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璐是混血吗:中山人与百年铁路机车厂渊源甚深<60年工龄钳工熬成机车专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44:13
中山人与百年铁路机车厂渊源甚深

60年工龄钳工熬成机车专家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11年8月26日 第 6066 期 A6版   唐山市在当年南厂的位置建起了地震遗址公园。


    一位银发老者站在一堵刻满名字的巨墙之下说:“过两天我再来看你。”然后骑上自行车,慢慢淡出。电影《唐山大地震》将最后一个镜头放在了地震纪念墙前,平添了几分回味悠长的悲悯。
    8月12日下午,夏蝉叫得正欢,唐山大地震35周年的纪念日已过去多日,仍不时有人在纪念墙前摆下鲜花。在这面墙的东、南侧,则是另一番破败的景象:东侧仿佛是一排长长的车间,屋梁坍塌,只剩几根柱子和断墙倔强地耸立着,而在南侧,通向车间的铁轨不可思议地扭曲着……
    这是什么地方?偌大一个唐山市,地震纪念墙为何单要选址这里?“整个这一片就是南厂遗址。”经唐山市政协文史委的王振良老师一说,我们才明白,这就是在中国铁路史上大名鼎鼎的 “唐山机车车辆厂旧址”,唐山人俗称“南厂”。
    在这间孕育了中国铁路事业的百年老厂,中山人又演绎了怎样的如歌岁月?
    ■百年机车厂的前尘往事
    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宏观震中刚好位于唐山机车车辆厂附近,因此该厂3跨厂房除部分中间立柱扭曲、倾斜外,四周墙柱全部倒塌,屋架大部落地,伤亡惨重……但无论如何,地震并不能减损“中国铁路事业摇篮”过去的辉煌,也没能阻碍它后来的发展。
    一切还要回到1881年,即清光绪七年。时年5月,由香山县人唐廷枢及其子唐藻兴等主持,在极秘密的情况下,动工修建唐胥铁路。与此同时,唐廷枢委托英国工程师金达在丰润县胥各庄(今属丰南区)创办了胥各庄修车厂,秘密研究、制造中国第一台火车蒸汽机车——龙号机车。
    作为中国铁路机车工业系统第一家企业,胥各庄修车厂初建时从属开平矿务局,只有几十个工人和简陋的厂房,总共十几台小型机床,其中大部分为手摇机床,少数为蒸汽机动力的机床。但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工人们不仅装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1889年还为慈禧太后制造了一辆豪华专用客车。在“打动”了这位老佛爷的心之后,胥各庄修车厂才于1900年开始正式制造“莫古式”蒸汽机车,在中国机械工业史上留下了自己制造机车车辆的光辉篇章。
    伴随开滦煤矿逐步强大,唐胥铁路也发展成为独当一面的盈利项目。王振良介绍,唐胥铁路开通4年后,1885年8月,唐廷枢便向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了拟将矿务和铁路“分为两事”的建议。经清政府批准,1886年“开平铁路公司”成立,亦称开平铁路局。1887年2月,清政府将铁路事务划归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管辖,从此铁路成为国家要政之一。
    “1888年8月,唐胥铁路已经延伸至天津,改称唐津铁路,并开始开行客货列车。由于运输量的增大,胥各庄修车厂已不能适应需要,于是迁至唐山市区西马路23号,改名为唐山修车厂,规模有所扩大。”又过了仅仅一年,铁路总局便在该厂以南地区购买了大片的土地,动工兴建唐山修车厂新厂,被唐山人称为“南厂”,而西马路23 号旧厂址则俗称“北厂”。1903年,唐山修车厂由北厂陆续迁至南厂。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南厂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辆轨道检查车,1958年制造了跃进、和平、红旗、上游等型蒸汽机车,1976年试制成功东风5型内燃机车。地震后,唐山机车车辆厂另外选址涅般木
    重生,后来设计制造了中国首列双层内燃动车组,将中国推进城际列车时代。2006年,该厂分立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和唐山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前者已成为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客运装备制造基地之一;后者产品涉及轨道交通装备的多个领域,包括铁路客车、铁路机车、特种车、动车组、城轨车、地铁车辆等6大类、8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
    ■唐仲谦设计首列轨道检查车
    1912年,孙中山辞去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主管全国交通规划和建设。9月22日,他来到唐山制造厂考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民国革命需要有两路大军,一路进行武装斗争,建立自由平等的中国;一路学习世界科学技术,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希望大家努力奋斗,以身许国,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孙中山先生“以身许国”的教导对人群中的一个钳工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从那时起,这位香山(中山)籍钳工就立志从事中国人自己的铁路事业。
    事实上,在修建唐胥铁路和唐山修车厂运营期间,唐廷枢曾从老家香山县及其周边地区招募过几批青年到唐山培训、就业。建埠之初,广东人在唐山聚居的地方有两部分:一是唐山矿外广东街附近,居民多为煤矿工人,另一处唐山修车厂周围陆家街周围,为铁路工人聚集区——很多中山籍人士从这里起步,为我国铁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但在唐山机车车辆厂的官方史料中,最浓墨重彩予以记叙的,却是前面提到的那位普通钳工——唐仲谦。
    16岁因生活困难辍学、24岁到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即唐山机车车辆厂)当钳工的唐仲谦,熬了10年才升任为绘图员。有一次,唐仲谦与两个英国同事谈论起一辆客车的设计,被其中一人嘲笑道:“你去念20年书再来谈这个问题吧。”后来,唐仲谦曾说,这个英国人冰冷的面孔、傲慢的神态和那句话,让他永远难以释怀。
    又过了30年,做了30年绘图员的唐仲谦才担任副工程师兼技术系主任。先后经历了大清朝、民国、日伪时期等等变换,直到他已经65岁,新中国铁路事业急需自己的专家的时刻,人们想起了这位默默耕耘的中山人。而唐仲谦人生的积累与潜能,在那一特殊时期得到了充分调动与充分使用。
    1951年5月,铁道部部长滕代远邀请唐仲谦到北京,希望他设计一辆铁路轨道检查车。1952年初,铁道部副部长吕正操专程把唐仲谦请到北京,正式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他。吕正操勉励他:“把聪明才干发挥出来,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为完成这一任务,以唐仲谦为首的调查设计小组调查了唐山一辆日本人遗留下来的、后经苏联技术人员改进的轨道检查车,根据铁路轨道检查的实际要求,设计出检测数据多、快、准,结构全新的轨道检查车。1953年5月29日,中国第一辆轨道检查车制造成功了。1956年,毛泽东主席的专用列车需增加一辆机械性能好的“行李车”。在唐仲谦的主持下,这辆行李车终于在1958年研制成功。这辆车外形与客车相同,而内部结构与客车相异,是一辆机械化程度高、安全而又实用的“特种行李车”。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特种车辆的空白。进入20世纪60年代,我国航天工业和国防部门急需专用列车。这时,唐仲谦已是耄耋老人。1961年,他带领设计小组研制出运送火箭、导弹的X L型“万能行李车”。这种车型与普通客车一样,但在装卸过程中,车顶能整体摘下,又能全部装上,其设计构思很具独创性。1962年至1964年,唐仲谦的设计小组又相继设计了EX 型振动试验车和军用XL22型1号车、2号车、3号车。在新中国的24年间,唐仲谦主持设计了39种新型机车,有30多项技术革新达到世界级水平。他为发展新中国的铁道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在唐山,每当人们提起唐仲谦的名字,大家总是肃然起敬,引以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