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方言电视剧大全:中铁集团中标,怎成私人老板承包(新华每日电讯 2008-1-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18:33:04
中铁集团中标,怎成私人老板承包


( 2008-01-25 15:01:0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版

新华社记者项开来、涂洪长
中标单位是打着中铁集团旗号的分公司,幕后控制人却是福建本地的私人老板;一级资质企业出面包揽工程,工地上活跃的却是大大小小的包工头;合同造价超过3亿元的大工程,却迟迟难以兑现300多万元的农民工工资。这是记者日前在福建省泉三高速公路QA6标段工地采访所目睹的一幕幕怪现象。
这种怪现象的背后是当前工程承包建设的种种“潜规则”。 8公里公路欠薪300多万元
连接泉州市和三明市的泉三高速公路是福建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由省、市两级共同投资。位于南安境内的QA6标段,由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全长8.44公里,包括路基、互通立交、桥梁、隧道等部分,合同总价为3.16亿元,工期21个月。
按照合同工期,到2007年底这一工程即完工,但记者日前来到工地,却不见工程扫尾的迹象,见到的是农民工停工等待发放被拖欠的工资。
在顶冬坑隧道工地,一大群农民工向记者诉苦。来自江西赣州的支护施工班班长樊伟文,带了10多名老乡一同来做工,没想到却让自己陷了进去。“别人打工往回寄钱,我前几天却让家里寄来了1200元,帮部分人买了车票先回去,我自己留在这里等钱,真是愁死人了!”
该施工班负责做饭的李春风说:“米、油都靠附近的商店赊账,现在人家不让赊了,吃饭都成了问题。”
承包顶冬坑隧道工程的杨姓包工头说,自己共欠农民工工资30多万元,涉及到140名工人。自2007年4月从另一包工头手中接手该工程以来,工程款给付一直不正常,“项目部欠我们,我们就只有欠工人,天天都有人追着要工资”。
发不出农民工工资的并非隧道工程一处,路基三队的包工头章朝金告诉记者,全队已经完成了大约400万元的工程量,但施工以来,工程计量不及时,付款不到位,自己往里垫了不少钱,光工人的工资就欠了30多万元。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继忠表示,截至2007年底,QA6标段共欠农民工工资332万元,主要原因是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和工人工资均大幅上涨,导致工程成本上升,企业流动资金出现困难。一名叫朱立才的分公司经理则说,除了QA6标段外,整个泉三高速都出现了类似困难局面。
记者从泉州泉三高速公路责任有限公司工程处了解到,截至2007年底,业主已向承包人支付工程款19501万元,占完成投资的85.46%。该处负责人表示,按规定,业主单位须扣留5%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另外工程从施工到计量完成发放工程款有一个月左右的滞后期,“85%的给付算是比较充足的,剩下的部分承包人必须靠自有资金来维持运转,这也是承揽工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被“甩卖”的工程
奇怪的是,中铁18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虽然是该标段的中标人,但记者在工地上却不断听到“这个标段是黄老板的工程”的说法,而在一份顶冬坑隧道进口工程的劳务施工合同上,作为甲方代表签字的正是工人们所说的“黄老板”;在某路段路基承建变更协议中,黄某又以“证明人”的身份签了字。
业主单位泉州泉三高速公路责任有限公司在承包合同中特别强调,该工程严禁转包或非法分包,对于分包情况必须获得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许可方可进行。对于“黄姓私人老板承揽QA6标段”的说法,泉州泉三高速有限公司工程处负责人表示不知情。
陈继忠则表示,公司与黄某是“合作联营”,“我们资金紧张,黄老板有资金实力,大家利益共享,我们的收益就是造价的3%”。记者采访发现,在保证3%的收益后,这一工程就从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转移到黄某手中,并继续向下分包。
分包环节的利润有多大?一份2006年4月签订的路基投标报价汇总表中给出了答案。这一总预算价为5192.3万元的工程由几个部分构成,其中路基部分,中标价在预算价的基础上下浮了26.1%,路面部分下浮15.8%,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下浮22.4%,绿化及环境保护下浮17.6%。最终这一工程以3898.1万元的价格分包出去,差价达到1294万元,比预算价减少了24.9%。
一位小包工头说:“每转手一次,都有下浮的点数,层层扒皮,像我们最终带着农民工在工地上干活的,赚不了几个辛苦钱。”
记者了解到,在这条8公里多的工地上,目前共有10余家施工队,而在两年中,各类包工头进进出出十分频繁。遭拖欠而叫苦不迭的章朝金所承包的工程就是从别人手中接来的,到记者采访时,他又被要求停工换他人来做。
“每个人都抱着赚一点的希望进来,原来承包的人总要有点利润才会脱手,不断有人进来,也不断有人脱手出去,承包价格就越来越低。要干你就必须有钱垫,当你没有资金时就可能被迫出局。”一位包工头说。
黄某也自称是受害者,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投入很少,甚至该公司项目部人员的工资和管理费用等也由他出资承担。“我已经投资了2000万元,至今没有收回一分钱。” “潜规则”不破欠薪痼疾难除
闽江工程局的一位评标专家表示,虽然国家对承揽工程有一套严格的招投标制度,但“潜规则”的盛行使资质的“门槛”作用无法发挥,形成了“大企业出牌子,私人老板出钱,农民工干活”的不正常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以往多存在于下游的小段工程分包、“甩卖”,开始向上游蔓延,一些造价上亿元的大工程在招标之前,已经成为私人资本和有资质大企业“合作联营”旗号下的囊中之物。
这位专家说,为了规避相关法律法规,出面招标的企业也会成立项目部,雇用部分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由于3%的保证利润已经到手,企业已无管理好工程项目的压力和动力,管理的混乱也就无法避免了。只要工程承包领域层层扒皮的‘潜规则’依然存在,欠薪的痼疾就无法根除。”
为什么看似严格的招投标程序在私人资本和大牌企业“联营”中被击破呢?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招投标审查都是靠看企业上报的资料,而有大企业的资质做掩护,有私人老板的出资“公关”,专家审查也就无法真正起到把关作用。
也有专家表示,其实比事前把关更有效的是事后跟踪监督,一个工程动辄二三年的工期,只要稍留心就会发现猫腻和漏洞。“最可怕的是‘潜规则’的合理化,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尤其是政府出资的重点项目,按期完工往往就是政绩,只要不发生重大事故谁又愿意‘节外生枝’呢?”     新华社福州1月24日电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8-01/25/content_7495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