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校花 微博:(广东省惠州市永湖凤咀)黄氏族谱 - 黄海思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42:48

(广东省惠州市永湖凤咀)黄氏族谱

广东省惠州市黄氏 2008-07-10 20:31:51 阅读472 评论5   字号: 订阅

 

 

                              黄氏族谱序

古者,族必有谱。惜乎沧桑之变,高祖以前世系无考,不能尽登谱牒为憾。幸来由可追自今,纂为族谱。生长嫁娶尽书于谱,以之序昭穆,联疏远,正名分,使长幼尊卑之不紊。毋以众欺寡,毋以少凌长,毋以疏间亲,从者共劝,违者公罚,庶乎和顺一堂,雍睦可风;而亲亲之义不懈于百世矣,是为序。

天地人皇,朝夕日月。木之根本,水之泉源。祖宗悠远,人子根源。几千余年,当思忆念。百多余世,不可淡忘。江夏世泽,汉唐家声。紹起黄帝,颛顼陆终。南陆溯派,封黄授国。歇公春申,朱履三千。香公至孝,天下无双。颖川黄霸,拜相封侯。惟淡入闽,五经课子。贵华肃公,锡福绵延。显祖峭山,廿一分房。化道衍派,闽粤枝繁。俊德鸿禧,钱塘泽厚。潮邑之先,念八绳承。盘宗血脉,耆英碧潭。桥祖榕溪,始创繁衍。绳宗祖武,瓜瓞绵绵。敦亲睦族,共建和谐。三七郎儿,自强不息。簊裘克绍,颂荣熾昌。光前裕后,千秋万古。

一、寻根问祖

1、黄氏由来

在蒙昧洪荒的远古时代,中国东部地区,生活着许多以鸟为图腾的原始人群,典籍上称为东夷。其中有几支氏族最为强盛,组成部落联盟集团,史书上叫做九夷。这九夷中,有一支氏族叫黄夷,他以精灵可爱的黄鸟(黄鹂鸟,又称黄莺)为氏族的图腾。这个黄夷,便是今天黄姓最古老的族姓之源了。

原始野蛮时代中期,黄夷与东夷集团中的凤夷结成婚姻氏族,少昊金天氏为部落联盟大首领。不久,黄氏图腾由黄鹂鸟改为金凤凰,作为黄氏族的守护神和标志。时称黄氏族为黄夷、黄族、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婚姻氏族的数代繁衍,于是便有了历史上的炎帝与黄帝之说。黄帝之后的子孙是怎样繁衍的呢?据资料记载,黄帝生于轩辕之丘,长于姬水,故姓姬。娶西陵之嫘祖为正妃,嫫妃为次妃,生25子。长子少昊,次子昌意。少昊为五帝之首,在位84年,寿百岁崩,葬于云阳。昌意为嫘祖正妃所生次子。因兄弟均各奔前程,在异在建立新氏族,黄帝只留昌意在身边接帝位,所以昌意为一世。昌意娶蜀山氏之女为妻,生颛顼为二世……

我们汉族自从出现姓氏以来,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在使用的,据统计,总共有八千多姓,这些众多的姓,来源是多种多样,最初是以母系为主,后来转变为以父系为主,“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多用出生或居住的地名作姓氏;出现封建和官爵以后,很多用国名或官爵名作姓氏;宗法形成后,子孙众多的,地名、国名和官爵名便不够用了,就用祖先的名或字作姓氏,有的还用祖先死后的谥号作为姓氏;有的用发生的事作姓氏;有的用物名(包括动、植物和用物)为姓氏;后来,有的竟随便某个字作姓氏,等等。我们黄氏这个姓是属于用国名为姓氏的。

 

2、寻根溯源 

(一)少昊曾孙台骀之后:台骀是少昊的曾孙,因治水有功,颛顼封他到山西汾水流域,国号黄。周初,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二)伯益之后: 伯益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赐封。后裔有封于黄国。

(三)陸终之后:一.陸终长子樊的长子南陸公,食采江夏,赐姓为黄。二.陸终次子惠连受封于黄国,以国为氏。

(四)仲衍之后:陸終长子樊被夏禹封于昆吾。昆吾君隐于夏末去其封地,居古岳州,生子高。商中宗子太戊时高为車正,号曰仲衍,伊尹嘉其贤,以孙女妻之,是为开姓始祖。至十三世石妣姬氏,周赐姓黄。

3、堂号的由来

    1、总堂号(江夏堂)

 江夏堂是黄氏的总堂号。黄氏宗祠的堂号,多数标挂《江夏堂》金字匾额,其由来有如下两点:1、黄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江夏郡(府址在今湖北省云梦县东南)亦有称“江夏黄国”。据考——江夏郡:“秦南郡地,汉初置江夏郡,今德安、承天、汉阳、武昌、黄州境地。西汉以后,各朝曾设置江夏郡。东汉时的江夏郡,府址在今湖北省黄岗县西北。晋之江夏郡址,在湖北省安陆县,刘宋之江夏郡,南齐因之,在今湖北省武昌县。以近代行政区来说,江夏郡辖湖北省属的隋县、安县、云梦、应山、应城、钟祥、潜江、天门、汉阳、沔阳、汉川、孝感、黄陂、嘉鱼、蒲圻、咸宁、崇阳、通城、大冶、通水、蕲春、黄岗、黄安、浠水、罗田、麻城、广济、黄梅、武昌、汉口等县市。2、西汉黄香为大孝子,被盛赞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故《江夏堂》含义中,亦有褒扬吾黄姓人“孝”“德”及“天下无双”之意。

2、分堂号

安定堂、报本堂、崇始堂、垂庆堂、开元堂。。。。。。,共有百余个堂号,广东省惠阳区永湖凤咀所属开元堂。

 

二.黄姓的历史迁徙

自最初的“黄夷”到夏朝初建立的黄国,黄氏先民大都在中原一带生存繁衍。自从公元前648年(鲁僖公12年)黄国被楚所灭之后,黄姓子孙就开始了他们漫长而艰苦的迁徙和开拓征程。几乎历朝未停,累代不断。

黄姓的迁徙,主要分为四个大阶段,包括:秦汉时期、魏晋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

 1、秦、汉时期的迁徙繁衍

黄国被楚灭亡以后,幸存下来的黄国子民有的留居原地、有的被迫背井离乡,但都顽强地生存下来了。他们中有一部分人迁到河南中部,有一部分迁到湖北境内。现在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就是因为黄人的迁入而得名。过了几百年,才有楚国宰相春申君黄歇,驰骋楚国政坛几十年,最后却被其门客小吏李园把他满门抄斩,黄姓又跌入了一个发展的低谷。黄姓子民再一次被迫向各地逃亡。后来逐渐的形成了两大分支:江陵黄、江夏黄。 除此两支以外,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黄灭国后,大批黄国遗民被楚王“浮诸江南,以实海滨”,迁徙到江南地区。其中又有一部分发展成为我国男方少数民族中的黄姓,而历史上著名的黄洞蛮,据说就是这次南移的黄氏先民的后裔。 另外,秦始皇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曾两次派兵出征岭南。这些军队后来并未北返中原,而是就地客居,称为“客籍”,也即现在所说的客家人。  

2、魏、晋时期的迁徙发展

黄氏在秦、汉时期发展繁衍以后,家族不断的壮大。到了东汉后期,江夏黄香家族的兴起,为魏晋时期黄氏的第二次迁徙以及整个黄姓的旺盛奠定了基础。

黄香自幼有“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之称。他有十四子,长子黄琼为东汉献帝宰相,又有八子。魏晋时期黄氏众多分支由他们分出。如南阳开基祖黄瓒,为黄琼的次子黄阁之子,三国时有名将黄忠;淮南黄氏自南阳分出,开基祖黄祖;零陵黄氏三国时出了黄盖;巴西黄氏开基祖为黄琬之子黄权、黄保弟兄。《三国志》记载:黄权的三个儿子中有一个叫黄贾的官至光禄大夫。夫人孙氏生一子黄广,他携妻带子远征江西,开创江西信州黄氏(今江西上饶)。

黄香的子孙,人丁兴旺,后裔众多。他的子孙直接从江夏祖地为起点迁徙外地,较大的支派有七十余支。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晋室南渡,中原士族纷纷南迁。黄氏家族也不断地向南方各地迁移,在各地形成了新的名门望族,成为“国之大姓”,主要有江夏、会稽(浙江绍兴)、零陵(今湖南)、江陵巴东(即四川奉节)、西郡(今甘肃永昌)、洛阳(今河南信阳)、晋安(今福建福州)等十大郡望。

3、唐、宋时期的发展变化

唐宋时期是黄姓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据《宋史地理志》载:全国人口4691万,黄姓人口约12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3.9%,排在王、李、张、赵、刘、陈、杨、吴之后位列第九,主要集中在今江西、福建两省。这两地的黄姓人口占全国黄姓中人口的一半还多,全国形成了赣、浙、闽、粤、川、豫、鄂、湘这八大黄姓聚居地。而此时的黄姓郡望又增加了濮阳(今河南)、东阳(今浙江)两地。

在这一时期江夏黄氏后裔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两大支:金华黄氏、邵武黄氏。   浙江金华黄氏是江夏黄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六朝隋唐时期,从祖地湖北江夏开始主宗分流。他们从江夏向东南沿江南下徽州、婺州,再转迁浙江金华。经过长期的发展繁衍,逐步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金华黄氏。金华黄氏后裔又分出著名的沇江(今江西丰城)黄氏和双井(今江西修水)黄氏。宋代大文学家、诗人、大孝子黄庭坚就出自双井黄氏。

福建邵武黄氏,其先祖最早自江夏迁居河南光州固始,然后东进南下,跨越武夷山进入闽北,后裔形成著名的福建邵武黄氏。邵武黄氏后裔又逐渐向各地迁徙,又形成众多的黄氏聚居地。

4、元、明、清时的迁徙

这一时期的黄氏,国内大范围的迁移不多,主要是向国外迁移。

国内大的迁移有: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看到经战乱后的中华大地土地荒芜、百废待兴,因而他大力鼓励垦荒,下令将浙江、江苏、江西三省的百姓迁移一部分进入福建、广东、广西三省,而主要迁移的大部分是黄姓。

清朝时期,主要有三次移民,但均与清朝的政策有关。第一次是湖广填四川。四川人少地广,加上明末张献忠起义,滥杀无辜,致使人口锐减。清政府为开发四川,下令移民入川垦殖。第二次是清政府为加强对沿海地区的统治,招募劳力迁居开发。第三次是同治年间,因受广东西路事件和太平天国失败影响,黄姓族人转而向广东南路和海南岛迁移。

另外,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安定,尤其是中原和华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而江南地区人口密度过大,黄姓人口回流北方的趋势明显加大,黄河以北地区黄姓人口则又向东北播迁,从而使黄姓人口发展到全国各地。

黄姓总的发展繁衍的情况是:自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初年,伯益的长子大廉受封建立古黄国开始,黄国子民就在黄国故地(今河南潢川)生存繁衍。历经夏、商、周三朝,到公元前648年,古黄国被灭,黄国子民被迫四散奔逃,迁移到今湖北一带的楚国内地。而大规模、大范围的南迁是从东汉末年开始,魏晋时期尤为突出。唐、宋以后逐渐向全国各地迁移,并逐渐向海外迁移,最后形成国之大姓。

三.江夏黄氏大宗祠(峭山公宗族)总谱远祖源流纪实

第一世

昌意(黄帝之子,有熊氏子派)  娶蜀山氏,女昌仆、女昌枢,感瑶光贯日月之祥。生子:颛顼。

第二世

颛顼(昌意之子)  名连堤,于若水少昊裔孙女妻之,见玄鸟之堕卵而吞之。生子:大业。

第三世

大业(颛顼之子)  炎帝神农十二代孙也。生子:少典。

第四世

少典(大业之子)  传少典治水土。生子:女莘。

第五世

女莘(少典之子)  以豕龙女妻之。生子:大费。

第六世

大费(女莘之子)  禹平水土佐舜,以刘累女妻之。生子:卷。

第七世

卷公(大费之子)  娶杜韦氏女。生子:回。

第八世

回公(卷公之子)  娶姬女。生子:陆终。

 

第九世

陆终公(回公之子)  初于黄,妻汤氏。生子六:次南陆,受姓于黄氏。

第十世

南陆公(陆终公次子)  讳定,始封黄,食邑于黄,遂以黄为姓。妣李氏,生子三:嘉、台、袁(表)。

第十一世

嘉公(南陆公长子)  兄弟三人俱居湖广江夏县,故黄氏之郡以江夏名。妣袁氏,生子:奇。

台公(南陆公次子)  居湖广江夏县。

袁(表)公(南陆公幼子)  居湖广江夏县。

第十二世

奇公(嘉公之子)  妣戈氏。生子:最。

第十三世

最公(奇公之子)  妣刑氏。生子:舒。

第十四世

舒公(最公之子)  妣光氏。生子二:厚、原。

第十五世

厚公(舒公长子)  妣元氏。生子二:冕、哻。

原公(舒公幼子)  妣龚氏。

第十六世

冕公(厚公长子)  妣京氏。生子:凯。

哻公(厚公幼子)  妣官氏。

第十七世

凯公(冕公之子)  妣福氏。生子:函。

第十八世

函公(凯公之子)  妣戈氏。生子三:俞、氽、全。

第十九世

俞公(函公长子)  妣贞氏。生子:寿。

氽公(函公次子) 

全公(函公幼子) 

第二十世

寿公(俞公之子)  妣夏后氏兴罢,黄公爵公处之晏如。妣元氏,生子:所。

第廿一世

所公(寿公之子)  年十五,望水滨有物授图纯青赤色皆蝌蚪,公读之识天下水势,仍佐夏禹王治水,禹即位拜为水师,视诸小水未治者咸治之。妣纪氏,生子二:侠仙、作仙。

第廿二世

侠仙公(所公长子)  性喜音律,仲康时为乐正。妣姚氏,生子四:范、镕、模、型。

作仙公(所公幼子)  妣熊氏。

 

第廿三世

范公(侠仙公长子) 

镕公(侠仙公次子)

模公(侠仙公三子)  隐居不仕,妣柏氏。生子二:要、覃。

型公(侠仙公幼子)

第廿四世

要公(模公长子)  学黄帝兵法能解其微,年三十游于外,仍与遗臣靡佐少康,讨寒浞斩之,少康即位,以靡为左相,公为右相。夫人胥氏,生子:刚中。

覃公(模公幼子)  妣林氏。

第廿五世

刚中公(要公之子)  妣钱氏。生子二:龙、麟。

第廿六世

龙公(刚中公长子)  讳隆,妣艾氏。生子二:邺、邲。

麟公(刚中公幼子)  妣弋氏。

第廿七世

邺公(龙公长子)  妣宋氏。

邲公(龙公幼子)  妣邢氏。生子:应

第廿八世

应公(邲公之子)  讳膺,妣纪氏。生子二:正、直。

 

第廿九世

正公(应公长子)  妣唐氏。生子:畅。

直公(应公幼子)  妣屠氏。

第三十世

畅公(正公之子)  妣古氏。生子:秉。

第三十一世

秉公(畅公之子)  妣凌氏。生子三:渊、深、潜。

第三十二世

渊公(秉公长子)  妣赵氏。生子五:绮、纲、绍、绵、续。

深公(秉公次子)  妣居氏。

潜公(秉公幼子)  妣林氏。

第三十三世

绮公(渊公长子)  妣周氏。生子六:颜、颙、顗、项、顾,幼缺其名。

纲公(渊公次子)  妣吕氏。

绍公(渊公三子)  妣岳氏。

绵公(渊公四子)  妣鄢氏。

续公(渊公五子)  妣郑氏。

第三十四世

颜公(绮公长子)  博学强识,具武文资,遇有莘之野与伊尹语,尹奇之,后尹授汤王之聘,大举伐桀,尹即荐公为己二,凡有所议谋划了然,汤稔其才,于登极后,遂置公于左右为计书臣。夫人棘氏。生子七:修、候、傥、條、倜、傅、俅。

颙公(渊公次子)  妣唐氏。

顗公(渊公三子)  妣应氏。

项公(渊公四子)  妣邢氏。

顾公(渊公五子)  妣胥氏。

第三十五世

修公(颜公长子)  以德显于世,太甲末年,召顾问合旨命为民牧,累官至宰相。夫人王氏。生子三:虑、虞、虔。

侯公(颜公次子)  妣苏氏。

偿公(颜公三子)  妣严氏。

條公(颜公四子)  妣曾氏。

倜公(颜公五子)  妣华氏。

傅公(颜公六子)  妣纪氏。

俅公(颜公幼子)  妣赖氏。

第三十六世

虑公(修公长子)  妣项氏。

虞公(修公次子)  妣郁氏。生子二:韻、韶。

虔公(修公幼子)  妣顾氏。

第三十七世

韻公(虞公长子)  妣王氏。

韶公(虞公幼子)  妣方氏。生子一:巨源。

第三十八世

巨源公(韶公之子)  守己不阿,太戊时掌纳言。恭人乐氏,生子:再兴。

第三十九世

再兴公(巨源公之子)  性坚而学重,纷靡之徒当其锷辄毙,时太戊崩,仲丁立,继父掌纳言。恭人郝氏,生子五:若湘、若洙、若泗、若淮、若汉。

第四十世

若湘公(再兴公长子)  官司农卿,妣纪氏,生子二。

若洙公(再兴公次子)  官为牧正,妣樊氏。生子六:范、策、潘、笃、节、簇。

若泗公(再兴公三子)  妣石氏。

若淮公(再兴公四子)  妣宋氏。

若汉公(再兴公五子)  妣田氏。

第四十一世

范公(若洙公长子)  妣梁氏。

策公(若洙公次子)  妣傅氏。

潘公(若洙公三子)  妣祁氏。生子三:立德、立功、立言。

笃公(若洙公四子)  妣王氏,生子一。

节公(若洙公五子)  妣赵氏,生子五

簇公(若洙公幼子)  妣席氏。

第四十二世

立德公(潘公长子)  妣官氏。

立功公(潘公次子)  妣伊氏,生子三。

立言公(潘公幼子)  为牧正,有功升田正,会祖壹迁耿,上书言事,后为纳言。恭人风氏。生子二:典、谟。

第四十三世

典公(立言公长子)  妣苏氏,生子二。

谟公(立言公幼子)  妣方氏。生子三:初盛、初平、初起。

第四十四世

初盛公(谟公长子)  达三才之学,为朝散官,祖辛崩,立祖丁,公有定策勋,超升纳言。夫人王氏,生子五:祯、祎、祉、禔、禧

初平公(谟公次子)  妣唐氏,生子一。

初起公(谟公幼子)  妣虞氏,生子三。

第四十五世

祯公(初盛公长子)  妣查氏,生子一:友恭。

祎公(初盛公次子)  祖丁时,官朝散郎,妣利氏。生子一:友石。

祉公(初盛公三子)  妣官氏,生子四。

禔公(初盛公四子)  妣棘氏,生子二。

禧公(初盛公幼子)  妣宗氏,生子三。

 

第四十六世

友石公(祎公之子)  妣简氏。生子四:固、囿、国、图。

友恭公(祯公之子)  妣伊氏,生子二。

第四十七世

固公(友石公长子)  妣和氏。生子五:敬、恭、庄、肃、周。

囿公(友石公次子)  妣汤氏,生子二。

国公(友石公三子)  妣江氏,生子三。

图公(友石公幼子)  妣查氏,生子一。

第四十八世

敬公(固公长子)  笃学明理势,小乙崩,武丁即位,以公博雅,亦拜纳言。妣石氏,生子二:惠、思。

恭公(固公次子)  妣梁氏,生子三。

庄公(固公三子)  妣苏氏,生子二。

肃公(固公四子)  妣简氏,生子一。

周公(固公幼子)  妣汤氏。

第四十九世

惠公(敬公长子)  妣柏氏,生子三:錡、钅永、钺。

思公(敬公幼子)  妣田氏,生子二。

第五十世

錡公(惠公长子)  妣岑氏,生子一:署。

钅永  公(惠公次子)  妣宋氏,生子一。

钺公(惠公幼子)  妣乐氏,生子一:罗。

第五十一世

署公(錡公之子)  妣刘氏。生子一:胤。

罗公(钺公之子)  妣汤氏,生子三。

第五十二世

胤公(署公之子)  九岁读丘索之书輙能自解,十五游毫,廪辛崩,庚丁立,召公为田正不旷厥,官超五级为计臣,而税敛益薄,国用益充,其大要在令国之富寓于民,以故无盗贼之虞,甲兵之扰,以耗其国储。夫人凤氏,生子三:瑶、琚、玖。

第五十三世

瑶公(胤公长子)  妣赵氏,生子一:谐。

琚公(胤公次子)  妣官氏,生子二。

玖公(胤公幼子)  妣江氏,生子一,光祖。

第五十四世

谐公(瑶公之子)  妣宋氏。生子一:敦后。

光祖公(玖公之子)  妣倪氏。生子一:敦复。

第五十五世

敦后公(谐公之子)  妣赵氏,生子二。

敦复公(光祖公之子)  妣院氏。生子四:通、达、逵、远。

 

 

第五十六世

通公(敦复公长子)  年廿出游岐下,闻姜子牙有道德,征受业焉。子牙与论天地自然之利,公得其旨,会西伯载子牙归,子牙以公管幕事,世子发召见,谋议多合,伐殷以后即命为司农。夫人李氏。生子四:衍、仲、叔、季。

达公(敦复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二。

逵公(敦复公三子)  妣唐氏,生子二。

远公(敦复公幼子)  妣席氏,生子一。

第五十七世

衍公(通公长子)  母梦月吐气而贯其日而孕公,生百日能言,稍长取羲农后所有文字皆编读之,且能触事立言,补其不逮,尤加意于礼乐,尝语人曰:淑身寿世礼乐为宜,节奏仪文皆天地所自有,惟圣人能精察而体之,闻者钦重会,母卒庐于墓间,当哭泣时,土着其泪产灵芝,晚有十一鹤同守其庐不去,州牧以闻报阙,召诣镐,成王喜其有华国之才,命为佐史,累官至司徒,年六十年卒。夫人姜氏,生子三:丙、周、甫。

仲公(通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二。

叔公(通公三子)  妣院氏,生子一。

季公(通公幼子)  妣席氏。

第五十八世

丙公(衍公长子)  康王时,以州牧荐为佐史,侍太子,六十休官,夫人李氏,生子三:鄂、郴、都。

周公(衍公次子)  妣江氏,生子一。

甫公(衍公幼子)  妣伊氏,生子二。

第五十九世

鄂公(丙公长子)  妣李氏。生子三:昭、曜、晖。

郴公(丙公次子)  妣徐氏,生子二。

都公(丙公幼子)  妣吴氏,生子一。

第六十世

昭公(鄂公长子)  官州牧,妣李氏。生子五:鲁、宁、夙、顺、守。

曜公(鄂公次子)  妣宁氏,生子三。

晖公(鄂公幼子)  妣熊氏,生子二。

第六十一世

鲁公(昭公长子)  妣张氏。生子三:煦、喻、叶。

宁公(昭公次子)  妣章氏,生子一。

夙公(昭公三子)  妣巴氏,生子一。

顺公(昭公四子)  妣牧氏,生子三。

守公(昭公幼子)  妣钟氏,生子二。

第六十二世

煦公(鲁公长子)  妣车氏,生子一。

喻公(鲁公次子)  妣邱氏,生子二。

叶公(鲁公幼子)  妣张氏。生子四:企、介、仝、令。

第六十三世

企公(叶公长子)  妣秋氏,生子二。

介公(叶公次子)  妣蓬氏,生子三。

仝公(叶公三子)  妣伊氏,生子一。

令公(叶公幼子)  妣贺氏。生子二:璋、琪。

第六十四世

璋公(令公长子)  妣甘氏,生子一。

琪公(令公幼子)  妣江氏。生子三:显、荣、贵。

第六十五世

显公(琪公长子)  博学有俊才,居恒教授善启发人,宣王即位,以其和,荐命掌国学,后升大司徒,享寿八十岁。夫人章氏,生子三:宽、尧、先。

荣公(珙公次子)  妣曾氏,生子二。

贵公(珙公幼子)  妣易氏,生子二。

第六十六世

宽公(显公长子)  官司农,妣李氏。生子四:豪、京、亨、亮。

尧公(显公次子)  妣梁氏,生子一。

先公(显公幼子)  居韶州。

第六十七世

豪公(宽公长子)  妣洪氏。生子一:天民。

京公(宽公次子)  妣冯氏。

亨公(宽公三子)  妣宗氏,生子五。

亮公(宽公幼子)  名志,初为洛邑令,平王迁洛,升大司徒。夫人葛氏,副袁氏。生子一:安民。

第六十八世

天民公(豪公之子)  妣章氏,生子一:美。

安民公(亮公之子)  讳砥之,妣李氏。生子一:前。

第六十九世

美公(天民公之子)  妣金氏,生子一。

前公(安民公之子)  讳潜发,工御射,通坟索书,与祝史筠相友,善言于晋疾为曲客官,庄王即位,晋侯入观,公相礼无失,庄王大悦,享晋侯加俎豆。晋侯归,遂以公为相,七十卒。夫人冯氏,生子:滢。副妣贺氏,生子四:院、陈、陶、阳。

第七十世

滢公(前公长子)  妣邹氏,生子一:由植。继妣姜氏,生子五:文金、文亹、文和、文明、文茂。

院公(前公次子)  妣仲氏,生子一。

陈公(前公三子)  妣钱氏,生子二。

陶公(前公四子)  妣连氏,生子一。

阳公(前公幼子)  妣何氏,生子二。

 

第七十一世

由植公(滢公长子)  周襄王时为郑相,郑国以昌。夫人丁氏,生子三:忠、致忠、思忠。副妣杜氏。

文金公(滢公次子)  妣张氏,生子一。

文亹公(滢公三子)  妣伍氏,生子二。

文和公(滢公四子)  妣易氏,生子二。

文明公(滢公五子)  妣居氏,生子一。

文茂公(滢公幼子)  妣官氏,生子三。

第七十二世

显忠公(由植公长子)  仕齐,周顷王崩,匡王立,诸候会葬,齐侯以公从,成礼而归。齐侯韪之,命掌国教,越二年请命匡王,立为齐相。夫人甄氏,生子一:体。

致忠公(由植公次子)  妣张氏,生子一,丰。

思忠公(由植公幼子)  妣梁氏,生子一,髓。

第七十三世

体公(显忠公之子)  官任陇西侯。妣丁氏,生子一:乔。

丰公(致忠公之子)  妣昌氏,生子一:献。

髓公(思忠公之子)  妣康氏,生子一:猷。

第七十四世

乔公(体公之子)  妣房氏,生子二:象、彜。

献公(丰公之子)  妣伍氏,生子二。

猷公(髓公之子)  妣易氏。

第七十五世

象公(乔公长子)  妣李氏,生子三。

彜公(乔公幼子)  官任主簿,妣邱氏。生子二:重、量。

第七十六世

重公(彜公长子)  字有三,官为侍中郎。妣王氏,生子二:庠、序。

量公(彜公幼子)  字运三,妣张氏。生子一,隐居云游。

第七十七世

庠公(重公长子)  字殿学,为安郡将,妣钱氏。生子二:庸、度(居于任所)。

序公(重公幼子)  字殷学,妣宗氏。生子三:新、师、希。

第七十八世

新公(序公长子)  字用明,妣祝氏。生子一:臧。

师公(序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一:翔,居齐郡。

希公(序公幼子)  官鄂州州卿,字周明。妣连氏,生子二:鼎、疆。

第七十九世

臧公(新公之子)  封秦大夫,字居善,宜人卜氏。生子三:景、泰、德。

鼎公(希公长子)  字仁全,妣官氏,生子二。

疆公(希公幼子)  字仁谟,妣伍氏。

 

第八十世

景公(臧公长子)  字东日,以儒道事封秦丞相,而秦任商鞅尚耕战刑法,公力辞不听,遂辞相位,入新罗以避秦。夫人邓氏,生子二:式、武。

泰公(臧公次子)  字南望,入新罗,妣康氏,生子一。

德公(臧公幼子)  游于外。

第八十一世

式公(景公长子)  妣任氏,生子一。

武公(景公幼子)  字仁略,妣章氏,合葬新罗虎山。生子五:伯翰、建、佗、励、济。

第八十二世

伯翰公(武公长子)  字兴彦,妣张氏。

建公(武公次子)  字兴立,妣王氏,俱葬新罗。生子四:歇、欧、歆、敛。

佗公(武公三子)  妣邱氏。

励公(武公四子)  妣许氏。

济公(武公幼子)  妣徐氏。

第八十三世

歇公(建公长子)  生于新罗,性豪旷,多智慧,既长而归江夏故居,仕晋不合乃事楚,为考烈王相,封春申君,死葬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巽山乾向,立有石人、石马、石象等项。夫人李氏,附葬右边。生子十三,尚、长、晖、灞、强、召、曼、向、平、义、莹、远、逮。生女一,名贵姑,深谙兵法,以平虏功,封司马烈女。

欧公(建公次子)  妣任氏,生子三。

歆公(建公三子)  妣王氏,生子二。

敛公(建公幼子)  妣卜氏,生子五。

第八十四世

尚公(歇公长子)  封成侯,夫人杨氏,生子未详。

长公(歇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一。

晖公(歇公三子)  授鄂州刺史,恭人连氏,生子六。

灞公(歇公四子)  授南陵太守,宜人杨氏,生子一。

强公(歇公五子)  修行白日升天。

召公(歇公六子)  授尚书仆射,斩奴匄功,勅赐金白,封镇国大军将。夫人林氏,生子二。

曼公(歇公七子)  封河东侍中,硕人计氏,生子五。

向公(歇公八子)  讳镡,仕楚为南昌太守,有仁政,升侍卫卿。宜人李氏,生子三:完、定、寄。继妣方氏,生子一:泰。

平公(歇公九子)  授舒州刺史,恭人袁氏。

义公(歇公十子)  授永州太守,宜人冯氏,生子六。

莹公(歇公十一子)  授临州太守,宜人何氏,生子五。

远公(歇公十二子)  封安成君,夫人许氏,生子二。

逮公(歇公十三子)  封金吾将军,宜人景氏,生子九。

第八十五世

完公(向公长子)  妣周氏,生子三。

定公(向公次子)  为南昌县令,妣乐氏,生子一。

寄公(向公三子)  妣王氏,生子一。

泰公(向公幼子)  字南仲,仕楚官执圭。夫人方氏,生子五:藉、荇、荆、蒿、竹。

第八十六世

藉公(泰公长子)  妣  氏。

荇公(泰公次子)  字谟训,汉高祖初为郡守,妣左氏。

荆公(泰公三子)  字信谦,妣许氏,生子二。

蒿公(泰公四子)  字草臣,多智谋而喜闲寂,汉高祖时为真定太守,政绩甚彰,年三十五休官学道,改名安。宜人韩氏,继妣蒋氏,生子三:定国、辅国、平国。

竹公(泰公幼子)  妣王氏,生子三。

第八十七世

定国公(蒿公长子)  字正平,汉高帝十年举正直为沛县令,文帝即位命摄河中太守。夫人夏氏,生子二:嵩、崑。

辅国公(蒿公次子)  妣米氏。

平国公(蒿公幼子)  妣叶氏,生子四。

 

 

第八十八世

嵩公(定国公长子)  字中岳,文帝二十年应本州辟(征召),为户曹椽,纲举目张,州牧上其绩,召为仓曹正,景帝即位,擢(升)安定太守。恭人韩氏,生子三:彬、彰、彩。

崑公(定国公幼子)  妣颜氏,生子一。

第八十九世

彬公(嵩公长子)  妣王氏。

彰公(嵩公次子)  字大文,封河南郡公。夫人柳氏,生子一,霸。

彩公(嵩公幼子)  妣周氏。

第九十世

霸公(彰公长子)  字次公,为河南太守,持法宽平,宣帝戊申召为廷尉正,明年为丞相,长史,以夏侯胜不立武帝庙乐坐,公阿纵俱下狱因从胜,受尚书,古今治道大有发明,宣帝嘉之,公出守颖川,治行第一,至戊午岁征拜京兆尹,癸亥赐爵关内侯,进太子太傅,丙寅为丞相,封建成侯,寿八十,死葬大菱塘下岸,三夫人俱合茔。夫人陈田公女,生子四,容、宏、三四失名;继妣纪氏、巫氏,生子三,刘、钊、剀。

第九十一世

容公(霸公长子)  为京兆守卫军,妣史氏,生子四。

宏公(霸公次子)  名以贵,字良祐,公幼能骑射,性厚而纯,武帝三十年,召补宿卫,从猎上林射飞鸟必中,帝惊问曰:“有道乎”。对曰:“道无不,有此其一焉。”帝颌之,擢(升)京兆刺史,以德令下,民不忍欺,任满入为左谏议,至轮台议起,帝莫能决,召公入问,公顿首曰:“至贫者兵也,兵止,贫自止。”顾陛下图之帝,怆然曰:“卿言是也。”即下诏罢轮台议,而以京兆太守旌谏职焉。恭人来氏,生子三:祐、祜、祺。

刘公(霸公三子)  名尝,为御史大夫,封宣成侯,居阳夏,今河南开封府太康县是也。

钊公(霸公四子)  文武迈众,高尚不仕,妣柳氏,生子四:金、玉、满、堂。

剀公(霸公幼子)  名振,居阳夏(今河南开封)。

第九十二世

祐公(宏公长子)  字正周,官太常卿,恭人伍氏,生子一。

祜公(宏公次子)  字笃周,宣帝初立,以贤良起家,为外黄令,除伏莽有功,召为中郎将,而帝好明察言事者多屈于辩,公独引经按律娓娓不休,帝誉之曰:“如黄祐,不愧有口矣。”以南郡太守授之。恭人张氏,生子四,馝、馥、馡、馠。

祺公(宏公幼子)  字行周,隐居不仕。妣王氏,生子一。

金公(钊公长子)  字逸中,官至左将军。恭人周氏,生子二:申、笔。

玉公(钊公次子)  字逸之,官大常卿。恭人周氏。

满公(钊公三子)  字逸和,官至崇政殿学士。夫人颜氏。

堂公(钊公幼子)  字逸明,妣许氏。

第九十三世

馝公(祜公长子)  字守仁,为京兆尹。妣柳氏,生子一。

馥公(祜公次子)  字廷治,为侍中郎。妣左氏,生子一。

馡公(祜公三子)  字菊园,好经齐学,年二十,值匈奴猖獗,公诣阙言战,守恺切详明,元帝心动,以中郎将授之,仍垒塞比军事,数以奇计,乱匈奴进止,帝嘉其功,拜敦煌太守。恭人项氏,生子二:喜、善。

馠公(祜公幼子)  字任君,妣杜氏。

申公(金公长子)  字廷善,居安陵江夏,有德,君子隐居不仕。妣蓝氏,生子二:香、季。公妻殁,子幼,终不再娶,入义夫祠,加封荣禄大夫。

笔公(金公幼子)  字廷美,妣许氏,生子二:委、和。

第九十四世

喜公(馡公长子)  字如节,别号欣乐翁,有道之士。妣刘氏,生子二:靖、啧。

善公(馡公幼子)  妣熊氏,生子一。

香公(申公长子)  字文强,九岁失母,事亲至孝,夏则扇枕席,冬月以身温被,太守刘护闻,举于朝,肃宗诏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复,诏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迁魏郡太守迁尚书令司空,博通经史,能文章,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夫人郑氏,继妣陆氏,生子六:琼、琏、琛、瓒、珂、珮。

季公(申公幼子)  字文盛,二龄失母,官拜典属。妣庞氏,生子一:理。

委公(笔公长子)  妣冯氏,生子二。

和公(笔公幼子)  妣凌氏,生子一。

第九十五世

靖公(喜公长子)  字自先,三教九流靡不通贯,尤遂于牛医。妣郭氏,生子三:宪、慧、懋。

啧公(喜公幼子)  字自克,居陇西。

琼公(香公长子)  字世英,永建中,公卿多荐之,征拜议郎,郎迁尚书仆射,争议朝端,莫能抗夺,随迁大尉,封亢阝卿候,首居相位,举奏贤贫,海内翕然,时五候擅权,自度力不能挽,乃谢政草封,事万年以进见者,动色卒。赠车骑将军,谥忠烈侯,享寿七十九,葬安陵源口五凤形。夫人颜氏合葬。生子三:孚德、二三失名。继夫人李氏葬右傍,生子三:孚贲、孚资、孚赞。

琏公(香公次子)  官世荣,官至侍御史。夫人李氏,生子二。

琛公(香公三子)  字世茂,官司农。妣庄氏。

瓒公(香公四子)  字世蕃,官河东太守。恭人范氏,生子五:孚仁、孚义、孚礼、孚智、孚信。

珂公(香公五子)  官世藻,官冀州刺史。宜人叶氏,生子一。

珮公(香公幼子)  字世蔚,妣周氏,生子一:俞。

理公(季公之子)  字世芹,妣朱氏,生子一:孚勇。

第九十六世

宪公(靖公长子)  原居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妣祁氏。生子四,继妣颜氏,生子三。

慧公(靖公次子)  字徽武。

懋公(靖公幼子)  字昭武,妣梁氏,生子一:禾。

孚德公(琼公幼子)  以子贵,赠光禄大夫。恭人王氏,生子一:琬。

孚贲公(琼公次子)  字其文,妣李氏,生子一。

孚资公(琼公三子)  字多文。

孚赞公(琼公幼子)  字相交。

孚仁公(瓒公长子)  名安,官至大司马。恭人庐氏,生子四:竟、盖、意、音。

孚义公(瓒公次子)  官至太守,封司空。宜人徐氏,生子一:奎。

孚礼公(瓒公三子)  官至谏议大夫。恭人郑氏,生子一:连。

孚智公(瓒公四子)  任清河太守。恭人毛氏,生子一:权。

孚信公(瓒公幼子)  任尚书令。孺人邱氏,生子一:忠。

俞公(珮公之子)  字子行,妣夏氏,生子四:苾、萱、董、荣。

孚勇公(理公之子)  官刺史,孺人何氏,生子一:承彦。

第九十七世

禾公(懋公之子)

琬公(孚德公之子)  字子琰,自幼聪明超群,建和元年正月朔日,蚀京师不见,祖琼,以闻,状太后问所蚀,多少,琼未能对,琬在傍曰:“何不言日蚀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之,后徵为豫州牧,削平贼寇,威声大振,加光禄大夫,封关内侯,复封阳泉卿侯,因王久谋诛董卓被害。夫人李氏、吴氏俱葬里田居,生子二:侃、伸。

竟公(孚仁公长子)  字复初,因魏纂汉,筑庐守父母坟六年,隐居不屈于魏。妣李氏,生子二:戚、武。

盖公(孚仁公次子)  字公复,居陵零,赤壁鏖兵,计献苦肉,连船破曹,功居第一,加偏将军,为江左虎臣。

意公(孚仁公三子)  字行复。

音公(孚仁公幼子)  字健复。

奎公(孚义公之子)  秉性忠耿,官为汉朝将相,同马腾谋诛曹操,事露受害。

连公(孚礼公之子)  字继甫,为蜀吏部尚书。宜人曹氏,生子一:威。

权公(孚智公之子)  字公衡,居巴西阆中,官蜀车骑将军,先主被吴败,公在江比,道绝不得还,率众降魏,有司请收公妻子,先主曰:“孤负权,非权负孤也。”待之如初,魏主丕谓公曰:“君欲追从陈韩。”即对曰:“臣受刘主殊遇之恩,降吴不可还蜀,无蹃是以归命日,败军之将免死为辛。”丕善之,拜征南将军。

忠公(孚信公之子)  字汉升,居阳南,蜀汉昭烈,南定诸郡,委公赞焉。后从入蜀,每先登陷阵,勇冠三军,击斩夏侯渊于定军山,以功赐爵关内侯,昭烈帝即位,封五虎将军,公其一也。

苾公(俞公长子)  任成都太守,因家焉。西晋武帝咸宁间,擢尚书。恭人吴氏,生子一:泓。

萱公(俞公次子)  任尚书,奉使卒赠大尉。

董公(俞公三子)  任何南尹。

荣公(俞公幼子)  任京兆尹。

承彦公(勇公之子)  居沔阳名士谓诸葛亮曰:闻君择妇家有丑女,才堪相配,孔明许婚,即载送归,谚云,孔明择妇,正得承彦之女云。

第九十八世

侃公(琬公长子)  隐居不仕。

伸公(琬公幼子)  隐居不仕。

戚公(竟公长子)  字习礼,妣江氏,生子一:靖。

武公(竟公幼子)  字习恭。

威公(连公之子)  字习仪,西晋怀帝封江夏郡公,作流芳图。宜人桂氏,生子一:竢。

泓公(苾公之子)  字习俨,博通经史,尤明易理,赋性忠勤,善天文。怀帝永嘉之乱,与渤海高瞻,避地幽州,后石季龙攻煌,煌将走辽东,公曰:贼有败气,不必忧也,不过二日必当奔溃,宜严勤士马追击之,煌曰:今寇盛,如此卿言必走者,孤未敢信,公曰:陛下言盛者人事耳,臣言必走者,天时也,胡足为疑。及期季龙果遂去,煌益奇之,愈加敬礼。

 

第九十九世

靖公(戚公之子)  字立仁,封镇东将军。夫人余氏,生子二:材、楷。

椿公(竢公三子)  字尧臣,妣马氏,生子一,丕诚。

桂公(竢公幼子)  字楚臣。

第一百世

材公(靖公长子)  妣李氏,生子一:丕诐。

楷公(靖公次子)  妣孙氏,生子二:丕喧、丕谓。

梓公(俟公长子)  妣江氏,生子一:丕咏。

槐公(俟公次子)  妣戈氏,生子一:丕识。

椿公(俟公三子)  字贲臣,妣马氏,生子一:丕诚。

桂公(俟公幼子)  字楚臣。

第一百零一世

丕诐公(材公之子)  妣胡氏。

丕谊公(楷公长子)  妣张氏。

丕谓公(楷公幼子)  妣萧氏

丕詠公(梓公之子)  官任安陵刺史。

丕识公(槐公之子)  官任江州刺史。

丕诚公(椿公之子)  官任雍州太守。恭人江氏,生子五:伯兴、孟兴、仲兴、叔兴、季兴。

第一百零二世

伯兴公(丕诚公长子)  字九赞,别号南松翁,官工部尚书。夫人乐氏,生二子:秉哲、秉懿。

孟兴公(丕诚公次子)  字九良,号南苍,官任河南尹。妣吴氏,生子一:端。

仲兴公(丕诚公三子)  字九和。

叔兴公(丕诚公四子)  字九顺。

季兴公(丕诚公幼子)  字九经。

第一百零三世

秉哲公(伯兴公长子)  妣陶氏,生子二:簾、庶。

秉懿公(伯兴公幼子)  妣孟氏。

端公(孟兴公之子)  为福州御史,寓建阳,思念父母立一亭,名曰考亭,后宋朱熹卜居其故。

第一百零四世

簾公(秉哲公长子)  字禹茂。妣石氏,生子三:仕甫、逸甫、闾甫。

庶公(秉哲公幼子)  官禹蔼。妣桂氏,生子三。

第一百零五世

仕甫公(簾公长子)  名章,妣吴氏,生子二:聪,霁。

逸甫公(簾公次子)  名休,妣胡氏,生子五。

闾甫公(簾公幼子)  名应,官刺史。孺人夏氏,生子一:开。

 

 

第一百零六世

聪公(仕甫公长子)  字志明,博通经史,古学渊源,官授吴郡刺史。孺人危氏,生子三:正权、康叔、文叔。

霁公(仕甫公幼子)  字志贤,妣胡氏,生子一。

开公(闾甫公之子)  字志圣,妣钱氏,生子三。

第一百零七世

正叔公(聪公长子)  名顺,官任北海丞。孺人徐氏,生子一:璞。

康叔公(聪公次子)  名嘉,封宣义侯,妣唐氏。

文叔公(聪公幼子)  名景,勅赐御制家谱流芳图。夫人毛氏,生子二:瑶、魁。

第一百零八世

璞公(正叔公之子)  字德温,梁大通中登进士第,任校书郎,自号雾居子,著文集十卷传于世。宜人卜氏,生子一:滔。

瑶公(文叔公长子)  字廷璧,官中书舍人。孺人窦氏,生子三:潜、浩、赞。

魁公(正叔公幼子)  字廷玺,妣文氏,生子一:江。

第一百零九世

滔公(璞公之子)  字文江,文帝初登进士第,光大中除国子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官充威武节度使,王审知据有全闽,乃终身秉节公规正有力焉,唐社既屋,遂不复西,其文字亦仅见于闽南论居莆郡,以公为文章作祖,行集十五卷著,泉山秀句三十卷。

潜公(瑶公长子)  名志,字巨渊,号云川。妣鄢氏,生子一,桓。

浩公(瑶公次子)  字巨源,号云泉,官中书舍人。孺人孙氏,生子四:诏、顺、纯、豫。

赞公(瑶公幼子)  官巨滨,号云江,居夏口。

江公(魁公之子)  未详

第一百一十世

桓公(潜公之子)  母丧,庐墓三年有芝草产于墓侧,其后未详。

诏公(浩公长子)  字自然,官至尚书。恭人刘氏,继桂氏,生子三:轮、辇、辐。

顺公(浩公次子)  字自谦,妣杨氏。

纯公(浩公三子)  字自成,妣郭氏。

豫公(浩公幼子)  字自安,官任永丰县尉。孺人张氏。

第一百一十一世

轮公(诏公长子)  字子辙,妣寇氏,继院氏,生子二。

辇公(诏公次子)  字子轼,妣赵氏,继孙氏,生子五:惠文、仲文、孔文、太文、时文。

辐公(诏公幼子)  字子轩,妣司马氏,生子一:远,居黄州。

第一百一十二世

惠文公(辇公长子)  名义,号芸窻,妣熊氏。

仲文公(辇公次子)  号北窻,妣柳氏。

孔文公(辇公三子)  号南窻,妣龚氏,生子一:庆宣。

太文公(辇公四子)  号竹窻,妣郭氏。

时文公(辇公幼子)  名梅,号松窻,唐官司为徵仕郎。孺人上官氏,继宁氏。生子四:庆宜,膺、庆举、庆嘉。

第一百一十三世

庆宣公(孔文公之子)  号幽谷,官御史中丞。恭人任氏,生子一:政。

庆宜公(时文公长子)  号繡谷,妣汤氏。

膺公(时文公次子)  名惟淡,字庆肇,号金谷。官至吏部侍郎。公自光州之固始入闽,徙居邵武地名平洒家焉,以五经课子,显名于世,号曰五经先生。夫人曹氏,生子三:皓、盛、桂。

庆举公(时文公三子)  号文谷,居武昌。妣谢氏,生子一,晟。

庆嘉公(时文公幼子)  号芳谷,居武昌。妣傅氏,生子一,损。

第一百一十四世

政公(庆宜公之子)  赠朔方节度使,居西蜀成都忠义里。

皓公(膺公长子)  字太平,官为翰林学士,享寿七十八,葬平洒凤尾。夫人蒋氏,享寿八十一,葬平洒重田坎磨盘墩龟形,生子二:任、福。

盛公(膺公次子)  字太荣,妣彭氏,生子一:鼎。

桂公(膺公幼子)  字太善,妣邱氏。

晟公(庆举公之子)  官散骑常侍,盗贼四起,寇独戒曰,无犯黄公境,江东名士多伊之,其里号曰措太营居郢。

损公(庆嘉公之子)  字益之,迁广东。

 

第一百一十五世

任公(皓公长子)  字明智,官至太守,年六十四,葬平洒屋背后龙,背有石碑向田垅,坐乾巽兼亥已。恭人包氏,继张氏,二妣合葬于东路金家窠,立有碑。生子三:锡、镒、鍊。

福公(皓公幼子)  字明礼,妣王氏,生子一:宪工,转居江夏。

鼎公(盛公之子)  字明义,妣孙氏,夫妇居黄州。

第一百一十六世

锡公(任公长子)  字禹器,生于唐武宗会昌五年乙丑八月初二日寅时,梁太祖朝授邵武千户,后唐明宗赠尚书,公自平洒又卜处郡之南乡禾坪,中林木荫郁郁,有鹳鸟百千巢于其上,因名曰鹳薮家焉,卒于后梁永帝贞明三年丁丑五月二十日酉时,享寿七十三,葬黄家林旧茔,峭山公坟上穴。恭人李氏,生于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正月十七日卯时,卒于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戊辰十月初七日,享寿六十二,葬禾坪旧墟街后眠羊形,二妣共墓。继妣张氏,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三月廿五日申时,卒于后梁太祖乾化二年壬申十一月初一日,享年五十六,葬于李氏仝坟。生子五:峭山、义山、德山、海山、岱山。

镒公(任公次子)  字禹鼎,妣樊氏,生子二。

鍊公(任公幼子)  字禹金,妣李氏,生子一。

第一百一十七世

峭山公(锡公长子)  名岳,字仁静,号青冈,后唐庄宗徵为工部侍郎,公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癸巳四月十五日戌时,卒于后周太祖广顺三年癸丑十一月初十日巳时,享寿八十有二,卜葬鹳薮黄家林旧茔坐向。夫人上官氏,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十月二十八日子时,卒于后汉高祖天福元年丁未四月二十三日未时,享寿七十有六,葬黎舍觉辉寺后天池塘,立有碑,生子七:和、梅、荀、盖、楚、龟、洋。吴氏夫人生于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戌七月初六日酉时,卒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甲寅三月三十日子时,享寿七十有八,葬大鼠纲,大墓有碑,生子七:政、化、衢、庐、福、林、塘。郑氏夫人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七月初五日丑时,卒于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十月初二日卯时,享寿八十有三,葬官济庵牛栏窠,有碑。生子七:发、潭、城、延、久、井、层。公三妻二十一子,各夫人留长子侍奉晨昏,其十八子散处就地命名安居,俱有谱牒及诗文行录,比而合者皆其苗裔也,事载行实录。

义山公(锡公次子)  生于唐僖宗乾符三年丙申四月初八日午时,妣程氏。

德山公(锡公三子)  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壬寅五月初五日午时,妣吴氏。

海山公(锡公四子)  生于唐僖宗光启二年丙午二月三十日卯时,妣周氏。

岱山公(锡公幼子)  生于唐昭宗大顺二年辛亥十二月二十九日子时,妣官氏。

 

第一百一十八世

和 公,峭山长子,字维栋,名肇基。生於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辛亥正月十七日卯时,排行第一。官奉训大夫,居和平下城堡,后徙迁龙归为始祖,卒于天圣丁卯年十月初三日亥时,葬水口象形。夫人张氏生于乾祐年庚戍五月初十日已时,卒时间未考,葬南庄。生子一,震(大衍),继妣丁氏,生子四,文贵、文茂、文彬、文锦,广东阿婆,福建平和新修黄氏宗谱记载:再妣何氏、曹氏生子七;显达(恩贡生)志玄,宏基(刑部官),有恭、三友(县丞)、奇方、思明。

梅 公,峭山次子,字维相,生於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癸丑八月初二日寅时,排行第二。居泰宁县梅口,后迁江西,妣汪氏,生于唐乾宁三年丙辰六月二十日辰时,生子五:念六、念七、念八、念九、念十。河婆、平和宗谱记载:后娶周氏、蔡氏,生子四:文六郎(应恒)、文七郎(明范)、文八郎(诚初)、文九郎。(后裔多居福建泉州)。

荀 公,峭山三子,字维桥,生於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丙辰七月初三日丑时,排行第三,居泰宁县长兴上高堡上荀,宋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赐进士第三十七名,官至大司徒。妣李氏生於光化三年庚申四月二十四日子时,生子三,庚一、庚二、庚三,河婆谱载:又娶吴氏,生子四,允帮(千一郎,官知府)、仁卿(千二郎,左府职)、兆达(千三郎,府学)、至琮(千四郎)。

盖 公,峭山四子,字维林,名祺,又名金标。生於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壬戊六月二十七日亥时,排行第五,居邵武四十一都盖竹。后迁南丰府,又迁河南开封府祥府县,官江表虎臣挂印大将军,妣白氏,生卒未详,葬中村大屋背。继妣胡氏,葬白云庵印匣山。副妣熊氏与胡氏同葬。严氏,生于梁太祖乾化二年壬申正月二十八日子时,共生子九:立祖、建祖、承祖、受祖、益祖、宣祖(居中标)、仁祖、厚祖、德祖(居横坑),河婆谱记述:再妣张氏生子:凤林、祥林。

楚 公,峭山五子,字维松,生於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己已十一月初一日午时,排行第八,居建宁县楚溪上堡上黄坊,迁陈留县,又迁湖广沙府善花县。妣韩氏,生于开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生四子:丙一,名惟庆;丙二,名元标,官知县;丙三,名怀玉;丙四,名起顺。河婆谱记述:再娶方氏、李氏、郑氏,生子未祥。

龟 公,峭山六子,字维材,生於后梁太祖,末帝乾化三年(913年)癸酉九月十五日卯时,排行第十一,居将乐县上龟洋,妣郑氏,生于贞明二年丙子八月十九日辰时,生子二,长兰、庚一,河婆谱载:继妣邹氏、秦氏,生子三:崇芳、熙重、有俞。 洋 公,峭山七子,字维坊,生於后梁太祖贞明二年(916年)丙子七月十七日午时,排行第十三,居沙溪黄洋严前。妣刘氏,生于贞明五年己卯三月二十六日已时,共生子三,千一(昭)、千四(其盛)、千六(庭轩)。河婆谱载:继娶唐氏、倪氏、卓氏,生子:千二(与)、千三(敏)、千五(肇明)。

政 公,峭山八子,字维柱,名有恒,生于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年)辛未二月二十九日辰时,排行第九,居禾坪竹粟下,宋太平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赐进士第一百七十一名,官司空。妣张氏,生于贞明四年戊寅六月初一日亥时,卒於宋雍熙四年,与夫同葬大鼠岗枫树下,妣张氏,生子一:何泰,何泰生三子:宵、丰、和贵。河婆谱载:继娶邹氏、罗氏、余氏、范氏,共生廿子,系岳、尚训、名世、朝元、中鼎、建璋、玄修、作霖、应乔(武举)、思敬(河南御史)、云波、承宗、子陵(知县)、鹏化、匡福(湖广布政司)、植梧、献明、明藻、清元、孕先(恩贡)。 

化 公,峭山九子,字维杭,生於后梁末帝乾化三年(913年)癸酉正月十一日午时,排行第十,居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官至广州刺史,卒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辛卯二月十六日未时,妣尤氏,生于贞明元年乙亥三月初三日丑时,生三子,万四郎(字迪,名潜盛、讳道),万五郎,名祐华,万六郎(名逵,字孝杰),闽粤两省化公传派极盛。 

衢 公,峭山十子,字维梓,生於后梁末帝贞明元年(915年)乙亥三月廿一日卯时,排行第十二,居泰宁县永兴上下衢,妣汪氏,生于贞明六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子时,生子七,长十一、次廿一、三卅一,四秉著,五师魁,六明熙,七朝凯。

卢 公,峭山十一子,官维枢,名伟绩,生於后梁末帝贞明五年(919年)已卯七月初九日子时,排行十五,居泰宁卢田安吉坊。妣上官氏,生于龙德二年壬午九月十九日酉时,继妣宁氏,生于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五月初六日卯时,生子六:宣卿(十七郎)、正卿(十八郎)、祥卿(十九郎)、廷卿(二十郎),道卿(名道),世卿(名世)。 福 公,峭山十二子,字维柯,生於后梁末帝龙德元年(921年)辛已八月十五午时,排行十六,居福州闽清县细村。妣万氏,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乙酉九月三十日寅时,生子七:庆五、次六、三七、圣道、如皋、文卿。 

林 公,峭山十三子,字维枝,生於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癸末二月初二酉时,排行第十八,居泰宁县梅林堡高公桥,后迁朱口,妣朱氏,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八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三,成生、见生、广生。河婆谱记载:继妣曾氏、肖氏,生子三:广行、廷彩、应蛟。

塘 公,峭山十四子,字维祯,名旭升,生於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乙酉十月二十八日丑时,排行第十九。居建宁县开山堡石塘,官至灵武参军。夫人郑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子时,生五子,戊一、辛一、壬一、大一、小一,河婆谱记载:继妣谢氏、胡氏,生子三:万一(汝厚)、万二(定省)、万三(复福)。发 公,峭山十五子,字维梁,号发祥,生於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庚申四月三十日申时,排行第四,居禾坪坎头,官湖南县尉,妣上官氏,生于天礻右 二年乙丑九月初二日亥时,夫妇合葬小鼠岗。生子二:恂、茂。河婆谱载:继妣何氏、朱氏,生子四:征吉(官任镇抚)、景观(武举)、用常、善藏。

潭 公,峭山十六子,字维权,生於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癸亥九月二十三日卯时,排行六。居将乐县黄潭乡潭头,后迁江西吉安府永水县。官兵部尚书,夫人韩氏,生于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庚午二月初二日子时,生四子:佑、倬、叔、俊。河婆谱载:继妣刘氏、张氏,生子四:雅宁、师训、如王、圣烈。

城 公,峭山十七子,字维桃,名巨川,号十七郎,生於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丁卯四月初一日己时,排行七,居新城石塘,江西赣州府瑞金县石城堡,后迁平溪,再迁黎川三都圩,官中书舍人,卒於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已卯月,葬三都,妣朱氏,生於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年)辛末正月初三卯时,生子五,长朝桂、次念祖、三绍祖、四兴祖、五敏祖。河婆谱载:继妣张氏、涂氏,共生六子:克祖、绍祖、朝桂、念祖、兴祖、敏祖(后裔有分居江西南丰、宁都县)。三位妣氏均葬三都圩金斗窠。

延 公,峭山十八子,字维根,生於后梁末帝贞明四年(918年)戊寅九月十一日戍时,排行十四,居延平津口。妣王氏,生於后唐庄宗元年(923年)癸末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生子四:玉汝、玉标、三鲲公、四蛟公,河婆谱载:继妣陈氏,生子四,青宵、东瑜、城荫、金祥。

允 公,峭山十九子,字维柏,生於后梁末帝龙德二年(922年)壬午十月二十七日戍时,排行十七,居建宁县允盛堡毛坊。妣龚氏,生於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辛卯九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三:长元凤(元四)、次汝定、三汝安。河婆谱载:继妣吴氏,生子五,元勋衮全、德辉、安雅、宾兴。

井 公,峭山二十子,讳国臣,字维杨,又字君宠,号子城。生於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戊子四月二十四日辰时,排行二十,居江西南丰龙井乡双井头(现今付坊乡)。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官朝烈大夫,太平兴国四年擢刑部尚书,钦赐铁简上赞云:“命世奇才,山头重望,忠贤烈日,威飞秋霸。”夫人李氏,生於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申时,生子五:大成、大全、大同、大忠、大用。河婆谱载:副妣载氏、朱氏、丁氏,生子八:历尧、万舜、贲毓、职权、成刚、奎聚、成廉、成恕。公妣墓葬南丰龙井乡双井头石门后弯(南丰董家店朱家坊石门后山峦上)。 

层 公,峭山二十一子,字维杉,生於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庚寅十一月十八日酉时,排行二十一,居延平黄层口,妣魏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巳十一月十九日申时,生子二,裕功(十五郎)、裕万(十六郎)。河婆谱载:继妣陈氏、倪氏,生子七:士远、达智、达仁、达勇、祖吉、士珊、宪矩。

凡属二十一公支下散于各省府州县子孙,实系谁公所出者,各祖其祖脉络分明,支修可也。

四、传世之祖黄峭公

  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静,号青岗,后裔尊称为峭公或峭山公,锡公的长子,远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四月十五日戍时。自幼沉宏,有智略,官至工部侍郎,娶上官氏、吴氏、郑氏三郡君,共生二十一子。

 

首兴义旅 志在安民

唐末昭宗时期,宦官擅权,四镇骚动,洪水蝗灾相继发生,处处闹灾荒,而百姓却未能得到赈济,以致游民乘机酿成“寇盗”,天下甚乱。峭山当时年仅二十,见此现状,慨然兴叹,毅然出积贮财物,赈济灾民,且以儒生胆识,招募邻丁组成义旅,平定动乱。义师所至,社会安定,流民回归家园。

  当时陇西郡王李克用,有谋略,高举平乱辅唐旗帜,见黄峭有干济之才,举为千夫长。乾宁二年(895),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三藩镇侵犯京都长安,朝廷倾危告急。李克用请兵讨伐,峭公内佐机谋,外参戎政,攻克分阝州,杀掉王行瑜。李克用乘胜穷追李茂贞、韩建。此时,昭宗却听信朱温(全忠)诡言:“茂贞覆灭,则沙陀太盛,朝廷危矣!”诏命其“休兵息民”,制止李克用追杀叛逆,封李克用为晋王,峭山为千户侯,参管江浙、两广军务。

  乾宁三年(896),茂贞复叛,叛军迫近长安,昭宗出走华州。李克用发兵入援,峭公勤王有功,授工部侍郎。此后,峭公眼见晋王不失臣节,尽心辅唐。昭宗却听信馋言,认为戎狄之人,不可信任。可是朱温之辈,野心图谋不轨,反而受到信赖,因而慨叹:“自古忠者不见信,而听信者不忠,岂有不亡者乎!”

  光化元年(900),宦官刘季述幽禁昭宗于少阳院,私自要废昭宗李晔,立太子李裕;天复元年(901),韩全诲劫乘兴于乞巧楼,迫昭宗到凤翔;天礻右  元年(904),朱温伪称分阝 、岐兵迫京几,挟持昭宗迁都洛阳,将长安宫室、庐舍尽行拆除,京城长安成为废墟。当时昭宗已成为群奸劫持在掌中的傀儡,至洛阳,朱温便在椒殿杀掉昭宗,立太子祝,是为哀帝。

  峭公听到政变消息,十分忧伤,绝食数日。工部尚书李袭吉劝解说:“食禄忠事,死固其分也,第念徒死无益,将如后举何?”(《峭公行录》)自此,峭公勉强顺时,为解甲归田作好准备。

  天礻右  三年(906),晋王发兵救幽州刘仁恭,联合出兵攻潞州,讨伐朱温。天礻右  四年,朱温弑哀帝自立,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太祖。唐亡。

                    隐德不仕 养晦韬光

梁开平二年(908)正月,晋王李克用逝世,子存勖继立为晋王,即后唐庄宗,继承父志举兵伐梁,遣使徵聘黄峭出山辅政。峭公辞谢说:“量力而进,那能与量德而退相比。现在德温放弃校书郎官职,回家闭门养高,文江辞掉监察御史,回莆田老家养老。我不能像他们两位明哲保身,但愿为唐逋臣。”(《峭公行录》)。峭公弃官归隐时才三十五岁。十五年的戎马生活,走遍半个中国,耳闻目睹唐末五代臣杀君,子弑父,政局动荡,军阀混战,千室之邑,不存一二。凶荒之年,人皆相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惨状,感到朝野现状难以匡正,遂无意仕途,养晦韬光,告诫诸子不要昧时而躁进。

  峭公归隐山林,创办和平书院,敦聘鸿儒名师,诱诲后进。至宋代人才辈出,该书院培养出太常寺丞黄汝济,御史中丞、资政殿大学士黄履,秘书省秘书丞黄伯思,台州知州黄章,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黄中,衡阳太守黄瀚,工部员外郎黄木,婺州知州黄向等等一大批超凡人才,并造就一批批异姓子弟人才,故和平镇以读书人多,人才出众而著称于世。峭公曾写《四景诗》,记归隐生活,以表示恬然自得之情。

《四景诗》

春                                夏

花落断桥流水,莺啼深院轻烟。       赤日远衔葵影,薰风浓滞荷香。

雨歇桃源浪暖,澄潭未许龙眠。       案上书添碧色,芭蕉绿映南窗。

            秋                                 冬

阶下黄葩晓露,庭前丹桂秋风。       烟淡淡迷古树,月明明浸梅花。

未忍抛书歆枕,冰轮驭正升东。       昨夜阶前积雪,余晖白映窗纱。

避乱遣子 教子有方

 峭公归隐数十年间,目睹社会变乱,政局动荡,换了五代十一君,亡国而被弑杀的国君八人。时间长的不过十多年,短的不过三、四年。政局如此动荡,决心遣散诸子以避不测之祸。后周广顺元年(951),是年郭威篡后汉为后周太祖。峭公年已八旬,宴会姻族,对众儿子说:世人拜神祈求“多福、多寿、多男”,但是尧说:“多寿则多忧,多男则多惧。”你们二十一人,难道我不愿意都留在身边,以终余年,只是忧虑多男多惧,我怎能指望大家株守家乡呢?应该走出去自谋发展。我过去在戎伍,走遍半个天下,回想闽、粤、赣、江、浙等地,山环水秀,饶沃的田地到处都有,但都已荒芜,只要开发,便成乐土。三妻位下各留长子以奉侍父母,其余一十八支不得恋此故土,各自信步天下,相地而居,随地命名。

  诸子齐声说:“俗话说,‘积谷防饥,养儿娱老’。父亲已到八十高龄,我们正在忧虑不能日日奉侍左右,反叫我们远处他乡,培育这么多子女有什么用?”

  峭公慨然长叹说:“谁说散不如聚,而共同留恋这小小的地方!你们没有听说,‘燕雀怡堂而殆,鹪鹩巢林而安’,我的忧虑恐惧,就是为此。”

  当时众烟亲也向前劝说:“‘池内之鱼,远逊云间之鹤’,当前海内多变,我们觉得亲翁考虑此问题,既全面又有深远意义,为何要仿效吃乳的婴儿,向母亲怀中索食呢!”

  峭公接着说:“聪明辖达之人的见识,大致相同。择木而栖,就在于食禽。”于是将所积贮的资财均分,并新修家谱,各授一册,且郑重地说:“此谱以便年深岁久认所由来,知道我们的远祖分自光州,今为绥城旧族、乡名昼锦,里号和平,而中城鹳薮、竹粟、勘头,都是我们一脉之亲所居住的地方。应当珍藏谱牒,遥接书香,使上不堕贻谋之家声,下可绵子之世泽,所以不应该将分与聚当为两种不同的效果看待。他日相逢,彼以礼施,此以礼报,频来而不拒,久间而不疏。你们兄弟可卜吉登程,言无多嘱。”遂口占一诗以授之。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峭公三郡君,各自吟诗一首,后世子孙尊称为三妈太诗。

上官氏夫人诗云:

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氏三七齐。

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帏。

吴氏夫人诗云:

吾年八九难期会,奕叶分枝为汝题。

尚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

郑氏夫人诗云:

祷造苍天右各乡,官吴郑氏三七郎。

奉奏公命吾儿去,投辙绵绵奕世昌。

嘱媳诗:

上官氏诗云:

骏马行行出异乡,元旦日食素一餐。

吴氏诗云:

骏马悠悠出异方,元旦日食素二餐。

郑氏诗云:

骏马匆匆出异方,元旦日食素三餐。

  后周广顺二年壬子(952)秋,诸子各择其址,先后回乡省亲。峭公欣慰良多。三年(953)仲冬十一月初十日巳时,没有感觉病痛而逝世,享寿八十二,卜葬鹳薮黄家林,有碑为记。横文:唐朝工部侍郎。正面直文: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吉旦,祖考名峭字山公黄公之墓。二十一股子孙敬立。此墓于1986年由邵武市嗣孙组织助款重修,碑文为乾隆四十四年原建镌刻。列为邵武市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文曰:黄峭墓,经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五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邵武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四月三十日立。

  以子贵,北宋时,太宗、仁宗累有进封钦赐工部刑部尚书。太子少保,并立碑具文如“敕封峭山公刑部尚书。太子少保。”

                           赞曰:  

平生智勇皆兼全,好观韬略有才贤。

宜男但能荣三七,庆祝应知岁八千。

                   济济多士无容已,代代簪缨独悠然。

                   元老勋名留后泽,清卿世德映貂蝉。

                   富贵原自由天定,福寿双美瑞盈焉。

  夫人上官氏,字妙秀,生於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十月二十八日子时,卒於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末四月二十三日未时,享寿七十六,葬黎舍觉辉寺后天池塘,立有碑。生子七:和、梅、荀、盖、楚、龟、洋。

  吴氏夫人字妙香,生於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戍七月初六日酉时,卒於后周世宗显德元年甲寅三月三十日子时,享寿七十八,葬大鼠纲立有碑。生子七:政、化、衢、卢、福、林、塘。

  郑氏夫人字妙季,生於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七月初五日丑时,卒於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十月初二日卯时,享寿八十三,葬官济庵牛栏窠,立有碑。生子七:发、城、延、允、井、层。

  以妻房大小兄弟二十一人排行顺序是:

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衢卢福林塘。

发潭城延允井层,官吴郑氏永流芳。

  以峭山出生及其子出生年月日时来看,公二十一岁生和公,六十岁生层公。

  按出生年、月、日、时,二十一子次第名录是:

  和梅荀发盖潭城,楚政化龟衢洋延。卢福允林塘井层,排行第几则了然。

 

 

五、井公后裔简介

一百一十八世:井公(峭山公长二十子)。字维杨,号子城。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戊子四月二十四日辰时。仕宋,坐升朝烈大夫,官至刑部尚书。钦赐铁简上赞。夫人李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申时,生子五:大成、大全、大同、大忠、大用,居南丰龙井乡双井头

一百一十九世:大兴公。生三子:元纲公,元二公,震公

一百廿世:元二公。妣张氏生二子,冈公、阁公

一百廿一世:阁公。妣赵氏,生三子:长万宣(妻郑氏)、次万荣(妻谢氏)、三万乾(妻张氏)。

一百廿二世:万荣公。妣谢氏,生一子中章。

一百廿三世:中章公。妣杨氏,生一子元刚。

一百廿四世:元刚公。妣林氏,生一子春。

一百廿五世:春公。妣杜氏,生二子,长子尚仁(妻张氏),次子尚义。

一百廿六世:尚仁公。妣胡氏,生一子淑能。

一百廿七世:淑能公。妣胡氏,生一子震。

一百廿八世:震公,号中瑾。二十岁登淳佑进士,第授翰林院,官至焕章,阁左司马尚书,孝廉南昌,后即复南昌原籍居。妣江氏,生一子文。

一百廿九世:文公。妣会氏,生一子景昇。按年方居,官一十六任。初任江西湖口县丞,二任州何内县丞,三任福州兴庆知县,四任明卢县主簿,五任明卢县县丞,六任明卢县水乡,七任兵部郎中,八任户部郎中,九任礼部郎中。十任吏部郎中,十一任刑部郎中,十二任信州知县,十三任铙州通判,十四任湘州知府,十五任苏州凤阳知府,十六任平洋府唤门,右司马尚书。

一百三十世:景昇公,字汝彦,又名通。公南昌籍官,广东长乐镇守兰关总绒,后葬于江西省南昌城西堡。妣梁氏生三子,长子海龙,次子海虎(字潦),三子海豹(字价)。官任一十七任,至金牌敕授尚书。初任南创州将东县主簿,二任衡州司法,三任箫州府教授,四任龙兴新县知县,五任宁国府南陵县知县,七任赴教授审司计知县,八任太常州长主簿,九任太平州博士,十任御司台法司,十一任授丞秘书提举,十二任教西湖八颂官,十三任浙江西藏自提刑,十四任湖南转使,十五任马州提刑,十六任建宁府武夷山冲古观使,十七任金牌子敕授尚书。梁祖妣卒葬福建省磡头,景昇公之墓在嘉应州。

一百三十一世:僚公,字海虎,号良臣,谥文英。妣孙、周氏。生五子,长庆吉,次庆华,三庆荣,四庆寿,五庆安。公乃景升公次子,生于江西南昌,少年登南宋进示第,官升光禄寺卿,拜为谏议大夫,后授广东琼州知府,诰封朝议大夫。任满回里道经梅州,见山水清奇,遂居于州之五马坊水巷口而建业焉。梅州即程乡县,今改为嘉应州。公享寿八十一岁,妣周夫人享寿七十九岁,夫妇合葬于嘉应州西门外黄塘乡西厢高峰桥,祥云出洞形,子山午向。原妣孙夫人享寿二十六岁,葬于和平县洋陂水口,黄龙转岡形。乾隆年间合族立祠崇祀于嘉应城内。先是公妣合葬古梅州城东厢离城一里,墓下三丈余有叶公墓。公墓大明景泰二年重修。因大清雍正十三年改程乡为直隶嘉应州,公墓在州城南门内文圣庙殿下,奉旨将公妣金骸移葬城外西厢,子山午向。至嘉庆十四年重修。次为百世不迁之吉地也。

一百三十二世:庆吉公,字天祯,号希可,又号庭政。妣吴氏受命懿古夫人,吴氏生十子,长子秉锷,妣陈氏,次子秉锋,妣林氏,三子秉铣,妣司马氏,四子秉钺,妣杨氏李氏,五子秉光,妣郑氏,六子秉钟,妣束江氏,七子秉错,妣齐氏,八子秉鑑,妣斐氏,九子秉鎕,妣陆氏,十子秉鍠。庆吉公葬于嘉应州,祖妣葬于黄沙坪。

一百三十三世:秉锷公,字谭晖,号千一郎。公任大理寺评事。妣陈氏生三子,长澄,次子渲,三子泳。

一百三十四世:澄公,字玉浪。公任韶州司马列国事。骏忠列夫人。就于梅州五马坊乐信。妣刑氏生一子令式。

一百三十五世:令式公,字矩。公任集贤院校理。妣欧杨熊氏丽县生三子,长子毕峰,次子显峰(三子不明)。

一百三十六世:显峰公,字荣,号升达。公任毫州鹿邑令。妣李安氏生二子,长子时晦,次子焕国。

一百三十七世:时晦公,字佐才,号彰明。公登进士.任订州路通判。妣陈邹氏,共生四子,长子仰韩,次子思韩,三子慎韩,四子性韩。

一百三十八世:仰韩公,字蒸,号文烈。公廷元佑进士,钦点翰林,侍讲学士官,于大常博士。妣刘氏生三子,长子镐京,次子镐中,三子镐雍. 妣合葬于葛窝.

一百三十九世:镐京公,又名百一郎,字承轩,号通海。公任王府审理。妣古熊氏,共生七子,长子庭政,号正伦;次斐政,号彰伦;三子膺政,号振伦,居程乡,又分居长宁;四子常政,号梅伦,居程乡;五子贞政,号清伦,居程乡;六子峻政,号石伦,居订州;七子度政,号理伦,居石城。

一百四十世:庭政公,号正伦。公葬寨背,妣葬署村江。妣许氏生六子,长子文善,次子文玉,三子文富,四子文达,五子文通,六子文政。文善公居惠阳龙川,文玉公居渡西品塘立籍,文富公与政公在和坊立居,文通公文达公居沿山口。妣吴氏生二子,长子日新,次子日昇。

一百四十一世:日新公,字愈唯。公葬于署村,醉翁凭椅形。妣葬于程张松口圩上蟹形。妣陈氏李氏共生三子,长子文质,次子文焕,三子文宝。文质公号兴公,公岁贡任广西南宁府,同知拜谏夫人。妣刘梁氏共生五子,长子伯张,次子伯朝,三子伯明,四子伯胡,五子伯养。文焕公讳发,公妣合葬于石窟乌渡溪口路下,妣李氏生一子,叔致。

一百四十二世:文宝公,字善。公诰封文林郎。公妣合葬于图子岭山背,乌鸦落洋形。妣梁氏生三子,长子仲恭,次子仲致,三子仲信。妣邹氏生四子,长子本葬,次子善葬,三子仕葬,四子后葬。妣刘氏,生二子,长子开元,次子司寿。

一百四十三世:仲恭公。妣曾钟杨氏,共生六子,长子兴葬,次子旺葬,三子宣葬,四子元善,五子元童,六子元护。

一百四十四世;元童公,字璲和。妣谢氏生三子,长子全、次子效、三子祖。

一百四十五世:全公。妣刘氏生二子,长子长信,次子儒。

一百四十六世;长信公。妣钟氏,生二子,长子法有,次子法显。

一百四十七世:法显公,号胜,又名贵宗。公葬于龙川田联铁声场。妣张氏六娘,生三子,长子仲恭,次子仲玖,三子仲智。张祖妣从仲智公,迁居长允散坑龙潭。姆葬土名五斗种田面上,亥山已向,旗形今字穴,再迁王茶甲走以塘,石子艮居信,留下黄塘词堂,辰山戌。

一百四十八世:仲智公。又名黄公三郎。公葬于黄沙沥,庚山甲向。妣葬于李径杨宅右片上角庚山甲向,人座人形肚脐穴。妣伍氏二娘生三子:长子法绅,次子法广,三子念三郎。法绅公妣沈氏,法广卒合葬于朱神岭,后迁双头大都约,生一子瑞。念三郎,妣陈杨氏。公妣合葬于深坑里,生二子,长子家昌,次子拱明。

一百四十九世:法广公,公葬于黄沙沥鹅形,明穴,辛山乙向,妣葬于打园窝,寅山甲向。妣董法妙氏,生二子,长子法宣,次子法遊.

一百五十世:法遊公,字旭。公与曾合葬于熊屈坑,艮山申向。陈氏妣与外祖妣合葬于长坑里,庚山申向,即猛虎跳墙形。妣陈氏曾氏,法负外祖。妣刘法熙,公生下九子,长子千太郎无嗣,次了千二郎度名法贞亦无嗣,三子宗儒,度名法宗,四子宗原,度名法达,妣敕氏卒合葬于下角月形,生子法育,居惠阳狮仔头,五子宗传公,度名黄封太五郎,六子宗本,度名黄仙六郎,妣李氏四娘生三了,长了诠,次子已,三子镇。七子度名法宁无嗣,八子宗胜度名法开,妣陈许氏。九子宗盛,度名黄公九郎,妣曾氏生三子。

一百五十一世:宗传公,皇封五郎,葬于老人唐,公妣善氏,葬于石坑,共生五子,长子裕公,妣杨工氏,次子贤公,妣陈氏;四子绅公,妣李氏,五子详公。宗伟公以上居信长乐走马塘地方,坟墓亦在焉。

一百五十二世:详公。公葬于惠州七汝湖麻石坑地都木绵桃姓高,妣妙善氏天归平山梁化石罗坡狮形,公带宋由长乐水寨地主迁七汝湖居住,妣共生六子,长子文习,次子文彩,三子文宗,四子文就,五子文种,六子文敬。

一百五十三世:文宗公,妣曾氏合葬于淡塘河背马啼湖虎形邓山西向,共生二子,长子永志,次子永捷,后又从七汝湖迁到归善梁化石罗坡居住。永志公永捷公共同徒凤咀暂住,后兄弟二人同广西省郡洲,永捷公冈妣即寄平地,永志公冈妣还回凤咀立业开基,弟冈妣居住广西省郡洲府古宅村落基。

一百五十四世(一世祖):永志公,后称一世祖。妣李氏落基凤咀立业后,道光二八年戊戌岁后称一世祖。公葬于永湖镇圩,地形连叶遮龟。姆葬于白芒溪白路仔,地形鸡母带仔,乾山巽向。长子元鼎,次子元魁,三子元资。

一百五十五世(二世祖):元鼎公。公妣合葬于老鸦山,狮子形来山丑向。继妣曾氏葬于沙潭口马蹄湖猫咪眼洗面形。公生五子,长子嘉文,次子嘉度,三子嘉治,四子嘉彬,五子嘉顺。

一百五十六世(三世子):嘉文公。妣曾氏合葬于永湖凤咀西门双合塘大榕树旁。公生七子,长子士淳,次子士清,三子士昇,四子士玉,五子士标,六子士产,七子士毅。

一百五十七世(四世祖):士淳公。妣陈许氏共生十三子:长子天保,次子天佐,三子天荣,四子天儒,五子天伟,六子天信,七子天倬,余下未详。公葬在永湖三珠围山周嶂顶,妣陈氏葬在永湖彩塘打鼓窝。许氏携幼子徒居。

一百五十八世(五世祖):天佐公。生四子,长子云政,次子云兰,三子云端,四子云凤。

一百五十九世(六世祖):云政公。葬在永湖拦河坝严鱼角对面,妣郭氏葬在沙田吉布凹。生二子,长子育万,次子仁万。

一百六十世(七世祖):育万公(必发),妣邱同在永湖凤咀矮铃岗阴城。生三子,长子英俊,次子英儒,三子英辉。

一百六十一世(八世祖):1、英俊公妣胡。葬在永湖凤咀坝心板草蓼,妣胡氏在永湖凤咀矮铃岗阴城。生一子洪钦。

2、英儒公妣叶、陈。生三子,长子汉钦,次子汉洪,三子汉兵。

3、英辉。

一百六十二世(九世祖):

1、洪钦妣薛。生二子,长子茂廷,次子秀廷。

       2、汉钦妣连。生三子,长子锦廷,次子福廷,三子寿廷。

3、汉洪、汉兵。

一百六十三世(十世祖):

1、茂廷妣杨。生二子,长子谭安,次子阿喜。

2、秀廷妣杨、张。生一了广财。

3、锦廷妣邱。生三子,长子谭玉,次子谭贵,三子玉靖。

4、福廷、寿廷。

一百六十四世(十一世祖):

1、谭安妣李观娣。生六子,长庚友,次和兴,三子已明,  四子运芳,五子运珠,六子春泉。          

          2、阿喜妣刘姐。生三子,长子任贵,次子丁生,三子寿

聪。居西六笋石岗里,后迁居北尾下虎

沟沥。

3、广财妣陈吴。生一子天送。

4、谭玉妣李聪。生一子东元。

5、谭贵妣李三娣。

6、玉靖妣魏观英。

一百六十五世(十二世祖):

1、庚友妻陈庚满。生二子,长子焕清,次子乱添。

2、和兴妻黎妹。生三子,长受强,次伟强,三子正 强。

3、已明妻赖玉连。生一子进辉。

4、运芳妻刘月英。生一了少辉。

5、运珠妻郑桂兴。生二子,长子健辉,二子燕辉。

6、春泉。未娶。

7、任贵妻陈维芳。生一子瑞松。

8、丁生妻黎娴。生一子观华。

9、寿聪妻林元英。生于1920年2月,生一子桂煌。

10、天送。随母嫁爷马安石灰围。

11、东元妻林秀浓。生一子日雄。

        。。。。。。

六、黄氏文化

1. 认祖诗

                  峭山公外八句一                                                      峭山公外八句二

(所属:广东潮州、梅州、惠州)                                       (所属:广东梅县黄氏)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骏马登程出异方,任从随地立纲常。

身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旧乡。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                           朝夕莫忘父母命,晨昏须荐祖宗香。

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惟愿苍天垂保佑,三七男儿永炽昌。

                峭山公外八句三                                                             峭山公外八句四

            (所属:广东龙川黄氏)                                           (所属:广东揭西下崆黄氏)     

骏马匆匆出异邦,任从随处立纲常。                             信马行行出异乡,任从随处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年深外境皆我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早晚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仰望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共炽昌。

                峭山公内八句一                                                            峭山公内八句二

和莓荀盖楚龟洋,政化瞿卢福林唐。                             郢州江夏遽离乡,日久渊源未许洋。

发潭城延允井层,官吴郑氏共流芳。                            姓纪陆终来历远,庙传扉相祖宗香。

峭山当年官何职,唐宁相连内阁郎。                            随居奉寝先灵妥,到处和邻世业昌。

代代儿孙须谨记,枝枝蕃衍绍节香。                            聊记嘱言欣合咏,方知德安共流芳。

                                                        三妈太诗

                                                         (认亲诗)

                                                    上官氏夫人诗云:

                                         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氏三七齐。

                                        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帏。

                                                    吴氏夫人诗云:

                                       吾年八九难期会,奕叶分枝为汝题。

                                       尚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

                                                  郑氏夫人诗云:

                                       祷造苍天佑各乡,官吴郑氏三七郎。

                                      奉奏公命吾儿去,投辙绵绵奕世昌。

                                                         嘱媳诗

                                                      上官氏诗云:

                                      骏马行行出异乡,元旦日食素一餐。

                                                         吴氏诗云:

                                      骏马悠悠出异方,元旦日食素二餐。

                                                         郑氏诗云:

                                      骏马匆匆出异方,元旦日食素三餐。

 

                                                    《四景诗》

                      春                                                                       秋

花落断桥流水,莺啼深院轻烟。                            阶下黄葩晓露,庭前丹桂秋风。

雨歇桃源浪暖,澄潭未许龙眠。                            未忍抛书歆枕,冰轮驭正升东。

                     夏                                                                         冬

赤日远衔葵影,薰风浓滞荷香。                            烟淡淡迷古树,月明明浸梅花。

案上书添碧色,芭蕉绿映南窗。                            昨夜阶前积雪,余晖白映窗纱。

 

 

 

 

 

                       峭山公祠记录

(所有诗对佳在此)

           第一付                                                                  第二付

中民耿耿匡扶社稷闽中士                                 扶社稷兴家族拓土开疆规模远

骏马行行拓振家磬第一人                                 行孝义振乡闾报本潮源祖豆馨

         第三付                                                                    第四付    

饮水思源百伐衣冠陈祖豆                                  作忠孝修圣制列代著名推我祖

慎终进远一堂昭穆祀春秋                                  覆廉正絣诗礼随迁裕后仰吾宗

            第五付                                                                  第六付

中绳祖德片片丹心先启后                                  志在四方佐化经纶调鼎鼎

 孝序人伦殷殷事业子传孙                                 心存一脈传家簮笏绍箕裘

第七付                                                                              第八付

敬业乐群其皇继序以文以武昭前烈                   廿一宗友盛古今大德共山河不变

 睦粼爱国光大含宏全忠全孝启后贤                 万仟嗣裔播中外芳名同日月长存

第九付                                                                             第十付

祠宇新貌百世声香进祖德                                入词仰宗功福萌广延天边地

东征旧址千年文物耀宗彷                                 登堂崇祖德亲谊频联江夏天

第十一付(大门对)

唐季著绩

开粤垂熏 

2.峭祖训子诗

    一诫我儿念性天,从头细读蓼莪篇,功劳十载衣衫破,乳哺三年骨肉穿,虞舜耕田称大孝,仲由负米说前贤,羔羊乌鸟犹知报,汝辈须当孝敬先。

二诫我儿各尽伦,棠隶竞秀乐天真,长先幼后尊卑肃,兄友弟恭次序循,富贵休嫌同骨肉,贫穷须念共慈亲,茑萝松柏相依附,莫作寻常陌路人。

三诫我儿好立身,衣冠整肃壮精神,行规坐矩亲贤友,脱俗离庸务正人,虫蚁至微犹解化,蛇龙处屈尚能伸,他年生子为人父,当效汤盘日日新。

四诫我儿当壮年,为人切莫软如绵,刚柔相济须通变,强弱兼施要达权,烈烈轰轰追往哲,欣欣侃侃慕前贤,因循萎靡将何用,发奋无忘猛著鞭。

五诫我儿莫大宽,致恭之礼数千端,持家处已须当俭,款客迎宾祗尽欢,百事辛勤管饱暖,一身懒怠受饥寒,随时用呀休虚耗,无了求人总是难。

六诫我儿莫腐儒,腐儒安得上享衢,坚心锐志寻高第,努力抽身出下愚,金玉运逸难保守,读书身在有盈余,买臣宁戚如何达,挂角负薪尚读书。

七诫我儿莫好奢,闲居勤俭度年华,瓮中有酒聊堪饮,囊中无钱勿去赊,聚赌从来非正业,贪眠定是不成家,世间日子如梭过,莫比朝开暮落花。

八诫我儿要主持,你妻须要识尊卑,东邻争斗防宜早,西舍慈仁效勿迟,礼义门庭天降福,温和家道日余赀,柔声下气无烦恼,孝顺还生孝顺儿。

九诫我儿话平常,起家容易守家难,终朝火蚀叮咛慎,至晚门庭仔细看,屋宇漏穿宜葺理,墙头倒塌要修完,日间吩咐儿童去,收拾牛羊一忱安。

十诫我儿诗十章,弟兄熟读细推详,粗中带秀篇篇好,句内含情字字香,母老必当亲奉待,官高犹要谦忠良,语言警戒询难尽,你辈寻思意味长。

十一嘱儿性莫刚,为民须要秉温良,奸枭处世名声丑,清白传家姓字香,一面威风休使尽,十分相识莫称强,英雄多少埋黄壤,只怕世人说短长。

十二嘱儿族衍蕃,弟兄伯叔及儿孙,水源万派同源脉,树木千枝共本根,出入言谈休犯上,往来动止要谦尊,一门豫顺征和诤,宗祖维诚万古传。

十三嘱儿要老诚,为人心要秉公平,亲朋有难相扶助,邻居无钱莫却情,和气一团真是好,忍心直耐实为荣,古人遣下千金诺,直道而行祸不生。

十四嘱儿外出时,为人切莫讨便宜,肩挑贸易财须让,童叟相交理莫欺,鸟宿投林先觅早,鸡鸣上道莫眠迟,终身当看诗书语,行遍天涯总不危。

十五嘱儿莫宴安,为人度量总宜宽,家庭有酒须招客,囊里无钱莫结宦,邻居高低当逊让,亲朋贫富要盘桓,乐天听命常知足,三戒随时可静观。

十六嘱儿莫乱争,立心忍耐重如诚,粮田遗世虽长享,诗礼传家得美名,万善切望儿守法,百行莫负我心情,如今仔细寻思看,检点勤劳度一生。

十七嘱儿要审时,一斟一酌莫胡为,人心暗似匣中剑,世事危如局内棋,志气当尊良友谏,行藏莫让匪交知,如今少有需陈可,结纳无钱各别离。

十八嘱儿守分寸,人生世莫似喽罗,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福恰如游化日,无缘空费苦奔波,是非只因多开口,祸惹临头怎奈何。

十九嘱儿性莫偏,人生常念受归全,遇寒须求毛裘服,却暑还发竹簟眠,立志惟存忠孝节,终身只望子孙贤,我儿克永儒家业,父子恩情百世缘。

二十嘱儿话已酸,我儿切莫做无端,三思到底诸般稳,一错扪心百事难,淡泊闲穹无怨恨,贪婪瞒昧失忠肝,损人利己终无益,木公生涯耐岁寒。

廿一嘱儿话已完,大家休费我田园,钱粮照数先投刈,租税依期早纳官,父母功劳山岳重,夫妻恩爱海情宽,笔端难写平生语,千句拿来一句言。

 3.黄氏家训、家规、家教家风、家戒

                                                                           家     训

    家训是吾族前贤所辑。历代传下,代代遵章执行,是为人处世,立业之根本。吾族子孙,窃时己意,务期我族中子弟,熟读深思。自觉遵守,人人为克家孝子,闾里正人,树立社会新风,为乡为族,为祖国争光。切勿辜负祖宗谆谆告戒之心,是所切望!

    一、爱祖国。卫国抗辱是吾族历来的神圣职责。遵章守法是吾族历来的美德。必须代代遵守,人人必行。

    二、报亲恩。事亲以孝。凡我族子孙,膳养父母,为我族之传统美德。凡我族中子弟侍俸父母必诚以敬,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维护老年人的一切合法权益。

    三、亲兄弟。兄弟者情同手足。凡我族中子弟务晓“兄友、弟恭”之义。敦“同根连理”之雅。勿恶言、勿私己、勿阅墙、勿听人挑唆,而垂骨肉团结,互让共创家业。

    四、夫妇和。阴阳和而雨泽降,夫妇和而家道兴。我族中子弟,夫妻之间必须深解“相敬相爱”之理,兴家教子(女)之责。

    五、择朋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宜善与人交往,文而敬之。我族中子弟择友而交,务使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情意相联,以求砥砺之益。若交非人流入邪类,以致触犯法纪则声败名裂,玷辱祖宗,牵累家室,是为寒心,最宜谨慎。

    六、敬长老。尊老敬贤是社会新风。凡是我族中子弟,遇老人当以敬为光荣,并热情帮助解决困难。勿出堂突之言,勿存亵慢之心。

    七、重师道。古之学者必有尊师重道。重知识、重人才,此乃社会新风。凡我族中子弟,于师必敬之以礼,于道则潜心以求庆。以达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报效祖国。

    八、诲子弟。父兄之教不光,则子弟之行不谨。凡我族中子弟,当幼小之时,为父兄者宜严加管束教之,以书导之,以理动之,以情晓之,以法纪及其长也,则因其质,为工、为农、为仕,宜务守其业务,尽忠诚庶乎。子孙无衰落之患,父兄有善导之名也。

    九、正婚姻。男儿生而顾为之有室,女子生而顾为之有家。凡我族中子弟,男婚女嫁,当以志同道合为重,摒弃封建门第观念,遵守新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条例,以晚婚晚育优生为荣。嫁女、求佳婿勿索重聘,娶妻、求淑女勿计较厚奁,实古之良训也。

    十、勤职业。业精于勤荒于嬉。凡我族中子弟,须知“学勤则知识博,耕勤则粮多,工勤则艺精,商勤则货广,贤而能勤则智深,愚而能勤则掘有补”利己利人,功在国家社会。“勤有功,戏无益”是古之良训。

    十一、省度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凡我族中子弟,一切用度当量入为出,应知节流开源之理。盖衣食、吊庆、亲朋交际、官税、私债、耗费,若不省约,后将何继故?食俭则粮有余,衣俭则布有余,用俭则财有余,果然饥馑病患,偶至可保无虞矣。

    十二、莫奸狡。奸狡终害己,刁唆是祸胎。凡我族中子弟,须为人正直,尊崇礼义,严守法纪,切勿狂妄从事,损人利己,勿阴柔相害,窃而败德坏名。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十三、戒斗殴。不小忍则乱大事。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凡我族中子弟,应知礼守法,切勿持匹夫之勇,凶横暴躁,以自夸为赏,若因事辄起大愤,斗殴或奋拳伤命,或操戈杀人。一罹法网,则父母危、妻子离、产业倾。杀人偿命理所当然,辱人贼行惨之极矢。至若仗族势惹事生非,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者,决不宽容袒护。望族中广大有智之士,早作宣教,维护社会治安,弘扬民族团结,振兴中华!是所厚望。

    十四、息争讼。君子守正则吉,小人好讼则凶。凡我族中子弟,当以无讼为荣为贵。讼不但伤和气、坏团结、破财资、耗精力、荒职业,且一经判决失意,定遭法网,即得意亦于己无赏。善骑者坠,善浮者溺纵。平生善难保终无破败之期,一旦法律受惩,牢狱受羁。

    十五、戒赌博。勤居终日言不及义,为非犯禁必亡而己。我族中子弟,切莫受恶少引诱,朋比作赌,好赌者不仅日月逝于上,形体消于下,且犯国法、败家财。日积月累,正业误、债台筑,致使流为乞丐,沦入盗匪,连累妻子,贻害父兄。实为家之忤子,国之罪人也。

    十六、禁**。人之易犯莫过于*,人之罪恶亦莫过于*。弃祖宗之血脉则不孝,委私生之骨肉则不慈,夺他人之忱爱则不恕,乱他人之嗣息则不仁。种种不韪,皆自找之,犯在公庭,人人唾骂,甚至身首受戳,投之荒郊。凡我族中子弟必须戒之。

                                                                 家     规

一、敦孝行。孝为我黄姓传家之本,百行之先。古有《孝经》、《二十四孝》倡行,今有法律保证。为人子者,对父母养育之恩,当及时竭诚以报。俾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倘  对父母虐待遗弃,对尊长不敬,则道义不许,国法难容。

二、爱祖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祖国。公民享受国家权利,亦应尽各项义务。无条件地维护祖国尊严和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决不作祸国殃民和背叛祖国的事。

三、和夫妇。既是爱人,应永结同心。互敬、互爱、互谅、互尊,志同道合,相依为命。同偕到老,共建家庭。切莫作第三者破坏别人幸福,也不让第三者涉足家门。子女互教,收支公开。孝敬彼此的父母,尊重彼此友情。既不耍大男子主义,也不让夫人专横。

四、睦邻里。“远亲不如近邻,近邻胜过亲人。”不争田边地角,不争山场树林。有口角时忍让几分。缓急通有无,饥寒互问讯,幼儿相照看,互相问疾病。调解问题,贵在平等。不挑拨是非,不利己损人。

五、尚勤俭。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以勤开其源,则财不生;不以俭节其流,则财易竭。已富者不可骄奢,不富者尤宜勤俭。宽收节支是宝,量入为出是金。

六、重幼教。“十年树木易,百年树人难”。民族之花朵,应结好花果。白布染了色,要洗难洗白。幼儿善模仿,大人是榜样,给做又给看,养成好习惯。莫怕饥与寒,莫要饱口福。少给零花钱,多买书来读。要使草成木,要变铁成钢,不要怕烈火,不要怕风霜。对人讲礼貌,对老讲孝道,黄姓重幼教,品德第一要。

七、济贫困。富者贵有德,贫者贵立志。缺衣少食,谁愿为之?天灾人祸,谁能避之?火烧水淹,谁能御之?世事苍桑,谁能料之?测隐之心,人皆有之。济贫扶困,仁者之行。解囊相助,济人之困。恩不望报,乐于助人。                

八、慎丧祭。长辈辞世,难免哀悼,应承志而节哀,勿薄养而厚葬。生前厚养,子孙真情;死后厚葬,子孙虚名,杀猪宰羊,尽是虚文。生前孝顺,才是真情。灵堂祭奠,春分上坟,不必铺张,贵在心诚。                            

九、正嫁娶。择婿莫选家财,要选心胸德才。陪奁千抬万抬,重在人这一抬。选女婿择儿媳,杜绝重色薄德,反对嫌贫爱富。提倡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强迫。提倡晚婚,反对早婚。允许再婚,反对重婚。婚礼从简,奁资可薄。提倡集体婚礼,反对大排筵席。                           

十、崇师友。师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友为他山之石,切磋砥砺以成材者也。师为衣食之本,辅仁之资。友能忠告善道,玉汝于成。故自古“五伦必列友,家龛必敬师”。                                     

十一、笃宗族。水有众派,树有分枝。黄氏子孙,南陆公之后。既同宗同源,应同心同德,以忠孝传家,以开拓求发展。守望相助,和衷共济,使我黄氏成为中华民族之强劲分支。      

十二、纳国税。历朝历代,税为国家财政收支之源,纳税乃公民天职。偷漏税收可耻,积极缴纳光荣。凡我黄姓同宗,均应早完国课,以勿犯税法为荣。

                                                                     家    戒

一、戒忤逆。不顺不敬为忤逆。父母养育子女,历尽艰辛,指望老来衰乏时,有所照应。今有人一到成家分居,借口小时被亏待,或说分家产不均,或说老而无用,甚至打骂、虐待、遗弃老人。如此忤逆不孝,舆论不容,法律不许。且檐前滴水,小辈要学,力戒之。                

二、戒凌长。人到老年,力衰体弱。对待老年长辈,应肯定其昔日劳绩,照顾其困难生活。对待年幼长辈,尊其辈派,理解其资浅年轻,本着睦族精神,亦应尊敬。切不可恃自己少年意气,随便奚落、侮谩。应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精神,正确对待长辈。          

三、戒欺弱。强欺弱,众暴寡,仁者不为,乃霸道之行。富者剥削穷人,为官者鱼肉人民,强权即真理,乃帝国主义逻辑,弱肉强食,是禽兽本性。皆非为人之道,正义之行,切切戒之。         

四、戒健讼。讼者,争也。健讼者,好打官司争曲直也。凡有矛盾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遇横暴,遭陷害,不到无法私了的地步,皆宜忍让,以求同存异,进行调解。语云: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又云:忍气家不败。待到矛盾转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何不好?

五、戒酗酒。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借酒骂仇仇更仇,酗酒撒酒疯,多酒坏行。耍豪气赌酒,多酒会伤身,致神经错乱,行为乖张,触犯刑律,重者醉酒殒命,追悔莫及,遗祸于人。戒之。

六、戒乱。食、色性也。能适度知止者正也,过度者 也。见色心迷,拈花惹草,招蜂引蝶,嫖宿暗娼泄欲。搞“婚外恋”破坏别人幸福,既违家训又犯国法;既破坏社会秩序又伤身缺德,还损害他人名誉。甚至争风吃醋,酿成“情杀”,“万恶*为首”。切切戒之。

七、戒流荡。流荡者,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者也。或三五成群而嬉戏,或哥们义气惹事非,是社会寄生虫,亦流氓盗窃之胚胎。祸及家庭,危害社会,个人身败名裂,以致劳教服刑,失足成恨,可不惧乎?

八、戒赌博。赌博者,以钱财为“注”争输赢者也。一入赌局,不务正业。丑态百出,仪容不整。输者轻则影响生活,重则倾家荡产;赢者持侥幸心理,力图再胜,勾心斗角,你争我夺。赌友相招,恶习难改。追索赌债,引起斗殴,甚至杀身害命。亲人侧目,法律不容,为家庭不和,社会致乱之源,个人惹祸之根。亟宜除之。

九、戒偷盗抢劫。自食其力,天下之通理;勤劳致富,天下之常规。为盗者,好逸恶劳或游手好闲、交友不慎所致。既不安贫,又不勤劳脱贫。走窃取他人钱财为己有之道。小则拿、摸、扒窃、挖孔、撬锁;大则拦路、劫车、杀人害命。以致违犯法纪,玷污家门,辱及亲人。古时“出族”违科,当今劳教判刑,为人所不齿。切切戒之。         

十、戒寻衅滋事。讲哥们义气,结团伙。调戏妇女,污辱他人。耍刀子,打群架。勒索钱财,捣乱公共秩序。肇事称英雄,实社会蟊贼,害人又害己。有德者息事宁人,无德者寻衅滋事。戒之。        

十一、戒重男轻女。重男轻女,乃封建遗毒。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弃女婴、超生,俱因重男所致。殊不知当今世界,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已是事实。目前男多女少,两性不平衡,将出现危机。我黄姓之人,应克服重男轻女及多生超生,切实遵守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十二、戒挑唆是非。人际关系,矛盾重重。人民内部矛盾为非对抗性,应创造条件,促使双方转化,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古云: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切勿从中挑拨,激发矛盾,“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卖乖讨好,终究不好。挑唆行为,缺德违法。戒之。

                                                              家教家风

江夏纲常                  源远流长                      家教家风                        代代不忘

峭山子孙                 热血儿郎                       风外八句                        系结四方

顶天立地                 不做霸王                       刚中有柔                         柔中有刚

坦城相见                心胸宽广                      当忍则忍                          当强则强

虚心好学                 增长才干                      正直公正                         积极向上

热情大方                 老实慈祥                      循规道矩                         孝敬高堂

待人处事                  以理为上                     和睦相处                         不动刀枪

将心比已                  顺意无妨                     容人三分                          得益一丈

重义经财                 不偷不抢                      饶人是福                         作恶遭殃

以德报怨                 受恩莫忘                     济困扶危                         尽力相帮

行善积德                 造福街坊                      情操高尚                         六欲不张

尊老爱幼                不弃槽糠                      家庭和睦                         教子有方

开拓进取                奋发图强                      勤俭创业                          家道荣昌

                                                                    家法禁碑

一敦孝悌:如有忤逆父母,干犯伯叔兄长及欺压弟侄者,族长、族证唤入祠堂,秉公分晓责饬。如有不遵,鸣上究治。

一重节孝:如我族有节孝,归族长、族证禀报,请旌祠堂建立匾额以示鼓励。若志节孝而势处两难者,合族当急为周旋,以曲全之。

一正族支:如族间有正娶无子者,可娶妾。若不能娶妾抚亲房之子承嗣,亲房即无,酌量抚远房之子。切不可带来之子承宗接嗣,致使异姓乱宗,与后人酿成祸端。

一肃闺门:少年妇女切禁入庙烧香,登场看戏。徒饱人之眼,快人之口,甚属可羞、可鄙,如有犯者,责罚家长、本夫。

一正婚姻:凡婚姻,必宜慎始,如业已给庚,有媒有证,不得嫌贫爱富,藉端渝盟。尤禁同姓为婚、与兄嫂弟转房,大伤伦纪。及巳出之母,不得入祠、立主,亦不许归葬公山。

一亲九族:宜矜孤恤寡,敬老怜贫,解难救灾,不得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以知欺愚,如有犯引,凭族长族证公罚。

一息争讼:凡遇口角是非,务宜从公处理,力为排解,不得挟忿逞私,以直为曲,徇情偏护,致令酿成词讼。如有此情,凭族公罚。

一严非为:凡六房子弟,士农工商,各习其业。如有朋党作奸,学习异术,凭族责饬。倘有不遵,鸣官究治,以免酿祸株连合族。

一戒酗酒:凡冠、婚 、丧、祭,族人让外客先坐,近族让远族先坐,卑者让尊者先坐。至酒后尤须慎言语,谨威仪,不许酗酒角孽。如有不遵,凭族长、族证责饬。

一族问买卖田土:请凭家族酌量其当买、当卖,然后照时秉公议价。当买者不得挟私啃卡,不当买者,亦不得挟忿控卖。

一族间固以息讼为上:然有万不得已当禀官者,预先投鸣家族理处。业经族断,有执拗者,然后方准禀官。如有未经家族禀官者,无论理之曲直公罚。

一我族人繁事多,事关大体,固必投鸣族长、族证理处。若事事皆然,势为极难,有事之家各酌量,拉开本房或附近之伯叔兄弟,有能了息此事者,即投鸣了息之,可不必投鸣族长。或已投鸣族长,酌量此事。可委何人则委之,否则不得偷闲,务必亲到。

以上诸条,犯者凭族分晓责罚 。如早知情亏,酒误预为认错者,责罚减等。如断明执拗者,加倍。若不当鸣官而妄为控告者,众族公禀,勿容姑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