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攻略手册txt下载:那些年,韩寒父子、方舟子,我们一起丢失的似水年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23:52:49

那些年,韩寒父子、方舟子,我们一起丢失的似水年华(2012-02-01 23:43:55)

那些年,韩寒父子、方舟子,我们一起丢失的似水年华
那些年,我们一起丢失的似水年华。。。。。
这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故事,而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故事。


1952年,我的母亲出生于上海市区。
1957年,韩仁均叔叔出生在上海郊县农村。
1967年,方舟子(方是民)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荒谬年代,我的母亲是“老三届”一员,完全没有机会读大学,但也没有上山下乡插队落户,而是顶替我外公成为工人,并且被保送入华东师范大学的“工农兵大学”,但在文革以后,“工农兵大学”的学历不被承认。
韩仁均叔叔在金山农村读完中学后务农。
1976年,粉碎四人帮。
1977年,恢复高考,韩仁均叔叔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978年12月,韩仁均叔叔病退休学。
就在同一个月末,北京传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消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就在这次改变无数中国人命运的会议结束后的第一天,我与这个时代同时出生。
1978-1982年,经济特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反思文革、伤痕文学、邓丽君。。。。。韩仁均叔叔在家乡金山县亭新公社文化站工作,以“韩寒”为笔名在一些刊物发表文章。
1982年,韩仁均叔叔的儿子出生,取名韩寒。
那一年,国家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我的母亲对于“工农兵大学”的学历不被承认心有不甘,决心通过自学考试圆自己一个大学梦,选择了曾经读过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专业。
那一年,远在金山农村的韩仁均叔叔,想必也为当年因病退学而耿耿于怀,同样选择了曾经通过高考考上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专业。
那一年,我的母亲与韩仁均叔叔,成为了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同一届的同学。
那些年,大学自考是非常困难的事,许多人没有勇气报考,也有许多人因为不及格而无法拿到文凭。参加大学自考的人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并非精英,大多出身平民阶层,没有机会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却是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有理想有包袱的青年。自考并不脱产,也无需每次都去上课,许多人都是在家里自己读书复习,我的母亲与韩仁均叔叔虽是同学,曾经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彼此却完全不相识。
那一年,方舟子正在福建老家读中学,是个功课极好的高材生。
1985年。我的母亲与韩仁均叔叔几乎同时(自学考试需要考满多少门课及格才能拿到文凭,因此未必是同时)拿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专业自考专科文凭。在那个年代,大部分青年都只有初中学历,能够拥有一张大专文凭绝对是件值得炫耀之事,许多人就是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那一年,我的母亲改变了命运,被提拔为干部编制,后来成为一家国有企业的纪委副书记。
那一年,韩仁均叔叔同样改变了命运,如他自己所说:“但这个文凭也给我带来了好处,后来1985年文化站转体制时派到了用场,成为我转成事业单位编制的一个有利条件,户口又迁出农村到城镇,户口在当时的中国决定着好多东西”——韩仁均叔叔一家的命运因此发生了重大改变。
那一年,方舟子毕业于福建省云霄一中,以全省语文单科状元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那个年代,全省高考状元,无疑是精英中的精英。
1985-1987年,我的母亲继续攻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本科专业。那时我还是小学生,并不太记得她白天上班晚上读书复习的艰难。我只记得小时候家里堆着许多书,我差不多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已经开始自己阅读母亲读中文系本科的那些教科书了。我记得的一些书名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政治经济学的著作,还有大学古代汉语的课本以及资料,对了,还有中国文学史。不知道韩仁均叔叔家里是否还保留着这些书?也不知是否韩寒小时候,也如我一样读过这些大学课本与课外读物?
1987年,我的母亲获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本科专业的文凭。虽然是自考,但也足够风光,在他们那个几万人的单位中,她是唯一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女性。
1985-1989年,方舟子在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书,他不仅是一个理科生,还是一个文学及历史爱好者,更是著名的中科大荒原诗社的社长。我不知道荒原诗社的名字因何而来,我想或许与艾略特的〈荒原〉有关吧——四月,是残忍的。
1989年,二十二岁的方舟子,度过了一段极其苦闷的青春岁月,他只剩下最后一个希望——去美国留学。
那年冬天,他在北京写下一首诗〈最后的预言〉,开头如此写到:
握紧我的手
让我的图腾烙在你的手上
请传递这一把火 直到
百年之后 我所有绝望的嘶叫凝固
而此刻回声不绝 如带雨的风
从一颗龟裂的心上抚过
那美丽的伤口 如礼花般开放


1990年,方舟子获得了美国布朗大学的录取通知。他在书信中写道:
“我依然没有变得更加现实,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执着。没什么可钦佩的,无非证明了内心深处对残酷现实的拒绝。但是再也不会有梦想了。那么,我死死地盯着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奇迹吗,那唯一的希望?”
“近日听了台湾的马兆骏唱《会有那么一天》,莫名其妙地非常激动。我那少年的骄傲哪里去了呢?难道现在也只能如此声嘶力竭地进行自我安慰了吗?高唱“会有那么一天”,实际上内心已经承认了没有那么一天。我真的已经承认了吗?我真真没有勇气面对这个问题了。”
“倘有时间,我自然也很想写写小说,即使是诗化的或哲理化了的(我很喜欢卡夫卡和博尔赫斯)。但诗是噩梦中的呻吟,而小说则是猛醒后的反顾。我现在仍身处梦中,那醒来的时刻遥遥无期。”

那时的方舟子,依然是一个文学青年。
1990年-1994年,方舟子在美国读书,并在美国创办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担任社长。从此,开始了中文互联网及中文网络文学的历史。
后来成为土豆网CEO的王微在微博上感叹道:“想起将近20年前,在俄亥俄的时候,夜里通常空无一人的图书馆,usenet上的alt.chinese.text读新语丝。那时候开始知道了方舟子这个名字。20多年下来,多少人变得面目全非了,方舟子还是方舟子。。。”
1994年,方舟子在美国写了一篇〈功到雄奇即罪名〉。多年以后,当我对民族英雄袁崇焕感兴趣时,偶然从网上找到此文,这是我读的第一篇方文。
那一年,韩仁均叔叔调入金山报工作,将韩寒送入罗星中学读初中。
那一年,我恰逢中考,因为学过画画,梦想当画家,便提出要考上海美专,结果失败,也没有考上高中。
那一年,我的母亲常常觉得自己在同事们面前抬不起头来。
那一年,苦闷叛逆中的我,开始在一本小笔记簿开始了最早的写作。
1995年,方舟子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此后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系、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
1995年,张雨生还活着。
1995年,邓丽君去世了。
1995年,马景涛开始在电视上咆哮。
1995年,很多人都记得〈东京爱情故事〉。
1995-1998年,韩寒在罗星中学度过了初中生涯。
那些年,我也在读书,但不是高中。后来进入上海邮政工作。
那些年,我写了无数首诗,至今却不敢拿出来。
1998年,作为体育特长生的韩寒,以低于录取线14分的成绩破格考入松江二中。
那一年,方舟子成为自由职业者,主要从事写作等码字工作。
1999年,韩寒获得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奖赛一等奖。
那一年,我已经工作,并不知道新概念作文大奖赛。
2000年,我开始上网,在榕树下网站发表小说,第一次听说了韩寒,也第一次听说了方舟子。
2001年,我认识了路金波。
2010-2012,方舟子成为网络打假斗士。
2007年,我的母亲退休。
2008年,韩仁均叔叔在金山区文化局任上提前退休。
那一年,路金波组织了一次作家集体去澳大利亚旅行,我也韩寒都在旅行团之列,共同经过几天旅行,印象中的韩寒与路金波都酷爱杀人游戏。
2010年,方舟子质疑唐骏学历造假。
那一年,方舟子遇袭。
2011年,韩仁均叔叔的孙女,韩寒的女儿出生。
2012年,方韩大战。。。。。

请允许我,将时间从1952年一直推演到2012年。
在这漫长的六十年的岁月中,我们的父母出生成长又老去,而我们也从出生到成长直到今天。
在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我们都是被时代操纵的木偶,如果没有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如果没有1977年恢复高考?如果没有1982年的自学考试?至少,对于我来说,如果没有我的母亲参加中文专业的自学考试,我的家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关于文学历史的藏书,那么我也不可能从小就有大量的文学历史方面的阅读,更不可能养成后来对于文学与历史的热爱,也绝不可能自己也成为一个写作者。同样,韩寒也是如此吧?谁都无法否认,父亲的文学梦对于儿子的影响。
因此,1985年,是韩仁均叔叔、韩寒、方舟子、我的母亲、以及我本人极其重要的一年。
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平行空间,1985年,韩仁均叔叔没有获得自考文凭,因此没有得到事业单位编制,也未能获得农转非的机会,那么他也没有机会把韩寒送入罗星中学,更没有机会进入松江二中,韩寒还会不会成为今天的韩寒?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平行空间,1985年,方舟子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大学,因此更不可能有后来去美国读书的机会,那么今天的方舟子会不会成为今天的方舟子?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平行空间。。。。。。
我们能不能回到过去?回到自己的“那些年”?回到曾经丢失的似水年华?去改变曾经改变过我们的这一切?
我能够想象文革结束后被剥夺了大学学历时的我的母亲,能够想象因病从大学退学时的韩仁均叔叔,能够想象二十多年前在寒冷绝望的北京黑夜中写诗的方舟子,我能够想象他们在残酷的时代中的悲伤与泪水。
那些年,他们的孩子都还没有出生。

为了我们的父亲母亲,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似水年华。
忽然,我有一种想要泪流满面的冲动。


所有的道路都指向我们百年后的重逢——方舟子


蔡骏
2012年2月4日凌晨

(所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