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栩嘉在哪上的高中:说“现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5:22:47
        字典解释的“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合乎客观情况的状况。我们这里要说的“现实”,指的是一种只求现实功利的世界观、价值观。这里的“现实主义”,其核心是“势利”。
  当“现实”和“功利”划上等号后,高尚就最容易成为高尚者的墓志铭。孟子和邹衍、苏秦的遭遇就是明证。孟子同时代的大学问家邹衍、纵横家苏秦,在当世很是吃得开。邹衍到梁国,梁惠王亲自到郊外迎接;去赵国,平原君侧着身子伴行,并用自己的衣服把他的座位擦干净;上燕国,燕昭王不仅恭迎到国界,而且亲自替他清扫道路,可谓风光一时。苏秦也受到各国诸侯的礼待,居然身佩六国相印,一时间荣华富贵天下独步。邹衍、苏秦俨然创下了中国读书人受礼遇的极致。而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却四处碰壁,备受冷落,日子过得极为狼狈。就是那位亲自去郊外迎接邹衍的梁惠王,见了孟子,竟然连“先生”都不愿叫,不恭不敬地叫他“叟”,问他说:老头儿,你不远千里到我这里来,不知你有什么办法为我国谋利?孟子乃亚圣啊,深受孔子“仁义”思想的熏陶,当然不会开口就言利,于是他回答说:为什么要讲利?有仁义就行了。接着,孟子便把仁义之道说了一通,叫梁惠王但行仁义就够了。梁惠王哪里听得进这些东西?便以为孟子迂阔,再也不愿理他。其他各国诸侯,对待孟子比梁惠王好不到哪里去。同为饱学的读书之人,遭遇为什么如此不同呢?中间起作用的就是“现实”,就是“功利”。当时诸侯割据,战争频仍,当此时世,邹衍谈的是阴阳玄妙之术,各国君主听了觉得高深莫测,几乎把他视若神人;苏秦讲的是攻伐之道,正是诸侯们安邦自保,或图霸天下所需要的;而孟子“推销”的仁义,听起来很美,却与现实的“霸业”离得太远,不具备可操作性。高尚无比的“仁义”就这样输给了阴阳玄术和攻伐之道。王跃文先生在谈到这一现象时说:“现世浮华与万世尊荣总是搅不到一起去,这似乎是条教人无奈的历史逻辑。现世总是势利的,只能让圣贤们备受苦难,正如唐玄宗感叹的:‘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这也许就是李白在《将进酒》里所感叹的“古来圣贤皆寂寞”吧。“圣贤寂寞”的背后,是功利的泛滥,是以“势利”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的胜利。
  一个功利泛滥的社会,必是势利小人得志的社会。势利小人们永远逐利而生,直奔利益而去。他们不讲信仰,不讲操守,不讲人格,当然也不会讲什么仁义道德,不会讲什么济世救民,他们操持着一套再实用不过的谋生伎俩,在现实生活中蝇营狗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可悲可叹的是他们总是能够呼风唤雨、左右逢源,总能够把以“势利”为核心的现实主义张扬到极致。
  令人欣慰的是,即使是在现实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不在乎现世的荣华富贵,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似乎只是为了天下苍生。因此他们始终抱定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全然不顾现实的冷酷,百折不挠地追求一种他们认为是最高尚的东西。孟子是这样的人,屈原是这样的人,陶渊明是这样的人,杜甫是这样的人……他们虽然没有现世的荣华,甚至还难免会被一些自命不凡的庸人看作傻子,但他们的人生正如宋代大儒张载所说的那样,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秋万代焕发出超现实的理想的光辉。
  人是生活在现实之中的,作为现实之中的人,我们必须面对柴米油盐,面对功名利禄,面对失败与挫折,面对蔑视与冷落,面对嘲笑与打击,面对麻木不仁与忘恩负义,面对不讲操守却能得好处不讲仁义道德却能得实惠的“现实”。但“面对”不是妥协和顺从,不是同流合污,而是在浑噩之中高扬其理想的旗帜,在向往与追求之中,用心中的真善美,来补生活之不足,来战胜现实的丑陋与黑暗。                                    来源:黄石日报2009年5月14日 作者: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