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男朋友会越来越色:班级品牌活动 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36:52

班级品牌活动  

2011-11-17 22:58:10|  分类: 教育随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接手的“六年一班”,是全校老师谈之色变的最头痛的班级,全班学生没有几个会上课认真听讲的,而且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有的科任老师都不愿意到我们班来上课,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目前首先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这样才能使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扭转不良风气。 为了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明确课堂常规,向学生强调倾听的重要性:听老师讲课,眼神要跟着老师走;听学生发言,脑子里不要想其他事,不打断别人的话,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意见时要以“我认为……”、“我想改正……”、“我有补充……”这样的话进行交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但不能盲从;遇到问题不急躁,先思考,再发言,做到“思”“说”“听”相结合,共同发展。

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我在课堂内外十分注重言传身教,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我都有专心去听,并在此基础上适当点拨,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

教学中我经常从各个方面检验学生是否倾听老师和学生的发言,我采用的具体的方法是:观察学生的行为、眼神,或者要求某个学生重复发言同学所说过的话等等。对于那些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同学,我会表扬他们,给予奖励,让其他同学有仿效对象,要让他们看到,老师对每位同学的发言都是认真对待的。同时让他们意识到,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学生,同样喜欢专心听讲的学生,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再发表自己的意见,那才是最好的学生。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很多同学语言表达缺乏逻辑,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方式,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说、听的习惯,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让学生在认真审视其它同学的思维过程中正确作出判断,并对照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他人之长处,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不足和遗留,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由我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误的原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

四、培养学生听课、阅读、解题之后进行反思的习惯

常言道,千金难买回头望,讲的就是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可通过检查学生阅读之后的阅读效果、要求学生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等措施,培养学生进行反思的习惯。还可引导学生在学完一阶段知识之后自觉地整理和总结,并按自己的体会对知识的结构进行纵向和横向整理。学会反思,学习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拿这次期中考试为例,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而有些同学的成绩始终不理想,当我把试卷发下去之后,并没有马上训斥考得不好的学生,而是让全班同学认真地看自己的答卷,反思一下,自己哪些题该做错,哪些题不应该犯错,做错的原因是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并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认识到了以后应该怎样去做,这样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利于促发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

五、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指围绕明确的学习要求,共同探究,使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个人学习目标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小组整体目标,达到预期学习要求。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培养以下两个方面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

1、培养组内学生共同探究的习惯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拿数学课上的一道关于储蓄方面的练习题为例,有的同学认为第一种存款方案得到的利息比较多,而有的同学则同意第二种方案,出现了争议。这时,我让各个小组分别选择一种方案来计算,在小组内交流算法,然后再把各个小组的计算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看看哪个方案得到的利息多,结果同学们认真地计算起来,通过一阵交流讨论之后,一致得出结论,第二种方案利息多。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比较感兴趣,同时也牢牢地掌握了计算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是非常有价值的。

2、培养组际学生相互竞争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非智力因素和情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习惯,既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促进了组与组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例如,在学习园地中我设置了评比台,每个小组成员有了成绩,有了进步,都会得到一个笑脸,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组际相互竞争的氛围,各组同学都争着为自己争得荣誉,也为小组争得荣誉。

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和群体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使得大家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而教师让学生分组汇报时,汇报的学生又要把全组的意见加以综合,加以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