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刘芉含吻戏:〔转〕“凝神入气穴”真传——错失真师的悲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5:41:30

转〕“凝神入气穴”真传——错失真师的悲哀!

(2011-04-21 19:04:17) 转载标签:

健康

分类: 道学

来自    http://www.dandaowh.com/bbs/archiver/?tid-4559.html

我所认识的练功老人

 

“凝神入气穴”真传——错失真师的悲哀!
 我是成都人,今年35岁了。

20年前我15岁,为了治疗我的老毛病(流鼻血),大哥请他的一位工友用气功给我治病。由此,我认识了一位具有真功夫的修道者——陈厚明,并跟着他学功。

从始至终,陈老师只教了我一句口诀——“凝神入气穴”,其它的,什么都没教。

他对我说:当人把所有念头都停下时,人并不是死物,还有“一灵独觉”。炼功不能用平时的思维和意识,而要用“万念俱泯,一灵独觉”的那个 “灵觉”。所谓“凝神入气穴”,就是用“灵觉”觉照着呼气(吸气不管),一息都不要放过。就象明月照山冈,只是照着它,却不干扰它。这样,就是最好的修道入手之法。

不光是炼功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这个“灵觉”(即用“觉照工夫”)。日常生活中要待人接物,不可能无念,只不过修道之人要长保“灵觉” 不迷糊罢了(“真常须应物,应物须不迷”,“迷则众生觉则佛”)。具体的做法就是:“念起之时,不能迷糊,不能随它去了,要知道自己起念了;起念后,也并非有意止念、除念,只不过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而已;当念头过去后,依然要回转来,继续用“灵觉”觉照呼气。

在我学功期间,大哥曾多次叫我拜陈厚明为师。然而,也许是因为我太小还没有懂事;也许是因为我一直跟着大哥叫陈厚明为“陈哥”而改不了口;也许是因为我那时根本还不知道什么是修行,而觉得我只是在治病而已;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缘分,我最终也没有叫陈哥一句“师父”。

我就这样蒙蒙憧憧的炼了下去......不久,就自发的出现了“意念随着呼气往下腹沉”的功境;接着,又出现了很多功境。每次我向陈老师求证,陈老师都说,“炼对了,继续。”直至我出现了以下功境,一切才发生了变化。那是1988年夏天的某一夜......

那夜,我睡觉时,自己知道自己在睡觉(奇怪!)......恍惚中,感觉自己小腹中如有“一物”,一开一合、一张一吸;“我”守伴着 “它”,依偎着“它”,也不知道有多久......突然,如磁铁相恋,“忽”的一声(其实无声,只是感觉),“我”一下就被小腹中一开一合、一张一吸的 “那个”“吸”进了自己的肚皮,与“它”合二为一。瞬时,呼吸顿住,外境立绝,昏昏默默,万事不知......

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害怕就此过去不再醒来。因为担心,我渐渐苏醒......醒来后,我自觉神充气足......

事后,当我再一次向陈老师求证时,陈老师面露惊讶之色,没有说任何话。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陈老师的反常。自此以后,陈老师还是欢迎我到他家去玩,也喜欢与我下围棋、“冲壳子”。但是,每当我一谈到炼功,就被陈老师不知不觉的把话题引到一边去了。从此以后,关于修道炼功,我再也没有得到陈老师的一句话。可笑的是,我当时却什么也没意识到......

今年初,因妻病,陪妻子到青羊宫找袁子丹道长学“武当太极拳”,偶然在青羊宫看见张三丰的<道源浅说>中有“心息相依”、“神气团结”、“昏昏默默”等语,与当初我遇到的功境暗合。我暗暗惊讶,向袁子丹和青羊宫的当家道长陈昌明请教。他们说我当年所遇的功境是道家的内丹功夫,而那位陈厚明老师,是获得了丹道内密的真师,并替我错失真师而悲哀。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现在,我想修道了,却又到哪儿再去寻找一位知晓丹道内密、真修实证的师父呢?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溪水听冬于2008年10月27日         

 

顾瑞荣2010-12-03 07:33:19 


那个师父不是在你心里吗?那个方法你不是还记得吗?甚至那些步骤、境界你还记忆犹新吗?现在,你手上还有张三丰的<道源浅说>,更重要的是,你还有了道心以及对方法、方向、境界、师父等等的认识,不是一切具足了吗?你又为什么要向外求师呢?向自己求吧!
恢复练功,加强理论认识,忘掉你的那些境界,一步一步继续练就是,你自己会明白的。祝愿你修道有成!

 

[转载]“凝神入气穴”要旨探析------盛克琦(2011-03-28 17:44:32)

原文地址:“凝神入气穴”要旨探析------盛克琦作者:云森

  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
  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
                 ——宋?薛道光《还丹复命篇》

  自南派内丹学大师薛道光(1078-1191)提出内丹功法“只要凝神入气穴”以来,“凝神入气穴”即成为了内丹修炼千古不易的要领。修炼者大多认为“凝神入气穴”与“意守丹田”相类似或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实则两者之间差别甚大。“意守丹田”主要是将意念集中于脐下丹田部位,一意不外驰,静心守候丹田中的动机,久久生出一股暖气,被称为“真气”。其气具有冲瘀荡滞、却病强身的作用。但是,由于意念是后天思虑识神的作用,属于阴神,故而产生的“气”中夹杂阴气,不能“结丹”,难成“乾体”,亦无法达到遍身纯阳的地步。“凝神入气穴”属于丹法正宗功夫,正确运用则“纯阴之下一阳来复”,“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采而结丹,返归于乾体,为高层次修炼创造良好的基础。因此,简单地将“凝神入气穴”理解为“意守丹田”是不正确的。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凝神入气穴”的理法要旨进行探讨,望丹道大德予以斧正。

  首先,将“凝神入气穴”一句逐字进行分析一下:凝者,凝聚、聚集的意思;神者,性也,先天本体之元神。张紫阳(984-1082)在《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中说:“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因此,意念是后天思虑的识神,元神则是先天自然所赋之本体,丹法所用之“神”即是“元神”。功中自“大静真空”中得来的正念灵光,静为元神本体,动则化出真意。识神属后天之残渣,元神是先天清净之宝,二者截然不同。丹法最贵先天而贱后天,用气(无形)不用质(有形),所以丹法中的“精气神”都是先天清灵之精微,非后天重浊的残渣,切不可混为一谈。“气穴”,指腹部脐下丹田中的内窍,又叫做“窍中窍”(按:此为北派所解,南派及三丰一派另有所解,此不赘述。可参考拙作《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西派清净丹法口诀探要》所述。)。《性命圭旨》云:“劈开窍中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又说:“气穴者,内窍也”。清?柳华阳(1736-?)《金仙证论?图说》云:“八脉凑成,共拱一穴,为造化之枢纽,名曰气穴”。又谓:“盖其穴在脐后肾前稍下,前七后三,中间空悬一穴,此正是调药炼精之所,而学者不可不察矣”(《金仙证论?风火经》)。此气穴,气机发动时则成窍,机息时则渺茫,所以惟气机发动时才能得知气穴的具体部位。柳华阳告诫说:“黄庭、金鼎、气穴、关元四穴,俱是无形,若执形求之,则谬矣”。又说:“其穴无形无影,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金仙证论?图说》)。我人身内先天元始祖气根于气穴之中,神息在气穴中相依,子母在此相会,俟神息相依则真气发动而一阳来复,是为“阳生药产”,真阳生矣(按:著名学者、丹道专家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诀十二讲》中谓“丹田气穴”是“得铅定律”的重要部位)。“入”字的含义,就是进入,从一个方位或部位进入到另一个方位或部位的意思,这正是破译“凝神入气穴”真实含义的关键所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凝神入气穴”的修炼包含两个过程。首先是“凝神”,为第一层次,聚集先天元性之灵光,斩却后天思虑之杂念,降伏躁动的心猿和意马,静中得到元神的本体,由静生动化出真意来,为下一个层次的修炼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是“入气穴”,为第二层次,着重于“入”字,将培出的正念(真意)伏藏于气穴之中,使得到的真意灵光在气穴中与元始祖气结合起来,是为“神气合一”而成就“圣胎”,呼为“内丹”。现将“凝神入气穴”的具体方法简述于下。

  一、凝神。

  盘膝静坐,头正身直,全身放松,两手互握成练功手势,两目轻闭垂帘,留一线微光注视鼻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渐已安静的意念逐渐集中于祖窍(两目之间鼻梁骨上端的山根穴,是两目神光会聚交并之所,古称为“外日月交光”。)。两目内视寂照祖窍(两眼球须平视向内寂照,稍如“对眼”之状,古称“双瞳抱睛之术”,又谓“对合同”,一定要自然,切勿僵执拘紧,否则易生弊端。内视眼球切勿向上,时间稍长就会引发眼痛头昏的偏差。内视寂照,用意也要轻重适度,总的原则是用意越轻越妙,是为自然文火。据报道,意守印堂、山根等穴窍可使血压升高,宜注意,此或以用意轻重有关。),两耳内听祖窍内动机,舌尖上抵对准祖窍,鼻息调匀归并于祖窍。含眼光,凝耳韵,缄舌气,听心息,是为“和合四象”。这是锁心猿拴意马的桩子,是斩伏识神杂念的有效手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念无念之间,息息自然归根,气沉丹田,绵绵不绝,上下之间自然相顾牵持也。张三丰(1247—?)《注吕祖〈百字碑〉》中说:“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心、神、意三者集中于一处,则两目神光渐渐合一。神光是两目之光与真意合一的结合体。道家内丹学说认为,人一身属阴,惟两目之中一点真阳独存。两目之阳与真意相结合,则阳性之质已潜于真意之中,谓之“阳神”(按:此处所言“阳神”,非日后能飞升出壳的“阳神”,惟于此时的心神性质属阳,不再沉沦被阴气所侵扰耳,切不可二者混淆不清。下所言“阴神”也同此,不赘述)。两目神光内照眼前的虚空幽深玄远大境(宜内照眼前一寸至一尺范围,另尚有推拉“神光”之法,亦是“权法”),初时眼前一片黑暗,持之以恒,待之以诚(丹经谓“虚寂恒诚”),日久神不外驰(驰于声色,丹经谓“神不外驰气自回”),后天自然返先天,两目中的阳火自然化去目前的阴神,阴气渐除,阳神渐显,眼前会显出无数星光(小亮点)。《阴符经》中谓:“机在目”。继续凝神不动,虚寂恒诚,静坐之际眼前可“见”一片光明,幽深玄远,或有可能“看见”各种彩光,或有一点亮光超然跃出,称为“粟(黍)米”(按:此光被内丹家称为“性光”。性光与静定成正比关系,性光定则心静,性光动则心摇,性光隐则心躁,越静定性光越明亮。得“光”机理,按现代生理学来讲或许与开发脑内“松果体”有关,松果体内遗存有退化的感光细胞。)白玉蟾(1194-1289?)谓:“大道不离方寸地,工夫细密有行持”(《大道歌》)。渐而功深,大定之中现出一轮中秋圆月如○象,叫作“元性”。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盖自太极既分,禀得这一点灵光,乃元性也”(《气为用说》)。又说:“性之初,如星大,圆陀陀,光烁烁,未足言见性,但气质之性稍息,而元性略见。……三阳纯者,是所谓元性尽现。三阳生者,则光不在内,不在外,但觉此身如在虚空,亦无身,亦无虚空,亦无日,亦无月,常能如此,则大定也”(《蟾光论》)。又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二气交感,凝结不散,遂生玄珠○如黍米”(《交会论》)。因此说,“粟(黍)米玄珠”是坎中真阳气与离中真阴气发动而结合现出的灵光。

  识神不静,元神不显。玄珠亦难以产生。故降住心猿,伏住意马,识神渐静则元神渐凝,大静真空之时真阴真阳在祖窍中结合得此玄珠,则“凝神”已得大验。元性现出,不以有意求,不以无意守,有意无意之间,罔象中常得玄珠不离。斯时得全身上下氤氲和暖,如沐春风,酥软快乐。脐下丹田中亦有一知觉,如蚁爬行,痒痒洽洽,又似有一股祥烟冲上心口绛宫,复回旋于下,妙不可言,是为“气生”景象。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而元精产矣”(《精从气说》)。李涵虚(1806-1856)在《道情》诗曰:“钻杳冥,引生祥烟,冲得我绛宫痒痒,醉得我四体绵绵”。此气机升降起始之处即是“气穴”真实部位,古云“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柳华阳在《金仙证论?风火经》云:“虽在脐下,犹未得其所以然,要必得其神气相投者。盖其穴在脐后肾前稍下,前七后三,中间空悬一穴,此正是调药炼精之所,而学者不可不察矣”。

 

  二、入气穴。

  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金丹之士,才见此物(元性)分明,便是元气产矣,遂因而用之。譬之见贼便捉,毋使再逸。然以之收于鼎器之中,而一点元气之真,始不可得而出矣”(《蟾光论》)。上则祖窍中金木交并化出神光,下则丹田中气机发动形成气穴,则凝神之大功告成。于静中将元神动而化为真意(静为元神,动为真意,是二是一,以静为体,以动为用。),摄两目神光御此元性,灵光沿人体中线的任脉下十二重楼,降于脐下丹田气穴之中(此句为“着相”之言,言如是,事非真有“御”,仅用两目神光自然地向下内照丹田而已)。用两目神光、性光及真意所化成的三昧真火烹炼气穴炉中药物真精,如太阳悬于太空,阳光普照大地,地中阴气因得阳光照射而化为阳气上升。《天仙道程宝则》中说:“所谓凝者,非块然不动之谓也,乃以神入于气穴之中与之相守而不离也”(《古书隐楼藏书》)。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云:“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收入气穴,乃曰凝神”。丹诗曰:“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宋?俞琰(1258-1314)《易外别传》中云:“太阴受太阳之光以为明,人之心为太阳,气海犹太阴,心定则神凝,神凝则气聚,人能凝神入于气中,则气与神合,与太阴受太阳之光无异”。柳华阳在《金仙证论?风火经》解曰:“盖太阳喻神,月明喻气,移在者,神气相会也”。神光下摄于丹田之中,刹那间丹田中金光一片,虚室生白,恍惚之间入于无我无物的混沌境中,大休息一场,此即是“移神入气穴”也。静定之中,朗照日久,其间精气、真息、神光三家融合归一,正所谓“纯阴之下,一阳来复”,自有无限生机,元气萌、真精产、小药成。元气萌动,驾自然之河车,牵上昆仑顶,复降下十二重楼归于气穴之中,氤氲回转,渐化胎息。炼气补精,精足而“阳生药产”。待小药生成,采摘逆返,风吹火化锻成真金,封固于炉中,炼精化气。火候足验,采完三百六十周天度数,阳光三现,大药抟成,过关服食,一点落黄庭,内丹结成,是为“金液大还丹”(以上“炼精化气”阶段仅是概括而言,具体功诀可参见《伍柳仙宗》、《性命圭旨》、《性命法诀明指》及《乐育堂语录》诸书。)。

  总之,只有将静定中元神凝聚于祖窍之内,“泰宇定者,发乎天光”(《庄子》),翕聚眼前所显出的元性,灵光下照伏藏于丹田气穴之中,蜇藏使之生发,才能叫做“凝神入气穴”。正如尹真人《性命圭旨》中所释:“此诀无他,只是将祖窍中凝聚那点阳神下藏于气穴之内”。赵避尘在《性命法诀明指》也指出:“其口诀无他,将祖窍内炼出先天阳神之气光,已经收入腹中,立觉咕噜之响,即系已到海底之证,再以目光久视丹田,有股热力,漱漱动荡”

  按:王重阳《全真集》有《四得颂》,诗云:“得汞阴消尽,得铅阳自团,得命颠倒至,得性见金丹”。丹道专家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诀十二讲》中称《四得颂》是“丹法的总纲,凡丹道之真传无能背离者”。并且提炼出“得汞定律”和“得铅定律”,作为内丹修炼的基本法则。考之“凝神入气穴”一语,实以函盖“得汞”和“得铅”两个层次。“凝神”为“得汞”,“入气穴”则为“得铅”,因此薛道光在《还丹复命篇》高度概括所得丹诀为“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又考“自身阴阳”之“清净丹法”,又有“先性后命”和“先命后性”两途。“先性后命”为先“得汞”而后“得铅”,本篇所论即是此类。“先命后性”为先“得铅”而后“得汞”,大抵由“胎息”功夫入手,是有为有作之自然的命功,并可配合“服气辟谷”等法促生真气,最后再用“性功”而“得汞”。刘一明在《悟真直指》中云:“性命必须双修,工夫还要两段。盖金丹之道,为修性修命之道,修命有作,修性无为”。西派丹法以“心息相依,大定真空”为贯彻始终口诀,身外九还而金木交并是为“乾坤交”,为“得汞”;身内则七返而水火既济是为“坎离交”,为“得铅”,内外同时并进,则可称为“性命兼修”。《伍柳仙宗》一脉丹法,是“先性后命”的丹法,“最初还虛”一着功夫是入门关键,今人以《伍柳仙宗》从事丹道实践者,多忽略此着要害,故难得大效验。以上仅是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错谬之处,敬请诸丹道前辈批评赐教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