学习活动完全变了味。

泰尔斯顿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有意无意地运用了大量的外部奖励来激励孩子,恰恰是这些举动在无形中挫伤了孩子们固有的内驱力,使他们失去了因为学习本身很有趣而去实践它的动力。

最好的做法是在孩子完成了一项任务之后,和孩子击掌庆贺,或者当班级同学做好的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之后,给他们举行一个别具风格的庆祝活动。奖励是提前告知学生的,学生会因为有了这样的诱惑而为此而努力去做;庆祝是学生事前所不知道的,是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学生获得的一种意外惊喜。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的诱惑,他们的关注点就会在学习内容本身上,而不会被额外的诱惑所吸引。

多一点庆祝,少一点奖励,会让孩子逐渐沉浸到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研究之中。而这种深入的研习,可以让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动机。当学习变得充满了乐趣和吸引力时,学生才会想去了解知识,才会愿意去发现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