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毅的老婆到底是谁: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五十五--西路军兵败古浪(西安事变系列之十九) - 涅瓦河边 - 萨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59:51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上一集说了留在黄河东岸的陕北苏区红军在山城堡战役中获胜,这一集就说一说西渡黄河的另一支红军,也就是西路军。他们的结局是极为悲惨的,而他们悲惨的结局和西安事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强大的西路军

 

宁夏战役虽然失败,但红军仍然有三个军西渡黄河成功,其中红9军和红30军都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军。

红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现在还有6500余人。红9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早在1932年就已经成军,其骨干官兵都有4年多作战经验,是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

红9军军长孙玉清和政委陈海松都是有很名的战将。孙玉清早在1927年黄麻起义参加红军(黄麻起义是红四方面军建军的第一战),从普通士兵干起,身经上百场战斗,一步步积功升职,到了1932年10月任32团团长。1933年初,他率部参加了历时4个月的反四川军阀田颂尧三路围攻的战役。孙玉清领导的32团仅仅以一个团兵力,在侯家梁一战居然消灭川军3个团,缴枪700支,俘敌500余名。接着又以一个团兵力在中魁山击溃6个团的进攻,算是创造红军历史上的一个记录。由于能力突出,1934年,孙玉清被破格提升为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长。1935年8月,毛儿盖会议后,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第9军任军长。

 

至于孙玉清的政委陈海松更是厉害,他是解放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军级干部。他1930年在黄麻起义加入红军的时候年仅16岁。在反田颂尧三路围攻作战中,年仅19岁的红二十五师副营长陈海松,率两个连200多人死守杀牛坪阵地。他充分利用杀牛坪的地形优势,以小部分兵力扼守要点,大部分兵力则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法,抗击了川军5个团的轮番攻击,与敌人激战3昼夜,毙伤敌人1500多人,阵地寸土未失。此战过后,才能出色的陈海松被徐向前看重,破格提拔为三十六团政委,后在20岁被提拔为红二十五师政委(师长是许世友)。

担任师政委后,陈海松指挥了多次大仗,其中在宣达战役中,陈海松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了右大腿,受了重伤。由于前线紧急,陈海松居然用一条腿站立继续指挥,就这样站了整整两天。

直到宣达城被红军攻陷以后,陈海松才被送到医院。红军医生一看伤口当场就惊呆了,因为由于长期没有治疗,受伤的腿已经肿的胀满了裤管,一块弹片死死的卡在大腿的骨骼上。

医生表示要立即手术,但是已经没有麻药了,陈海松咬牙命令现在就做。结果就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取出了弹片。期间陈海松连哼都没有哼过一声。

 

此后转战四方,战功卓越,被任命为红9军政委的时候,陈年仅21岁。朱德曾经说,陈海松是年轻军官中最有希望的大材。

 

红3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有7000人。红30军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其现有兵力比红9军还多。

政委李先念就不用说了,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有着极强的军政能力,也有着极为坚韧的意志。其实早在大雪山和毛泽东第一次见面时候,李先念跟毛泽东分析了现在红军的形势,指出红军将来应该怎么办,李先念说的每一句话都正中毛泽东下怀。除了毛泽东以外,周恩来,朱德都被其清醒的分析所钦佩。毛当时特地问了李先念的岁数,李先念回答今年26岁。毛泽东就说:先念同志少年有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军事政治头脑,非常不简单。这也是之后李先念被毛泽东重用的起点。后李先念在40岁担任湖北省主席,45岁担任国家副总理和财政部长,最后在1983年担任国家主席。

 

军长程世才和李先念差不多,17岁参军,1933年成为30军最有战斗力的第88师师长,后又担任红30军军长。他身经百战,英勇无比,曾经挥舞大刀参加过激烈的肉搏战,因身负重伤而两次昏迷过去,是所谓战争大学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当时的11师政委李先念多少年后回忆起来还说:“在战场上,程世才气势夺人,身先士卒,一往无前,就像出山的猛虎。”

 

另外一个军就不是红四方面军的部队了。它就是红5军,是中央红军一支最著名的部队。他们兵力虽然只有有3000余人,但他的名气却是最大的。红5军就是原来中央红军的红5军团,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红5军团的骨干是董振堂在宁都起义,拉走的西北军第26路军约1.7万余人。由于宁都起义时候带走了2万多件武器,红5军团的装备很好,另外由于以西北军为主干,该军传承了西北军特别擅长防御的特点(台儿庄会战中守城的就是西北军),防守能力非常强。这支部队在长征中战功卓著,一直担任后卫部队,阻挡敌军的追击,因此损失极为惨重。

在湘江会战中,红5军团的34师甚至被全歼。虽然艰难,但红5军团都成功的完成了任务,被命名为铁流后卫。这些看过老萨长征系列的兄弟都应该知道。

自从红军从大草地上分裂以后,由于红5军团和张国焘的主力在一起,一直归于张国焘领导。张认为红5军团不太可靠,派出自己最亲信的秘书黄超去该军担任政委。在当时政委是军团最高决策者,具有最终的决策权,是站在党的立场上监督军队的。

黄超则是一个特殊人物,他的出生日期不明,也是一个老革命。黄早在1925年加入中共,比以上各战将都要早一些,他曾经去过苏联中山大学接受培训,回国以后组织过地下工作。到了红四方面军以后,黄超由于对张国焘忠心耿耿,被张重用。除了长期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各军的政治处主任以外,一直担任张国焘的机要秘书工作,是张最信任的副官。

可是由于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损失太重,目前红5军团只有3000兵力,大约相当于红四方面军一个师的兵力。

 

除了这三个军以外,还有500多人的骑兵师,1300多人的妇女独立团(全部由妇女组成)及机关后勤等非战斗人员人员,西路军全军总数为21800余人。

 

可以这样说,西路军兵力也算不少,干部战士都是身经百战的人,不过由于普通经历了一年长征,没有任何休整的时间,所有人都极为疲惫,弹药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但是这2万多人仅有各种枪械约8000支,对于一支没有大量多人操作武器的部队来说,步枪装备数至少要超过三分之二,但西路军的步枪装备大约是三分之一,也就相当于两到三个战士中只有一个可以作战,这是相当不好的。

更可怕的是弹药缺乏,全军子弹总数仅有12万发,其中红9军每支步枪子弹仅有15发子弹,红30军稍微好一些,但每支步枪也只有25发子弹,最差的红5军,每支步枪子弹仅有5发。

这样的弹药储备,只能保证一次较大规模战役,如果连续作战是无法坚持的。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西路军的最高指挥官,他的总指挥为徐向前元帅,政委是陈昌浩。

徐向前为黄埔一期生,中共最强的四大战将之一(林,彭,粟,徐),他的特点是头脑清晰,战略眼光超群,战术指挥老辣,一生少有败仗,是不可多得高级军事人才。其卓越的指挥才能甚至为敌人所钦佩。蒋介石在多次被徐向前击败以后,悬赏10万银元要徐向前的首级,这个价码和红军最高领导朱德,毛泽东一样。徐也是张国焘的左右手,最为器重的军事将领。

 

而他的政委陈昌浩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陈昌浩为当年留苏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曾经统治中共的集团),有着极强的政治能力和军事战略头脑,尤其作风勇敢顽强,思路敏捷,年轻气盛(当年才30岁),敢于直言不讳,当时红四方面军的皇帝张国焘都忌他三分。陈昌浩和张国焘的关系很好,从1930年陈从苏联回国以后,就一直担任张国焘的副手,其能力出色,被张视为左右手。

张国焘曾经跟人家戏称他文有陈昌浩,武有徐向前,只要有这两个人在,红四方面军就不会垮。

 

综上所述,西路军是一支精兵猛将如云的部队,并非一支弱旅,但也有着弹药不足,部队疲乏的严重问题。

西渡黄河成功以后,他们接连进行了数次战役。

 

西渡黄河以后,西路军得到中共中央的命令,让他们自行向青海进发,准备接受在新疆哈密的苏联军事援助。当时苏联已经将1100吨箱装军火物资运送到了哈密,等待红军的到来。中央这个命令也就意味着,西路军终于必须和盘踞青海的青马穆斯林地方军阀交手了。



----------徐向前元帅,他是西路军军事上最高指挥官。徐向前的能力很强,骁勇善战,在当年的名声远在林彪,彭德怀之上。

 

青马穆斯林军阀

当时中国西北有两大穆斯林地方势力盘踞,一股是以宁夏马鸿逵,马鸿宾为首的宁马势力,另一股就是盘踞青海的马步芳,马步青的青马势力。

宁马和青马都是在清末地方回教势力反叛清政府的军队演变而来。

1863年(同治三年),当时由于满清政府腐败,对西北控制力下降,在陕西,宁夏,甘肃的回教穆斯林极端力量纷纷发动武装反叛,当时甘肃河州地区的大阿訇(回教的教长)马占鳌起兵反清,青马的先祖马海宴此时投身叛军中,是马占鳌最厉害的战将,和宁马的祖先马千龄并肩作战。

1872年,清政府还有顽强战斗力的湘军左宗棠奉命来甘肃剿匪,命令回教叛军投降。当时马占鳌等人知道不是左宗棠的对手,但他们认为如果现在投降,难免被一死,不如拼死打一仗再说。结果青马宁马叛军利用湘军轻敌的机会,在太子寺一战中大败湘军。迫使湘军后退几十里,全军陷入混乱。之后马占鳌力排众议,在马海宴,马千龄的支持下,向满清政府投降。左宗棠畏惧青马宁马叛军的力量,加之需要以回治回,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还给与他们很好的归顺条件。

随后青马宁马叛军被朝廷整体收编,没有将其武装力量拆散,叛军内重要头目全部给与官爵。青马宁马武装随即作为满清政府的急先锋,帮助清军剿灭了当地其他多股强大的穆斯林叛军,扫平了西北回教叛乱,立下了大功。此事件奠定了青马宁马崛起的基础。

从次战役后,青马宁马受满清朝廷册封,开始形成地方军政力量。

但宁马青马却和其他地方军阀力量不同,他并不公然反对中国中央政府,所谓听调不听宣,出兵助战维护教门(指伊斯兰教)。

有人说他们没有骨气,其实这正是青马宁马祖先的精明之处。他们自知凭借一个贫穷省份的回族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和强大的中国中央政府对抗的。他们祖先以武力反叛的结果无一不是失败和族灭,甚至遭受蒙满统治者的残酷屠杀。所谓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只能退而求其次,不能不顾自身实力的胡乱要求。

他们很多时候听从中央政府的指挥,以换取地方回教穆斯林的自治地位。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青马宁马出兵助战,是防御最为顽强的部队,伤亡也最为惨重。宁马领袖马鸿宾的父亲马福禄(马千龄的长子)就在北京保卫战中中阵亡,宁马另一个领袖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马千龄的四子),和青马领袖马步芳,马步青的祖父马海晏在城破之前,奋力保护慈禧太后等人出逃。在逃亡途中,年纪已经很大的马海晏因为过于劳累(当时已经63岁),病死在宣化。

也就说,青马宁马的祖先都为保护满清统治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而他们生命换来了满清政府的信任(北京一战以后,慈禧太后认为青马宁马都是良回,给与重用),和青马宁马在地方的割据。

到了满清灭亡之前,马海宴子系和马千龄子系分据青海(青马)和宁夏(宁马),成为地道的地方割据力量。他们效忠于汉人中央政府,先后投靠袁世凯,冯玉祥和蒋介石。

青马传到马步芳这一带,在青海盘踞了已经半个世纪,由于自身的特点和青海残酷的现实环境,青马形成一个强大牢固凶残的封建军阀体系。

青马以回教为最强有力的精神武器,部队中士兵全部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等,后来吸收入部队的汉人必须全部改信回教。青马对于宗教的热忱堪比现在的阿富汗等原教义主义的国家,军中有大量阿訇进行宗教宣传。

实战中,青马士兵以圣战和维护宗教为口号,以战死为光荣。作战之前官兵不分大小集体念诵古兰经,以宗教武装思想,所以很少有怯战的。他们的骑兵冒着对方机枪的火力,高喊着安拉的名字冲锋,前面的被击中,后面的踩着前面人的尸体继续冲,毫无畏惧。

由于这种战术冲锋在前面的青马士兵一般不会幸存,所以青马一般以近距离格斗能力较弱的民兵作为第一股冲锋的主力,而战斗力强的正规军骑兵跟在后面。换句话说,冲锋在前的民兵就是送死的。但这些民兵骑兵也没有任何退却的举动,他们甚至不拿枪械,背着大刀手拿长矛一波波的冲锋上去。

宣传上,马步芳一再向部下官兵和群众说:红军是红色胡子,共产土匪,搞什么共产共妻,流血斗争。这些暂且不说,他们的马列主义是无神论的,也是地道的邪说。他们不承认安拉是宇宙间唯一无二的主宰,不承认他的全能于万事,仁慈公道的,更不承认他创造了大地万物并养育之。他们的大头目列宁曾经说伊斯兰教是共产主义的绊脚石,如果我们青海被红军占据,他们一定会对我们进行宗教迫害,还会屠杀我们。我们回回自古以来舍身不舍教,祖祖辈辈从来没有屈服过,现在为了维护教门我们虽死犹荣,绝不容红军在我们地盘里面立足。

这种宣传深入回教官兵的人心,这也是之后青马拼死作战的最大原因。

 

至于组织上,青马不相信任何外族人,他们任命军官以“甘、河、回、马”(即甘肃人、河州人-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回族、马姓)这四条为用人标准,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青马高层几乎都有家族和姻亲关系:马步青,兄长;马继援,儿子;马呈祥,马步康,马彪,马步銮,马步勋,堂兄弟;马呈祥、马揆武、马振武,外甥等。青马军队里面的师长,旅长,团长基本全是姓马的,都是一家人。这就相当于一个超大的意大利黑手党家族。自古道疏不间亲,而天底下估计还没有比血缘关系再亲近的关系,以血缘组建的的组织,其内部凝聚力可想而知。

另外,民族仇恨和中亚穆斯林骑兵的传统也是他们可怕的武器。西北青海宁夏甘肃等地,历年来都是民族仇杀的战场。尤其元清时代,统治者大多采取屠杀政策,并且挑拨当地各民族仇杀。这些地域回族和汉人,藏族,维族等民族有着数百年仇杀的历史,清朝期间满清政府对回族叛乱地区多次屠杀,也造成了极端的民族仇恨。

远的不说,就在清末青马宁马先祖反叛的时候,和他们为友军的陕西回教大阿訇任武骑兵围攻西安,并且在当地进行种族屠杀,少数汉族人不甘心等死,也组织义军抵抗。仅仅于西安、大荔一带数十县汉、回群众相互仇杀,死亡达数十万人。陕西在回教叛军的17年中,因战争原因造成的人口损失约有520.8万,约五分之四的人死于民族仇杀,其中大部分是汉族人。

清军在陕西进攻回教叛军的时候,由于之前的大屠杀,汉人满人几乎全民皆兵,连汉族土匪都主动下山帮助清军作战。

左宗棠目睹汉人满人被屠杀的惨状以后,对回教叛军丝毫不留情,也以大屠杀作为报复。清军所到之处,对于敢于抵抗的回族人一律杀害,对于进行民族屠杀的回教领袖一旦活捉就凌迟处死。陕西战前有160万回民,战后仅剩20万人,少掉的140万人一部分被屠杀,另一部分被赶出陕西省。

青马也很好的宣扬的这种仇恨,他们经常教育部下:如果回回不能抱成一团,就会被其他民族消灭掉,我们必须团结起来。

民族仇恨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之一,有了民族仇恨的部队会是极为可怕的部队。二战时的西线德美英各国作战中经常互相投降,打不过就立即投降。但东线的苏德军队往往拼死打到最后一个人,因为之前他们有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另外,传承中亚穆斯林骑兵的特点,青马官兵残忍好战不怕死。骑马冲锋的目标很大,是比较容易中弹的。骑马冲锋的时候,即使马匹中弹,从高速马上摔下的骑手就是不死也会残废。但青马的军官甚至团长旅长的高级军官,一律骑马冲在第一线,官兵全部强调肉搏作战,人人玩的了马刀。同时青马作战全部有督战队,一旦看到前方士兵后退,督战队可以立即开枪,哪怕打死了总司令他们也是没有责任的。

青马还有着残杀俘虏的传统,有着极大的恶名。在之前玉树藏族叛乱,甘肃雷中田叛变,孙殿英的西北军入侵宁夏的战役中,青马对于被俘官兵大部分以马刀砍死,受到当时舆论的谴责。不过按照穆斯林骑兵的传统,一来他们没有办法携带俘虏行军(俘虏都是步行,会影响他们行军速度),二来他们认为投降的人本来就该被杀死。

实战中青马骑兵的正规军极少被俘,甚至在抗战中,青马百余骑兵被日军包围在河边,无法突围,就全部投河自尽,壮烈殉国。

 

到了1936年,青马正规军有两个师(马步芳的100师,下辖5个旅,马步青的骑兵5师,下辖3个旅),总兵力约2万多人。但由于马步芳一直使用所谓全民皆兵的政策,也就是所谓军事民众化,民众军事化(青海15岁到45岁男性按照每家出一人,全部要接受军事训练),青马还有约8,9万的民兵武装。

这些民兵部队虽然不是正规军,却相当不弱。他们多出生于牧民,骑术和近战肉搏都是有一套的。虽然枪法和战术差了一点,但是如果和正规军配合使用,还是非常厉害的。

青马自身武器较差,刚成军的初期连制服都没有,士兵穿着乱七八糟的衣服,而且基本清一色的拿着马刀长矛,只有少量猎枪和土枪。全军都没有军饷,全靠阵前缴获和抢夺老百姓。一旦青马作战胜利,就放纵士兵抢劫。马步芳下令除了武器弹药需要上缴以外,抢到财物都是士兵军官自己所有。所以青马所到之处,地方就像遭遇蝗虫一样,全部被抢光抢尽,还有很多强奸事件,和当地流窜的马匪没什么区别!

到了30年代的时候,青马装备也没有太大的好转,很多手枪步枪还是清末的老古董,甚至还有发射铅弹的土枪。青马好一些的装备就是买来的日式武器,但数量不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青马一般采用骑马冲锋近距离肉搏的方法。

青马的回族人个子一般不高,力量也有限。以前的西北王冯玉祥曾经对马步芳等人夸耀过,说自己的西北军的士兵都是中原西北的大汉,擅长大刀和拳脚功夫。一个西北军步兵可以对付2,3个青马的矮脚步兵。

马步芳等人说这话没错,但是如果在马上作战就完全不同了。人借助马的力量和速度,一个青马骑兵可以对付2,3个西北军大汉。青马骑兵的马刀非常厉害,优秀的士兵骑马冲锋,借助马前冲的力量,一刀就可以把敌人从头劈到脚。而马速远远快于人的移动速度,实战中青马一个骑兵左突右闯,前砍后劈,一个人就能对付方圆几米内的数个敌人。这点是步兵再也无法比拟的。

另外青海的地形特殊,全省面积广大,很多地域都是戈壁和荒原。骑兵在这些地域正好能发挥自身的威力,他们来去如风,四处攻击别人的漏洞,一旦遭遇顽强反击,就可以随时撤走,步兵是绝对追不上的。这种战术和几百年前的蒙古骑兵如出一辙。

青马由于战斗力极强,和湘军,桂军并称中国最强的三大军阀力量。连彭德怀也说,除了武器上的差别,青马比日军的战斗力还要强,对于这样的敌人我们绝对不能轻敌。

 

-------------青海在民国时期是著名的产马地,有大量马匹可供使用。而这些地域广阔的省份,正是使用骑兵的好地方。



 

凶残好色的马步芳

 

至于马步芳本人,此人也是一个极为独特的人物。他有着很强的战略头脑和政治头脑,政治手段也很厉害,为人则凶残固执好色。

马步芳本人是青马的掌舵人,他的政治手段让青马形成一个的整体。他的政治手段高明,先是设法挤走了德高望重的叔叔马麟,然后和亲哥哥马步青争夺位子。本来按照长子继承制,青马的领袖应该是马步芳的哥哥马步青。但马步青为人贪婪好色,乐于享受,军事上虽然有一定能力,政治上完全不是马步芳的对手,逐步被马步芳所排挤取代。

 

而马步芳的崛起还是击败了青马系另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马步芳的堂弟马步英(也就是马仲英)。这个16岁的尕司令马步英以反西北王冯玉祥起家,建立了所谓的黑虎吸冯军。他的志愿是建立一个地跨中亚的泛伊斯兰帝国,消灭一切反回教的敌人。

马步芳认为马步英这样是自寻死路,不但不可能打得过中国中央政府,更不是苏联,英国等帝国主力的对手。同时马步英由于进行种族屠杀,将湟源,永昌等地的汉藏百姓屠杀殆尽,犯了众怒,马步芳认为马步芳此举是引火上身,败坏青马的名声。更重要的,自古一山不容二虎,马步英当时占据了河西走廊北部的张掖,酒泉,是马步芳的心腹之患。马步芳和马步英多次大战,马步英最终不敌,被赶出河西走廊西部,率部赶赴新疆另立局面。马步英失败以后,痛恨堂兄马步芳,将其名字改为马仲英,表示自己和青马势不两立。马仲英败退以后,青马再没有人有能力和马步芳一争高低,马步芳顺理成章的成为青马的领袖。

 

马步芳个人能力还是很强的,青马内部凝聚力让其威风了半个世纪之久,直到1949年兰州战役才被解放军消灭。

他的战略眼光很好,更重要的是不像父辈那么保守,敢于接受新事物,这也让青马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变化。马步芳决定了青马无数大的决策,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失误。但马步芳军事能力平平,一般不参与军事的实际指挥,大部分交给下属全权负责。

至于本人性格上,马步芳相当凶残固执,性子甚至到了野蛮的地步。

他在青海实行野蛮统治,对于很轻的犯罪也是处死或者苦役。到了后期干脆颁布了《紧急治罪法》,在青海实施标准法西斯统治,把死刑扩大到了无所不包的范围,连砍树也要被杀头。

当时青海有句口号:山上的老虎山下的狼,凶不过青海的马步芳!

他自幼长在马群中,后来蒋介石为了表示善意,送给他一辆德国宝马摩托车。在30年代摩托车可是新奇的东西,整个青海没有人骑过,也没人知道怎么骑。蒋介石特地派来一个教官,来指导马步芳怎么骑摩托。马步芳看到摩托车以后,根本没看过教官一眼,自己直接跨上摩托车一脚油门将车子发动,车子从西宁东关狂冲出城。其实马步芳根本不懂摩托车,连自行车也没有骑过,甚至连怎么停车都不知道。马步芳的部下看到这种情况,急忙骑马惊慌失措的追出来。但马腿如何跑得过轮子,这些骑兵很快被摩托车全部甩掉。马步芳骑车冲到西宁城外二十多里的乐家湾,直到汽油耗完以后才停下来。要知道,这样高速骑车一旦跌倒或者撞到任何障碍物,马步芳就算不死也会重伤。这个小例子可以看到马步芳本人性格的强硬野蛮的一方面。

马步芳另外的恶名就是好色,青海回族根据回教传统可以娶四个老婆,但当地有钱的贵族娶十个八个的都有。但马步芳不同,此人好色到了宁人发指的地步。他的部下回忆:马步芳的生活很有规律,他每天早上4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大半时间都在兵营、学校或机关中度过,是个很勤政的好领袖。他本人不抽烟,不喝酒,但非常好色,可以说是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马步芳在大陆时期恬不知耻地公开说:生我、我生者外无不奸(也就是他的母亲和女儿不考虑,其他所有女人都可以考虑)。

马步芳部属的妻女,自己家族的胞妹、侄女、兄嫂、弟媳,都难逃他的魔爪,甚至连他的外孙女,也遭其蹂躏,后生下一个儿子。

最著名的是他排行第七的姨太太叫马月兰,是他堂弟马步隆的女儿,是他的的堂侄女,这个即使按照回教的观点来说也是乱伦,无法接受的,但马步芳根本不管。当时他恐吓马步隆夫妇说:你们不把她给我,我要你全家都活不成!

马步隆夫妇怎敢和马步芳斗,含泪将年仅15岁的女儿送给了他。

谁知道马步芳很快又看上了马月兰的母亲和两个妹妹,要马月兰写信招她们来马公馆“一同生活”。两个妹妹其中一个已经嫁人,另外一个才14岁,而马月兰的母亲岁数也很大了。

马月兰如何能否接受母亲和几个女儿同一个丈夫的情况,表示拒绝。马步芳随即整日对其拳打脚踢,逼迫其写信,多次威胁要杀死她。

可惜当时马步芳已经从大陆逃到沙特,虽然还有钱,但失去了政治力量。1961年1月马月兰偷偷跑到台湾当局驻沙特的外交官宋选铨家避难、求救,这个荒唐的闹剧才公诸于世,造成台湾国府的极大震动,撤掉马步芳的职务(本来是驻沙特大使)。连沙特国王对此都很不满,派人去让马步芳收敛一些。

除了这些举动以外,据说马步芳在青海时还经常到西宁和兰州街头猎艳,看到美女后,就秘密将其抓到尾随他的一辆密闭卡车里,抢回西宁公馆供其淫乐。如果遇到其男性家属抵抗,轻则被一顿暴打,重则被开枪打死。马步芳曾经为了抢一个女孩,杀了他亲属三人。后来西宁稍有姿色的女人即使戴面纱也不敢上街,街上都是上了年纪的女人和老太太。

 

据后来旅居中东的回族侨民向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控拆,包括汉、回、满、蒙、藏、哈(萨克)、撒(拉)等各族女性在内,被马步芳蹂躏过的,不下5000人,也算创造了历史上的一个记录。

 

当时其妻妾多到自己也数不清的地步。沙特当时王公贵族都有很多妻子,但比起马步芳来说就是九牛一毛。马步芳刚到沙特时,有一次带着一大群姨太太去麦加朝觐,当地阿訇见了大为诧异,他从没见过一个男人会有这么多妻妾,哪怕是阿拉伯的国王和王子。他认为马步芳肯定是拐了别人的老婆。因此当面骂他道:“你这人带别人的太太来朝觐天房,把天房亵渎了。我要打你的耳光,赶你出去,还要报告沙特政府,驱逐你出境!”吓得马步芳赶快把太太们就近送给部下和朋友。别人哪敢要马步芳的女人,都推说养不起。马步芳只得贴上一些钱,好歹让太太们在他们家里住了几天。等朝觐结束后,马步芳又赶忙去将太太讨回来,那些暂时要了他女人的部下和朋友,自然也不敢碰这些太太一个手指头,这在当地传为笑话。



------------马步芳,马步青兄弟都比较好色,而且手段都很让人发指。

 

青马一向把地盘当做最重要的东西,他们从先祖开始半个多世纪,死了无数人才建立了一个国中之国的穆斯林地区,绝不容许任何人破坏。

只要进入他地盘的部队,不管是汉族满族维族,中国人苏联人日本人,哪怕是如来佛祖或者耶稣基督,青马一律照打不误。

马步芳在得知红军西路军准备进入青海,就提出了:宁死一万人,不失一寸土的口号。同时立即调动主力部队围堵红军,还大量在该省征召民兵参战。

此时蒋介石的命令也发到西宁,委任马步芳为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兼第五纵队司令官,辖骑兵第5师及新编第二军(主力为100师),设指挥部于西宁。

同时马步芳紧急召集省内民兵参战,短时间内共召集了8万民兵和5万匹马,加上自己正规军2万人,总兵力达到10万之众。

 

 

首战一条山

 

西路军渡过黄河以后,立即在一条山遭遇了青马的骑兵第五师韩起禄部两个旅,步兵旅祁明山部一个旅,三个旅的部队。

 

当时徐向前和陈昌浩认为,对青马的第一战必须打赢,红军尽遣主力部队。

 

当时红9军有25师和27师,一共有73,74,75,79,80,81六个团。

红30军有88师和89师,一共有263,265,267,268,269,特务团六个团。

红5军13师和14师,一共有37,39,40,43四个团。

参战其中作战主力为红30军的88师和89师,其中88师是主力的主力,师长熊厚发是红军最著名的战将,年仅20岁就当上师长。他作风非常勇猛,曾经多次参与肉搏战。一次肉搏战中熊厚发和敌军拼刺了一天一夜,结果连刺刀都捅弯了,浑身衣服都被敌人刺刀刺烂,侥幸未死。

 

此战红军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在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骑兵一直都是战场的一个主角,著名的保尔柯察金就是骑兵。但一次大战以后,骑兵逐步退出了战场,到了二战时候骑兵已经作为特种部队使用,而且作战也以骑兵机动,遭遇敌人时下马作战为主。主要原因就是机枪等速射武器的大量使用,目标明显的骑兵已经成为活靶子。一挺重机枪在开阔地域可以扫到一大片骑兵,电影《最后的武士》里面,日本武士骑兵连接冲突日本新军步枪兵和榴弹炮的阻拦,几乎无往而不胜。但最终被早期的加特林多管手摇机枪全部击毙,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到了马克西姆发明了重机枪以后,重机枪可以一分钟全自动射击,理论上每分钟可以射击600发,这种水冷机枪可以持续射击数个小时之久。骑兵已经很难逃过这种可怕武器的打击。

但一战时期重机枪都为防御武器,30公斤的重量让它们无法迅速机动,转移阵地。所以一战期间的骑兵仍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他们突击敌军防御较弱的地域,往往能取到很好的效果。

到了轻机枪大量装备部队以后,基层部队连排一级都装备了可以灵活机动的轻机枪,随时可以支援步兵作战,骑兵的优势就彻底被瓦解了。

一条山战斗是红军渡河以后第一场战斗,当时红军的弹药还算充足,有数百挺轻重机枪,弹药也算还勉强够用。尤其红30军每支步枪有25发子弹,这也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机枪的火力优势也是红军获胜的重要原因。

而青马此时对红军的实力,兵力和意图都不明确,完全是仓促应战。

100师第300旅600团马全义部以及三个县的民团和由凉州发来的援兵骑5师手枪团马呈祥部共计6000余人与红9军激战于大拉牌,结果被红9军全面击溃。



---------------青海骑兵使用的马刀

 

青马在一条山等开阔地域,轻率的向红军固守的木堡和山寨集团冲锋,被红军机枪火力一排排的打倒,根本冲不进去。

这边青马急调海南边区警备部第一旅来增援,加上中央军12架飞机赶来轰炸,才稳住了局面。

由于打红9军损失巨大,青马增援部队来了以后,随即集中主力攻击一条山的红30军。结果红30军战斗力更强,以88师作为阻击主力,双方激战数日,青马骑兵第五师少将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马廷祥由于带头冲锋,被红军当场击毙,第一旅副旅长苗雨青也被击毙,兵员损失巨大。

 

虽然青马最终占领了一条山,但红30军主力没遭受什么损失,反而让掩护腾出手来的红9军趁机西进,占领了重镇古浪,击溃守古浪的100师298旅595团马华荣部。青马的马华荣团长本人被打伤,狼狈带着残部逃走。由于马华荣团撤的非常慌乱,古浪的粮仓没有来得及转移和烧毁,全部留给了红军,暂时解决了红军缺粮问题。但激战中,红9军红25师73团团长张达善中弹阵亡,这是红军渡河以后阵亡的第一个高级军官

青马第一次和西路军的作战以惨败告终。

 

红军这边也有一定的损失,大约有2000人,约是总兵力的十分之一。而青马损失更大,伤亡4000人,连总指挥都被击毙。

但对红军尤其严重的是损失了大量的弹药,这对于之后作战有着极大的影响。

此时红军虚晃一枪改变行军方向,乘着青马主力败退下去的机会,突袭占领了河西走廊的东部门户古浪城。

此时西宁的马步芳得知前敌总指挥马廷祥阵亡,古浪城丢失以后,也深感震惊。青马号称从建军以来从没打过败仗,没想到和红军第一次交手就是失败了,还阵亡了一个总指挥,看来红军战斗力远比之前的孙殿英强大。

马步芳调整部署,调集重兵开始对红军的围攻。

 

需要说明是,在此时徐向前陈昌浩接到中共中央的命令,让他们继续西进青海。

徐向前和陈昌浩召开高级军官大会,经过激烈讨论以后,它们一致认为必须继续西进。因为西进虽然艰难,但总归会有胜利的可能。东反黄河东岸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央军毛炳文,王均的两个主力军和杜聿明的25师已经控制了黄河所有渡口,并且西渡了一个军,准备追击西路军。这2个军又1个师兵力不下7万人,战斗力远在红军之上,东渡回来完全是死路一条。

另外,当时留在陕北的中央红军处境极为艰难,经济上已经崩溃,军事上四面被围死,自己几乎活不下去,已经制定计划放弃苏区继续长征。西路军东反以后仍然没有活路,等于火上浇油。

所以徐向前陈昌浩综合大家的意见认为还是应该继续西进,只要能够到达新疆,获得苏联援助,在加以修正和扩充,回头打垮青马还是有把握的。

当时苏联已经同意提供1100吨物资,这也就意味着至少有3,4万支步枪,数百挺轻重机枪,数十门重炮和大量弹药。有了这样一批物资,红军何愁打不垮玩马刀的青马。

当年马步芳的堂弟马步英在新疆威风了近10年之久,曾带领数千精锐骑兵包围了新疆首府迪化(乌鲁木齐),最终被苏联出兵一下就打垮。红军如果有了苏式武装,打青马还是非常有把握的。

由此,徐向前和陈昌浩遵守中央的命令,并且说明了西路军自己的看法,随即率领部队继续西进。

中央立即电复西路军:同意向青海的凉州前进,并说新疆接济正准备中。

 

攻陷古浪,也就意味着西路军进入了著名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自古是中原通往新疆的重要通道,东起乌鞘岭,西到玉门关,长约1000公里。河西走南北都是高山,南边是海拔4000,5000米的祁连山,北面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北山),大部分山峰在2000米,3000米海拔。由于两面都是高山,所以南北最宽有100公里,最窄只有几公里。当时河西走廊的武威一带为青马二号人物马步青的老巢,张掖,酒泉,敦煌都是马步芳的地盘,再往西就是新疆的哈密了。

由于河西走廊大部分区域地形平坦,没有高山,所以是自古以来去往新疆的必经之路。现在兰新铁路也是走河西走廊这条线。

红军向到达新疆,最实际的就是穿过河西走廊。

 

古浪失利

古浪是河西走廊的东端门户,也是该地区的交通要冲,东向兰州,西去武威,南走西宁的重镇。古浪南北两面临山,只有东西一条狭长的通路,是青马必须控制的地域。

本来青马放重兵防守古浪,但因为一条山战斗不利,青马调动古浪的主力南下增援去了。结果古浪仅有1个团防御,很快被红9军攻陷。

徐向前此时最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西路军实力相对青马弱了很多倍,必须迅速西进,摆脱青马的追击。

打下了古浪以后,徐向前立即进行部署西进。

 

当时徐向前的战略是,以古浪作为诱饵,由红9军驻守,他们负责吸引青马主力围攻古浪。而西路军却迅速将30军和红5军趁虚西进,进攻凉州(今甘肃武威),随即调动红9军放弃古浪,在红30军的接应下一同西进,继续攻打甘州(今甘肃张掖)等地,占领河西走廊的中部。

这样作战红军不会有太大损失,而且能够出奇兵制胜,占领河西走廊的中部离新疆也就不远了。

实际也几乎是这样,青马知道古浪丢失以后非常惊慌,他们急调主力正规军3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和4个民团紧急向古浪增援,这样武威地区青马力量就很薄弱了。

在徐向前命令下,红30军向西急进,包围了武威城。当时马步芳亲哥哥,也是青马二号人物马步青就在武威城内,得知被红军包围以后,坐卧不宁。由于武威城内青马兵力很少,武威又是个小城,马步青只得组织民团,商团,老百姓在城内点起很多灯笼,虚张声势。

此时徐向前陈昌浩给马步青写信,说明红军只是借道通过,希望青马能够团结抗日。马步青对抗日不敢兴趣,但对付红军借道的说法比较认同。他表示如果真是这样,他的部队不会再进攻红军。马步青随后将这个情报火速告知弟弟马步芳,马步芳听到说:如果真是这样,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让新疆盛世才去对付红军吧。

话是这样,但马步青这边仍然紧急向马步芳求援,四面的青马部队共三个团放弃自己的防区纷纷又赶来救武威,却又扑了空。

红30军主力一部迅速绕过武威西进,连续攻占因为增援武威而变得空虚的重镇永昌,山丹几地,几乎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的中段。

山丹再往西就是甘州(张掖),过了张掖就是酒泉,而酒泉离新疆就不远了。

得知武威被解围以后,马步芳松了一口气说:阿哥(马步青)得免于难,要不是真主保佑,凉州(武威)失守,西宁也必守不住。那时我们脚步一乱,前途就很危险。

 

攻打山丹成功以后,徐向前命令红5军立即跟进,接替红30军在山丹的防御(红5军实力较弱,不能作为进攻主力,防守则还是可以)。红30军突前主力则掉头返回武威一带,接应古浪的红9军。

 

此时红9军有6000兵力,又是固守据点。照常理来说,他们是绝对能够打退青马几轮进攻,挫败其锐气。而在红30军有7000多兵力,两军合力有1万多人,青马正规军也不过这个数目。两军一同配置,红9军突围处古浪继续西进是很容易的。

 

但红9军这边却出了大问题。

 



------------------青马的骑兵很多人装备很差,民团甚至使用很多土枪。

 

由于古浪等地县城非常小,人口也少,不能驻扎太多的部队。红9军25师,27师两个师驻扎在古浪外控制制高点,仅有孙玉清、陈海松和参谋长陈伯稚、政治部主任曾日三以及师团干部和少量警卫部队驻扎在县城内。

由于之前在一条山战役打败青马,西路军上下普遍有了轻敌情绪,认为大名鼎鼎的青马不过如此,还不是一下就被打垮了。加上之前打宁马马鸿逵马鸿宾都非常顺利,红军几乎没什么损失。有些军官甚至认为青马宁马都是靠自吹自擂起家的,都是纸老虎,外强中干。

可实际上,在民族夹缝中奋力求生的青马却是一只真老虎,是会吃人的。

红军由于存在轻敌情绪,对青马的活动没有足够的警觉,终于吃了大亏。

 

 

11月16日清晨青马的大将马元海,马彪指挥3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和4个民团武装各一部1万多人突袭古浪。

红9军由于警惕性不够,没有及时发现这个情况,等到发现青马骑兵冲锋的时候,青马已经攻到了面前。

此时红军措手不及,在近距离火力优势完全不能发挥,只得在近距离肉搏。而近距离肉搏上,步兵远远不是骑兵的对手,完全是以己方的短处和敌方的长处拼。

当时青马骑兵表现了他们的达到野蛮的战斗力,他们首先攻击城外最重要的南山制高点。

青马骑兵冲上红军控制的制高点以后,面对红军的碉堡,骑兵并没有手榴弹和炸药包可以炸毁碉堡。

其中一些青马骑兵居然下马爬上碉堡,用马刀和刺刀猛砍碉堡顶部,试图砍出一个缺口,其中很多当场被击毙。

 

防御南山制高点的为红9军25师七十四团和交通队第三支队。他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拼死防御。红军射出的子弹向疾风一样将青马骑兵一排排扫到,但青马士兵极为凶狠,前面冲锋的青马士兵尸体顺着山滚下来,后面冲锋的踩着这些尸体继续上。

虽然防御南山的红军部队拼命抵抗,但实在力不能及,最终在青马主力的冲击下,全军覆没,几乎没有人幸存。

南山制高点被青马突袭攻克以后,到古浪已经没有障碍,骑兵随即从高处一举冲入古浪县城内。

 

此时红军27师主力在城外被青马如浪潮般的骑兵团团包围,无法支援古浪城附近的防御。而古浪附近的红25师战士遭遇青马突袭以后,除了一部被歼灭,另一部由于肉搏不是对手,被迫撤往古浪城内。

 

其实如果古浪城墙完整,退入城内的红军是可以有效抵抗骑兵突击的。可惜古浪的城墙在1927年甘肃7.8级大地震中全部震塌,根本没有城墙可供防守。青马骑兵迅速歼灭南山制高点的红军一个团以后,立即冲入古浪城内。红军无险可守,零星的步枪火力根本无法拦截冲锋的众多骑兵部队,一度处于混乱中。

当青马骑兵冲入城中,立刻沿着街道砍杀能看到的每一个红军战士。由于城内很多是红军非战斗人员,根本没有枪械,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如红9军供给部和卫生部的一些女红军战士,因为手无寸铁,被凶狠残暴的敌人堵在屋子里,统统用马刀砍死,鲜血满地,惨不忍睹。

青马骑兵除了挥舞马刀进行砍杀以外,还将手榴弹扔入民房进行逐屋的争夺战。

激烈战斗中,红9军开始缓过劲来,他们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老将。

此时城内的军长孙玉清和政委陈海松已经发觉情况紧急,急忙组织部队反击。红军以民房为防御工事,从房中向冲锋的青马骑兵密集射击。每支小股部队都由高级军官率领,以民房为单位和青马骑兵激烈交火。

这种近距离战斗极为残酷,红9军参谋长陈伯稚挥舞手枪指挥部队反冲击时候,被房上射来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当场阵亡。

军长孙玉清本人被密集飞来的子弹击中左手,受了伤。25师师长王海清也在激烈混战中不幸阵亡。

虽然这样,但红军毕竟以顽强的反击阻抗住了青马骑兵的冲锋。

实际上,骑兵在城内作战并没有什么优势,由于骑兵在城内目标大,红军在屋中容易射中对方,加上红军集中主力从民房内冲出展开反击。青马骑兵开始不敌,被迫退出古浪城内。

此时又有另外一件事,也帮助了红军。一股青马民团攻入古浪城内直接杀入红军后勤机关所在地,由于后勤机关没有枪械,无法抵抗。后勤部长机灵的将几千块银元仍在街外的地上!数百民团骑兵一见到有钱,立即下马疯抢,不再强攻红军,这股后勤机关的红军乘机逃走。由于骑兵抢钱的时候堵塞了道路,导致城内一片混乱,红军随即稳住了阵脚。

 

本来红军可以稳住阵脚,加强防御,等待城外求援部队赶到。但此时红9军军长孙玉清认为青马已经被打退了,命令一部红军部队乘胜追击,将敌人打远点,保证古浪的稳定。

这个战术如果对待敌人步兵就没有错,因为如果追击部队打得赢就追,打不赢可以赶快撤退回来。但是对待骑兵就完全不一样了,一旦打不赢被追的骑兵部队,这些追出去的步兵部队想撤回来就是不可能的。

这股尾追的红军部队兵力不多,只有军部二科科长王少清率领的机关干部和交通大队一部。他们刚刚追出城外,就遭遇了另一股增援来的青马部队的围攻。由于骑兵行军速度远远超过步兵,这股红军战士打不过,却又根本无法撤回城内,他们拼死苦战,最终在城外的戈壁滩上全军覆没,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这边得到增援的青马再次冲入古浪城内,红军城内部队再次和青马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由于城内很多非战斗人员没有枪,他们只得挥舞大刀长矛和骑兵对抗。可惜步兵不是骑兵的对手,一个青马骑兵就能对付2,3个这样的红军步兵。此时青马数量众多,红军城内部队损失惨重,眼看就撑不住了。

那边城外红9军27师,见城内危急,拼了死命击退青马的层层阻击,一举突入城内。激战中红27师政委易汉文先由于冲锋在前,不幸中弹阵亡,但是27师还是成功进入了城内。

青马指挥官见红军得到增援,加上天色已黑(骑兵最怕夜战),下令退兵,全部撤出古浪城。

 

此战红9军遭遇惨重伤亡,损失了约三分之一2400多兵力,排以上干部伤亡尤重。参谋长陈伯稚,25师师长王海清,27师政委易汉文阵亡,军长孙玉清等人也受了伤。

当天晚上孙玉清等人经过研究,认为应该立即放弃古浪连夜西进。但是此时红9军尚有上百名重伤员无法随部队撤走,由政治部主任曾日三写信给马步芳,要求善待红军战俘(之前一条山战斗,红军释放了青马一批战俘),并且留给每个伤员三块大洋。

但红9军刚刚撤出古浪,青马骑兵随即入城砍死了所有伤员加上之前被残杀的红9军战俘,一共杀了900多人,并且声称是为在一条山被红军击毙的总指挥马廷祥报仇。

马步芳在西宁听到这件事以后,还满意的说:这些小子们做的很好,有血性。

由于红军进入古浪的时候,城内老百姓举行了欢迎仪式,被青马所嫉恨。攻下古浪以后,青马故技重施,借口搜查红军伤病员,砸开房门翻箱倒柜,抢劫掳掠。未及逃避的老百姓遭了大殃,有的妇女被奸淫,有的受到拷打甚至枪杀。后马步青下令防火烧掉古浪,但部下表示反对,认为不关老百姓的事。马步青却认为不烧不行,最终在古浪商业较集中的南街放了火,大火烧了十多日,一条南街被烧成瓦砾场。

 

古浪失败,导致红9军从此一蹶不振,不再是当年强大的常胜军了。徐向前元帅在《血战河西走廊》中说:这一仗叫人十分心痛,我主力部队9军元气大伤,再也没有恢复过来。西路军后来作战,主要靠30军。5军人数少,名义上是个军,实际上不足一个师的兵力,再剩下的就是机关人员、妇女独立团等,战斗力毕竟是有限的。



--------------古浪城,大家可以看到,城外就是山。如果红9军有着足够的警惕性,不至于败得这么惨。

 

由于此战失利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轻敌,高级指挥官对青马的警惕性不高,导致青马居然能够一下冲入城内。徐向前在战后将红9军陈海松,孙玉清,曾日三等主要负责人暂时撤职。

红9军军长,政委由原31军参谋长李聚奎,西路军副总指挥王树声临时接任。

 

古浪战后,青马缴获了不少西路军的资料,得知西路军的编制,人员和作战计划。青马在明确这些要点以后,随即调整了自己的作战计划。

青马高层认为红军的目的就是西进新疆,如果红军不是试图占据青海的地盘,他们也没有必要以如此大的代价和红军火拼。他们学习当年湘江会战时期的桂军,准备放红军西进,但是不断切断其尾巴,将其消耗掉大半。这样即使红军到达新疆,残余兵力也不可能在将来对青海造成威胁。

接任马廷祥的青马前敌总指挥马元海说:徐向前部是共军中作战及长途流窜中最凶悍的一股,如果我军与共军面对面的正面作战,在实际的兵力装备上我们比不过共军,也斗不过共军。这次战役,是我们求生存,保家乡,维护教门的战争,只能险中求胜,万万不能失败!我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走廊二字非常恰当,过了乌鞘岭,一直到嘉峪关,南有祁连山,北有蒙古戈壁,中间是一条狭长的通道,共军要想越过祁连山南下,困难甚多,实在无法克复;想穿过蒙古戈壁,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惟一的一条可行之路,只有一直沿着河西走廊向西逃窜。以我的看法,对共军不宜再迎头拦截或围堵,最好的办法是尾追。我们有的是骑兵,发挥骑兵的机动特长,天天将共军的殿后部队,截去一部,从武威到嘉峪关的狭长通道上,很能截去一大部分共军的兵力,这种切尾的办法,共军只能忍痛,不可能回头护尾,所用兵力不多,收获的效果一定可观.如果共军经过长途流窜,疲惫之余,占领城池顽抗,我则用大力围攻。因为骑兵沿途疲劳追击之结果,共军休整和给养都成问题,以饥饿和疲惫之军,盘踞城池,绝没有攻无不克之理。最终迫使红军以重大伤亡离开我青马的地盘。

 

 

这边红30军在徐向前的命令下,回头接应红9军突围到永昌。此时青马大部队还被红军甩在身后,虽然红9军遭遇大败,但毕竟红30军和红5军没有遭受什么损失,西路军主力尚都保存着。如果此时能否立即西进,乘青马在西边防御空虚的机会,首先攻打张掖,再直逼酒泉,到达新疆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后来徐向前说:假如西路军渡河后,抓住战机,乘虚而进,照直往西打,取得武器弹药,如虎添翼,回师横扫而东指,有没有可能呢?完全可能的。

 

可惜,情况突然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