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课本剧台词:内照功特点及修炼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10:10:59

内照功特点及修炼方法

作者:林书立    文章来源:《武当》    点击数:6030    更新时间:2010-10-22  内照是传统气功的一个重要运演手段,如内丹功初期要求目光朗照下田,到养胎时则强调要寂照下田。《吕祖太乙金华宗旨》说得好:“圣圣相传,不离返照。孔云知止,释号观心,老云内观,皆此法也。”收录于《二懒心话》的内照功,则是一个专门运用内照作功的独立功法,其设计合理,构架严密。攻效明显,值得探究。

一、关于内照

  内照在气功典籍中常和内视内观同义互用,如《太平经》云:“眩目内视,以心内理……犹火令明内照,不照外也。”《洞玄灵宝定观经注》日:“慧心内照名日内观。”《黄庭经》也有“内视密眄尽见真”和“历观五脏视节度”之说。在这里,内视、内观和内照,均指逆用视觉功能,将视神经从外界引导到自身体内的意思。但有时候,三者的侧重点又有区别。内视时意念只起驾驭内视线的作用,它不直接出现,而是隐藏于内视线的后面,像一般静功配合意守丹田时的内视丹田。内照则是目光与性光同用,意念直接出现配合内视线一起运用。《道乡集》说:“苟目光朗照下田,性光亦随之凝聚于气海,如宝镜高悬,一切阴魔无不顿化于无有。”性光即神光,亦即真念。内观则是在内视中隐含自我意识对机体内部情况的直觉审察和体验。所谓“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淫不侵,周身及物,闭目思寻……内察一心,了然明静”。(《太上老君内观经》)

  古人很早就知道运用内照来激发体内的气机。《周易参同契》即已提出“内照形躯,闭塞其兑”。汉时流传的《太平经》,曾一再谈到过内照。唐宋兴起的内丹功,更是重视内照在催丹、育丹中的作用。如王重阳注《五篇灵文》日:“元神下照,回光静定……大药自此而生,金丹由是而结也。”明《性命圭旨》中的“内照图”,还形象地绘出五脏六腑之形态,以便修炼时能更有效地进行观照。清《吕祖太乙金华宗旨》则是一部介绍回光返照的专著,它指出,“人之精华,上注于目,此人身之大关键也”。所以“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华,直回造化之真气,非止一时之妄想,直空千古之轮回”。

  从现代科学观点看,内照具有如下几点作用:一、能阻断主体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建立稳定大脑皮层的抑制态。因为视觉活动是多种感觉中枢中最活跃、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大脑里的各种表象,绝大部分来源于视觉,它是引起中枢神经活动的重要枢纽,故《阴符经》说:“心生于物”。“机在目”。逆用视觉功能,显然有助于大脑排除杂念,增强抑制,提高大脑活动的有序度。二、能激发体内的气机,增强作功的动量。逆用视觉功能于机体的特定部位,这就形成了气功态下的特殊视觉注意。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种视觉注意力的集中和专一指向,具有明显的内向性、生理性、单调性,不具有思想意识的内涵,因此不会向知觉、思维发展。它只是在主体的引导下成为激惹脏腑的一种心理手段。三、国外学者发现,人的双眼不仅能接受外界电磁波的刺激,它自身尚能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甚至存在有效射线,它的能量可达到杀死酵母菌的程度。因此运用目光照射脏腑,可能伴有能量发射,这样更能增强对经脉脏腑的激惹。

  《二懒心话》一书记载的内照功,正是一个充分运用内照作功的好功法。《二懒心话》著者不详。该书为清《道藏续编》所收录。

二、内照功的修炼方法

  内照功的修炼过程,可以分为互相连续的四个层次。

  1、内照颅脑。先冥目调息片刻,再以意凝神于脑,以目光微向巅顶一看,觉有微明即用意引此光映照泥丸(在百会穴内),待得脑中光满,而头若水晶然。如此可持续映照一些时间,以便颅脑充分感受目光的照射。

  2、内照任脉经络的重要穴位。引脑中光明由重楼达绛宫(两乳之间膻中穴内一寸三分),存之片晌,觉绛宫纯白。继以意引到中黄(心后夹脊双关前夹缝中),亦存之片晌,觉中黄纯白。接着觉光明随气下降到丹田,继续映照,让丹田部位逐渐变宽变深,直至愈久愈明,愈宽愈广。亦持续一段时间,让目光充分作功以激发丹田气机。

  3、内照督脉经络。待自觉有气动于丹田中,这时一念清虚微以意引目光从海底(会阴穴)兜照上去,未几,觉此光明已透尾间,渐渐有光自下升上,竟透达巅。此过程应稍缓慢,以便眼神能对督脉充分作功。光明到达颅顶后要稍作停顿,让颅脑充分接受督脉上来的经气。

  4、首尾相顾。引两目光存在半天空,如日如月下照巅顶,直透三关,照至极深海底,几然,现有一轮月影,沉于海底,与上半天空月轮上下相映。此时唯用一意上冲下透并行不悖。继续映照一段时间,觉此清光上透九霄,下破九渊。这是为了让目光和神光对全身上下进行更深入的照射,从而鼓荡全身的气机。

  行功至一定阶段,如觉有几缕凉气由体内四周流下,这是良好效应,此时应凝神集气于海底,这样便可炼精化气。随着功夫不断积累,最后会达到内气氤氲、遍体畅通、物我两忘、一灵独觉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