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玥豆得儿微博: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46:07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 发表时间:2009-04-29 发表者:董晓明 (访问人次:997)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联合得舒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118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中药疏肝健脾之剂配合口服得舒特50 mg,每日3次;对照组58例,给予口服得舒特50 mg,每日3次。[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组照80.2%,2组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应用治疗腹泻型IBS有较好的疗效。 宁波市中医院肛肠科董晓明

关健词:肠易激综合征

中西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志码:B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腹泻或便秘为特征的慢性功能性肠病。分为便秘型、腹泻型、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型,其发病机制及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无特定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医疏肝健脾为主的辨证治疗,联合得舒特口服治疗腹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8例患者均为2004年10月~2005年12月该院肛肠科门诊IBS患者,年龄23~70岁,平均40.4岁,男46例,女72例,其中腹泻96例(81.4%),腹痛102例(86.4%),腹胀85例(72%),黏液便38例(32.2%),病程均超过3个月,平均为4.1年,全部病例均作电子肠镜检查并作大便培养为阴性,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中医采用疏肝健脾法,方用柴胡10 g,白芍30 g,枳壳10 g,生甘草6 g,炒白术30 g,党参20 g,茯苓20 g,准山药30 g,炒扁豆30 g,升麻10 g,葛根10 g。个体化加减:腹痛腹胀明显者加木香10 g,川朴6 g;腹泻日久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12 g,肉豆蔻12 g,仙茅10 g;黏液便者加车前子15 g,苍术10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并配合口服得舒特片(化学名匹维溴胺,法国苏威药厂出品)50 mg,每日3次。对照组58例,口服得舒特片50 mg 每日3次。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2组疗程均为28天,其后进行疗效判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大便次数正常成形,腹痛腹胀等伴随症状消失,无黏液便,停药4周后无复发。有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基本成形,腹痛腹胀等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t 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 组 疗 效 比 较 组别 例数 显效(例%)有效(例%) 无效(例%) 有效率(%) 治疗组 60 42(70) 16(26.7) 2 (3.3) 96.71) 对照组 58 26 (44.8) 20 (34.5) 12 (20.7) 79.3 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IBS的发病率在我国约为10%,女性多于男性,此病约占胃肠道疾病的20%~50%,而在普通人群中,大约有20%的女性和12%的男性都会经历起码一次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2]虽然目前对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其最后的病理改变是过多钙离子流入肠壁平滑肌细胞导致其过度收缩,从而引起腹痛及肠道运动失调。因此,近年来钙通道阻滞剂治疗IBS日益受到重视,得舒特是具有高度选择性解痉作用的L型钙离子拮抗剂,主要作用于结肠平滑肌,有效抑制钙内流,从而消除其收缩活性,阻滞IBS发生过度性结肠胆碱能收缩活动,解除肠痉挛,调整肠功能紊乱。北京协和医院应用得舒特治疗IBS患者,有效率为73.7%,其中对腹胀及腹痛效果最明显 [3] ,与本组临床观察结果相似。

中医认为:腹泻型IBS主要是肝、脾二脏的功能失调,临床上多因焦虑、抑郁、精神紧张和恐惧等情志变化而引发该病。肝失疏泄,脾土受伐是其基本病机。“痛责之肝、泻则之脾”病发于肝旺脾虚,治宜抑肝扶土,调理肝脾。组方以柴胡四逆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而成。柴胡疏达肝气;白芍柔和肝体,缓肝之急斯为泻肝;健脾当用党参、白术甘温益气,扶土运脾,调补中虚;佐以山药、扁豆、茯苓燥湿助运;葛根、升麻升发脾胃清阳之气;配枳壳以调和脾胃之升降。病久者脾虚及肾,脾肾阳虚,以肉豆蔻、补骨脂温补脾肾,使脾胃阳气振奋,水谷藉以生化。

从治疗组60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来看,均有满意疗效。笔者研究旨在将中医的个体化辨证治疗与西医的辨病相结合,治疗腹泻型IBS,其疗效优于西药组,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IBS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赵荣莱.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RomeⅡ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1):43-46.

[2] 潘国宗,鲁素彩,韩少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1999,38(2):81-84.

[3] 陈言东,康交阳.1998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胃肠电及胃肠动力疾病学术会会议纪要[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2):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