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女篮名单:展示设计专业图形空间课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3:06:41

展示设计专业图形空间课程

课 程 目 的

   学习,探讨设计思维及基础图形、综合图形丰富的表现语言,将图形与构成形式相结合,扩展形式美与新的表现空间。并将学生的观察方法、造型思维从平面向空间过渡。

第一课:问一下自己:我该学点什么? A:认识自己的专业吗?

   B:什么是展示设计?“展示”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看过今年的毕业设计吗?你印象最深的那个作品,你还记得多少?

 C: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它与我们所说的“展示设计”到底有多少联系?

图形是什么?构成又是什么?“图形”与“构成”在我们设计中出现的频率高吗?

  E:什么是“设计符号”?什么是“设计元素”,学了又有什么用?

 F:电脑辅助设计在设计实践中重要吗?

 G:我的品味怎么样?

PHOMEWORK

以“电脑辅助设计在设计实践中重要吗?”为论题,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无(一句话,一篇文章,一段录音都可以。)

  作业发到:

  e-mail:leiming_baby@tom.com
或本班www.chinaren.com校友录。

第二课: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优秀的作品

图片欣赏的要求:

 A: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找出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从中寻求有用的东西。

在图片中知道和理解“构成”的重要性。知道设计不是盲目的,是具有目的性、科学性与实践性的。

C:不要到处找缺点,要用“挖掘”的态度寻找别人的优点,并学习,变成自己的东西。

HOMEWORK.

  每个人在网上自找两张自己觉得不错的设计图片,然后在下面写一段你的想法。

要求:无(

第四课:图   形

第一节:单形造型法

课题一:二形组合加减法

形态的种类

1、几何形的特点:直线形、弧线行(可以用工具完成的形态,例: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有机形的特点:生机、蓬勃、优美、弹性(例:水滴、鹅卵石、扁豆、马铃薯等)。

不规则形的特点:具有人情味,有一定的情态、情趣。

二、形态的派生与发展(逻辑思维方法的演习)

例:几何形-正方形,如何派生变化成各式各样的形态?

体量、比例关系的变化:(32%)

正方形变成2:3、2:4、2:5等类推变化其长与宽的体量比例关系,可获得不同的长方形。

2、方向关系的变化:(23%)

变化体量比例关系后,改变其方向角度,30度、50度、70度等类推,也是派生发展形态的一种手法。

位置关系的变化:(16%)

   改变各种形态在限定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也可获得不同的单位形态。

4、肌理关系的变化:(6%)

色彩关系的变化:(23%)

   均会出现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表情的单位形态。

三、单形造型法

加法:形+形=另一单形

a几何形+几何形 例:正方形+三角形

几何形+有机形 例:正方形+鸡蛋形

c几何形+不规则形

d有机形+不规则形

例:杯子-长方形+圆环

雨伞-三角形+细长方形

 

组合方法:

 连接法:形与形外形接触,互补遮挡,保持原有特点。

b、联合法:形与形局部联合,组成另一个形象。(coreldraw电脑软件中的“焊接”命令)。

分离法:形与形并列保持一定距离,中间出现负形。

2、减法:形-形=另一单形

a几何形-几何形

b几何形-有机形

几何形-不规则形

组合方法:

 a、减缺法:一个形被另一个形剪去,出现新的形态。 (coreldraw电脑软件中的“修剪”命令)。

透叠法: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处为负形,出现第三个形象(“合并”命令)

差叠法: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处形正形,未交叠处为负形(“相交”命令)

加减综合法$

1、减一加一法 用一个形减去一处补在另一处,联合成另一个新形态。

减二加二法 (以上类推)

3、减二加一法

第二节:形态组合法

课题二:群化组合法

概念:用相同的单位形,不同的数量,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独立形态的方法。

1、对称性群化组合

2、错位性群化组合

方向性群化组合

变异性群化组合

提示!

先选择好单位形,再做相同单形不同数量组合。单形必须具有连续发展性,具有不同方向的形与形组合的可能性。

2、按照课题一练习的连接法、联合法,分离法进行群化组合,将更富于变化。

3、注意正形与负形的关系。二者均要注意美感。

 正形一般为图,形态注目性强;

 负形一般为底,属第二成次。

CORELDRAW电脑软件用“复制”的命令,可以得到无数相同的基本形,应用“变换”、“旋转”、“镜映”等命令,可以任意自由进行群化组合。

HOMEWORK
每人做两张群化组合法作业。

要求:1、格式以例图为准

   2、每张各用A4纸张打印(黑白)

   3、竖版装裱在A3纸上

   4、3个工作日后交

选做:以群化组合法为依据,为“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设计一个LOGO。

第三节:分割构成法

概念:把一个限定空间划分为若干形态,形成新的整体,称分割构成法。

特点:形象中没有底图关系。

形式:数理分割,均衡分割。

课题三:数理分割

概念:按照一定的数列因素、模数因素进行形的分割的造型手法,构成具有数理美、秩序美的图形。

造型思维方法:逻辑推理思维方法的演绎,在数理中寻求创意。

1、等差数列

是加法关系,数列相隔的差级是相同的数字。

例:1、3、5、7、9数列,中间相隔均是28

即:1+2=3;3+2=5;5+2=7

特点:尤似渐变的韵律。

等比数列

是乘法关系,数列中每一个数均乘上相同的数字。

例:5、10、20、40、80数列,每个数据是乘以2获得。

是5×2=10;10×2=20;20×2=40;40×2=80类推其等比数字。

特点:级数变化大,倍数关系。

费波纳齐数列

A+A=B

A+B=C

B+C=D

C+D=E

特点:级数变化适中。

4、模数分割

模数的单位形:正方形;黄金矩形;叠席矩形;三角形等。

特点:着重强调分割形的内在数理结构关系,使形的扩展有一定的模数依据。

自创数列

把多数不同数列关系的分割形组合在同一作品中,自主调节其相互间的面积关系、组织关系,使其形成新的组合效果。
       特点:既有内在的数列结构关系,又有自由支配形的分割的灵活性。)

一、立体构思

课题1——立体构型的逻辑(形态分析法的思路)

逻辑构思的目的就是要把握形态体系。有两中方法:一是先随想、任意做,然后集中分类整理,以便发现以外有趣的盲点再作为新的线索并通过变化、逆反、组合等方法完善形态体系。二是先推导出形态体系、然后再具体制作。这种方法在创造学中被称为形态分析法,共分五个步骤:

 1分析成分要素(线、面、块的空间限定,以及方位、数量、接触和分离的空间状态)。

2将形态要素做数学性排列组合,构成形态的逻辑体系。

3将排列组合的体系视觉化为形体的造型方案

4从众多的造型方案中进行优选。

5以优选的方案为基础,深入发展。

前三项靠逻辑思维来推导,后两项靠艺术感觉。

接下来,要选择逻辑构思中的形态应用于设计。这是先有形态,后去发现适合该形态之功能的逆向设计练习。它比一般设计更需要想象,在开发新的设计方面更有效果。由此更可以看出创造纯粹形态的重要性。

课题2——走出平面(制作的思路)

面对一个平面,经过造型构思:切割(起码要保留一处相连)折叠和穿插,使之达成浮雕或立体形态效果。这种立体形态有极其显著的特征:第一,该立体可以恢复为一个平面;第二,该立体有阳形或称浮形(向上折起的形)、和阴形或称底形(被挖处的形)遥相呼应,成为一项很重要的美学要素。其中由于浮雕式的起伏较小,只要折起即可;而立体形态高低起伏很大,所以必须通过设插缝或连接,方能使形体固定。第三、如果将立体垂直于底座上,即可作为屏风和贺卡造型。直立形态的特点是前后都可以凸出。

课题3——从平面图到立体(图学的思路)任何一个立体的投影(平行光线照射)表象,都是一个平面图形。一个投影点可以表示一个点,也可以表示空间的一条垂直线,或者两者皆有;一条投影线,可以表示空间的一条直线。也可以表示垂直面,或者两者皆有;一个投影区域,可以表示一个面也可以表示空间中的一个实体,或者两者都有;一个封闭的投影面内还有投影线则必定表示一个三度空间的复杂立体。于是,只要给定一个投影图并确立其方位,就可以想象或生成无数个可以满足该投影图的立体和空间形态;同一投影图,若改变其指定的方位,则又可以生成无数个完全不同的立体和空间形态来。典型的作品是将蒙特利安的绘画立体化的建筑形态。

制作从平面图到立体的构型时应注意:

●  面材的厚度(包括点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

●  投影学中规定看到的线画实线,看不到的线画虚线。在这给定的投影图里没有虚线(或者说实线和虚线同等对待),更可以调动创造想象力。

二、  线材立体构型

第一节  连续的线材构型

由几何学的定义可知,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将这个空间轨迹用材料凝固下来,就成为各种实际的形态。不管直线曲线,如果只用一跟线、或想纠缠的线绳,或有秩序 的“堆积”那样去造型,虽可以叫做一跟线本身的积聚,但是,却比聚积更强调连续的意义。当然,也可以有几乎失去了“积聚”意义的形态。

课题1——力象的创造(半抽象形态)

●  强调长短、大小、疏密、朝辑、应接、向背、穿插等规律和结构。

●  利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

第二节 单元线材的构形

课题1——线材的排列

线材的接触排列是刚性节点构造,相邻两根线材间的上下、左右、角度关系决定排列运动的方向;同一视角、可以看到相互交错的两根线材实际长度(重合、平行的情况例外)的原则,决定整体形态的变化;而接触面的大小,则决定结合的牢度。构成的要点是:避免理想化的机械的重复排列,强调重复运动受环境和外力的干扰所产生的个性变化。当然,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加上线材长短的变化,则会更加生动。

课题2——垒积构造

由于靠重力和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来维持形体(节点是松动的,一旦从横向受力就移动滑落),所以不能制作任意的形态。构型时,应注意材料间摩擦力的大小和重心的位置:

●  各部件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如果过大,则会引起滑动而成为不安定结构。

●  相互别着的组合是有效果的。以几个个体的组合作为基本单元,再通过单元的复数作垒积组合,既产生固有的节奏感、有创造出空间趣味来。

●  在组合中利用线材的长短,可以获得变化的“型”。如果在滑节点施以简单的防滑处理(例如刻成缺口)就可以构成更多的的变化。
最后,为了移动和保存,可以用粘接剂固定成刚节点。

课题3——框架构造(平面、立体)

是独立线框的刚性空间组合。分为平面线框(特别要注意节点的形状)、立体线框和由平面线框插成的立体线框。组合方法有重复、渐变(球心、扩展)、自由组合。构型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  可以由重复的基本平面线框(圆、正八边形、正六变形、正方形、正三角形)插成立体框架。如果在基本线框上作些规则性变化。则更会有新颖独特的效果。

●  制作自由组合时要首先固定两个,然后再组合其他,以便作为改动和调整的依据。而且构型整体的顶端不能有平面的感觉,以免妨碍向上方的扩张。

●  若能在单位框架中添加形象,会更加生动有趣。

课题4——桁架构造

一定长度的线材,用铰接点将其组合成三角形,并以三角形为基础发展成正四面体的框架四面体框架就是立体桁架构造的最基本单位。由于各杆件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所以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可以做成既轻又结实的形体。构型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  不要限制于已有的屋架造型,应使杆件连续发展。

●  杆件的长度不一定是一种,尽可能统一成两三种长度,则模型将更有效果。

节点可以用0.6~0.7毫米的铅丝缠绕成星形以作多向插头;为了结合牢固,还要在插入端缠裹棉花并抹少许糨糊。此外,也可以用塑料丝穿引拴结。虽说做法简单,但穿引方向和顺序却比较考究。

三、面材立体构型

第一节 连续面材的构型

由几何学的定义可知,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将这个空间轨迹用面材凝固下来,就成为实际的形态。一般,最能够体现“线的 轨迹”的,是有一定弹性或者柔软的面材。不管直面曲面,如果只用一个面,或者折叠、或者翻转、或者有秩序、或者似乎随意的造型,都能更强调连续的意义。尤其是翻转粘接、表里不分的麦比乌斯环,更有神秘莫测的诱人效果。当然如果再加以切割和折叠的变化,造型将更加丰富多彩。

课题3——面的切割折叠、切割翻转

在正方形的纸上画好等分割的网格,并把方格看成立体展开图。用小刀将网格中某些线段切断(不允许切掉),以便折叠成立体。这种构造的特点是将切缝看作墙壁,沿墙排列的分割单位,必须成单层相连。同一展开图因折叠方法、连接位置的不同,有很多空间(虚)造型的可能。

其次,还可以通过基本切割法(从一边开始向内部作切割、从一边开始切割到邻边结束、从一边开始切割并返回始点、在内部作切割……)将正方形的纸切割成环状或带状,然后再经翻转。就可以创造出连续、流畅、表达速度感的立体形态来。不同线型、不同方向和位置的切割产生不同是视觉效果;同一环状或带状因翻转方向和固定位置的不同,也有较多的造型可能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切割、制造出拉开(花)或翻转(花)的造型。
第二节 单元面材的构型

主要是通过单元形(形状、方向、疏密、大小、直曲)的位置移动来表现运动变化。两个以上的相领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四种:前后排列、横向延长、四方延展、自由变化。其中,自由变化看似容易,但创造运动变化的表情很难,所以必须从“秩序的破调”中学得。单元形的种类不要超过三种,即便是三种也要分出主次,否则,造型效果容易杂乱。

课题1——层面排列(重复、渐变)

用若干同类直面或曲面,在同一平面上(垂直或水平)进行各种有秩序的连续排列而形成的立体形态。这种形态的特征是:正面作为某个扩展的平面形的重叠,侧面则是线的积聚。制作层面排列的造型时应注意:

●  根据整体构思确定基本面型,要求简洁,便于制作,组合后的丰富的变化(通常均固定在底座上)。

●  面型的变化形式有:重复、交替、渐变、近似等。

 ●  层面的排列方式一般为:直线、曲线、折线、错位、倾斜、渐变、发射、旋转及其综合。

●  控制层面间的间隔或空隙极为重要。过分稀疏,形体容易松垮;过分密集,与实体无异;适当的间隙,不仅轻松、潇洒,而且可以考虑在积层立体的内部构成其他的立体(例如连续负形的虚空间形态)。
课题2——面的组合

以单元直面为主。与层面排列相比,在单元面组合中,面的水平或垂直方向、位置都是自由的;单元面的形状可以重复、渐变、对比;两个以上相领面的结合方式,也是以粘接为主,分为点结合、线结合、面结合。其中的“点结合”、“线结合”若不同时应用平面三角形和直交顶角原理,则形态容易溃散。制作面的结合造型时应注意:

●  作为结合面奢应具有一定的厚度(1mm~2mm),断面要成为直角(用砂纸磨光),以便容易粘接。

●  注意平面投影要向四面八方伸展,立面投影要有高低起伏,进深要有层次。

●  通过面的组合,要学习和掌握造型的“部分与部分”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平衡关系。

●  由于面最便于分隔空间,所以,若采用透明材料作面的组合,则更便于观察和感受“空间流动”的关系。

课题3——插接构造(断面、表面、自由)

在单元面材上切出插缝(相互插接的面材各自切割插缝长度的一半),然后互相钳接而成为立体形态。学习初期,多做同一单元形的插接,后期则向多单元的插接发展。插接的形式可以分为几何形体的插接和自由形体的插接。几何形态的插接又分为断面的插接(穿心断面、离心断面)和表面插接(直接插接、附加连接件)。制作面的插接造型时应注意:

单元面的形状、插缝的位置(上下、左右、内外、长短)的宽窄,都根据卡纸的厚度以及预想的成形需要而定。

不用插缝,采取榫眼、扣结的卡纸插接,造型更加活泼潇洒。

●  如果用折叠的开型作交错的插接,则可以创作更独特的结构形态。

四、块材立体造型

第一节  单元形体的组合构型

结合的形式的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然而,任何造型艺术的学习过程,都是逐渐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也就是说“从有法到无法”。所以,这里的研究仍是从规则的、端正的组合开始。组合构型量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组合是以单元形体为前提的。故而首先要确定单元形体(基本的几何形体、几何形体的变形)。

2.  作为复数的单元有:全部是同一形体(重复),类似的形体(近似、渐变),异质的形体(对比)供选择。

3.  作为理念,要把“组合的形式”理解为“运动变化形式”。相邻两个形体之间的关系也有“接触”和“分离”供选择。

课题1——几何形体的变形

单纯而又容易相互区别的形体,被认为是基本形体。基本的几何形体包括:立方体、球形、锥体、柱体、三角体。这些形有质朴的外观、丰富的对称性,而且,通过加工(加法、减法、歪扭、弯曲、伸展、膨胀、分裂、破坏、倾斜、退层、旋转……)可以创作各种动态、动势,产生出千变万化的新形。不仅就单体的形态而言,还可以从几个形态之间的关系或用“时间变化中的形态”这种视点捕捉对象之形的连续渐变(把该时间内几个阶段的形态同时并置)。在这微妙的变形中可以领悟到生命感。这些形态的共同美学特征是单纯形的美各数学性构造之灵活应用。

课题3——几何形体的组合

组合,虽然也是将两个或多个几何形体组织成新的整体,但较之积累、组合更强调相互“嵌合”、“贯穿”(即“体接触”)的结构关系,使人更感紧凑。参与组合的形体可以是同一单元,类似单元、成比的单元,主要培养平衡的感觉。组合时应注意:

●  同轴心贯穿是组合体的基本规律,常于机械造型。

●  平面投影、立体投影要有方向上的变化,以便造成外形轮廓线条的交互作用、相邻表面间的转折过渡。

●  适当地增加一些斜面,会使周围各视角均有良好的透视形象。

第二节  基本形体的分割造型

分割当然以被分割对象为前提,而且我们做分割的目的在于创造独特的形态,所以首先仍然要从基本形体(立方体、球体、正三角锥)的分割开始。其次在单一形体上进行分割,可以调整形体被限定空间的正和负,从而增加形体的艺术效果。第三,根据外部的分割线想像隐藏的断面形,判断内部的分割状态,也是本课题的目的之一。分割的形式很多,可用一个面(各种形式的面)或几个面,一次或多次地切割。分割的结果自然也有各自的表情。

课题1——立方体、四面体的等割

简单的二等分是用一个直面一次将立方体二等分割(连续地切割四个正方形),断面的轮廓线大起来、看着就大;断面保持正方形不动,容易联想原型;若各面都被分割过,再联想原来的立方体就困难了。复杂的二等分割是用直纹曲面一次将立体分割(连续地切割四个正方形),或者通过多次分割(保留着正方形面、或全部正方形面都被分割)完成立方体的二等分割。制作立方体的等分割构型时应注意:
●  作为这种练习的材料,选择粘土、橡皮泥、厚苯板是方便的。

●  对应面的的等分割可以是两面顺应的(直纹平面切割)或者两面逆反的(直纹曲面切割)。

●  越是单纯而且有变化的形态越有效果;要避开复杂的形,要注意各面切割线的交圈;要注意切割线不能有反锥度,以免难以分离。

●  与二等份并列试作三等分割,四等分割极其综合。参照立方体的等分割,还可以做正方体的等分割。

课题2——球体的等分割

为了创造新的形体,球体的二等分割只能用直纹直面或曲面一次将球体二等分割。前述之“正方形的等分割”也可以活用于球体的二等分割,只是应该注意:

●  球体分割所使用的材料只有粘土或橡皮泥。

●  球体分不出立方体的六个面,所以必须在球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画出坐标线,结果形成以中心十字线为界的背对的两个面。在这两个面上画切割线后即可切割。

●  注意切割线不能有反锥度,以免难以分离。

●  如果从球体表,表面无法入刀切割,则可以用针将线刀由切割线上一点穿入球心,达到对面切割线上的对应点穿出,然后沿切割线切割。

课题3——自由分割

因为任何一个立体形都不外乎是由直面、圆柱面、球面复合而成的,所以自由分割就是指切割面(直面、圆柱面、球面)的自由和切割次数、大小、方向的自由。这种构型由于表面的变化十分丰富,所以形态非常生动。只是要求更加注意“变化”于“秩序”的辨证关系:
●  长短和大小应暗含有一定的数量比例。

●  不同形状的表面在主次上应有所区分。

●  切割的方向可以是垂直、倾斜、水平、平行、并形成不同凹凸的表情。

课题4——分割、组合

经过分割后再进行组合构型,又称作分割移位。其特征是不管等分割、比例分割、自由分割;也不管被分割的块体全部或者部分使用;由于被分割的块体之间具有形的关联性、数理的关联性,所以很容易成为构造合理且机能美的作品。强调这种关联性的组合组合形式是贴加(强调部分与整体的数理关系)、分离(突出咬合型的缝隙)和翻转(相互显耀断面直至背靠背的对称型)。应该特别注意的是:

●  部分形越是单纯越能制作出大小对比明快感;部分形越是复杂则其形象越固定化。

●  部分和整体之间具有共同比值和形的正负关系,是此构型的特点,必须予以强调。

第五章  立体感觉

教学目的和重点

尽管许多人都有健全的眼睛,然而艺术形体的最深刻最真实的秘密,却是眼睛所看不到的,它只能为心灵所感受。也不是一般心灵都能感受到,实践证明: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把握它。所以,绝大多数的人要经过特殊的训练。训练的内容是认知形态的本质——力感的表现。这虽然与理解力有关却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容。使抽象作品的内容具象化的不是外部的形态、而是外部形态内作用着的各种力。例如,运动变化就是力感,雕塑就是量感、空间感,动势等也是力感。故而,要创造充满力感的形态必须:

利用微妙的凹凸关系、面和轮廓的音律变化等,给与无机的物质以有机的生命形式,让冷漠凝固的物质成为人类感情的对应物。

造成脱离正常姿态的内部紧张,再经恰当处理即产生强有力的单形态,从而引出人们对力的感情来。

 排斥对称形,创造从哪个角度看都不相同的形体。

 从自然界中获得形态和节奏的法则,把抽象和人性这两个要素在作品中相结合。

第一节  量感

量感指心理量(重量感、内实感、结实感、轻量感、内空感、薄弱感甚至扩张的量),是建立在物理量基础上的力感的形体表现,被知觉为生命活力。无论表面做得多么漂亮,不能让人感到生命活力的形体是不可取的。生命活力亦有增长和衰退的不同表现,只有反应人类本质力量的(即前进的、向上的、勇往直前的)情态,才能算是美好的形态。给形态注入生命活力的方法,是在厚重感的基础上台阶创造动势、对外的反抗感、生长感、一体感、速度感……

课题1——生长感

生长形式非常复杂,从孕育、出生、发育、成长、成熟到复苏、再生……而且,每种生物在每个生命阶段的生长表现形式又各不相同,这就是给构提供了极其广泛的参照对象。如能将生物生长变化的表现形式抽象地借用到构型中来,就可以使人产生欣欣向荣的精神力量。这种形态又称作“仿生形态”,创造仿生形态时应注意:

●  特别是要注意生物体的尖端部分,因为生长形式在尖端表现得最明显。

●  必须作为构造法则、作为运动变化的形态来观察和把握生物形态。

●  将繁殖、孕育、再生、发育的抽象意义作等价变换,并成为构型的发想方法。

课题2——一体感

所有的生物,其肌理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形态的整体特征是:

●  整体的稳定平衡。任何生物形体的局部变动都会带来整体的相应调整。

●  中心线的相互贯穿。相当于生物体的血管和脉络,这对于组合体有构型尤为重要。

●  表面过渡自然。使人感觉像生长出来而不是镶嵌进去的。

课题3——速度感

生命的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新陈代谢,一种永不停息的运动。速度自然是运动的表现形式,当然就传达着生物的各种不同情绪。速度感是单位时间内所移动距离的感受,由节奏的快慢或运动轨迹的断和连、运动方向的突变和旋转来表现。通常:

●  密集的节奏快;松散的节奏慢。

●  连续的轨迹快;不连续的轨迹慢。

●  方向渐变的运抵快;方向突变的运动慢。

●  快者,有活力、潇洒、流畅、具有现代感受;慢者,稳重、强力。直方体的动势创造就是速度感的表现。

第二节  空间感

空间感即心理空间,其实质是面的扩张和立体的扩张(外部空间),又称为“知觉力场”。形态不仅具有平面的空间扩张感觉,而且在上下方向上也有力场。处理知觉力场的技法是造型中的“造动势”和“取间隔”(两个形态一起配置时,或让人感到舒适、或让人感到规矩零乱、、或让人感到窘迫不畅……都是由其间隔大小来决定的),它涉及形态的空间扩展和紧张感测定。

课题1——间隙空间的紧张感

形与形作十分接近的配置时,所夹持的空间是生机勃勃的。这是由于对峙组形的引力强烈作用、提高了紧张感的缘固。然而,一般人只看到形体,必须有意识地将注意力转移到间隙上来,才能看到空间形态。所以,巧妙利用这种空间形所具有的效用,是艺术设计师的重要任务。

●  规则的间隙空间可以造成巧妙的“适合”形态。

●  游廊墙上的漏窗,作为“取景框”起到“对景”、“借景”的作用,丰富了空间效果。

●  百页窗的间隙不仅能使视线透过,而且还造成一种“景物闪烁”的效果。

●  顺着狭窄的胡同走向广场,在逆光的建筑缝隙间透出光亮的高塔,接下去宽广的广场爆发性地在明亮的光照中展现眼前,构成为随时间流动的感动性空间。

●  随着间隙空间的数和量之增多,则可以表示出与看到的形同样大的存在意义。

课题2——强化进深.

进深,指前后距离。强化进深,指在物理进深的基础上创造心理进深,扩展空间。具体做法主要是利用透视经验:

●  加速透视消失线的变化,犹如根据门和门框的相互关系,来判断门开的大小(深浅)。

●  多数形体前后遮挡效果以及大小渐变造成的空间层次。

●  线面的肥厚化和形体虚假的量块感。

●  利用阴影的明暗。

●  利用结构级差。

课题3——非真实体形态

利用“影”或“像”也可以考虑各种构型,只是这些形态是靠眼睛看出来的,靠脑子想出来的,是形体的扩张而不完全是客观存在,所以将其称之为非实体形态。创造非实体形态的技法有:

●  利用“平面”或“角空间”的镜面反射,构成神奇的空间和立体形态 。

●  利用曲面镜的反射,将歪曲的对象还原为正确的形象。从特殊的视角看是正常形态,变动一下视角立即就变为歪曲形态。

●  利用负的量、负的形,取代正的量、正的形,从而构成独特的新形态。

第三节  立体错视

所谓错视,指言观判断与客观存在不一致。究其原因,盖因错视是一种知觉错象。既然知觉是感觉刺激变成有意义的个人经验的历程,自然需要经过心理判断,此乃知觉与物理映射不同之处。在造型领域中,为了达到设计的预期目的,必须矫正或者利用错视。关于矫正错视以调整形态的比例、大小或正形、装饰(隐蔽、变貌、拟态),已在西洋建筑、柱式、头盔、机械把手……中建立了规制,这里仅就利用错视的造型进行研究,创造意想不到的、奇特的形态。

课题1——强调绕观的立体构型

立体形态有进深,可以绕观(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同形态),紧紧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创造出有特定视角的造型。

●  利用光影效果在一个空间内暗示性地制作新的空间。

●  利用遮挡效果、强调“步移景异”的形态。

●  从一般视角看去是普通的立体形态,从特定视角看去,平面部分也变成了立体。

●  创造“角空间(犄角、边角)”上的平面形,却让人看到立体形的效果。但是,一个注意点是用单眼观看会更好。

课题2——其他的立体错视

光影是附属我们这个世界的,认识物体存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认知弯曲和进深的线索。日常,人们习惯了从上往下投射的光,一旦遇到从下方来的光时,头脑则会发生混乱(将凹的物体看成凸的)。

视觉情报显示进深的线索是:生理因素(水晶体的调节、双眼视差等)和经验因素(远近的配置、等级梯度、重叠等)。而我们眼睛的网膜是把外界捕捉成平面的,所以经验因素就起了主导作用。利用轮廓的完整呈现与遮挡效果,就可以远近逆转。

通常,人们的一个视角不可能看到对象物的所有方面,从而产生依据经验的推论,并可能因推论和思考而判断错误。据此,许多平面中的形态,就可以通过指定视角看成立体。

其次,在静止时根本看不到色和形,通过旋转运动可以显现;把构型与旋转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造成进深和运动方向的魔术,成为很有魅力的表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