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玉公主剧情: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20:15:03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读经心得1

读经感悟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天地定位分上下,即大道衍生出空间。
  空间借物质的存在以显现。
  空间本身是非方非圆,没有形体的。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日月定时分寒暑,即大道衍生出时间。
  时间借物质的运动以显现。
  时间可谓世上最无情的了,英雄美人贩夫走卒,一视同仁。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时空中的物质、物化、运行规律,都由大道衍化而来。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少有人知,故无名。老君知之,名之。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读经心得2

读经感悟

夫道者,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道分阴阳,清浊以空间论,动静以时间论。四字统揽物质在时空中的存在。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举可知的事物中最大的言之。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举可知的事物中最近的言之。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降,降生。由本而末,三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承上句,描述降本流末的过程中的先后。在实际生活中有顺有逆。
清浊:浊为清的聚集状。最初一体分布,无有清浊。然后一部分聚集起来,为浊,原来没有聚集起来的为清。
动静: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与参照物动作一致的称之为静,否则,称之为动。静止是运动的一个相对概念。
人文世界也是如此,与众不同的显现为动,泯然众人的混同而类静。
清的东西才容易动。空气和土地,显然空气更容易流动。这里的清,不能和空等同起来。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神求其清,心求其静。然后可与天地相感、相通甚而相同。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读经心得3

读经感悟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
神动静无拘,唯清。心乃浊体,扰则不清。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昏沉:神不清;散乱:心不静?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如父与子,父慈子孝即安,父纵子颠即病。遣欲有为、心静无为,神清无不为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返本还原
所以不能者,惟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惟见於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上段讲遣欲归静的方法,属有为
真常应物,真常得住。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常常心静,自然神清,属无为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清静为常态,乃可渐入真道,须臾之清静不能
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可言入道、合道,不可言得道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众生有得失之心,故以“得道”语之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读经心得4

读经感悟

老君曰: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无得失,故无争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著之者,不明道德。
合道为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惟有妄心。
澄其心,而神自清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上士见万物而不著、不贪
既著万物,即生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遣其欲,而心自静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毒欲,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太上道君道法弥深三清应化随时普度罡风不坏助国金刚佛 叩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一线乃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仙;中士修之,南宫列官;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源远流长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性可自悟,命要师传。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感觉这篇经文要背下来,常常持诵,边持诵边领悟其中的道理,久久可窥“常清静”的门径。
有所得之后,再读《吕祖百字碑》、东派祖师陆西星先生的《玄肤论》等,其中论述切中精要且犹有后续手段。
老君于万物中体悟总结悟道,我等后辈于读经的同时在万物身上再去印证,从而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