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民三女儿:茅以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8:43:50

茅以升

所属分类: 人物 历史 热点人物

摘要:

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最早从事科普事业的科学家之一,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奠基人之一。1950年当选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一生发表200多篇论著,其中科普论著文章约占1/3。

提问 编辑摘要 人物基本信息 中文名: 茅以升 别名: 字唐臣 家乡: 中国江苏省丹徒县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896年1月9日 去世年月: 1989年11月12日 所处时代: 现代 职业: 科学 桥梁学家
教育 教育家
其他 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 思益学堂,江南商业学堂,唐山路矿学堂,美国康奈尔大学 成就: 创立茅式定律
重要事件: 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
名言: 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代表作品: 《桥话》;《中国石拱桥》;《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 还有未完善内容,

人物关系

编辑
  • 戴传蕙妻子
  • 权桂云妻子
  • 茅青侄孙
  • 茅于燕女儿
  • 茅玉麟女儿
  • 茅于越儿子

茅以升

 
目录 [隐藏]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丹徒县,1989年11月12日因病逝世。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中科院院士、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奠基人之一。20世纪30年代,茅以升在钱塘江上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结束了中国江河上的钢铁大桥由外国人建造的历史。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茅以升长期致力于桥梁科学研究、教育和工程建设,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桥梁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54年起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简历

茅以升-求学经历

         

早期经历

茅以升家族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指出开矿山、修铁路的重要性,坚定了茅以升走“科学救国”、“工程建国”的道路,他从此更加奋发读书,把建设祖国视为己任。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

 

国外求学

1916年茅以升通过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其成绩之优秀,使该校教授们大为惊讶和赞叹。一年后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当场宣布:今后凡是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原唐山路矿学堂)的研究生一律免试注册,茅以升为母校在国外争得极大声誉。

1917年,茅以升获硕士学位。经导师贾柯贝(H·S·Jacoby)介绍,在匹兹堡桥梁公司实习。同时茅以升又利用业余时间到卡利基理工学院夜校攻读工学博士学位,1919年成为该校首名工学博士。

1921年茅以升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茅以升-任职经历

        茅以升

回国后,茅以升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唐山交通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

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

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

1950年,茅以升担任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后为院长)的职务。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1959年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茅以升-钱塘大桥

         

意义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修建背景

钱塘江大桥开工于1934年。当时,浙赣铁路正在兴建,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钱江乃著名险恶之江,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水势不仅受上游山洪暴发之影响,还受下游海潮涨落的制约,若遇台风袭击,江面常逞汹涌翻腾之势。钱塘江底的流沙厚达41米,变迁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因此,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工程技术界也认为在钱塘江上架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钱塘江大桥  

修建困难

建桥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打桩。为了使桥基稳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木桩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打轻了下不去,打重了断桩。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使原来一昼夜只打1根桩,提高到可以打30根桩,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建桥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沉箱上再筑桥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开始时,一只沉箱,一会儿被江水冲向下游,一会儿被潮水顶到上游,上下乱窜。后来把3吨重的铁锚改为10吨重,沉箱问题才得以解决。

第三个困难是架设钢梁。茅以升采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涨时用船将钢梁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省工省时,进度大大加快。

 

建成

钱塘江大桥是一座经受了抗日战火洗礼的桥。建桥末期,淞沪会战正紧,日军飞机经常来轰炸。有一次,茅以升正在6号桥墩的沉箱里和几个工程师及监工员商量问题,忽然沉箱里电灯全灭。原来因日军飞机轰炸,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钱塘江桥冒着敌人的轰炸,终于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钱塘江大桥既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中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茅以升先生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中国一些重要桥梁工程,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些负责人都曾经历过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洗礼。

茅以升-武汉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中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茅以升设计这座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0.4米。大桥将京汉铁路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中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茅以升-贡献

         

桥梁专家


茅以升

茅以升一生勤奋学习、不断研究创新。结合钱塘江桥的设计与施工,他与工程师们共同研究“流沙与冲刷的关系”、“如何将木桩头深深埋入江底”、“倾斜岩层上的沉箱如何稳定”、“合金、铬钢杆件的性质”等,研究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古代桥梁等问题。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和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和审定中,他的技术、经验和智慧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1979年茅以升应邀访问卡利基—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铁道科研奠基人

茅以升深知科学技术进步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1950年,他接受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后为院长)的职务。这时他虽已年过半百,仍以过人的精力,不辞辛劳,开始了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创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的辛勤耕耘,铁道科研院已发展成专业齐全,实力雄厚的综合研究机构,为铁路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茅以升则是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奠基人,是铁道科研事业的开拓者,在科研领导工作中一贯主张理论结合实际,强调继续教育,倡导专题经济核算,支持新生事物。

 

科普事业家

茅以升是最早从事科普事业的科学家之一。1950年,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他当选为副主席。他是最勤奋的科普作家,在他发表的200多篇论著中,有关科普工作的论著和科普文章约占1/3。他的《没有不能造的桥》一文,在1981年荣获全国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

 

教育家

茅以升先后担任过国立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华北交通学院组成的北方交通大学校长。在任校长期间,对校务管理、教学体制,课程设施、教学设备等,都作过重大改进,使学校出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深受师生的拥护与爱戴。 茅以升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际使者

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茅以升曾先后率团访问捷克、苏联意大利瑞士法国葡萄牙英国瑞典日本、美国,并作学术报告。茅以升在华侨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工作,号召两岸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统一“大桥”各修一座“引桥”,使海外华人、港台同胞深受鼓舞。


 

茅以升-主要著作

       

《桥梁桁架之次应力》美国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 1919
《钱塘江桥》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出版社 1950
《武汉长江大桥》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58
《中国桥梁·从古桥到今桥》北京外文出版社
《中国古桥技术史》北京出版社 1986
《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联系实际》人民日报
《我国铁道科学研究的远景》全国铁道科学工作会议会刊
《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体制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十年来的土工与土力学》工程建设
《我国铁道科学技术的成就》土木工程学报
《桥梁和桥梁技术》人民日报,
《谈谈科学与科普的关系》文汇报
《力学中的基本概念问题》(1961年).茅以升选集,1986
《科学与技术》(1962年)茅以升选集,1986

茅以升-婚姻

       

茅以升一生有两位妻子,一位是发妻戴传蕙,另一位是悉心照顾自己的权桂云。

 

戴传蕙

茅以升家庭

戴传蕙是茅以升父母做主定下的妻子,订婚时茅以升十七岁,妻子十八岁,身材高挑,气度娴雅。戴传蕙生于江苏扬州的一个诗书之家,戴家同茅家是门当户对,还有亲戚关系,戴传蕙的三婶是茅以升的姨妈,正是通过这位姨妈的撮合,两人结下了姻缘。

1912年,两人正式结婚。婚后,茅以升回到唐山读书,毕业后又去美国留学,戴传蕙则独自带着长子茅于越在婆家过大家庭生活。茅以升回国并找到工作后,茅以升、戴传蕙便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此后的生活充满了动荡,戴传蕙跟着丈夫搬了无数次家。据茅以升长女茅于美回忆,从茅以升搬出老家,到1949年前,他们全家搬家达三十余次,生活动荡可见一斑。戴传蕙也因动荡的生活一直虚弱多病。
从1934年起,戴传蕙的病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是生理上的不适,精神上也开始错乱,当时茅以升刚刚接手建钱塘江大桥,本来就繁忙,妻子病倒后他更是心急如焚,好在亲友很多都来轮流照看。茅以升遍请杭州的医生诊治,都没有什么效果,他的岳母更是焦急,劝茅以升去城隍庙烧香。

戴传蕙曾经几次自杀未遂,留下的遗书茅以升一直保留着。一有生客来访,戴传蕙立即恢复正常,出门上路也行事如常,外人看不出她有病,可一回家见到亲人马上犯病。此外,戴传蕙患病期间照样能够写信,且文通理顺,根本不像一个病人的文笔。家中需要回复的信,给子女或给亲友的信都由戴传蕙执笔。

最后大桥建好,戴传蕙的病自然而愈,并且再也没有复发过。茅以升夫妇非常恩爱,不离不弃,在妻子重病期间,始终非常耐心地关爱照顾妻子。

 

权桂云

茅以升在“正室”外还娶了另一个女人,出身于贫困家庭的权桂云。权桂云是苏州人,父亲早逝,母亲独自带着五个女儿艰难生活,为了拉扯几个孩子长大,靠帮人做针线为生。权桂云是家中的老四,性格温顺,秀美娇小。

1946年,在上海工作的茅以升和妻子戴传蕙两地分居,经朋友介绍,茅以升认识了权桂云,并对这个妩媚端正的女孩产生了好感,两人年龄悬殊,但权桂云非常喜欢茅以升。权桂云文化水平不高,却温柔体贴,从不提出任何过高的要求,但性格内向懦弱,解放后,由于受到各种压力,很早就得病去世。茅以升也非常爱惜权桂云,直到年老并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强大压力时,他都不愿意遗弃这个已经同自己生活了很久的女人。

附图

上传图片 
  • 词条对我有帮助
    支持
  • 词条还有待完善
    编辑词条
  • 收藏词条
    至个人空间

  • 首次分享
  • 分享到
    开心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hudong.com

其他内容来源:
人民网:茅以升,2009年09月11日
人民网:茅以升等30名先进人物当选“共和国铁路楷模”,2009年10月20日
重庆晚报:茅以升家族的百年传奇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茅以升
被引用: 茅以升已被如下媒体引用 我来补充
互动百科联盟技术百科
开放分类: 我来补充
人物
历史
热点人物

讨论区(8)

更多>> 标题 作者 时间 最后回复 摘要出生年龄 222.201.230.* 10-01-19 15:00:14 李想 李金凤对“茅以升”进行了修改 李金凤 10-01-08 10:52:10 李金凤 李金凤对“茅以升”进行了修改 李金凤 10-01-08 10:46:12 李金凤 李金凤对“茅以升”进行了修改 李金凤 10-01-08 10:44:06 李金凤 李金凤对“茅以升”进行了修改 李金凤 10-01-08 10:38:14 李金凤
  • 标题:
  • 内容:
  • 自然
  • 文化
  • 人物
  • 历史
  • 生活
  • 社会
  • 艺术
  • 地理
  • 经济
  • 科学
  • 体育
  • 技术
  • 今天
  • 分类树
  • 搜索排行

编辑者

共14人协作
  • 宁静的心 [最大贡献者]
  • 李金凤 2010-01-08
  • 宁静的心 2009-11-12
  • 静月琥珀 2009-09-02
  • 纪念网无尽的爱 2009-01-22
  • 死侸會佨垀伱 2008-11-29
  • 师清 2008-11-06
  • updatebao 2008-11-04
  • 一心两翼 2008-09-22
  • 天边月色 2008-09-14
  • wealthxiaoxi 2008-09-13
  • 李海静 2008-08-07
  • 愛上卡門 2006-12-15
  • 200000245352 2006-12-09
  • 土匪甲 2006-06-22

相关词条

知识云 完善
李春
钱塘江
孔子
钱塘江大桥
西南交通大学
桥梁工程发展史
赵州桥
中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铁路桥梁工程
更多

所属任务

  • 星座名人之摩羯座
  • 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0北京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