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俪图片大全:为什么百姓的“菜篮子”日渐沉重! - 锵锵杂谈 - 凤凰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0:26:43

发表于 2010-9-10 08:58    

#1

为什么百姓的“菜篮子”日渐沉重!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

为什么百姓的“菜篮子”日渐沉重!


作者:赵海均 2010-9-10


http://economictalks.blog.sohu.com/159449233.html


     商务部最新统计,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已连续10多周上涨。其中,蔬菜、猪肉、鸡蛋等价格也逐步攀高,农产品价格上涨有点像“击鼓传花”,此伏彼起。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让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菜篮子”日渐沉重,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
     细细分析今年以来菜价不断攀升的原因,归结起来有六大推手:
     推手一:自然气候作祟
     今年以来,我国气候表现反常,持续不断的干旱、雨雪冰冻、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严重影响到各季蔬菜的生长,在不少地区鲜菜产量大幅萎缩,使得菜价几个月来一直表现得比较坚挺。
     但是面对异常气候,在埋怨老天爷造孽的同时,更应反思人类自身的不理性行为。长期以来,人类只懂得从自然索取,而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过快而又粗放的经济增长早已远远超出了环境的承载力,出现意想不到的自然灾难以及极端的气候也就在情理之中。特别是我国多年来高速增长的GDP,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资源环境的过度和不合理消耗为代价的。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是改变人类社会的经济模式、工业发展模式以及生存模式的时候了。好在哥本哈根会议正在促使人类限制自己的行为。 从微观层面来说,当前政府应该在致力发展的同时,支持大型蔬菜育苗基地的建设。而大型蔬菜育苗基地抗灾能力强,可以降低和缓和因灾减产涨价。
     推手二:城市化阵痛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但是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特别是一些地方唯城市化率的畸形发展思维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菜篮子”的建设。
     过去,我国各地蔬菜种植基地大多地处城市郊区,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许多地方的菜地都成为了城区的马路和商品房,而新的菜地建设并没有及时跟上,造成菜地大幅度减少,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原来自给自足、有富余还出售蔬菜的农民,已经变成到菜市场买菜的消费者,也使得蔬菜消费量大量增加。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不可逾、趋势不可逆转,但是城市化的过程应把握好节奏,统筹规划,协调好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平衡好各方面的发展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国家应像抓粮食、抓生猪生产一样,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扶持力度。可把城市建设征用菜地时收取的蔬菜基地补偿金,真正用于发展新的蔬菜生产基地,扶持菜农。
     推手三:生产流通成本上涨
     生产流通成本上升也是今年菜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从生产环节看,一方面生产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初期生产设施和科技投入成本在逐渐提高,另一方面土地、人工、化肥、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也在上涨;从流通环节看,近年来,一方面不断上涨的汽柴油价格造成了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不时出现的雨雪恶劣天气也会导致道路不通,直接导致蔬菜运输成本的提高。同时,因为夏天气温高,蔬菜在运输过程中,不仅会耗费汽柴油,而且还要在集装箱里放冰块给蔬菜降温防止蔬菜变质。在冬天,还要在运输过程中将蔬菜放进塑料泡沫箱里,起到保温的作用,以避免在低温过程中菜被冻坏,由此,导致成本增加成价格上涨。
     生产成本的降低有赖于规模化经营和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运输成本的降低则需要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改善。
     推手四:过多的流通环节
     目前,我国大部分蔬菜从田头到餐桌,一般要经过收购商、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农贸市场(早市、超市)等5个环节。今年一项调查显示,1斤芹菜农民以0.3元多的价格卖给收购商,到了批发市场环节价格就变为0.6元,到了二级批发价格已涨到0.8元,经过零售环节加价,农贸市场上的价格能达到1.5元。
     可见,在蔬菜的产销链条中,菜农得到的地头收购价仅为零售价的20%30%左右,批发价则约为零售价的一半,终端零售成为获利最大的流通环节,是菜价的最大推手。
     环节太多只是流通中一方面的问题,同时流通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并不畅通,跨区调运蔬菜受限制的种类太多;市场交易秩序差,菜霸强买强卖的现象时有发生;蔬菜专业合作社运作不规范,很难发挥桥梁作用;电子交易在一些地方变成少数人操纵价格的工具,菜农信息不灵无法从中获益;冷链设施不完善,蔬菜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高达30%
     如何改善优化蔬菜流通成了降低菜价的核心。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强化蔬菜消费集中地政府责任。政府应在不同的优势产区建立城镇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促进集中销区蔬菜的季节均衡供应。同时优先鼓励消费地食堂、饭馆等集团消费与蔬菜生产基地直接形成交易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还应大力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政策,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等。
     推手五: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合理的产业布局,能以最经济的成本满足需求,实现效能的最大化。蔬菜生产要适应经济、自然规律,布局上要发挥区域优势。按专家建言,长江上中游地区,适合生产冬春茎叶类蔬菜;华南地区适合生产热带蔬菜,种植反季节果菜;云贵高原地区海拔较高,适合在夏季种植冷凉蔬菜。随着蔬菜生产向产区集中,交通路网的不断改善,我国跨区调运的蔬菜量会逐年增加,相当一部分蔬菜要靠跨区调运解决。
     同时要理顺种植秩序,避免供求失衡。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服从“蛛网理论”,当期价格将决定下期生产,因此农产品极易陷入“少了涨、多了跌”的市场怪圈,往年高利润的菜价势必会造成菜农一窝蜂地追捧种植,而转年的大丰收则会使该品种蔬菜价格一降到底。为此,国家对粮食等重点农产品可采取最低收购价、优化储备结构等调控措施,有效引导市场价格,保护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蔬菜、水果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为农民提供及时管用的市场信息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农业保险,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风险、灾害风险等管理服务。
     推手六:商品化炒作推波助澜
     如果说在今年中国蔬菜的涨价因素中,包含了天气变化、生产运输成本提高等原因,那么,人为炒作则是大蒜等蔬菜价格异军突起的独有标志。
     相对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而言,大蒜、辣椒等蔬菜干货总量小、好控制、易炒作,上游批发商通过限制出货,可人为制造货源紧张气氛,抬高销售价格。去年年底以来,楼市遭遇调控、股市疲软,市场上大量闲置资金便借“干旱”题材炒作大蒜、辣椒等农产品。从而加剧了市场波动,助涨本已因供应紧张而上涨的菜价。
     对于市场炒作行为,国家加大监控和打击力度很必要,但从长远来说,治本之策和长效手段是保持蔬菜产业的稳定发展,在大力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重视和关注粮食基地建设,更要关注人们日程生活所必须的蔬菜副食品的生产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