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青菜减肥成功案例:知人·晓事之学生习作:毛主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10:49

知人·晓事之学生习作:毛主席

 

【引言】写文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也是很痛苦的事情。说到幸福是看到自己苦思冥想的东西最终成了型,甚至变成了“铅字”(即得以发表,当年印刷工艺是铅字排版,而不是计算机排版。我就是这样从一个机械学出生的人变成文字工作者。每每看到自己的文章从钢笔字变成铅字,那种感觉实在是妙。)说到痛苦是一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个学生应该说是我的“追随者”,每次上课都坐在“前排”,不像毛主席说“★★★”老是坐在后面。而且也以我非常推崇的人物为写作对象,从稿子看他是下了功夫的。初稿发到我的邮箱后,我要他做一定的修改。他照办了,只是说改到后来,“每删掉一个字,如同割肉一般,毕竟是几个月的心血。”其实,我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文字工作者就是要努力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况且“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希望广大学生要学习这种精神和态度,对工作精益求精。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海春

                                     2009年7月9日

 

毛主席:走向成功之路的领导学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6级本科生邓海峰

                                         

 

【摘要】毛主席作为晚生崇敬之人,可谓方略魅力与人格魅力兼有之,而且相当突出。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角度综合分析毛主席的领导历程,虽未一一点明从哪个角度,但基本涉及以上三个方面。最后浅谈一下读《毛泽东传》之后的启示,以促进自我发展。本文所研究的毛主席领导历程主要是从1893年到1949年,未包括新中国建立之后的领导行为。

 

【关键词】修养  抱负   群众  精英  领导

 

领导学研究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需要实践和理论双重支撑的艺术。由于没有太多的亲身实践,故体悟较浅,但晚生好生准备,阅读了相关书籍,譬如《毛泽东传》、《现代领导心理学》、《十九颗星》、《领袖论》等书,以求对此文章有用。毛主席[①]乃为中国人民的领路人,为中国新局面的开拓者,为新时代的领军人物。他身上有我们常人所认为的“神化”,而这种神化乃为一种精神,一种魅力,一种个人的人格光辉。

一、生平简介

从毛主席出生到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国内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其艰辛历程到最后的成功是与他一生的追求与抱负紧紧相连,是对他在橘子洲头的那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完美回应和诠释。如果悉数主席生活,可以将其本文所涉及到的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

——韶山降生新锐,少年不乏追求;紧跟时代步伐,雏鹰蓄势待发;

——两党内部厮杀,开辟井冈新栖;长征地位巩固,西安事变和解;

——全民抗日杀敌,力保两党合作;指导敌后抗战,整风争取进步;

——全面内战爆发,冷静指挥反攻;日夜决战获胜,筹建全新中国。

以上只是对其经历的简单介绍,作为一个核心人物,一个有着巨大影响的社会精英,其简要的介绍足矣。

二、具体分析

(一)个人修养,远大抱负,奠定领导基础

动机高,达成欲望强,上进心强,决断能力,强烈的自我意识,能动性强,始终不渝的追求性格[②],这些都是毛主席所具有的。他性情叛逆,与其父的斗争使其具有了一种强烈的自我追求,他要满足其内心的渴望,因此《左传》、《史记》、《论语》、《水浒传》、《西游记》、《精忠岳传》等都纳入囊中,这些书籍培养了他读书的爱好,帮助了他后来的“古为今用”。第一师范的求学经历,使其逐步打下深厚的学问基础,思想随着新旧交替的时代前进,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见解,获得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此时的他已经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自我设计,心系社会,苦学励志。

“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这是对毛主席当时情境的最好注解。求学之中,已经领悟到了在世事变迁时候的责任,认为自身乃“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齑其躬”。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责任意识乃为一重大的角色认同。 “没有理由使人不相信,在这个历史的时间和地点发现的那个自我角色认同就是这样的一种信念,即在南非的印度人中,他就是那个受命运安排来改变这种无论如何无法再忍受的境况的唯一之人”。[③]这里指代的是英雄甘地。这个英雄在中国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他的《沁园春·长沙》就是对于这种责任的体悟和思考: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一种对社会的思考,是在自身修养基础之上的远大抱负的自我责问。

毛主席幸存的笔记本《讲堂录》中就记载了其对于个人修养重要性的认识。“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这些认识无疑对于毛主席的行为和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毛主席不仅体悟到如此重大之责任,而且用亲身之实践对其进行着完美的诠释。就读湖南一师时的游学,使之增加了对“无字之书,实际社会”的体察与认识。同时他努力坚持读书读报,对时事进行分析与把握,对事事都充满着激情。“时事通”的美名足以说明其对国家大事,对时事的宏观把握与细微分析。因为如此,他才将自己的抱负与实际社会的运行状况结合起来,为其抱负找到了存在的社会土壤。

就我看来,所谓领导,一者具有远大抱负,二者具有实现自己抱负的个人基础,三者乃此抱负与实际社会相符。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奠定的坚实的领导基础,那就是:毛主席一直都表现为那种坚忍不拔、冲破重重阻力、以往无前的惊人毅力,而这种毅力又是建立在对事情能“见得透”的基础之上的,此乃抱负与实力并存,实力与社会相符。

(二)团结精英,体恤群众,走稳领导历程

“一个人的领导”在政治术语中是矛盾的。当追随者做出回应时,就发展出一种共生关系,它将领导者和追随者束缚于一个社会和政治的集体之中。接着,骨干就形成了,结构就强化了。[④]毛主席靠着他的个人魅力塑造了、维持了这样一个优秀的群体。

 毛主席从边缘走向核心的过程中,这种成功与他周围的政治精英对其支持与帮助是分不开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是对其最通俗的解释。新民学会的建立是其精英集团的支持,譬如老师杨昌济、黎锦熙,学生中的佼佼者蔡和森、萧子升。

毛主席真正的政途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段非常艰苦的过程。毛泽东因为湖南党小组发展情况较好,获得了组织的一致认同,成为中共一大的代表。这是一个转折点,也标志着开始。

湘赣边起义计划受挫之后转阵井冈山乃是毛主席远见卓识的表现,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实际开展革命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三湾改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指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严格军纪,也使得红军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威信。朱毛的同心协力,使得前四次反围剿取得巨大的成功。第五次反围剿因为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最终失败,王明左倾错误不仅影响到军队,更影响到当时毛主席的政治生命。193111月的赣南会议和193210月的宁都会议,“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等罪名的强加,先后撤销了他中央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

毛主席并不是一个人承载着这些痛楚。与他一起奋斗,一起战胜的还有无数的精英政治家。其中对其领导地位确立起重大作用的是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具有历史转折点,红军指挥权转移的遵义会议是在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的通力协作之下召开的,会议取消了“最高三人团[⑤]”对军队的领导。此时的毛主席也在众望所归的趋势下,当选为政治局常委。这都是对毛主席的思想与军事路线的肯定,这种肯定对于毛主席进入中央领导核心是大有裨益的。而后张闻天认为毛主席在战略战术和军事指挥上更有把握,成立前敌司令部,并命其为前敌总指挥。虽然因打鼓新场战役的争论被取消,紧接着新“三人军事指挥小组”[⑥]的成立使毛主席进入到了当时最重要的军事领导机构,使其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加强。

根据王稼祥自我的回忆,他对毛主席的赞同决定了其对他的支持。“在长征一路上,毛主席和我谈论了一些国家和党的问题,以马列的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来教导我,从而促使我能够向毛主席商谈召开遵义会议的意见,也更加坚定了我拥护毛主席的决心”。[⑦]

作为新中国总理的周恩来,主持召开遵义会议,否定左倾错误对军队的错误领导,在党和红军面临危局时,支持和采纳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扶助毛主席走进党和红军的核心领导机关。对毛主席军事指挥才能的肯定,在“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中退居助手地位,并支持毛主席与张国焘的“逃跑路线”进行斗争。并且在历次毛主席危难之际站出来维护毛主席的核心领导地位,支持拥护并执行毛主席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时代是属于那个精英群体的,如果没有这些精英群体的支撑,毛主席的宏图大志也是难以实现的。虽然有这些精英,没有一个统帅,也是无法成为一个有着强大战斗力的队伍的,而毛主席就是这个统帅,领导。

毛主席出身农民,加入革命队伍之后,其关心最多的还是农民。“民本思想”成为了毛主席领导思想中的一个分支。毛主席的“为人学”“为国人学”可以说是其民本思想之滥觞。毛主席在军队、经济、政治建设中始终强调做群众工作。提出军队的任务不光是打仗,而且要做群众工作,这是毛主席对人民军队学说的最大贡献。[⑧]毛主席在长征中实现三湾改编,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其实是对军队的管理,这种管理有助于加强军队的纪律管理,尔后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对军队的纪律要求都是为了保证一点:让军队形象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形象。“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将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正是通过如此严明的纪律,使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提升,改善了军民关系。“同志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事得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都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⑨]

正是毛主席对于群众力量的卓越认识,使其在革命过程中始终坚持为群众谋福利,坚持少扰民政策。积极团结群众力量,每到一地,都积极组织打土豪分田地,积极帮助当地的群众发展生产;加强根据地的经济、社会建设,使红色政权屹立于白色恐怖之中。通过思想教育,逐步统一各军指战员思想,加强对军队的领导,使军队成为捍卫群众利益的坚实堡垒。使群众看到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就是他们的利益。这一点促使群众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追随者和拥护者。。“毛泽东为了中国的共产主义和他自己的领导而走出的关键性一步,就是他否定了马克思正统理论的重要标准,同时转而将农民作为革命的推动力量。”[⑩]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的那样,三大战役是根据地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其实,群众不仅推出了卓越的战争史,更推出了毛主席的成功领导之路。

(三)英明决策,高瞻远瞩,最终领导落定

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论马尔博罗》一书中写道:战争中的每一次战斗都是独特的,需要对实际情况做深刻的分析。最容易通向惨败之路的莫过于模仿以往英雄们的计划,把它应用到新的情况中。这句话渗透的就是军事指挥中的作战和决策思想,实事求是地做出英明决策。[11]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是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主席以超人的智慧,丰富的经验和远见卓识,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显示了他独特的决策艺术。

毛主席把制定政策看成是“革命政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湘赣边界起义计划失败之后做出转移的决策,向地处薄弱地带的井冈山进发,坦诚与袁文才、王佐共处,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星星之火”的燎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湾改编,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的党建策略;积极推动革命军队的三大任务的落实,打仗打土豪,做群众工作;组织打退四次反围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利于加强军队建设,有利于党的政策的落实,有利于民本思想的进一步落实与巩固。毛主席高瞻远瞩,洞悉了人民在革命中的重要性,力挺“民本思想”,这都是正确的。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不得已而长征,选择北进而不是南下;在长征途中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使长征红军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公正处理张国焘的逃跑机会主义错误,大度地对张之路线进行分析和处理,维护了统一的革命团体;奠基陕北,根据日本侵华行径的实际,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积极促成和平处理西安事变,争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论持久战》的阐述指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时之长,任务艰巨;在实际战争路线中,提出了“游击战”和“运动战”等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抗敌战术,并通过此种战略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使敌后抗日战争对正面战场起到了支撑和协助作用。同时,通过大生产运动,使革命在危急之时得到了物质上的补充,通过整风运动,进一步加强党对军队和党员思想的领导,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内再次出现两党并立的局面。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毛主席主张建立联合政府,争取和平分享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重庆谈判无果而终,在此背景下,毛主席宏观规划解放战争,根据战争形势的科学分析,毅然决然地抓住了战略决战的时机,先后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等三大战役,并最终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进行强有效的战略反攻,将革命进行到底,推翻蒋家王朝,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在这些决策的背后隐藏的是毛主席对于时事的调查分析和客观把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主席在注重事实的基础上结合其深厚的学识,一步步将中国革命从危机转为平稳。过硬的调查研究方法,使其决策具有针对性和独到性,更进一步保证了其决策的科学性。毛主席的决策尊重了现实,也尊重了历史,正是这些英明的决策,奠定了其走上领导岗位的基础,使周恩来、王稼祥、朱德、陈毅等一个个精英成为其忠实的拥护者。也就是因为这种不可取代的作用,使其在党内的地位一步步得到提升和巩固,甚至在危难之际都有人出面挽救,将其推向新的领导高度。

毛主席在王稼祥、周恩来、张闻天的帮助下,通过遵义会议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初步确立了其在党内军事上的领导地位;在新军事三人团中获得了组织上绝对的军事指挥权,实现了党内最高军事领导地位名与实的统一;长征结束,张闻天任总书记,但其实际决策依然由毛主席做出,形成洛毛体制;六届六中全会后,张闻天将党内总负责的工作移交给毛主席,从而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基本确立;1943年政治局会议及七大赋予了毛主席的最高领导地位,并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从这一个个的历史结点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由于决策正确而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向光明,而这也成就了毛主席最终领导地位的获得和确立。

  三、自我启示

(一)抛弃旧成功,挑战新希望

作为领导者,其会面临的局面永远是新的,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在一个时代结束之时,就应该及时找准自己的位置,去寻找新的人生定位。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一个顺时势而造出来的英雄。只有不断改变自己,抛弃旧成功,挑战新希望,一切才会有新的局面,也才可能开拓出新的成功。

作为领导者,或者说想走上领导岗位的人来说,不顾荣耀,只求追求自己的梦想,只求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去开拓新局面,这样的人生状态乃是一个成功领导者所应具备的。往事沉浮,终究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将来。唯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责任,寻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而后为而努力,方能成就大事。

(二)博古且通今,造就好修养

毛主席一生将读书看作其做大的乐趣,更有相关研究人员将读书也作为了其一种领导方式和方法。根据毛主席自己的回忆:“一九三二年秋开始,我没有工作,就从漳州以及其他地方搜集来的书籍中,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的书通通找出来,不全不够的就向一些同志借。我就埋头苦读马列著作差不多整天看,读了这本,又看那本,有时还交替着看,扎扎实实下功夫,硬是读了两年书,后来写成的《矛盾论》、《实践论》,就是在这两年里读马列著作中形成的”。[12]

主席一生,阅书无数,这些书籍,无论书古籍还是新论,他都悉数纳下。也就是这种孜孜不倦地对知识的追求,使其不仅有良好的文化功底,也让其在中体会到了“民本”,体会到了一些优秀的军事思想。“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毛主席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造就好的个人修养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修养不是表面的,它是内化于一个人的行为和举止之间,更内化于你对世间万物的态度。好的修养能够让人做正确的事,能够让人做对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乃是你人格提升的阶梯,是你个人涵养提升的阶梯,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阶梯。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需要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境界。就如同毛主席一样,以读书为乐趣,并能够从读书中去总结,提炼,此乃读书的境界,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晚生读到毛主席的相关语录和其罗列的书籍时,感到有些惭愧。自从接触了毛主席传之后,我也开始了更广泛地涉猎相关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涵养,提升自己的人格和精神。晚生认为此乃这次读传记之后给我的一个比较大的收获。

(三)心中有抱负,脚下真功夫

俗话说:三岁看老。以我看此话不假,如果从毛主席个人的人生历程来看,其人格培养的历程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其关注民生,以苍生幸福为己任的抱负也是很早就有的。一个人不可无志,尤其是大志。心系社会,苦学励志。毛主席在为已逝好友易永畦的挽诗中写道: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蒨,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这是青年毛主席对于民族危艰的深重忧虑,和以雪耻救亡为己任的学子抱负。

虽然我们现在处于一种相对和平的时期,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人有远志”乃是人生的一大动力。毛主席就是在以救亡民族,以拯救苍生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下,在一个个危急关头,在一个个抉择关头,毅然将国家和人民放在首位。严肃军纪、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建立联合政府,这些都是在远大抱负和强烈责任感支撑下的举动。这是一种气魄,一种在远大抱负支撑下表现出来的气魄。晚生为之震撼,作为领导者需要这种抱负和气魄。“志失乃立场失”这是我对目前很多官员落马,很多表面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赚取民脂民膏全身充满罪恶的官员的一个形象的说明。因为他们心中没有了远大的抱负,只有一个个在权色交易下的狭隘心肠。

读罢毛主席的种种,深切感受到了一种远大抱负对于人生规划、对于领导行为的巨大的影响力。这种远大抱负是指南针,指引着正义,指引着永远的真理。

可是,人光有抱负是远远不够的。不寻求合理实现的方式也将使抱负成为笼中之鸟,永远成为一个空想。抱负要靠行动来转换,毛主席乃是这一转换的成功典范。注重调查,探索群众路线,善于做工作,这些都是毛主席积极寻求理想和抱负实现的途径。关注民生绝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地去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才可能做出好的决策。现实看来,有些官员就缺少这一点,老是来一些“拍脑袋”政策,这是万万不可的。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主席就是用脚踏实地的工作方法,逐步了解了群众,从而为积极且正确的群众路线奠定基础。贺龙同志曾经对毛主席对于经济研究有过如此的评价:严格尊重客观实际,耐心倾听各种不同意见,在实践中细心观察,对复杂情况从各方面分析,经过慎重考虑和研究后果后作出推断,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研究,为决策提供依据,为自己的施政方向找到根据,这样才是好的工作作风。领导要务实,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决策,做出正确的决策。毛主席踏实的工作作风,带给党和人民的是一次次的胜仗,一次次的好的改革,好的政策。如今观之,如果些许领导与毛主席相比,应该会自惭形秽。

领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决策所带来的后果如何将极大地影响领导的威信和权威。我们不能否认,毛主席英明的决策在其领导地位的确立和巩固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如何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实事求是,弄清楚事情的原因,弄清楚事情的发展,弄清楚事情的前景。只有对一件事情有着全面深刻的把握,才可能做出好的决策。

毛主席的一切都证明了调查分析的重要性,即脚踏实地干事情的重要性。对于晚生而言,不仅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去慢慢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圆满,生活才会精彩。

晚生不才,对于毛主席的分析也只能到此为止,综合看来,结合自己的学生干部之经历做一下小结:抱负须有,踏实以行,团结力量,注重修养,莫望莫望。最后拟出毛主席的人格魅力和方略魅力,虽然由于才疏学浅,分析不到位,但是作为一种尝试也未尝不可。

人格魅力:坚持原则,责任以行;

方略魅力:以民为本,团结精英。

参考文献

[1]金冲及《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968月第一版

[2]小埃德加·普里尔《十九颗星》,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

[3]俞文钊《现代领导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公共事业管理0601

                                             邓海峰

                                          012006001940



[①] 由于晚生一直钦佩毛主席,且对于有着三年党龄的我来说,如此的领袖岂能直呼其名,因此在本文正文中,毛泽东同志均用毛主席。特此说明!

[②]俞文钊·《现代领导心理学》第27页,此段主要引用的是亨利对于经营者的研究结果,说明经营者具备的天资。这种天资作为领导者来说,也是必须具备的。

[③]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03页,阐述的是领导如何在社会的大熔炉中进步成长并最终成为历史的承载。

[④] 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38

[⑤]最高三人团成员为周恩来,博古,李德

[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为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

[⑦]金冲及·《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第332

[⑧]金冲及·《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第167

[⑨]金冲及·《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第310

[⑩]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31

[11] 小埃德加·普里尔《十九颗星》·军事译文出版社

[12] 金冲及·《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第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