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发于畎亩之中的故事: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八十四--剃头担子一头热(新抗战系列之六)涅瓦河边 萨沙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09:17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上一篇说了日本和中国中央政府对于七七事变的态度,可以看到,这两方都是非常积极,也是非常务实的。但让当时的大众没有想到的是,河北省地方军阀29军高层却出了大问题。这也导致平津一线在随后短短几天内迅速失陷,29军忠勇爱国的战士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下面听老萨来说说

 

可以说,七七事变中,29军官兵尤其是基层官兵都是真正的抗日英雄。以卢沟桥和宛平城的吉星文团为例,他们在一系列战斗中根本无惧生死。

战争一开始,日军就曾经集中兵力攻击卢沟桥,同时强攻龙王庙,一部强攻宛平城。这三处的29军将士都是顽强抵抗,结果是龙王庙被日军攻陷,而卢沟桥铁路桥守军非常顽强,日军只攻占了桥东侧。东侧的29军一个排守军在激战中没有一个人后退,全部壮烈殉国。

而宛平城的攻防战更是激烈,在日军精确迫击炮火的打击下,营长金振中,团长吉星文先后受伤,但全部带伤作战。日军对宛平城做过精细的情报工作,对全城非常了解。日军第一炮就将宛平城中的县政府轰塌,还好十几分钟前政府人员已经全部转移到其他地方。

宛平城之后遭遇日军多次进攻,期间日军还用重炮轰击,但由于守军非常顽强,始终没有被日军攻下。

 

稍后29军集中兵力发动大刀夜袭反击。他们趁着细雨和黑夜,一举冲入日军阵地。当时吉星文命令,不许开枪,冲到日军身边用大刀砍。结果自然是日军措手不及,张皇失措,黑夜中自己武器上的优势也无法发挥。经过4小时残酷肉搏战,终于夺回了龙王庙和卢沟桥东侧,将日军全部赶回永定河东岸。

 

据当时29军大刀队士兵回忆,他们挥舞大刀扑向的士兵,一些日军还敢于挺着刺刀迎击,一些日军士兵看到这种可怕的场面,忍不住心中恐惧,吓得转身就跑。

双方大刀拼刺刀,激烈无比。一些日军的人头和四肢被大刀砍的四处飞,鲜血喷出十几米远。

 

少数日军士兵被29军士兵挥舞大刀包围的时候,见无处可逃,甚至下跪求饶(后被砍死)。

 

相比忠勇的官兵,29军上层的做法可谓让当时的民众瞠目结舌。

 

7月8日卢沟桥打响的时候,29军的领袖宋哲元不在北平,而在山东乐陵老家。他的职务暂由29军副军长,北平市市长秦德纯代理。

 

秦德纯得知卢沟桥爆发武装冲突以后,第一时间就命令29军代表魏宗瀚(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主席),王冷斋(宛平县县长)与日方代表松井太久郎(日军北平特务机关长,特务工作负责人)等人到宛平调查,期望借此说明29军是被迫应战,以此来制止日方的挑衅。

 

此时日本政府方面尚且没有对卢沟桥事变拍板,军方高层还在商讨中。而且当时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司令田代皖一郎病重,奄奄一息,暂由参谋长桥本群代理,由此驻屯军在指挥上也有一定问题,不能立即开战。

于是,当时的日本近卫内阁给华北驻屯军的命令是:暂不要扩大事变。

 

于是,日军华北驻屯军派出代表松井太久郎和秦德纯,在卢沟桥打响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9日凌晨就达成所谓的停战协定,但双方没有书面签署,只是口头的约定。

 

这个约定中要求双方立即停止交火;双方撤回原防区,但中国军队必须撤退至永定河西岸;宛平城不得驻扎29军正规军,必须由石友三的冀北保安队两个连300人接防。

 

可以说,当时29军方面对这个协议总体是满意的,除了撤退至永定河西岸以外,其他两条也都基本照做了。

 

但在其他旁观者看来,这显然是比较危险的。

 

双方停火实际是对中国不利,因为29军此时肯定不会主动进攻日军,达成这样的协议等于让29军完全的守势,让日军随时可以先发制人的进攻国军。

 

不过这点尚且不算非常严重,但宛平城作为拱卫北平南方最为重要的一个要塞,如此重要的地方,却由没有重武器的保安队来驻守,显然是送羊入虎口,是非常危险的。

 

后来保安队开到宛平城的时候,路上被日军武力拦截,当场打死一人,打伤数人,并且让他们把所有机枪全部送回北平,连轻机枪也不允许带进城去。

如果就这样的300人的保安队防守宛平城,恐怕日军出动一个连也可以轻松攻下该城了。

 

这样的条件也毫不犹豫的答应,显然此时的29军高层非常急切期望双方立即停战。

 

不过日军方面却根本没有遵守这个协定。在所谓达成口头协议之后几小时,日军向宛平城内开炮轰击70多发炮弹。

 

当天保安队除了伤亡和回北平送机枪的人以外,还有不到200人赶到宛平。根据协定,此时吉星文团3营救必须从宛平撤退,而日军也应该全部撤退回原防区。但日军不但没有撤退,反而认为29军正规军已经从宛平撤退,是个进攻的绝佳时机。

 

稍后他们在10日再次全面进攻,攻打宛平城,而29军吉星文团并没有撤走,所以立即以猛烈的轻重机枪火力还击,日军进攻再次被国军击退。但另一股日军又乘机占领了龙王庙。

对于此次事件,日军无耻的解释为,是日军搜索阵亡士兵尸体,和29军误交火!

 

11日,29军官兵抱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主动出击,又夺回龙王庙。

 

日军初期作战不利,加之伤亡不轻,全军后撤到大枣园山休整。

 

在29军官兵和日军血战期间,他们高层却仍然全力试图和日军停战。

 

7月11日,宋哲元从山东老家赶到天津,立即召集29军高层商讨如何应对。

 

其实单单就是他去天津,就是一个大问题。

 

早在7月8日,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当天。

 

蒋介石下命令,让宋哲元立即从老家山东赶赴保定统一指挥国军部队,随后连续数日发电催促宋哲元就任。

 

为什么去保定呢?这是因为日军从三面包围北平,而日军在天津也有驻军,显然平津并不容易守住,一不小心就被日军包了饺子。

所以蒋介石在保定设立指挥所,此时保定已有国军重兵集结,同时离北平也有150公里左右,日军再厉害,短时间内也无法打到保定,此处是比较理想的战役指挥总部!

 

 

但宋哲元并奉命没有去保定指挥29军作战,而是直接从老家山东乐陵赶往天津。



-------------------------29军的领袖宋哲元,他是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军阀之一,是西北军第二任领袖。宋的一生毁誉参半,对他最大的指责,一是七七之后一系列试图自保的行为,另外一个就是在军阀混战时期,在凤翔杀死了几百俘虏。

 

去保定是指挥军事作战,去天津干什么呢?天津,北平一带如果要打的话,自然有统兵大将几个师长,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负责,如果需要人统一指挥,也完全可以由能力卓越的张自忠或者冯治安领导

显然,宋哲元此行目的并不是去打,而是为了亲自去和日军谈判。

 

当时国民中央政府领袖蒋介石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就是中国方面不会让出河北省和华北。他一再表示如果日军一意孤行,就要决一死战。

他在卢沟桥事变当天则电报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在要求宋哲元准备开战的同时,蒋介石在7月8日就下令孙连仲,庞炳勋,高桂滋等和29军有渊源的约5万军队(以前都是西北军),立即开赴石家庄一线准备增援平津。

随后又调动刘峙,商震,汤恩伯部约10万中央军迅速向河北开进,短时间内赶往河北增援的国军部队高达15万人,还有大量的其他部队也向华北移动。

蒋介石还电告宋哲元,要求他立即做军事上的准备:守土应具决死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

 

蒋知道河北局势对国军不利,日军掌握进攻的主动权,所以又特别指出,必须尽快修筑防御工事,准备防御作战:务望在此期间,从速构筑预定之国防线工事,星夜赶筑。如限完成为要!

 

9日,蒋介石向全国发表动员令,要求:全国个地方,各部队仍应切实准备,勿稍疏懈,以防万一,是为至要!

 

11日,蒋介石在全国范围调动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的中央军部队向郑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平汉铁路集结,同时命令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立即部属津浦线北段防御。

 

 

可见,蒋介石已经彻底准备跟日本人拼了。

 

 

照常理来说,宋哲元不管在冀察如何罩得住,至少名义上是蒋介石的部下,也是国民政府的一个官员,他必须执行政府的命令,不然就是抗命。

可是,宋哲元真实的身份是军阀,也就是河北察哈尔的土皇帝,所以他完全可以无视中央政府的命令。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远的不说,仅仅1年多前国府中央进行全国的货币改革,建立国家新式的金融系统,这也是为抗战所作的重要准备。

当时蒋介石要求华北五省也全部改用法币,将不再使用的银元南运。不过冀察却并没有遵命,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方面的压力,他们希望华北自治,自己拒绝国府经济统一全国的步伐。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宋哲元等29军高层的反对,如果遵从这个要求,华北金融系统则由南京政府左右,经济上也为南京政府控制,这对29军军阀割据的地位是极为不利的。

最终,河北察哈尔两省毫不客气的拒绝了法币改革,由此全国舆论哗然,认为这是宋哲元明显试图华北自治的表现。

当时蒋介石也没有办法,毕竟29军控制了冀察两省的军政,已经形成自己的强大势力,短时间内动不了它。

 

其后直到日军全面开战的这段期间,宋哲元为首的29军高层团体基本是自作主张,并没有在乎中央政府方面的任何意见。

 

据日方资料记载,13日,宋哲元等29军高层经过数日争论,最终做出决定,要全力和平解决:对日绝不抵抗,对南京抗争,解除北平戒严(允许群众自由出入),严禁与日军摩擦!

 

在同一天,蒋介石已经得知宋哲元赶赴天津去谈判。

 

蒋自知不妙,在他看来宋哲元显然犯了错误。在这种关键时刻,不管最终会不会开战,至少也要做开战的准备,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况且,此时日军试图在华北前面开战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蒋介石电告宋,非常诚恳的说道:卢沟桥事变必不能和平解决。无论我方允其任何条件,而对方的目的,则以冀察不驻兵区域与区内组织用人皆得其同意,造成第二冀东(蒋介石认为日军真正目的是要求控制河北和察哈尔省,建立亲日政府)。若不做到此不,则彼必得寸进尺,绝无已时(蒋介石认为如果中国方面不同意这样解决,日军绝不会停战,而实际上无论是南京政府还是29军也绝对不可能同意割让河北察哈尔两省这种要求)。中正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毋为瓦全,以保我国家和个人之人格。

 

但宋哲元不为所动,反而回电表示自己不会去保定,而是会继续留在平津。

这实际就是公然拒绝蒋介石下令他去保定指挥的命令,而是试图和平解决,显然此时宋哲元根本不在乎蒋的命令。

也就是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在29军高层讨论如何处理的期间,他们就已经开始了正式的和平谈判。



-----------------------张自忠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也是二战中盟军一方唯一阵亡的一名上将。但张自忠也是西北军出身,自然也是军阀团体的一份子,这也决定了他至少在七七事变之后,和宋哲元基本是步调一致。这一点可以理解,这是历史大环境决定,并不能掩盖他抗日的丰功伟业。英雄也是人,不是神仙,也不是佛祖!


 

 

9日虽然达成了口头协定,但各方都知道非书面协定是没有效力的。

于是9日当天,29军派出地位仅次于宋哲元的天津市市长兼任38师师长张自忠,政府保安处长张允容等人与日本华北驻屯军高层参谋长桥本群,特务长松井太久郎,北平特务头子今井武夫正式谈判。

期间日本方面态度相当傲慢无礼,29军方面则尽量忍让,最终双方在11日晚上达成正式协定。

这次是书面签署的东西,国际上一般认为是有效的。

协定中除了重复口头协定的3点要求以外,还额外要求取消河北地区的所有蓝衣社(军统前身),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团体。

 

可以说,这个停战协议在现在看来明显比较温和,也没有什么太过分的条件,这和日军以往一味凶狠贪婪的态度根本是两回事。

 

宋哲元对此非常满意,他公开发表声明:此次卢沟桥发生事件,视为东亚之不幸,局部之冲突能随时解决,实为不幸中之大幸。

 

显然,宋哲元高兴的太早了,这并不代表日军放弃了凶恶的立场,只是因为这个协定根本就是假的!

 

仅仅11日签订签订的当时,日本国内东京广播电台就说:鉴于29军方面以往的态度,不相信这个协定能够被29军遵守,恐怕这会是一纸空文。

 

实际,日本方面已经为下面的全面进攻做舆论上的准备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11日以后的情况就不同了。

 

11日,日本军方高层经过讨论,已经一致决定全面出兵华北,至少要占领平津地区,有机会就进一步占领整个华北五省,甚至整个中国。

 

除了军方以外,日本近卫内阁和天皇本人都完全同意这一决定,由此日本国内上下都达成了共识,就是立即向华北增兵开战。

同时日本军部任命香月清司担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原司令田代皖一郎病重,于15日病死),让其领导出于华北最前线的日军华北住屯军。

 

不过日本军部知道华北驻屯军仅有5000多人,还分散在河北省各处,怕是不能和数量高达10万的29军对抗。甚至如果29军此时发动全面进攻,华北驻屯军还有可能被国军吃掉。

 

所以日本军部命令香月清司在这段时间要全力迷惑29军高层,以和平谈判为烟雾弹,争取援兵到达的时间。

从11日起,日本国内,关东军,朝鲜军分别从日本本土,中国东北和朝鲜开始向华北大量增兵,很快在运输中的日军数量达到4万人。

 

而此时香月清司奉命开始和29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假谈判,尽一切可能争取时间。

香月清司认为,如果一次谈判后就不再继续谈判,同时又向华北大量增兵,这显然会被敌人一眼看穿。

毕竟秦德纯,张自忠,宋哲元等人都有丰富的军政经验,也不是傻蛋!

 

所以最好还是要不断的谈判,每次都表示对之前的谈判不满,然后再以增兵是为了给29军以压力为借口才是最合适的,不然很难迷惑住29军高层。

 

于是,14日,香月清司再次向宋哲元提出七个要求,其中居然包括,北平不得驻扎29军正规军,必须由保安队和警察负责。

显然,如果这样做了,几乎等于把北平拱手让给日军。

日军这边却还进一步恐吓到,如果不答应这些要求,日军则认为29军方面没有诚意,会进一步要求29军退出河北,察哈尔两省。

同时日军要求,29军方面必须立即制止中央军北上增援。

 

显然,这些要求在今天看来是极为苛刻的,没想到的是,根据日本的资料,宋哲元回答对这些要求原则上没有异议,但要求缓行。

可以说,显然宋哲元是极为想停火的。

 

让宋哲元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在他同意者七点要求的第二天,14日,日军制定了华北作战计划,由陆军中央部审批通过。该计划已经具体到了驻扎在平津的29军各部队分别由日军哪几支部队对付,以及具体的进攻路线,作战方式,空军如何配合。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宋哲元所谓和谈的这整整一周时间内,并没有做军事上的任何准备工作。

仅有各部队自发的做了一些作战准备,自然都是很不充分的。

据当时军官回忆,不仅仅是这一周时间,其实从7月9日到25日日军全线进攻这2周时间内,他们仅仅将随军家属转移,修筑了主要为沙包构成的少量简易工事,其他根本没有任何准备。



----------------------蒋介石心急如焚,但又不好强行换掉宋哲元,因为他逼近是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土皇帝,是这两省的实际统治者。其实在西安事变之前,蒋介石和宋哲元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就是在华北尽量容忍,以换取时间消灭中共和地方军阀,完成抗战的准备工作。但西安事变以后,蒋介石则被迫接受中共的投降,开始了全面的武装抗战,宋哲元因为自保的心理,仍然保持和西安事变之前的态度,由此两人开始分道扬镳了。期间北平城内仅仅修筑了一些简易工事,随后还被宋哲元下令拆除了。






 

在这期间,蒋介石和何应钦每天都将数份情报送给宋哲元。情报是军统中统查出的关于:日军从国内动员以及调兵华北的具体信息,甚至连日军部队具体番号,以及准备进攻的路线都提供了。

何应钦一再告诫宋哲元:日军和谈必然是缓兵之计,是积蓄力量准备全力进攻。

但宋哲元他们并不理会蒋介石的情报,甚至还颇为疑心,认为蒋介石是否是想借刀杀人。

 

眼见宋哲元等人一心立足于和谈,完全不做军事部属,南京政府这边心急如焚,但又不好让自己的部队随意进入平津一带。

因为河北省毕竟是宋哲元的地盘,如果蒋介石逼得太急,宋哲元感到支持不下去,而干脆率部倒戈日军或者像之后张学良一样带兵不战而逃了,那对国家损失就更大。

所以,蒋介石这边也只能尽力为之!

 

7月14日,在得知平津地区已经有日军200多架作战飞机以后,蒋介石命令中央军6个高炮连赶赴保定,准备支援平津的防空,另外还运送200万子弹给平津一线的29军使用。

 

同时蒋介石急令增援的国军各部加快行军速度,向河北集结,其实数万国军部队此时已经在石家庄保定一线集结,只是没有得到宋哲元的允许,不敢随便进入平津而已。

 

不允许别的军队增援,而29军自己甚至最基本的集中兵力也没有做到。29军的几个师仍然分散在河北察哈尔两省各地,并没有向平津一线集结。

其实这段时间,日军已经源源不断的开赴到华北,稍有军事头脑的人也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

所谓当局者迷,很多被骗的人其实是自愿被骗!

 

老萨打个比方,不入流的街头骗子为什么能够得手呢?在于他能揣摩人的心理,抓住别人的弱点,由此获利。

其实街头行骗的手段一般并不高明,比如三张牌,换外币,捡到钱款大家分等手段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拙劣,很多人在事后都觉得这种骗术其实极为可笑,完全是骗小孩子的。

但为什么那么多人受骗,甚至有些老年人把棺材本都全拿出来交给骗子呢?其实并不是骗子有多厉害,而是受害人都有强烈的贪欲。这种试图占小便宜的欲望,导致他们其实主动去被骗。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没有这些骗子,这样的人也迟早因为他们的迫切占便宜的想法,而栽另外的大跟头,比如拿钱去放高利贷什么的。

 

宋哲元为首的29军的高层也就是这样,几乎是明着被骗。

 

他们当时可谓焦急无比,急迫的期待双方马上停战,所以日军一些很明显的欺骗手段,他们根本视而不见,看到了也当成没有看到。

 

宋哲元等人由于急于达成协定,还做出了一系列示好的举动,这些行动也被当时舆论大抨击。

 

在8日到后来中日全面开战的2周时间内,29军方面基本没有做应战部属。

 

上面已经说了,29军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分散在广阔的河北省和察哈尔省,平津一带部队兵力有限,只有2个步兵师一部,1个骑兵团。

其中冯治安37师的2个旅驻扎西苑,北平,卢沟桥,长辛店一带,还有1个旅驻扎在保定。

 

而张自忠的38师下属4个旅驻扎天津,大沽,南苑,丰台,廊坊一线。

----------------------卢沟桥和宛平城守军顽强防守了20多天,付出了相当的伤亡,宛平城也被日军轰的七零八落。但没想到,他们的牺牲却被高层错误的指导思想淹没了。随后平津失陷,宋哲元下令卢沟桥宛平城的29军立即撤退。







 

而赵登禹的132师当时还在距北平180公里的河北河间地区,在20日中日全面开战后,该师3个旅中的2个旅赶赴北平,永定河一带,还有1个旅留在河间。赶赴北平一线也不是为了增援,而是日军点名要求冯治安部从北平撤防,宋哲元被迫同意,命令赵登禹部和冯治安部换防。

骑兵师三个团中,也只有一个团驻扎在南苑和北平城内。

 

由此,37师39师加上其他在平津的部队,总兵力也不过5万多人。

这5万多人相对日本华北住屯军的5000人自然是有绝对的优势,但相对20日已经增援到华北的4万日军来说,29军在数量上仅有微弱的优势。

以中日两军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实际平津一线29军的战力已经被日军远远超越了。

 

在防御准备上,更是基本没有。之前已经说了,各部队没有修筑什么工事,甚至29军军部所在的南苑居然也没有修筑坚固工事,连射界都没有扫清(南苑外有大量的高粱地,都是齐人高)。

即使之前没有修筑,这两周时间发动军人和老百姓,足够修筑很多坚固的工事了。即使日军有重武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攻破这些阵地,至少可以延迟日军进攻势头。

不过,事实上是完全没有!

 

以上作为已经让形势变得极为严峻,没想到还有更进一步的事情发生。

宋哲元等人为了让日军少一个借口继续进攻,他们先是拒绝原属西北军的孙连仲等5万大军进入平津,之后由拒绝刘峙,商震,汤恩伯等10万中央军的增援。

不但如此,宋哲元在17日居然发电拒绝了全国各地民众以及海外华侨对29军的捐款,还说:此类小冲突也劳烦海内外同胞相助,甚为感谢,但捐款则不敢受!

 

同时,宋下令拆除北平市区的沙袋,土木等巷战防御工事,仅有的一点工事也被拆除了。

 

18日,宋哲元同张自忠借着参加原华北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的葬礼,和现任司令香月清司见面。日方资料上说,宋哲元向香月清司表示道歉。而宋哲元回忆则说双方互相表示道歉。不管谁说的对,显然,宋哲元等人对停战是费尽了心思的。

 

 

19日,张自忠,张允荣奉命再次签订停战协议,基本完全答应了日本方面的要求,并且同意撤走北平的29军37师。

 

由此,29军方面认为已经同意了日方一切要求,就差真的全军退出平津地区了。

日方如果有心谈判,不扩大卢沟桥事变,那么这种苛刻的条件确实已经是足够了。

所以,29军高层对双方很快就会停战,是深信不疑的。

 

本来29军领袖宋哲元一直在天津待了近一周时间,在19日双方达成协定以后,他立即乘坐日本人安排的专列回到北平。

要知道,北平城内就有日本驻军,四周也有日军重兵,是相当危险的,显然宋哲元此举表明他认为双方停战是绝对必然的事情。

 

可惜,日本方面却给了29军高层迎头一猛击。

 

时间到了20日,日军已有1个师团又3个旅团, 近5万精锐部队开赴河北平津一线,它们包括火炮和坦克在内的重武器也全部运到,日军还有数百架飞机也赶到,已经初步完成了增兵的部属。

 

此外还有3个师团约8,9万的部队在日本本土集结,随时可以增援到华北来。

 

其中两支部队在北平北边,关东军独立第11旅团在高丽营及顺义,离北平市中心仅有30公里;

关东军混成第1旅团在怀柔,离北平市中心也仅有40公里。

 

北平南边是驻扎在丰台的华北驻屯旅团一部,离北平市中心也只有12公里。

 

北平东边则有朝鲜军第20师团一部在天津,另外还有华北住屯军主力和上万冀东伪军驻扎在通县,通县离北平市中心也仅有20公里。

 

至于北平的西边则是在察哈尔省数万日伪军。当时的北平真可谓四面受敌,尤其东南北三面的敌人近在咫尺,威胁极大!

 

可以说,此时平津一线的日军战斗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此处的29军,又四面包围平津两市,军事上有着很大优势,那么到20日这个时候,实际上日军就已经胜券在握,而29军孤军奋战,败局已定,很难扭转了。

 

所以,20日下午,日军突然又向宛平城,以及宛平城后方的长辛店发动进攻。

 

而吉星文团等部奋力抵抗,最终再次以白刃战击溃了日军此次进攻。

 

此时作为一线指挥官,吉星文的旅长何基沣向张自忠建议,马上投入整个旅的部队,肯定能全歼这股日军(这股日军约500多人),消除宛平城的威胁。

张自忠则以29军高层的立场回答:打起来只有对共产党有利,称了他们借助抗日扩大势力的野心;打起来也对蒋介石有利,借助抗日消灭我们这些杂牌部队。一旦打起来,我们西北军辛辛苦苦搞起来的冀察这个局面就完蛋了!

于是,何基沣的要求没有被同意,其实就算这时候整个旅出击,也迟了!此时日军已经准备完毕了。



------------------------日军坐在故宫的石狮子上耀武扬威,平津两市在日军进攻数日之内先后沦陷,29军前后伤亡近万人,还殉国了两个高级将领,而日军伤亡数量不大,这也是日军之后认为国军容易对付,从而扩大华北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宋哲元是要负一定责任的,毕竟无论怎么样,你是29军的最高统帅,必须负全责!张自忠,秦德纯他们也有一定责任,但毕竟他们是二号人物,只能负有次要责任。


 

 

 

与此同时,日本军部认为华北方面部署基本完毕,日军已经完成对北平,天津两地的战略包围。平津一线的5万日军已经完成了进攻准备,不需要在和29军来假谈判了。

他们在20日公开外交声明宣布:中日的外交交涉停止!

华北驻屯军则在22点发表声明:从20日午夜以后,驻屯军将采用自由行动。

 

同日,日本参谋本部召开部长级会议,一致决定立即使用武力,解决华北事变!

 

 

就是在这种关头,29军高层居然还没有省悟。在已经得知日方声明和进攻的情况下,宋哲元还试图力挽狂澜,他仍然派张自忠连夜找到日军华北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在当夜23点再次签订了一个正式《停战协定第三项誓文》,明确说明北平城内的37师会主动撤退,限一天一夜内撤完,双方立即停战。

 

宋哲元在20日下令,根据之前和日方签署的协定,将原驻北平的冯治安37师何基沣旅撤出城内,转移到西苑。以刚从河间赶来的赵登禹132师同37师换防;驻卢沟桥宛平城的吉星文团调至后方长辛店,必须立即完成由石友三保安队300人接防(之前虽然保安队已经到了宛平,但因为日军随时可能攻城,吉星文团却没有撤走)。

 

就是这样,日本方面居然还是不满意。日军认为37师抗日意志顽强,在卢沟桥,宛平杀了不少日本兵,是日军的大敌,不能让他们留在平津一线。所以他们在第二天的21日又强迫让37师退到100多公里外的保定去,离开平津地区。

对此,宋哲元居然也答应了!

没想到的是日军随后在21日到22日,日军多次偷袭和炮轰宛平城。由于日军这次使用了重炮,国军官兵有一定的伤亡,吉星文团长本人再次负伤,头部被炮弹炸伤。

显然,日军要求宛平,北平撤军的要求,不过是为它的全面进攻做准备。

更让人震惊的是,而对于和日军几次谈判的几乎所有情报,宋哲元根本没有报告给蒋介石。

 

实际上,宋哲元除了将最初11日与日方达成的三项口头协定电告给蒋介石以外,对于其余达成的协议则完全隐瞒。

还好中统,军统这两个情报机关在华北的工作非常高效,很快这些情报就送到蒋介石面前。

而蒋介石得知这个信息以后大惊,在他看来宋哲元,张自忠他们完全是中了日寇的计谋。

他立即在22日电告宋哲元:闻三十八师阵地,已撤北平城内,防御工事亦已撤收,如此,则倭寇待我北平城门通行照常后,将其部队与兵员乔装入城,充分布置,或待我城内警戒松懈时,彼必有进一步之要求,或竟一击而占平城,思之危急万分!务望刻刻严防,步步留神,勿为所算。故城内防范,更应严重,万勿大意!

 

也就是说,蒋介石认为北平不能撤守,因为北平有日军北平守备队500多人。目前因为兵力较小,加上北平全城严格戒严,该部日军尚且不构成威胁,最多只能自保。但如果国军撤防以后,日军可以通过伪装方式一批批进入北平城,以增强城内日军战力。一旦城内日军数量过千,就很难办了。

孙猴子钻进牛魔王的肚子,一旦日军进攻北平,他们必然也在城内起事,内外夹击,国军守军如何受得了,这对北平的防御是极为不利的。

之后广安门事变也就证明了这点,日军用汽车运载500士兵试图强行冲入广安门,试图增强城内兵力,结果中日双方激战,最终日军仍有大部突入城内,这部兵力在之后给国军造成极大的麻烦。

后来双方正式开战以后,蒋介石赶忙下令给秦德纯,要求:应乘机围攻东交民巷日大使馆,以消灭其发号施令台。

但29军仍然没有敢于进攻!

 

另外蒋介石还认为北平撤防会导致防御空虚,有可能会被日军突袭占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

 

但宋哲元他们还是并不与理会!

 

对于这点,蒋介石倒是早有预计,因为他和宋哲元的交锋也有很多年了,对宋的性情他很了解。

为此,他下令第一波进入平津一线的并不是中央军,而是原属西北军体系的孙连仲,庞炳勋等部队,也试图就是打消宋哲元的疑心。

而在7月13日,蒋介石害怕宋哲元私下和日军达成协议,中了日本人的计策,就电告宋哲元,语重心长的说:此次胜败,劝在兄(宋哲元)与中央共同一致,无论和战,万勿单独进行,不稍与敌人以各个击破之隙,则最后胜算,比为我方所操!勿受敌欺,则胜矣。除此之外,皆为绝路!

 

也就是蒋介石说,只要宋哲元29军和国民政府一致,那么我们就会胜利,也占有主动权。无论是打还是和谈,都不能29军单独行事,因为这样很容易被敌人乘机离间击破。事实也证明,蒋介石的说法是正确的。



--------------------华北民众自发组织抗日民军,以各种老旧武器誓死抵抗侵略的日军。甚至妇女也赶到北平前线去慰劳军队。可以说,民众已经做了他们能做的一切。而29军此次由于高层犹犹豫豫,妄想和平解决,没有做什么战前准备,导致一溃千里,自身也丢了地盘和军队,可谓鸡飞蛋打!





 

为了劝说宋哲元,蒋介石先后派参谋总部次长熊斌,军事参议员参议鹿钟麟,军事委员会整训负责人刘建群等人北上平津,于宋哲元联系,试图解除宋对中央的提防之心。同时蒋介石希望宋哲元立即去保定进行指挥,修筑工事,加强战备。

 

但宋哲元软硬不吃,不为所动,甚至在日军全面进攻的几个小时前,他仍然电告蒋介石,拒绝非29军的国军和中央军进入平津一线增援。

他在24日致电蒋介石:请钧座(蒋介石)千忍万忍,暂时委曲求全,将北上各部稍微后退,以便缓和目前,以得完成准备!

 

而蒋介石此时已经非常焦急,他在24日电告宋哲元:日军从22日起,其机械化部队向华北输送,预料一周之内必有大规模行动,务望时刻防备。

 

可以说,蒋介石此次的估计仍然非常正确,而此时宋哲元发现日军在平津一线四处跃跃欲试,也终于也感到事态严峻,大战迫在眉睫。

 

宋哲元随即下令37师暂停从北平撤退,令132师在永定河以南集结,令132师27旅立即赶赴北平增援。

 

可惜为时已晚,几小时后,从7月25日开始,日军连续发动了廊坊车站事变,广安门事变,并且在27日凌晨发动总攻击,全线进攻平津两市。

 

29军高层犹豫不决,试图自保,不做战备的可悲行为,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兵力不足,准备不足,甚至连防御工事都没有修好的29军官兵被迫仓促应战,几乎就在眼皮底下遭遇日军突袭,遭受了很大的伤亡。

 

28日攻陷北平外围国军驻军最多的南苑,守军7000多人中伤亡超过4000人,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壮烈殉国。

后经过统计,北平附近短短一日的战斗中,29军伤亡高达5000人,北平也没有守住。

 

28日当晚北平被日军攻陷,29日天津失守。

 

7月29日,羞愧的宋哲元终于赶到保定,致电蒋介石要求处分,可是这已经无济于事了。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很奇怪,为什么宋哲元,张自忠这些29军高层会这样做呢?

 

这样的行为在今天看来无异于自我毁灭!

 

即使普通人也都明白一个道理,也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那么以宋哲元,张自忠这种精英人物,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

8日卢沟桥打响以后,在任何人看来,日军很有可能借机全面进攻占领平津,而日军源源不断的增兵也就说明了这点。

就算日军没有任何举动,作为实力较弱一方的29军,也应该全面备战,立即接受蒋介石派来的10几万援军,赶着修筑防御工事,同时将29军10万大军向平津一线立即集结。

 

但为什么宋哲元他们完全没有这样做,反而对日军的这些举动视而不见,只是一味期望通过和谈来解决呢?

------------------在29军官兵为了和日寇决战,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时候,29军高层却下令将北平的防御部队撤出,以满足日军的要求。军人必须服从命令,于是在城中的37师官兵含泪被迫撤出北平城。



 

要知道,仅仅4年之前长城会战中,宋哲元的29军在长城喜峰口和日军血战。他们的火力完全不如日军,往往是白天被日军打退,晚上就利用大刀队夜战,再夺回阵地。期间29军伤亡非常惨重,但日军也遭受很大的伤亡。由此很多日军被29军粗劣的大刀片斩下首级,日军前后在喜峰口损失6000人,这让日本国内舆论一片哗然,认为这是日军自明治维新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虽然最后没能守住喜峰口,但29军也算尽了全力,也由此博得了一个抗日英雄的头衔。

可以说,当时29军几乎就是抗日英雄的代号,当时很多29军士兵回忆,只要带着29军的臂章,在北平等地吃饭,很多时候老板都免费招待,不要钱。而全国人民对29军都是很支持的,卢沟桥刚刚开战,全国各地的慰问钱物都源源不断送到29军处。当时宛平城内接到大量的慰问信件,纪念品和慰劳品。因为7月尚是北平的酷暑,为了给前方士兵消暑,光是送来慰问的西瓜一项就堆积如山。

 

当地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帮助29军获取日军行动的情报(被日军发现的话,肯定是死路一条),冒着炮火搬运伤员。29军士兵回忆,在日军炮火下,抬担架的老百姓也有一定的伤亡,如果没有老百姓自愿的担架队,伤员能够活下来的恐怕屈指可数。

甚至极为贫穷的小商小贩也非常支持29军抗日。

当时冀察绥靖公署特务营开始备战,29军刺刀和大刀都是标准配置,一些大刀都是库存的。4年时间没有开战,这些大刀都生锈了。于是营长请了十几个在北平街头磨刀剪的工人来帮忙,说好除了管饭,每天还给一块银元。

磨刀剪的工人在当时是北平社会最底层,比《骆驼祥子》书里面记载的车夫还不如。基本上他们一天如果没有收入,家里就吃不上饭。但这些工人听说是为29军磨大刀准备打日本鬼子,立即表示只要管饭就行,不要钱。

他们兴高采烈的只用了短短二三天时间,将全营几百把大刀都磨好了,还都磨得锋利无比。

虽然他们表示不要钱,但营长也是穷人出身,知道这些工人都是拖家带口的,这几天没有收入就要全家饿肚子。

在工人完工要走的时候,营长硬是把工钱塞给了他们。

 

 

更有一些青年学生,得知战斗开始以后,主动赶到29军各部队驻地要求参军,立即上火线作战。

 

而29军中低层官兵的抗日情绪极为强烈,为什么呢?因为日本人在平津的所作所为确实算是禽兽不如,极为过分。

具当时冀察绥靖公署军务处科员韩立才回忆:当时在北平的日本人极为嚣张,他们四处挑衅,甚至派出便衣特务在光天化日之下,到北平市公安局门口大便,到北平警备司令部门口开枪打鸟。当时两机关的警卫人员和过路群众,人人怒目而视,义愤填膺。但由于官方一再要求睦邻友好,忍辱退让,大家只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北平如此,其他地方呢?日本人在北平,天津,丰台,大沽这些地方都开有大量烟馆,赌馆。

在当时,中国已经下达了禁毒令,中国人贩毒要枪毙。但日本人的这些烟馆由于存在治外法权,中国警察没法管,只能任其毒害人民。

为此,大沽的一连29军士兵曾经冲砸了日本人开设的烟馆,日军由此为借口闹事,最终被迫处罚了这个连长,将其免职。

至于丰台附近,日本人搞了很多妓院,日本兵没事就去嫖娼,还带着妓女招摇过市,搞得地方乌烟瘴气。同时日军和日本浪人在此处嚣张跋扈,经常闹事,抢夺中国人的财产,殴打中国人,甚至强奸妇女。

中国法律无法管理他们,只能将他们扭送到丰台日本警察署或者日本宪兵队。但往往前脚送进去,日本警察后脚就给放了,根本没用。

日本人的所作所为,正常的中国人都无法忍受。他们憋着一肚子气,早就想跟日寇拼了!


 

 

当时听说卢沟桥开战,大家踊跃参战。一些在机关的文职军官,本来是不用上战场的,他们却要求去作战部队,其中甚至包括上校,中校这类校级军官,要知道他们的待遇是相当不错的,生活也稳定,根本没有必要去前线吃苦。

 

很多29军官兵都是坚决抗日,在这段所谓的和谈时期,目睹日军一步步增兵,基层官兵非常着急。

驻扎在杨村路口的29军143师第二营第五连连长杜巍然眼见日军一辆辆卡车从营房前通过,要求主动出击,乘日军增援兵力没到之前,一举歼灭当地的少量日军,切断日军运输线。

但他们的长官并不同意,甚至该旅旅长李金田亲自下令制止,理由是29军高层下令该军一律不许主动出击。

结果杜巍然代表全连官兵表示,他们可以扮成土匪进攻,无论死活都和29军无关。

这个申请在现在看来让人悲愤交加,堂堂国民革命军正规部队,为了打击日寇,居然要去装成土匪。29军官兵抗战热情,由此可见一斑。

 

 

而29军高层在当时也是抗日英雄的代名词,为什么短短几年就变成这个样子。

 

其实很简单,也没什么难理解的,下一章听老萨来说,很郁闷吧,呵呵,这一章篇幅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