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尚飞工作室张弛人呢:** 人的精气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09:24:24

精气神

正心以修身

正心修身,是中国古代文人人生理想的起点。浮躁的我们,或许可以在其中找寻到医治内心深处彷徨、无助、无奈的处方。现代社会较之古时更复杂,节奏更快,人们在社会中找寻自己位置的时候面临的抉择也更多。人们要在抉择中判断,取舍,而社会的变化更让人们犹豫,让人们彷徨于如何自己命运的掌控。疲倦、劳累,为自己、为家人,为理想、为信仰。让自己在前进的路上,更自信、更踏实、更游刃有余;要让自己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从肉体到心灵,去为可能面对的一切做好准备。正心修身,调养精气神对我们来说,或许会成为旅途中的加油站,既是路标又是动力。

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因此,保养好精、气、神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这"三寡"则是养"三宝"的根本。

寡欲以养精

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纵欲不但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浮发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历代医家都主张,养生之道要以保养精气为首务。《类经·摄生》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若纵欲,男则遗精、早泄、阳萎、生殖无力,甚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精神不振、久则成痨。女则肾虚精亏、冲任不固、气血逆乱、崩漏下血、白带绵绵而下,不孕或流产、早产,甚至经血亏枯、经闭,面黄消瘦而成劳损之症。不仅如此,纵欲还可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影响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古人把房事过度称作"伐性之斧",意指能砍伤人体,可造成年少早亡或未老先衰。因此,清心寡欲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寡言以养气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它具有动而不息的特征,维持和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养气的基本要求是少废话。因为人体内的组织细胞要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获得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而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通过血液从肺泡交换来的氧气,源源不断地被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中。一个人若是经常喋喋不休地大声叫喊,就必然要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致使体内元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而百病丛生。有些人追求刺激,群聚一起搞恶作剧以取乐,狂呼乱叫,嬉笑不已,这样只会损精耗气,使人精神飞驰,血气流荡,变生他疾。

寡思以养神

寡思,即是让人不要胡思乱想,以免用脑过度影响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至也?"中医里的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思虑过度则使人气机郁结不行,引起种种疾病。《内经》有"思伤脾"、"思则气结"、"多思则神殆"之论述,常见心情不快、头目眩晕、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甚则出现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女子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而致月经不调,甚至经闭等病证。久之则百病丛生,诸如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冠心病,甚至癌症等便接踵而至。"凡人不能无思",但要有个限度,不要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苦想冥思,更不要为身外之物煞费心思。这样才可以把思想负担尽量减轻,有利于达到"全神息虑",以防"神虑精散"。

人们常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这三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从古至今讲究养生长寿的人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三宝。为什么说“精气神”是人的三宝呢?因为人的三宝“精气神”是人用以维持、延续生命的物质基础。

“气’是有物质基础的,因为宇宙万物的生长、发展、运动、变化,都是“气”在起作用,没有“气”什么也都不存在了。人之所以有生命的活动,同样也是“气”的活动功能。

人从胚胎时期开始,“气”就萌生了。母腹中的胎儿要靠母体进行内呼吸,吸收营养,发育成长,这是依赖先天母体的祖气(精气)。待到胎儿发育成熟离开母体时,婴儿坠地后第一声啼哭震动肺络,即开始自身的呼吸调节,依赖天气(自然之大气,亦称天阳之清气)给予的条件完成呼吸的动作,这个呼吸动作就是“气”的能动作用,也就是后天生命的开始。

虽然人离开母体承受先天祖气(精气),并得到天气的资助,能动地开始了呼吸,但是必须要靠后天的食物的培养,这个生命动力的“气”才能延续发挥作用。不难理解,后天之气要靠食物的充养培养,所以人落生以后第一个信息反应就是“吃”(吮乳),而且吃的是那样
的香甜,开始了胃的受纳以充后天营养。

“气”没有一定的形状,是能够自由散布的物(气)体。气息、呼吸都是“气”。“气”在体内是流动的,周身上下,内外表里,无处不到,因为它是生于先天,禀于后天,所以又有先天祖气(肾气),后天谷气(胃气)的名称。

“精”是先天祖气之精微与后天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的物质;“气”是先天祖气与水谷之精气以及所吸入的大气合并而成的动力。“精”和“气”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

“神”则是人体一切精神,思维活动的概括(体现)。

由此可见;

“精”是养人生命的基本物质.

“气”是养人生命的能量动力.

“神”是养人生命的活动体现。

      有了精才能有气,有了气才能有神;

          无神就说明气虚,气虚就说明精少。

“精气神”虽然各有所主,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分之为三,合之为一。精化气,气化神,神化精,以生以长互相滋生,生生化化,无有休止而生命延长。    

“精气神”三位一体,不可分离,存则俱存,亡则俱亡,因此古人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亦死”的论述。所以“精气神”三者,是人体生命存亡的关键,只要精足,气充,神全,自然能够摄生长寿,祛病延年。怎样才能调养“精气神”呢?第一养精蓄锐,第二积精养气,第三聚精全神。由此看来,养精、积精、聚精是第一位的重要。

对精的认识,中医认为是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从两个方面物质构合而成。一是由饮食水谷化生的精微,又称“水谷之精”、“后天之精”,是从脾胃而生;一是指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是从肾中而生。先天之精是由后天之精不断补充积聚,所谓“后天补先天”即指此。气功家炼的“内丹田”,武术家炼的“内功”,均是以“精”为基础,所以它的初步功夫就是“筑基功”,亦是“炼精化气”的初级阶段。“精”既然对人的生命维续如此重要,当然在调养上就要以它为基础。“精脱者死”,说明“精”在养生学、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勿过劳伤精,匆过耗伤精,勿斫丧损精,要养、要积、要聚,只有精足才能气充,气充才能神全,这是从注重调养精、气、神的重要意义出发所必须的。为此,除了适当调节食物营养之外,诸如起居、生活工作及待人接物等方面都要进行调节,要顺乎自然规律,掌握好人与事物间的情和理,故提出饮食要有节制,不可偏食、过食,更不能嗜酒无度以至成癖。起居有常,生活有规律,工作劳逸适度,不可过于紧张疲倦,即做到“不妄作劳”,更不能只图一时之快而怂欲房事“逆于生乐”。其情怀要舒展,五志要安和,待人接物注意情志的修养,憨厚礼貌,不急不躁,有涵养,有度量,能忍让,能宽容,遇事冷静,处事有方,不追逐名利,不贪图高官厚禄,只图工作安心,取得成绩,报效国民,以为人类造福而为后快。这些在日常生活、工作环境中如能特别注意,并适时地调节个人的情绪和心理,既能使“积精养神”得到根本的保证。再结合身体的锻炼,促进气血的运行,使精得养、得生,则神气得以保全。故在此还得强调锻炼身体,以加强精、气的充沛,如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形式就是很好的锻炼方法。当然这要请教行家老师,指导练习,万不可乱练,乱练无功反而有害。此外在不同季节中调养方法有所不同,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因为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阴阳互为根蒂。春夏为阳气生旺之时,人必须顺其自然以养阳气;秋冬为阴精收藏之时,人必须顺其自然以养阴血。无论采用何种运动锻炼都应当顺其自然,以养天年,健康长寿。

为了探索人的生命的延年与衰老,古人总结了多种养生经验,练功家强调“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一整套系统的练功养生方法,关键在“练”字上下功夫,要得法,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人的生命保证是“精气神”,人的衰老因耗“精气神”,所以人要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必练“精气神”。因此,除了饮食调养以外,最主要的是靠运动,汉代的华佗曾说过:“动摇则谷气得消,……,譬犹户枢,终不朽也”。经常运动身体是不会衰朽的,如果合理地进行运动,“持之以恒,”当然对于“精气神”的调养是大有裨益的,从而达到抗老防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