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长粗是怎么回事:白凡: 我們為何研究中國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40:27

http://bbs.creaders.net/politics/bbsviewer.php?trd_id=669795&blog_id=103272
白凡: 我們為何研究中國文化?
 
送交者: 白凡 2012年02月04日00:21:42 于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最近“研究”中國文化突然時髦起來。本人原本不想說什麼的,終于沒能忍住。畢竟別人罵到咱們中華的根本上去了。

中華文化當然不是不可 以批判。但是既然批判,你總得拿出點像樣的東西來。一味罵倒,反而顯出自己的淺薄。試想世上那里有完美無缺的事物?中華文化再美好,孕育了輝煌不倒的五千 年文明。不也養出了不少邯鄲學步,數典忘祖,吃里扒外的不肖子孫嗎?就憑這一點,我們就知道中華文化可刨除的毛病實在是少不了。可是,說到底,你研究中國 文化,至少你得知道她到底怎麼一回事兒。其次,作為華夏子孫,你研究中國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是必須要問清楚的。

中國文化當然可以批判。本人其實比起這萬維幾位上下跳梁,“反對中國文化”的人來,更早就從事這一工作了。本人研究中國古代專制制度對人心和文化深度影響的文章,25年之前就發表出版過。有興趣的人,可以去這里看 看。後來來到北美,專門研究過洋人的學問是社會文化人類學(social cultural anthropology)。在這個洋人專門研究文化的學問里面,也沒有听說過

要“反對”和“打倒”別人的文化的,遑論你這要想“反對”和“打倒”的,是 你祖宗自己的文化。是祖上留下來的遺產。洋人的文化人類學,通過腳踏實地,深入的田野調查(field work),編纂民族志(Ethnography),以認識世界各種民族和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樣性。無論是對新西蘭的毛利人的田野調查,還是凌斯基研究 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或者是瑪格麗特觀察在薩摩亞長大成人的青少年(Coming of Age in Samoa ),他們研究下來的結果,是多了一份敬畏之心,少了幾分自大之感。認真而有良知的西方學者,早就否定了人類社會只有一種模式和一種發展道路的說法。更不承 認所謂的“普世”的價值。我們炎黃的子孫們,繼承了創造過人類最為輝煌的華夏文明,有什麼理由妄自菲薄,偏要去拾人牙慧,襲人余唾呢?

當 然,我們近百年落後了。從文化上找根源,以圖振作,是華夏子孫的應盡職責。百余年來,西學東漸,列強凌辱,我們的前賢後生,對中國文化進行深入檢討,融通 中西,大有建樹的學者大師,代不乏人。從康有為梁啟超,到魯迅胡適之,再到馮友蘭陳寅恪熊十力梁漱溟,又及唐君毅徐復觀,等等等等。他們碩果累累,成績斐 然。未見有如當今萬維這些學養不如黃口小兒,德行不及中人匹夫者,信口雌黃, 血噴天,對中華文化敢有如此無禮者也。

這些小兒輩,本無資格 與這些大師們並提。只是當今網絡時代,人人都有發言的便利。往往鴟吻囂張者,無行放浪者,更能博人眼球,反而成就如許豎子“大俠”之名。所以也就不免浪費 大家筆墨,以至于唐突前賢。這里提到的眾多大師之中,批判中國文化,也有激烈之人。比如大家熟悉的魯迅。而且他們的言論,往往被無恥小兒輩拉大旗做虎皮, 動輒拿魯迅 說事兒,其實他們哪里讀懂了魯迅!他們哪里又讀得懂魯迅!魯迅確實是批評中國文化最力,他確實說過中國文化吃人,確實說過中國書不可讀。這幾個“俗 人”take the face value,撿起雞毛當令


箭,卻不知道,魯迅本人實在是浸潤于中國文化之中,得益于中國文化的哺育,是在這個文化的沃土中開出來的花朵。魯迅當然也從西方 文化中吸取了營養。但是那些粗鄙無文之人的狂犬吠日之類的囈語,與魯迅對中華文化的批判,豈可同日而語!魯迅至少對中國文化做過研究和鉤沉的實際的功夫。 而這些粗鄙無文之人,恐怕連文言文都是讀不通的。也敢跟魯迅相比,豈不令人笑掉大牙!其實這兩者之間,根本的區別,除了他們在學養上面相別霄壤而外,更在 于他們批判的動機,有根本之不同。

文化本無優劣。文化總是精華與糟粕並存。糟粕可以揚棄,精華必得長存。中華文化,豐富亦且駁雜,但有此下 四者,必不會泯滅于世。第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第二,君子厚德載物,仁者愛人的博愛的人道關懷,第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第 四,君子以天下為己任,雖千萬人吾往也的擔當精神。有此四者,其余一切他們所指責的糟粕,必不掩

其光輝;有此四者,我泱泱華夏之文明,必不墮于天地之間。 而萬維這幾個動輒攻擊中國文化的人,實際上是幾個極為低俗,不知道文化為何物的白痴而已。他們對西方文化一知半 解, 又尤其對中國文化不名一文,卻敢于動輒論文化,以蚍蜉撼大樹,借螢火偷日月之光。實在是好笑又不自量。

我不相信這世界有大同之日。如果這世 界真有大同之日,將來由什麼樣的文化來主導還需拭目以待。這世上任何人文的東西,如果不是民族的,必不可能成為世界的。所以我們老祖宗的這點兒寶貝,正需 要我們去蹈厲發揚。豈可輕言放棄!要想在當今之世爭一日之短長,我們究竟是該弘揚我們的長處,還是揪住自己的短處不放?這道理對于炎黃華夏之子孫,是不言 自明的。

所以我們研究自己的文化,按照陳寅恪先生的說法,就是要具有了解之同情。沒有了解,必然信口雌黃。沒有同情, 必然背祖忘宗。所以從反毛而歸根于反中國文化,暴露了這一些人的真實用心。反毛只是借口,從根本上摧殘中華文化的根基,打擊中國人的民族自信,才是這些人 的根本目的。這樣的人,不是別人豢養的走狗,還能是別的嗎?這樣的白痴,對中華文化既無了解,更無同情,他們的文化“研究”,自然毫無意義。不過是別人的 吹鼓手而已。

中華文化也不是一個回歸的問題。有人認為我們只要清除了所謂的“黨文化”,回歸中華傳統就可以了。此人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有 點感情。比起那位白痴又好談文化的西方的“乏走狗”比較起來,還不失為有點文化,也還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善良而幼稚的中國讀書人。但是此君不明白,其實文化 從來就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不斷揚棄中前進的過程。真正對中國文化有了解,

又有同情的 華人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的態度,既要弘揚,又要揚棄。其實當代新儒家們,比方說唐君毅,徐復觀等人,已經證明,中國文化與中國的人文精神,儒家政治理想 與民主政治追求並沒有根本的沖突之處。其實以我的看法,這三者的結合已經在華人社會里是不爭的現實。只是尚未大成而已。各位一起努力,不愁大成的那一天。 而這個大成之日,則必定會是中華民族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日子!


==================

附︰陳寅恪《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

竊查此書,取材謹嚴,持論精確,允宜列入清華叢書,以貢獻于學界。茲將其優點概括言之,凡著中國古代哲學史者,其對于古人之學說,應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筆。蓋 古人著書立說,皆有所為而發。故其所處之環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則其學說不易評論,而古代哲學家去今數千年,其時代之真相,極難推知。吾人今日可 依據之材料,僅為當時所遺存最小之一部,

欲藉此殘余斷片,以窺測其全部結構,必須備藝術家欣賞古代繪畫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後古人立說之用意與對象,始可 以真了解。所謂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而對于其持論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諧,表一種之同情,始能批評其學說之是非得失,而 無隔閡庸廓之論。否則數千年前之陳言舊說,與今日之情勢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可怪目之乎


?但此種同情之態度,最易流于穿鑿附會之惡習。因今日所得見之古代 材料,或散佚而僅存,或晦澀而難解,非經過解釋及排比之程序,絕無哲學史之可言。然若加以聯貫綜合之搜集及統系條理之整理,則著者有意無意之間︰往往依其 自身所遭際之時代,所居處之環境,所薰染之學說,以推測解釋古人之意志。由此之故,今日之談中國古代哲學者,大抵即談其今日自身之哲學者也。所著之中國哲 學史者,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學史者也。其喜論愈有條理統系,則去古人學說之真相愈遠。此弊至今日之談墨學而極矣。今日之墨學者,任何古書古字,絕無依據,亦 可

隨其一時偶然興會,而為之改移,幾若善博者能呼盧成盧,喝雉成雉之比;此近日中國號稱整理國故之普通狀況,誠可為長嘆息者也。今欲求一中國古代哲學史, 能矯附會之惡習,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則馮君此作庶幾近之;所以宜加以表揚,為之流布者,其理由實在于是。至于馮君之書,其取用材料,亦具通識,請略言之︰ 以中國今日之考據學,已足辨別古書之真偽;然真偽者,不過相對問題,而最要在能審定偽材料之時代及作者而利用之。蓋偽材料亦有時與真材料同一可貴,如某種 偽材料,若徑認為其所依托之時代及作者之真產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


偽時代及作者,即據以說明此時代及作者之思想,則變為一真材料矣。中國古代史之材 料,如儒家及諸子等經典,皆非一時代一作者之產物。昔人籠統認為一人一時之作,其誤固不俟論。今人能知其非一人一時之所作,而不知以縱貫之眼光,視為一種 學術之叢書,或一宗傳燈之語錄,而致辯于其橫切方面,此亦缺乏史學之通識所致。而馮君之書,獨能于此別具特識,利用材料,此亦應為表彰者也。若推此意 而及于中國之史學,則史論者,治史者皆認為無關史學而且有害者也;然史論之作者,或有意或無意,其發為言論之時,即已印入作者及其時代之環境背景,


實無異 于今日新聞之社論時評,若善用之,皆有助于考史。故甦子瞻之史論,北宋之政論也;胡致堂之史論,南宋之政論也;王船山之史論,明末之政論也。今日取諸人論 史之文,與舊史互證,當日政治社會情勢,益可藉此增加了解,此所謂廢物利用,蓋不僅能供習文者之摹擬練習而已也。若更推論及于文藝批評,如紀曉嵐之批評古 人詩集,輒加涂抹,詆為不通,初怪其何以狂妄至是。後讀清高宗御制詩集,頗疑其有所為而發;此事固難證明,或亦間接與時代性有關,斯又利用材料之別一例 也。寅恪承命審查馮君之作,謹具報告書,並附著推論之余義于後,以求教正焉。

(原戴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一九三零年本)
................................................................................

附︰徐復觀談中國文化的精神︰
有位朋友告我,最近香港有的青年,以“孔老二精神”,作?HY他人的口。但他??器D什是孔老二精神??SPAN style="COLOR: #ff0000" data-mce-style="color: #ff0000;">孔 老二精神是??“??悜飽A?煻?n”的精 神,是“抑?r?)不??不倦”的精神,是“知之?r   恢椴恢 鋇木 瘢 恰爸髦倚擰保 ?搕?”的精神,是“不而富且,於我如浮”的 精神,是“?如不及”,“朝道,夕死可矣”的精神;是“志士仁人,?求生以害仁,有?胭侇嵼鬲椈X木 瘢 恰拔岱撬姑裰 腳c而”的精神。你??H?@@ 些精神?vh陋,?你??菑v是怎?痐魽@衲兀靠梢賊Y的口多的很,?媗硼你??劓?窗悎眝奴w說幕敬嬖詰目諤H......我 尊孔,即是尊重人正常生存的?@/DIV>
....................................................................................................

  你的大著查到了,先貼上來,現在休息,天亮有空再拜讀。 - `嘻嘻 02/04/12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