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搪月色: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五十七 朋友或者敌人(西安事变系列之二十一)涅瓦河边 萨沙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2:12:04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山城堡战役中,胡宗南指挥中央军第一军3万人和东北军王以哲部5万人逼近山城堡。在胡宗南看来中央红军总数不过5万人,刚刚在宁夏战役中被击溃,是不堪一击的部队。而中央军和东北军总兵力有8万,不但兵力占优势,战斗力也占有明显的上风,胜利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但结果正好相反,胡宗南的中央军第一军和所谓齐头并进的东北军联合作战,结局就是东北军按兵不动,而胡宗南第一军的三个师分散在山城堡一线广阔的地域里,完全是孤军深入。结果第一军的一个旅5000多人被红军集中主力数万人合围。胡宗南急忙电报最近的东北军,让他们去解围。但王以哲居然回电到他联系不到前线的部队,无法帮忙。结果中央军该旅被红军歼灭了百分之五十以上,残部乘夜色拼死突围出来。

中央军第一军是中央军最重要的主力部队之一,蒋介石对其一向非常看重。而红军在蒋介石眼中早已是穷途末路,用他的话来说,最多半年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结果自己的精锐部队遇到所谓绝路的红军,却遭遇了这样的失败,确实让蒋大感震惊。蒋除了严厉呵斥胡宗南指挥不利以外,对张学良和东北军67军长,也就是张学良心腹大将的王以哲更是恨之入骨。此次战役中,王以哲在蒋介石多次下令如果剿匪失职立即坐牢的情况下,居然还是公然违抗蒋介石的命令,按兵不动,导致中央军一个旅大半被歼灭。蒋认为东北军和红军勾结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在完全解决红军之前,必须先将内部的叛徒消灭掉。于是,蒋介石准备对张杨动手了。这边张杨也知道危险迫在眉睫,他们用尽所有力气的做事变之前的准备。

 

张杨的盟友

以张杨目前衰弱的实力,想和国民政府对抗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这点,张杨自己其实最清楚。

这种情况下,要想和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对抗,就必须尽一切可能的争取内外的援助,最大程度的增强自己的力量。

外援方面,张杨早就做了。

在中共全力出击执行宁夏战役准备接受苏联援助的时候,张学良杨虎城都尽可能的给予帮助。张学良将蒋介石下给他的全部作战计划交给中共,同时命令自己的东北军全力跟红军配合。

苏联这边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他们愿意给中共和张扬全面的援助。苏联希望中共能够占领宁夏省,这样他们就能通过外蒙古将军火物资源源不断的送至宁夏的定远营。

甚至苏联已经在外蒙古边境准备好了第一批600吨军火物资,就等待红军在宁夏战役中获胜,那么装载物资的卡车就立即将这些军火送到红军处。但稍后宁夏战役很快失败,苏联见从外蒙古送至宁夏的路线已经不可能成功,只好提出改在新疆哈密提供1200吨物资援助。红军随即指挥已经渡过黄河的西路军全力进军新疆。

虽然国外援助路线一直 没有打通,但可喜的是苏联的态度大体定了,只要苏联 愿意支持,就一切好办。苏联作为当时世界第四 工业强国,实力不但远远强于蒋介石的国民中央政府,也 大大强于嚣张的日本。

苏联不但愿意援助中共也愿意援助张杨,甚至同意张学良特使栗又文提出在平凉 帮助东北军 修建一个兵工厂的提议。

外援已经基本搞定,下面就是全力争取内援了,但这方面并不顺利。

可能和张扬合作的内援,就是国内的各派系军阀。

中国的军阀从1912年中华民国开始就割据四方,他们的力量曾经非常强大。

北洋军阀的段祺瑞的皖系,吴佩孚的直系,张作霖的奉系都曾经是中国的合法政府,都有拥兵40万以上的规模。

但随着蒋公秉承中山先生遗愿,在1926年开始北伐统一全国的战争。2年内,总兵力高达100多万的北洋系军阀土崩瓦解,直系吴佩孚,新直系孙传芳,鲁系张宗昌,先后失败,全军覆没。当时国际承认奉系张作霖的安国军政府也随即倒台,张作霖返回关外的时候,被日军炸死在皇姑屯。其子少帅 张学良犹豫再三,终于率领40多万奉军易帜,归顺国民中央政府。盘踞中国长达10多年的北洋系军阀集团完全覆灭。

北伐成功以后,虽然旧的北洋军阀的被消灭,但打着国民革命军旗号的新军阀随即产生。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控制西北地区的西北军领袖冯玉祥,山西绥远的模范省长阎锡山,控制广西湖南等地的李宗仁白崇禧,还有无数各派系小军阀。当时冯玉祥拥兵四十万之众,阎锡山兵力有三十万人,李宗仁白崇禧也有二十多万主力部队,三方联合的总兵力不下百万之众。而蒋介石的中央军和归附他们的军阀不过60万人。

不过在中原大战中,蒋介石成功使用军事和政治手段,在军事上获胜的同时,利用政治手段手段分化收买反中央的军阀力量,最终获得全面的胜利。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基本瓦解,广西湖南的李宗仁白崇禧几乎全军覆没,被赶出了自己的地盘(后利用百色起义后的混乱局势返回广西),阎锡山的实力也大大受损。

此战结束以后,能够有能力消灭国民中央政府的军阀势力,也就不存在了,剩下 的基本都是只控制一个省份的小军阀。

中原大战刚刚结束,当时杨虎城说道:中原大战是中国境内所有反蒋力量孤注一掷的大集合,不但集中了几乎全部的反蒋军事力量,还有汪精卫之内的改组派等中国最有分量的在野反对派政治力量,就是这样最终的结果也是失败。可以说,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这三大国内最强的军阀联手都已经失败,我们哪还有什么可以联合的盟友。现在剩下唯一还有力量就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可以勉强和中央政府对抗。但依照现在的形势来看,我们可以断言,张学良也绝对不是蒋介石的对手。

可以说,杨虎城作为一个老军阀,对这一切看的还是很清楚的,他清楚的知道依靠国内军阀联合同中央对抗获胜的可能性很小。

话虽如此,既然张杨已经决定和中共成立西北联合政府反中央,那么自然要尽量争取一切可能的盟友,就算这些盟友不会明确帮助他们,至少也不会明确的反对他们。所以他们早在1936年初就开始了和地方各派军阀势力的联络工作。

 

最重要的阎锡山

 
----------------阎锡山是个狡猾的老狐狸,也是个有名的政治家。到了1936年,阎锡山是民国建国初期省长一级老军阀中,硕果仅存的一个了。阎锡山是和张学良父亲张作霖平辈论交的人物,张学良则是他的晚辈。而阎锡山在山西担任省长的时候,杨虎城不过是陕西一个只有几千人的小军阀,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

 

各派军阀中,张杨最为看重的就是当时控制晋绥两省,拥兵十多万的阎锡山和他的大将绥远省主席傅作义。

为什么阎锡山这么重要呢?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军事力量。阎锡山是西北最为强大的军阀力量,就军事上来说,阎锡山的晋绥军在鼎盛时期曾经有14个军,7个炮兵旅,总兵力不下30万的规模。在中原大战失败以后,晋绥军仍然保持十多万的作战部队。

在1933年和日军血拼的长城会战中可以看出,晋绥军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可以和精锐的关东军硬碰硬的作战。虽然晋绥军最终不敌,但至少不是像东北军那样没用,其战斗力在国内军阀部队中处于中流位置。而山西还有着完整军工生产企业,基本实现武器弹药的自给自足。在条件极为恶劣,山西省一半土地沦陷的抗战中,山西仍然每月可产步枪800支,轻机枪300挺,手枪数十支,手榴弹近万颗,甚至有生产重炮的能力。这在当时国内军阀中,是屈指可数的。军工力量强大,加上兵力强大,装备精良,晋绥军的实力绝对不可小视。当时的西北,除了做客的东北军有十多万军队以外,杨虎城仅有5万人(其中真正战斗力较强又比较可靠的仅有2万多人),马鸿逵马步芳正规军都只有2万多人,新疆盛世才兵力1万多人,其他诸如高双城,高桂滋之内的小军阀都只有几千兵力而已。面对中央军60万大军,这些部队加起来不过30万,如何跟蒋介石对抗?晋绥军正规军十多万,民兵十多万如果能够加入张杨阵营,就等于凭空增加了一倍二倍的力量。

 

2.经济上。山西是西北最富裕的省份,阎锡山从1912年担任陕西都督以来,在山西统治了20多年。和其他军阀倒行逆施,竭泽而渔,把地盘吃空刮尽的蝗虫行为不同。阎锡山是个颇有经济和政治头脑的领袖人物。在控制山西的20多年内,山西的经济有着很大的发展。阎锡山和他手下精明的山西官员创建了包括采煤、采矿、炼焦、冶金、电力、机械、化工、建材、毛纺、皮革、面粉、火柴、造纸、印刷等厂矿的西北实业公司;整顿了山西省金融业,新建了上千公里的铁路,数千公里的公路,振兴农村经济,发行纸币平定物价。到了1936年山西的1100万人口生活的相对平稳,生活也远比西北其他地区富裕。杨虎城在访问太原以后,曾经对张学良说:阎锡山是西北最富的大掌柜,我们陕西可远远比不上他。

 

地盘也是阎锡山得以保持自己统治的最好基石,如果富裕的阎锡山能够加入张杨阵营,这个西北联合政府怕是暂时没有苏联支持,经济上也可以支持个一两年。不至于还没打,光是和中央对峙一下,就自己垮了(张杨的存款仅够支持半年左右)。

 

3.地理位置上。阎锡山控制的晋绥两省地理上非常重要,其中绥远省直接和苏联傀儡国外蒙古接壤。谁都知道打通陕西甘肃和苏联的联系非常困难,后来的宁夏战役和西路军进军新疆先后失败了。中共和张扬如果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打通和苏联的联系,那阎锡山就变得极为重要。因为如果阎锡山站在张扬一边,那么张扬可以通过阎锡山部下大将傅作义控制的绥远省获得同苏联的联系,而不需要做任何军事作战。苏联援助物资可以源源不断的送到陕西。只要有世界第四工业强国苏联的支持,一切都好谈。这才是阎锡山对张杨那么重要的根本原因。

 

但阎锡山却非常的不可靠,他狡猾多变,有九尾狐狸之称。

阎锡山是中华民国历史上和独特的一个老军阀,从辛亥革命开始成为一省的军阀,到1949年最终败退台湾,在民国历史舞台上辉煌了38年。当时和他一起出道的军阀几乎全部完蛋,只有他矗立不倒,可见其不可能是泛泛之辈。

阎锡山的特点是为人极为圆滑狡诈,精明强干,尽一切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待人接物上面,阎锡山外热内冷,嘴甜心狠,别人很难揣摩出他的意图,多被他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早在辛亥革命的时候,阎锡山就表现出自己的狡猾一面。他当时担任清军新军的一个团长,其部下多是同盟会的革命党。在辛亥革命起义以后,阎锡山的战友杀入太原城。当时阎锡山狡猾带着一部分部队躲在进攻部队的最后面,准备观望局势再说。如果清军战胜了革命军,阎锡山就准备反水,把责任推到革命者头上,自己仍然做清朝的武官。如果革命军打败了清军,那么他随即派部队入城,以此邀功。阎锡山当时带着亲信部队躲在城外大教场东北的树林里面按兵不动,同时派人去城内探听情况。结果不怕死的革命军很快击溃了腐败不堪的清军,杀了太原城内的山西巡抚陆钟琦及其子陆光熙,大获全胜。阎锡山听到这个情况以后,立即带着部队入城,很快成为了山西革命领袖之一。

起家第一战,阎锡山的狡猾显露无疑。

之后几十年内,阎锡山参与了多次军阀混战,他左摇右摆,周旋于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冯玉祥,张作霖等军阀之间。打了10多年,阎锡山的实力不但没有损失,反而逐步扩大。在山西省的基础上,还占领了绥远省的地盘,扩大了部队。到了北伐战争后期,阎锡山见到北洋军阀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就准备痛打落水狗,参加北伐来占点现实便宜。

阎锡山随即出兵夹击最后一个军阀张作霖,结果反而被张作霖打的大败,被迫退入山西死守。但中央军这边势如破竹,直系和鲁系军阀先后灭亡,张作霖知道独木难支,火速将攻入山西的部队撤出关外,由此阎锡山随即跟进,占了个大便宜。

北伐胜利以后,阎锡山统治了晋、冀、察、绥四省及平、津两大城市,并先后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太原分会主席和北平分会代理主席、内政部长、晋冀察绥赈灾委员会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部队有10个军,30个师又12个保安旅,7个炮兵旅,4个骑兵师,总数不下30万人的规模,也是他个人事业的最顶峰时期。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阎锡山认为蒋介石迟早会对他动手,联合冯玉祥,李宗仁等发动了中原大战,结果惨败。在中原大战后期,南方战线的李宗仁白崇禧已经被中央军首先击败,冯玉祥和阎锡山的大军在中原战场很快处于全面的劣势。此时阎锡山见势不好,耍了个诡计。他拿出巨款和大批军火物资提供给冯玉祥,谎称大家联合起来和蒋介石决一死战,孤注一掷。结果冯玉祥中计,率领残部20多万人全力反攻,和中央军全线激战。

此时的阎锡山卑鄙的乘着西北军和中央军激战的机会,将自己深入山东河南的主力部队全部撤回山西,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有生力量。这边冯玉祥率领部下猛攻几十天,突然发现阎锡山已经撤军,措手不及。这边中央军沿着晋绥军撤防的空挡长驱直入,切断了西北军撤退的后路。

西北军慌忙放弃进攻后撤,但已经来不及了。后方潼关,陕西先后被军阀杨虎城部和中央军占领,剩下十几万西北军打不能打,撤又没地方撤,最终全军覆没了。西北军大将韩复榘,孙连仲,吉鸿昌等人投降中央军,庞炳勋,孙殿英离开西北军自立门户去了。曾经40万规模的西北军最终只剩下6万多残兵败将,在宋哲元,张自忠的领导下退入山西境内,后被张学良全部收编,在中国大地上辉煌20年的西北军由此一蹶不振。阎锡山这招釜底抽薪可谓极为狠毒。

 

相比西北军的全军覆没,晋绥军由于撤的早,主力7万多人回到山西以后,很快稳住了局面,并且据险死守。中央军一时打不进去,只得暂时承认了阎锡山对晋绥两省的控制。阎锡山虽然在中原大战中失败,但至少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和本钱。可惜此战阎锡山的军队损失惨重,之后也一直无法恢复元气,还丢掉了河北,察哈尔两个省的控制权,也丢掉了北平和天津两个大城市。

时间到了1936年,阎锡山的处境也很不好。

首先西面的陕北红军发动了东征,主力打入山西境内,阎锡山晋绥军经过激战,以惨重的损失将红军击退。但红军对山西的威胁,仍然是存在的。

南边中央军10万大军乘着红军东征的机会,开入了山西境内,从而结束了该省几十年来没有中央部队的历史。蒋介石一直重视山西和绥远两省,无时无刻不想将其收归中央管辖,阎锡山的地位岌岌可危。

更惨的的是东边日本人也在绥远跃跃欲试,他们扶持了察哈尔绥远的蒙奸德王和李守信,组织了伪内蒙古政府和全部日式装备的数万伪内蒙军,随时可能在绥远进攻。

阎锡山三面受敌,哪一个敌人又都是惹不起的,阎的处境可想而知。只要他稍微决策错误,就可能被三个敌人中的一个干掉,地盘也会被别人吃掉。

也是基于阎锡山的危急现状,张学良杨虎城认为阎锡山和他们同命相连,应该也会有同样的联盟需要。加上以上说的晋绥军阀对于张杨的重要性,所以张杨特别重视和阎锡山的合作关系。



--------------晋绥军在稍后的绥远抗战中,打败了伪内蒙古军和汉奸部队大汉义军,暂时遏制了日本入侵绥远的势头。但山西绥远是西北各省的 门户,日本人是志在必得的。

 

从1935年10月2日张学良就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到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阎锡山与张、杨之间直接接触达6次之多,相互之间的特使接触更是不计其数。尤其是张学良,在此期间曾5次亲飞太原,面见阎锡山。

最初的见面,主要是张学良探听阎锡山的意图,比如4月29日张学良亲驾飞机到太原,与阎锡山面谈。阎锡山十分精明,张根本探听不出阎锡山的真实想法,只听到一堆从正面反面都可以理解的含糊话。

当时张也不敢说联共的事情,所以谈判自然没有任何结果。

到了红军发动东征,打入山西腹地以后,阎锡山才彻底急了。

5月27日,张学良再次飞到太原,进一步与阎交换意见。

当时张学良其实就是一个中间人,而阎锡山也含糊的表示,如果红军能够停止对山西的进攻,他也会停止对红军的反攻,可以考虑合作抗日。

其实这是阎锡山的一个障眼法,他和中共早就有了接触。早在1935年,阎锡山多次和中共的地下组织北方局接触,主要讨论所谓合作的问题。阎锡山一直狡猾的回避核心内容,一不谈反蒋,二不谈联共,强调必须在蒋介石领导下合作,至于具体合作方法也没有任何明确说明,双方的合作自然无从谈起。

到了红军东征以后,中共红军和晋绥军直接发生了武装战争,阎锡山才彻底急了。他再次和中共联络,明确表示可以合作抗日,并且询问了苏联方面援助的情况。

到了张学良和阎锡山再次面谈以后,阎锡山开始表示愿意和张学良合作,也愿意考虑和红军合作。

这边晋绥军的情况继续急剧恶化,中央军10万人开入山西,日军则扶持伪内蒙古军在绥远进行了军事部署,大量日式装备的伪内蒙军和汉奸部队大汉义军开入绥远。阎锡山认为日军进攻绥远和山西只是时间问题,而日本才是他最大的敌人。而陈诚的中央军也在山西境内咄咄逼人,有取代阎锡山的意图,是他第二位的 敌人。阎锡山开始下决心要利用张杨和红军来增强自己的力量,对抗另外更强的敌人。

当时杨虎城也亲自去太原和阎锡山面谈了一次,主要讨论抗日问题。当时杨虎城尚不敢谈联共的问题,只是讨论联合国内各派力量抗日。老谋深算的阎锡山自然揣测出杨虎城的意图,在当时杨这种想法 对 阎是很有好处的。

阎给与杨虎城非常隆重的接待,杨离开山西的时候,阎锡山特地安排了有七个车厢的豪华专列给杨乘坐,还让军乐队以国家元首的礼仪送走了杨。

不过有丰富政治经验的杨虎城并不为所动,他通过此行和阎锡山的接触,认为阎很不可靠。

 

1936年中下旬,中共先后派出彭雪枫、南汉宸、王世英等外交战线的大师级人物到太原与阎锡山会谈,除表明红军抗日诚意之外,又向阎提出,晋绥容许红军参加抗日,划给一定阵地;红军服从阎的统一指挥,不干涉晋绥行政。这些建议消除了阎锡山的一部分顾虑,减轻了对中共的戒备之心。

 

到了1936年9月18日,阎锡山和中央的合作再近了一大步。他成立了山西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救亡群众组织“牺牲救国同盟会”。这个牺牲救国同盟会表面上是阎锡山领导,但有中共的力量强力介入。当时毛泽东派出大名鼎鼎的薄一波等共产党人由北平回到山西,负起了领导“牺牲救国同盟会”的领导责任,提出了“不分党派,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只要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齐动员起来,积极参加一切救亡运动”的总纲领。

实际这是阎锡山和中共合作的一个最好的表示,等于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中共党员戴着山西官员的帽子,参加阎锡山的官办团体,运用山西的某些进步语言,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就这一点来说,阎锡山在当时走的比张扬还要远的多,是除了新疆盛世才以外最红色的军阀。

这一时期全国各地许多进步青年涌向山西,总数不下数千人。“牺牲救国同盟会”在薄一波等主持下,成立了军政训练委员会。1937年初,又在太原举办了“国民兵军官教导团”,训练进步青年,建立山西新军。

虽然已经明确合作,但阎锡山仍然狡猾的提出拥护蒋委员长的口号。在拥蒋的前提下,阎锡山基本上确立了联共抗日的路线。

到了10月两广事变失败,国内最强的反蒋联盟广西广东土崩瓦解。张学良感到危险迫在眉睫,立即亲自去太原和阎锡山商讨。当时张学良已经明确提出联共抗日的主张,如蒋不同意,则晋绥军、东北军与红军联合抗战。

阎锡山当时把胸脯拍的啪啪响,表示绝对支持张学良的主张,甚至阎主动提出将绥远的包头、五原、固原等地的五个县给红军作根据地,方便他们在此接受苏联的援助。

张学良当时听到阎锡山的承诺真是大喜过望,因为只要这样一来,不但 反中央的西北联军实力增强了一倍,而且轻松获得了苏联的援助渠道,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离太原时,阎让他的炮兵司令周玳送张至机场,待遇非常的隆重。

和老辣的杨虎城不同,年轻张学良被阎锡山的表面现象迷惑,他非常高兴 ,甚至觉得阎锡山是个难得的明白人。

果然,阎锡山暗中耍了两面的手段。虽然对于开诚布公的张学良表示支持,但对于并没有提出联共的杨虎城则没有给与明确的答复。

之后杨虎城派自己的秘书蒲子政等到太原与阎锡山联系,以争取其劝蒋抗日到逼蒋抗日,阎锡山表示有同情,愿与支持。但阎曾对薄子政说:“虎城主张联合抗日,我们赞成,不过具体做法还须从长计议。”

 

10月底,蒋介石由西安返洛阳躲避五十岁生日大典,张学良借为蒋介石祝寿的机会,特用自己的飞机把阎锡山从太原接来,一同前往洛阳去说服蒋,望他能改变政策,停止内战,枪口对外。阎锡山亲自和蒋介石长谈,但处处留有余地,将所有的意图都推在张学良杨虎城的身上。蒋介石认为红军最多在半年内就会被消灭,此时自然不可能停止对中共的进攻。到了最后,蒋介石发怒说:你们只答复我一句话,是我该服从你们呢?还是你们该服从我?

会谈以后阎锡山向张说:委员长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靠嘴是说不通的。我回晋以后,部署我的军队作守土抗战准备(其实就是反蒋作战),希望你也作自己的打算好了。

这是一个暗语,其实是让张学良做好反蒋的准备。



-----------------牺牲会和山西新军是阎锡山政治生涯一次较大的失败。中共很快获得了牺牲会和新军的领导权,发展了自己的力量。到了抗战期的1937年到1939年,山西的105个县已经有70个县被牺牲会和新军干部控制(实际为中共控制),阎锡山 仅仅控制20多个县。新军总数发展到10万人,超过阎锡山旧晋绥军的数量。阎锡山无法控制新军,地盘也被中共控制,到了1940年山西新军全部被八路军吃掉,直接改变为八路军。

 

蒋介石稍后来西安,亲自部署击破红军的宁夏战役,也准备顺手收拾张杨。在王曲军官训练团的大会上蒋说:你们要知道,日本是皮肤之患,不足虑;共产党是心腹之患,非彻底消灭不可。剿共是我既定的计划,就是有人拿枪打死我,我也不能变更。

当时在场的阎锡山出会场后,随即对张学良说:委员长的意思就是这样,大家只好另想办法。

这也是暗示张学良要准备动手了。

虽然阎锡山一再和张学良杨虎城似乎一条心,但他其实不过是利用钟馗打小鬼而已。

他从根本上来说,不可能和张扬一条心,原因也不复杂。

对于张扬来说,他们困居陕西甘肃,面临最大的敌人就是蒋介石的中央军,其次才是中共的红军,而日本则远在相隔几千公里的华北。红军目前没有力量消灭张杨,而中央军却是带着消灭张杨的目的开赴西北的。

对于张杨和红军来说,蒋介石的中央军是他们共同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张杨和红军的合作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们反蒋也是必然的。

但阎锡山不同,他的山西绥远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蒋介石,而是准备侵略华北的日本人。日本奉行的大陆政策,第一步是占领朝鲜,第二步占领东北,第三步就是占领华北了。为什么不一口吃掉中国,只是因为日本虽然军力强大,但毕竟是个资源贫乏的小国,没有长期作战的资源,也没有一口吃掉中国的能力。所以必须一步步的来做,现在日本占领了朝鲜和东北,下一步自然是吃掉华北。

从1933年长城会战入侵华北的北大门长城一线以来,日本这几年丝毫没有停手,不但威逼山西,甚至直接扶持伪军准备进攻绥远。1935年夏,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以日军需要进攻外蒙古和西伯利亚为借口,曾亲自到山西要求阎锡山同意日军“借道”绥远,实际就是让阎让出绥远省,结果必然遭到阎锡山拒绝。后日军又派出使者,强迫阎锡山加入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联合政府,并且许诺由阎锡山担任主席。实际是让阎锡山脱离中华民国,成为日本的傀儡,阎锡山也断然拒绝。

按照现在局势,日本全面进攻华北,只是时间问题,快则几个月,再迟也不可能 超过1938年。而山西绥远作为中国西北的门户,是日本志在必得的省份,这场大仗躲是肯定躲不过去的。

日军一旦进攻山西绥远,那么实力远远不及的阎锡山单靠自己的力量抵抗,必然死路一条。如果他不投降日本,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独抵抗强大的日军,根本没有任何胜机,他很有可能丢了地盘还赔光了军队,最终成为光杆司令。如果投降日本,远的不说,张作霖的下场大家也都看到了,阎锡山可能暂时保住滋味,最终一样会完蛋,还落个汉奸的千古骂名,这都是阎锡山不愿意看到的。

而对于蒋介石的国民中央政府,阎锡山认为蒋介石在华北最大敌人也是日本,所以就绥远和山西 两省来说 阎锡山和蒋介石也有着共同的最大敌人。在目前情况下,蒋介石必然需要利用阎锡山这个地头蛇在山西绥远对抗日本人,所以阎锡山还有利用价值,不像不愿意剿共的 张杨那样对于蒋介石基本无用。蒋介石在短期内,绝对不会对阎锡山动手(怕一逼阎锡山,他就会倒向日本人),反而会给与阎锡山支持。既然蒋介石不会对阎锡山动手,那么阎锡山可以暂时不考虑蒋介石的威胁,而需要全力考虑如何对付日本人。那么反蒋自然也是以后的事情了,他从自己利益考虑,根本没有必要在现在和张扬一同反蒋。因为张杨是蒋介石目前就要消灭的对象,而阎锡山不是。

出于这个根本的态度,也就决定了阎锡山不可能和张扬彻底合作。但为什么阎锡山要给张扬一些同意合作的许诺呢,这是阎锡山自己狡猾的表现。因为张杨反蒋是必然的,而且他们有苏联的援助,未必就会一下子垮了。张杨控制的陕西省和阎锡山的山西接壤,一旦张杨起事,必然对山西会有影响。

阎锡山这样做,不过是为自己埋一个伏笔,留一个铺垫。如果蒋介石在张扬反叛后轻松获胜,他自然会支持蒋介石,批判张杨。但如果张杨侥幸获胜,那么阎锡山也可以迅速倒向张杨,左右逢源,不吃眼前亏。

 

之后西安事变爆发,阎锡山的所作所为也证明了这点。军阀的特点决定了张杨对阎锡山的努力是无用的。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如果阎锡山会破釜沉舟的支持张杨,不管局势怎么发展而一同出兵什么的,反而证明阎锡山不太正常,不是那个九尾狐狸啦。如果阎锡山是这样一个人,恐怕他早就被别的军阀 吃掉了。

 

 

宋哲元和韩复榘



---------------宋哲元在抗战初期并不太积极,因为他毕竟是军阀。在日军大举进军的情况下,宋哲元仍然试图避免和日军全面火拼,甚至撤出北平的城防。二十九军虽然兵力火力都比日军差了很多,但其在七七以后一溃千里,丢失平津两市,就显然不完全是战斗力的原因。

 

宋哲元和韩复榘都是华北的实力派,也是残存比较有实力的地方军阀。

 

西北军继任领袖宋哲元控制者河北和察哈尔两省,他的29军兵力有10万。西北军叛将的韩复榘控制山东省,兵力也有约10万人。

虽然他们都有力量,但和张扬合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为无论宋哲元还是韩复榘,他们都处于抗战的第一线,面临着日本人的严峻威胁,他们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支援自己。这个政府显然不可能是张扬建立的所谓西北联合政府!而必然应该是目前控制四分之三个中国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宋哲元和韩复榘的处境其实和阎锡山类似,但他们受到蒋介石的威胁更小,甚至在大多数时候,蒋介石还是他们最可靠的后援。

以宋哲元为例,从1933年长城会战和日军血拼以后,他就留在河北省和察哈尔代替东北军对抗日军。期间日军步步紧逼,先后通过《何梅》,《塘沽》,《秦土》几个协定,控制了河北北部东部,察哈尔的北部东部。实际河北察哈尔约三分之一地域已经被日军控制,而日军重兵驻扎的丰台等地,和宋哲元所在的北平近在咫尺。一旦中日开战,河北察哈尔首当其冲。以宋哲元的玩大刀片的29军,想在河北察哈尔这些平原地带抵抗住日军几个机械化师团,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目前宋哲元全力和日军周旋,同时尽一切可能增强自己的力量。

29军从长城抗战期间的3万人,一举扩大到5个师,共计48个团,总兵力达10万以上。其中张自忠之第三十八师为最精锐的部队,辖5个旅,共计11个团,兵力近3万人。

而日本人见这几年的政治手段对宋哲元没什么作用,认为中国人都是吃硬不吃软 的,准备采用军事手段逼迫宋哲元加入所谓华北自治政府。

1936年冬,日本华北驻屯军举行军事大演习,以北平、丰台为假想目标,向中国政府示威。宋哲元立即决定针锋相对,举行29军大演习。日军演习部队为1万余人,二十九军演习部队为5万多人。双方士兵在街上相遇,都是怒目而视,摩拳擦掌,甚至殴斗和互相射击,小规模冲突不断。

士兵如此,军官也一样。日军在1936年搞了个关东军和29军高级军官的联欢会,实则对29军进行恐吓。会上一些日本高级军官手持日本武士刀表演所谓日本剑道,气势逼人,在29军军官眼皮下左劈右砍,肆意挑衅。当时一些29军高级军官忍不了这口气,纷纷拔出大刀上台要求对舞。双方互相表演砍杀,刀锋擦着衣角飞过,随时可能出人命。后日本人怕这样打起来死了人不好看,赶忙宣布停止表演。

 

29军和日军的矛盾已经达到顶点,稍后不到 一年 就 爆发了卢沟桥事变 。

 

 



------------------韩复榘也是国民军阀的一个典型,他文化不高,却机智过人,狡猾多智。他也有军阀一般的特点,也就是好酒好色,生活腐败荒淫。韩复榘有名分的老婆就有三人,其他女人不计其数。

 

而山东韩复榘也差不多,他的山东省也是日军志在必得的省份。从韩复榘主政山东以来,日本人就没有停止对其威胁恐吓,想让其成为日本傀儡。但韩复榘坐定了土皇帝的位置,不可能愿意去做儿皇帝。

韩复榘在冯玉祥手下干了十几年,始终 被冯玉祥 压制,而且 穷苦 惯了。

韩复榘当时自己说:我跟了冯玉祥那么多年,就看他请我们吃过一次饭,吃完了以后他自己还掏出一块银元付了自己的饭费,我们 只好每人也 掏了一块钱付账。

自己做了 山东省主席以后 ,韩复榘名利双收,生活上也顿时扬眉吐气。用他的话来说:我现在 吃的 鱼翅比以前 吃的粉条都多。

山东并不和日本人占领 区接壤,而韩复榘的第3路军也有接近10万兵力,日本人不便于直接发动军事进攻,所以大多采取政治手段。

一次日本驻济南武官花谷借请客为名设下美人计,引诱韩复榘上钩。韩复榘到了日本领事馆以后,花谷热情接待,还找了几个日本妓女作陪,荤的素的一起上。韩复榘是见过世面的,不为所动,酒来照喝,女人照抱。酒过三巡,花谷拿出一份允许日本在胶济路路侧开采矿藏的文件,想让韩复榘签字。就在此时,韩复榘的部下省府承启处长冲进来,谎称南京来了重要电报找韩主席(这是韩复榘之前安排好的)。韩复榘随即推开日本妓女,拍拍屁股走了,把花谷气的手足无措。韩复榘时候对他的部下说:应付日本人的事情交给我,你们不要管。

 

可惜日本既然有意吃掉山东,光是靠这种手段不可能每次都躲过。

1935年的11月,日本派天津驻军司令多田骏飞济晤韩,邀韩参加冀察鲁自治的商谈;次年3月,日本新任第十二师团留守师团长土肥原赴济晤韩,商议山东“自治”问题;6月,日驻济领事馆邀韩赴宴,要他表态参加“华北自治运动”; 9月,日驻华大使又到济晤韩,挑拨韩与南京的关系。

 

韩复榘对日本人的要求一律推脱,不给于明确答复。

这边日本人见政治诱降了这么多年没有什么成果,彻底急了。日本军部派人将驻济南的领事和首席武官花谷两个人严厉训斥了一通。

花谷刚刚从大佐(上校)升官到少将师团长,正急着向上面表功,随即表示这次一定迫使韩复榘屈服。

花谷经过精心准备,随后邀请韩复榘去领事馆赴宴。

韩复榘判断形式,知道日本人可能会对其动手,也做了应对措施。他带着100多名全副武装的卫士,自己也挎着手枪,大摇大摆进入日本领事馆。

花谷依然热情接待,将韩复榘灌得半醉。稍后,花谷说:华北自治政府即将组成,本政府的意思是:请山东也加入自治,由韩主席出任华北自治政府的首脑。

谁知道韩复榘听到这句话,一把将手中的酒杯摔在地上,大骂道:放你娘的东洋屁!你们他妈的欺人太甚了。让老子当汉奸?那你们真瞎了眼!”“什么自治,这是他娘的汉奸!明话讲了吧,让老子当汉奸,没门!”

随即韩复榘立身要走。

花谷一看软的不行,决定来硬的。领事馆里面的日本士兵蜂拥而出,将韩复榘和他的卫兵包围,三八大盖的子弹哗哗全部上膛,准备开火。

岂知韩复榘根本不怕,他冷笑道:这里是山东地盘,不是华北,不是满洲。本主席手里有权,谁要是惹得老子上了火,别怪老子不客气!

正在对峙期间,突然领事馆门卫慌张的跑过来对花谷说:领事馆已经被中国军队包围,他们还架起了大炮,准备开火。

花谷赶忙跑到窗口去看,只见领事馆四周都被中国军队包围,15营整整一个重迫击炮营正在校对,随时可能开炮。

要是真的开了炮,估计领事馆一个人也活不了。况且如果不能逼韩复榘屈服,杀了他又有什么用处?

花谷之前做了保证,现在不但没有搞定韩复榘,还闹出这么大的乱子,急的嚎啕大哭。他跪在韩复榘面前拔出武士刀,说是要切腹谢罪。韩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说:你我不要闹这套。自治事任谁说也不行!假如你难交差要自杀尽忠,出于朋友交情,我白给你弄副厚棺材!

说完韩复榘在卫兵的簇拥下冲出使馆,登车而去。

 

虽然这样,韩复榘心中清楚的知道一旦中日开战,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山东就是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山东沿海众多港口,都可以登陆,实在是防不胜防。而日本的联合舰队号称世界第二,运几个精锐师团登陆山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韩复榘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恐怕保不住山东,需要依靠蒋介石的支持。

出于这种目的,他和宋哲元都不可能和张扬完全合作。

 

虽然在韩复榘和宋哲元看来蒋介石也是威胁,但目前显然日本人的威胁才是最大的。

他们作为戍边的大将,只要不投降日军,即使被蒋介石暗算了,也可以毫不费力的当个军长,集团军司令,一样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再惨也可以 像王家烈,冯玉祥那样保有自己的私人财产,做个富裕的社会名流,挂名的政府高官。

而如果被日军消灭或者投降日军,就全完了,什么都保不住。

和第二位的敌人合作消灭的第一位敌人,这也是所有军阀都明白的道理。

 

杨虎城的特使蒲子政面见宋哲元的时候,宋表示他出于抗日最前线,压力很大,但是绝对不会投降。当蒲子政提出张扬主张的联合抗日政策,宋哲元狡猾的表示只要是抗日的他都支持。实际这句话完全等于没说。

 

而蒲子政见到韩复榘的时候,韩复榘回答和宋哲元几乎一致。韩复榘说山东处境不好,一旦中日开战他首先挨打。但反日的事情他是支持的,不过现阶段不方便明确表态,以免日本以此为口舌对付他。

 

张扬其实对宋,韩的 态度早有预计 ,他们也 并不意外。

 

另外两个军阀就不同了,他们 对于张扬总体持支持的态度,这也是他们 所面临的情况所决定的。

 

-------------------刘湘最终没斗过蒋介石,他在1938年吐血而死。刘湘死了以后,余下的四川军阀就不成气候。

自身难保的刘湘

刘湘是四川最大的军阀力量,此时他的情况也很不好。蒋介石利用中央红军的长征,将中央军10万大军开入了四川。四川原本有三大军阀,也就是刘湘,杨森和刘文辉。

杨森实力较弱,仅有3万人。杨的主力部队 在张国焘红四方面军南下进攻成都作战中被重创。杨森判断局势,自知无力和蒋介石对抗,随即归顺中央,之后成为听命于中央的一支川军。

而另外一个大军阀刘文辉也只有3万部队。在大渡河,宁属的战斗中,刘文辉的部队也被中央红军消灭了一部分,蒋介石还乘机将中央军开入了刘文辉控制的西康省。刘文辉实力被大大削弱,之后10多年内虽然没有完全归顺蒋介石,但是没有敢于公然兴风作浪。

而刘湘的实力远比这两人要强,他的兵力有10万人,但在和张国焘红四方面军的百丈关激战中有一定的损失,又被蒋介石强制裁军了三分之一,实力大大受损。

到了1936年,蒋介石击溃盘踞在川北的张国焘红四方面军以后,开始收拾刘湘。

杨森倒了,刘文辉奄奄一息,刘湘知道光靠他战斗力低下的大烟兵是无力和蒋介石对抗的。

此时他的处境倒是和张扬完全一样,蒋介石才是他最大的敌人,日本人还离得很远呢。

所以刘湘对于张杨的态度,远比阎锡山,宋哲元,韩复榘要积极。从1935年开始刘湘暗中与共产党联系,在其所聘顾问中,就有中共通过冯玉祥介绍来的高兴亚、郭秉毅(共产党员)、汪导予、李荫枫等人,试图和中共搭上关系。

两广事变时期,刘湘聘请与桂系和陕西皆有关系的黄慕颜为川康绥署顾问,代表他去广西同李宗仁联系川、桂、陕合作抵抗蒋介石问题;后又派黄慕颜去西安联络张、杨,商量共同组成反蒋联盟的事宜,对外则称前往洽谈川陕联防问题,以免引起注意。

黄慕颜到西安见到杨虎城后,即把带去的一份关于川、桂、陕联合对付蒋介石的通电稿交给杨斟酌。杨当时要黄稍候几日,待同张学良先研究后再行答复。

 

1936年10月开始蒋介石亲赴西安部署消灭红军,刘湘敏感的认为:老蒋的意图是消灭红军同时干掉张杨。如果张杨被消灭了,下面老蒋肯定会跟我们动手。四川是中国在抗战中最重要的一个省份,老蒋是志在必得的。我们想反抗老蒋,老实说,我们没有这个 实力 。但让我们 就这样老老实实的交出四川的军政大权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杨虎城派出部下傅剑目找到刘湘,表示联合反蒋时候,刘湘很高兴。

 

话虽如此,号称四川王的刘湘也不是泛泛之辈。他知道国内军阀力量加在一起恐怕也不是蒋介石的对手,所以对此非常犹豫。

刘湘很快找到他的神仙军师,准备向军师请教。

而这个号称神仙的刘从云,还没等刘湘开口就说:你是来问我和张扬合作的事情吧。

刘湘大吃一惊:仙师怎么知道?

刘从云此人表面是一个江湖术士,实则是一个有些 军政头脑 ,极会察言观色的人。刘从云早就揣摩出刘湘最近的想法,所以开门见山的说:我 夜观天象,发现西北有旺气。怎么做,就要 军长自己做主了。

刘湘 一向迷信玄术,随即下了可以考虑帮助张扬的决心。

话虽如此,但刘湘是川中三巨头之首,也不是浪得虚名的,他仍然决定观望一下再说。

看看张扬到底能不能跟蒋介石斗一下,会不会像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一样,瞬间就垮了。

 



----------------桂系如果没有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个卓越的领袖,恐怕早就垮了。李白两人后来一个做了中华民国的总统,另一个做了国防部长。

 

另外一个军阀力量就是广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了。

早在6月李白两人发动两广事变后很快失败。随着实力强大的广东陈济棠的垮台,独木难支的桂系也只得向中央政府屈服。

在两广事变前后,李宗仁白崇禧一再向张杨求援,但张杨当时团体内部和外援都没有齐备,没法出兵支援。加之两广短短2,3个月就先后垮台,张杨认为两广成不了气候,随即也放弃了支持他们的军事计划。

之后的几个月,桂系的情况丝毫不比四川的刘湘要好。中国南方各军阀势力都被中央摆平,仅剩广西和云南两省还在地方军阀手中。

其中云南军阀龙云势力较弱,仅有3万战斗力不强的滇军,靠这点部队想控制40万平方公里,地形极为复杂的云南省已经很不容易,根本无力向中央挑战。

之后直到1945年蒋介石派杜聿明武力逼走龙云,云南在期间的10年内没有敢于和蒋介石公然作对。

南方已经没有桂系的盟友,光靠一个贫穷的广西省想和中央政府对抗,根本是不可能的。

李宗仁白崇禧出于自保,不愿意坐以待毙,会找一切机会反蒋。

李宗仁和白崇禧对张扬的特使解如川表示,桂系会全力支持张杨,他们还派出自己的特使刘仲容赶赴西安摸情况。可惜广西和山西各在中国的南北两端,地理相距太远,军事上起不到太大作用。加之桂系刚刚失败,败军之将不敢言勇,实际起不到什么作用。再加上李宗仁,白崇禧的政治军事头脑,想让他们随便出兵也是不可能的。

 

另外的军阀也就是新疆的盛世才,青海宁夏的马步芳,马鸿逵。虽然张学良派往新疆的特使栗又文由于路途太远,还没有回来报信。但盛世才已经是苏共党员,苏联的立场就是他的立场,苏联怎么做,盛世才一定会照办。

而马步芳,马鸿逵则比较特殊,他们只会听命于中原汉人政府里面胜利的一方,先后他们听命于袁世凯,冯玉祥,蒋介石。在张杨和国民中央政府分出胜负之前,两马是不会明确表态的。

 

其实这些军阀虽然处境各异,但都遵循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游戏规则,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根本态度。

 

最近有部烂片叫做《让子弹飞》,片子烂到了极点,但里面有一段对白还是有道理的。鹅城这个地方为地方豪强黄四郎控制,他在当地有极大的实力,不但有钱,有人,还有一支土匪武装听命于他。当地老百姓白受黄四郎欺压,甚至随意被杀死。但张麻子来到鹅城,把钱和枪发给当地百姓,并且带着他们冲向黄四郎的碉楼。但最终冲到碉楼的时候,只剩下张麻子兄弟几个,没有一个老百姓跟上来。张麻子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原来谁赢他们就帮谁。

 

道理就是这样,这些地方军阀心里很清楚,虽然蒋公的北伐战争消灭了强大的北洋军阀,又通过中原大战消灭了国内最强大新军阀,现在剩下的几个军阀实力已经很虚弱,一般只控制一个省,有个几万军队,无法和60万中央军对抗。

如果没有日本入侵和剿共战争,不出二三年他们就都会被蒋介石消灭掉。

好在现在时局混乱,让他们有了很大的机遇。但这个世界实力决定一切,实力弱就必须想尽一切其他办法对抗敌人。这些军阀会抓住一切机会,但绝对不会去冒太大的风险。

如果国内出现两派的斗争,他们会最终支持最可能赢的那一方,而不可能站在会失败的那方。其实全世界政治军事斗争也都是这个道理!

二战期间英法和捷克本来是盟国,但英法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避免和德国纳粹开战,不惜强迫捷克割让国土给希特勒,稍后又坐视纳粹吞并了捷克。

而美国和中华民国也是盟国,但二战后期美国为了让苏联尽快向日本进攻,加速日本的灭亡,不惜出卖中华民国。美国和苏联私下达成协定,将外蒙古送给苏联,还逼迫中国出让了东北的特权,被迫租借出了旅顺港。

后来中共击败国民政府占领了大陆地区,又出兵朝鲜,以几十万的伤亡保住了苏联在东亚的排头兵北朝鲜。但苏联并没有归还外蒙古,为什么呢?

因为苏联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有人控制外蒙古,就对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有着极大的威胁。虽然表面上中共和苏联是一母兄弟,但毕竟是两个国家,今天是朋友,谁也不能保证明天不是敌人。苏联和中国的军阀一样,仍然以自己利益为第一位,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所以张杨和蒋介石如果直接发生武装冲突,所有军阀都必然会判断形势,看谁有可能获胜。如果张杨的力量强于蒋介石,他们就会帮助张杨。反之,如果蒋介石可以毫不费力的消灭张杨,他们自然会支持蒋介石,即使蒋介石是他们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