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元素颜:中共三代最高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巡礼:乔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23:05

中共三代最高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巡礼:乔石

——献给为中国共产党事业发展殚精竭虑的人们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修身齐家治国的智者

                                    ——记不一样的蒋委员长:乔石

前言:成大事者,修身齐家治国兼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有一代人,出生于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投身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缔造了伟大的新中国;成长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大发展时代,默默扎根基层,挖石油炼钢铁,奠定了新中国发展的基础;磨练于大饥荒的艰辛和文革的动荡年代,扶摇迎难而上,修计划改谋略,吹响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成就于社会发展的大变革年代,勇挑社会大梁,变制度立法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驾护航。这样的一代人,是我国历史上特殊的一代。他们经历了百年的历史沧桑,见证了共产党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这就注定了他们身上有着非同常人的特点:既有开国元勋的坚韧不拔,又有市场经济改革者的敢于创新;既有民国时期沉淀的历史底蕴,又有现代社会积聚的开拓精神。这一代人,无不是修身、齐家、治国兼有的智者!乔石就是这一代人中的典范。修身、齐家、治国——在乔石身上都得以鲜明而独到地体现。本文以寥寥数笔,道不尽乔石所蕴含的所有优秀品格,仅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大家共享!

                          一、总篇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

从194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到1948年组织上海学生运动,从杭州市委青委组织部部长到酒泉钢铁公司陕西工程管理处党委书记,从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到中央组织部部长,从国务院副总理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的经历遍布各个领域。在58年的政治生涯中,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务实能干的能力以及稳重踏实的作风,乔石逐渐从上海的地下党员登上了最高政治舞台。在上海少年得志,他可以修身养性、砥砺自我,积蓄日后爆发的能量;在杭州升迁不遇,他可以毫无怨言、扎根基层,以自身的行动证明自己;在文革时期被打压,他可以勉励自我、埋头苦干,踏实为群众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改革开放,他可以把握大局、开拓进取,为经济体制改革保驾护航。他给人的形象是“如椽的巨笔,清廉的家风,可敬可亲的领导人形象”。由于原来姓蒋,原名叫“蒋志彤”,又担任过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因此被称为红色阵营的“蒋委员长”。

他,出生平凡,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终成国家级领导,靠的是自己艰苦奋斗和刚毅不拔的决心,靠的是自己意气风发,斗志激昂的革命热情,靠的是自己不惧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靠的是自己锐意进取、顺应时势的远见卓识,靠的是自己不断地批判与自我批判,不断地学习和修炼。无修身,无以治国,身正才能处事公道,天下信服;无养性不以齐家,家不齐何以立天下、治天下?

                          二、修身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 轼《晁错论》

——“少年坚忍,初露英雄本色”

    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凡成大事者,必有青云之志。乔石也不例外。

自1940年8月在上海南方中学参加中国共产党到与日伪政权进行持久斗争;从1945年8月国民党发动的内战爆发时乔石留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到策划“1.29”学生运动,从1949年上海解放担任上海地下党区委书记到杭州市委青委组织部长,乔石在少年时期展示出来的坚忍决定了他以后发展能够达到的高度。俗话说:三岁看八十,那么16岁的乔石冒着生命危险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意味着:一个新的政治新星将要诞生。在上海的十年时间里,乔石在无数次受到迫害的情况下依然坚定信念:人民应该得到温饱,社会的秩序应该得到重建。后来乔石曾说:“在上海的那段日子里,我过着非常危险的生活,尤其是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那段时期,我要时时警惕着被特务盯上,但这是我为理想奋斗的最重要的时期,因为那时我就一个信念:人民都应该得到温饱。这也是当时入党的梦想和动力。”这样的理想和信念对于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却是举足轻重,对他的政治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塑造了他为人处事的性格。

——“处事不惊,方显智者谋略”

“善于选择,亦巧亦拙;令人满意,亦圆亦方;精于造势,亦正亦邪,看淡结果,亦趋亦避。”乔石正是这样一个“低而不软,儒而不弱”的政治家。

从上海的地下党区委书记到杭州市委青委组织部长,从国务院副总理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乔石总是给同事、群众一个形象:处事稳重,办事踏实。尽管政治风云变化,但是乔石总能“逢凶化吉”,处之泰然。他能够这样的法宝就是处事不惊。“听任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上云卷云舒”这既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人生状态,更是人生的道理。乔石正因为习得此道,方成大业。而习得此道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陈布雷。乔石在政治上精心效法陈布雷:一不搭攀关系,二不抛头露面;三不取巧怠慢,四不奢侈豪华。但更深层次他思考陈布雷为什么能够以此四点为作为官场的原则,这不仅是效法为官之道,更吸取了为人之道:人生昂扬不张扬,处事不惊方能成。正因为独善其身,职务和权力随着每一次挫折都不断提高,从书记处候补书记到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从政治局常委到全国人大委员长,这就是智者的为人之道。

——“清廉正直,有贤者之风范”

毛主席强调过:“可能有着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乔石谨记毛主席的教诲,深知当年国民党政权的经验与教训,严格地廉洁自律,同时也深受陈布雷的影响,坚信成大事者必先持身以正,以身作则。每每有下级送上礼物,他都要求家人如数付款,并立即做好登记。不仅如此,每次乔石去地方考察,必然不带家人、亲戚、朋友。他要求亲戚朋友不要找他介绍工作,不要找他讲人情。有位和乔石共事过的同事说:乔石平时看起来比较随和,但是做事非常有原则,在政治方面更是如此,家里人都没有找他介绍工作。持身以正,这是官场的规矩,也是一个政治家的基础。持身不正者,何以持天下;持身不正者,何以治天下。乔石的人缘很好,但是从来都没有人找他介绍工作,因为大家都知道其原则,这就是贤者风范。

——“常怀感恩,见证赤子忠诚”

“一个连祖国母亲都不爱的人,他能够爱谁?”乔石心中常怀感恩之心。乔石一生有三大感恩:对党和祖国的感恩、对父母的感恩以及对朋友的感恩。在文革中,乔石一家受到了劫难。妻子翁郁文被造反派打成“暗藏在共产党内部的敌人”、“化成美女的蛇。”乔石因与国民党元首陈布雷有间接关系也受到了牵连,被下放到基层锻炼。但乔石没有怨恨党,他认为:母亲错怪了孩子,孩子怎么能够怨恨母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乔石。在基层上认真听取群众的评议,改进自己的作风,最终得到了平反。

在对朋友的感恩上,他始终不忘当年陈伟达的知遇之恩。1950年,乔石在时任中共杭州市委书记陈伟达的提携下,成为中共杭州市委青年委员会书记。而后乔石总惦记着这份知遇之恩。在陈伟达离京到杭州当“西湖寓公”时,乔石仍然对陈伟达多方关照,一有机会到杭州,必定亲自登门拜望。1990年3月18日陈伟达病逝于杭州,乔石专门打电话给陈伟达的亲属表示慰问,并派身边人员到杭州送上花圈和挽联。对于当年的恩情永记在心。

对父母的感恩更不用说,母亲含辛茹苦将乔石养大,自小受到母亲的影响,乔石的性格变得很坚忍,可以说母亲是乔石的启蒙老师,没有母亲,乔石不可能读书,也不可能有后来仕途发展。乔石常常说:“母亲就是我最好的老师。”每年乔石无论再忙也会回家看望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中国古代智者贤士,为人处事拥有原则,但其原则都来自:忠、孝、义。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朋友尽义,这诠释了乔石一生的感恩之心。      

                        三、齐家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媵文公下》

——“出生贫寒家庭,少立家国之志”

乔石生于上海,祖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中一个叫定海的地方,位于浙江省东部的杭州湾缘,长江、钱塘江、甬江人海交汇处,与上海市一水之隔。乔石本人也曾回忆说:我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可以说我家只是个很普通很普通小职员背景。等到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家里连小职员的地位也维持不了了。当时家里还有几个弟弟,我就开始负担自己的生活。所以说,我从小就生活在清苦的家庭中,我参加革命的时候很年轻,有五十多年了。我也糊里糊涂地混了半个多世纪了。」乔石的母亲辛劳一生,宁可自己忍饥受寒,也要供养乔石读书。尽管出身贫寒,但是乔石从懂事起就认定要为家庭分担责任,不让弟弟们受饿。不仅如此,他更下定决心要让天下穷人不受衣食温饱问题困扰。这决定了他从中学时期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不断接受新思想,并立下家国情怀。

——“历经艰辛磨难,不忘以身作则”

儿时的苦难生活让乔石学会了如何严于律己;青年时期陈布雷的影响,让乔石知道了为官之道在正直、清廉;中年时期的大起大落,让乔石明白了欲成大事者,必先要内敛稳重,持事以公。因此,乔石清正廉洁,从不贪污受贿,哪怕别人送的很少的东西他也会记下,必让家人把钱给别人,并以身作则,教育子女。乔家并不宽裕,尽管乔石后来位居国家领导之位,但是对家人他有一个原则:家人、亲戚、朋友都不能够通过他的关系谋取职位。在乔石的严厉要求下,子女都要自食其力。在担任党和国家的高层职位期间,并没有为亲戚朋友谋过一官半职。他的女儿就读的学校是普通的中学和大学,去美国深造后直接留在美国工作而不是在国内利用父亲的政治威望做官二代。乔石对女儿很尊重,每每鼓励她树立自尊、自强的信念,走自己的道路。女儿在美国毕业后向乔石询问以后就业的问题,乔石对女儿说:你应该有自己的平静而体面的生活,而不是通过关系谋得职位。

 ——“自小离家闯荡,笑问客从何来”

   “极心无二志,尽公不顾私。”乔石私人生活很低调,以至于大部分乡亲邻里都不清楚自己村里有这么一位“大人物”。乔石总是强调自己是人民的一份子,没有人民,他什么也不是,他也以同样的原则要求家人。在位时,乔石对家里人千嘱咐万叮咛:不要出风头,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能够不公开讲话就不公开,能够不参与就不参与;不要在乡里炫耀自己。以至于每次回家扫墓,乔石都被当成客人,并被笑问客从何来。据媒体采访,几乎没有民众知道乔石是村子的人,一是因为乔石少时离家很少回去;二是因为乔石约束家人,不要因为家里身居高位就炫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来都不是乔石的为人处事之道,而是乔石一生最为反感的事情。

——“倚天照海无数,英雄何问归处”

    曾国藩曾说过:“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这话也是乔石一生持家有道的总结。英雄不永远都在历史的舞台上,总会有落幕的时候。有记者曾问过乔石:“您退休后打算干什么?”乔石很简单回答:“一个普通的民众”。乔石言行一致,在退休后,他严格要求自己,不问事、不参事,老实做好一个普通民众。同时,他也要求自己的子女不要向媒体公布自己的任何信息,不要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以至于在建国60周年、北京奥运会的场合都没在荧幕上见到乔石。乔石常说:“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把自己奉献给党和国家。而不是向党和国家要什么。”这见证了一个智者的一生。这样一个朴素的智者,修身齐家已然臻于一体,浑然天成,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人生财富。

 四、治国篇

                     平穗干练,韬略在胸——邓小平

——“少怀为民之志,身负治国大任”

投身共产党之初,乔石先后在上海南方中学、光华大学附中等校学习。一九四二年,乔石未满十六岁即已经在中学里正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出任党支部书记;一九四三年一月,根据抗日战争的形势发展,中共中央华中局把原来的敌区工作部更名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工作直接由华中局城工部领导,这段时间乔石主要在上海地下党学委中负责组织发展工作。此后长达五年的敌后抗战时期,他冒着随时被日伪政权抓获的危险,为中共上海地下党发展了不少成员;在此之后的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更高一级的地下党职务,担负组织发展工作;到解放上海前夜,乔石已经官至中共上海地下党区委副书记。尤其是在一九四八年的“1.29”学生运动中,乔石是主要的策划者,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瓦解。

这些磨难和经历,培养了乔石青年时候的责任感和民族感。乔石曾经回忆说:“其实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革命的真正含义,只知道要天下的穷苦百姓都能够过得上好日子,要为天下百姓谋取福利。但是随着阅历和经历的丰富,才明白这些和革命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乔石就毅然立下为祖国奉献、为民族奉献的大志。

——“事无巨细,必先明明洞察”

治国者,必能知事、明事、执事。乔石正是这样的一位治国者。事无巨细,每件事情都得亲自过问。自早年担任党支部书记起,事无巨细,就是他的最大特点。每一件事情,都得办好办实。每次党支部工作报告、工人起义和学生运动的计划书都得增删几遍,然后才能够付诸实施,尤其是1948年的“1.29”学生运动时候,乔石从运动的策划、组织、处理都亲力亲为,保证每一个细节都不出错,这为乔石赢得了“实干能干”的美名。不仅如此,在抗战期间担任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秘书主任时候,对作战的方案做得工整完善,博得邓小平和贺龙等人的青睐。后来,尽管位居高层,但乔石依然不改这个习惯。每年到荔枝成熟季节,都要自己掏钱让秘书把最新的荔枝买来,亲自分成10份,分别给康克清、邓颖超等十位尚在世的革命遗孀家里。仅此一个细节,就足以显示乔石其人为人处世的细心和周到,这是乔石一生所秉持的原则之一。

——“为政不在多言,多干实干”

“为政不在多言”是乔石的座右铭。乔石性格深藏不露,在政治上,他是个实干家,他待人随和,遇事果断,周到谨慎。从基层党支部书记一直到全国人大的委员长,乔石一直都给人以“为政少言,实干为主”的形象。在解放前期,乔石已然是上海市地下党的负责人,有八年的党龄,但是在解放后他被调到辽宁鞍安钢铁公司,仅仅担任一个副处长。但是乔石对此毫无怨言,并自我陈述:“无论国家哪里需要我,我都服从安排。”他在任上一直干满,并带动了一大批的技术工程研究以及为我国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文革期间,乔石一直受到打击,被下放到“酒钢”锻炼的时候,乔石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另一句是“母亲错打了孩子,孩子怎能怨母亲?”,在“酒钢”上乔石努力思考,多干实事,练出了第一炉钢,成为“酒钢”发展的奠基人。

因此,乔石一直在政治上讲究实用性,并不爱出风头,这也决定了他能达到的高度,可见一个人的德守和操行能够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这样的风格,使得乔石尽管饱受磨砺,但最后依然不忘青云之志,报效祖国。

——“特殊背景,效力外交大业”

1963年,乔石正式进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在进入对外联络部工作之前,他有三大背景:一是入党以来长期的地下工作;二是“酒钢”和辽宁钢铁厂的基层经济建设经历;三是在这份工作之前进行过马列思想体系专门的探讨,同时也在中央党校培训过。这些丰富的经历使得他在任何一个职位都能够游刃有余。在进入中联部干事过程中,中苏关系恶化,中苏公开论战全面开始,乔石以特殊的三大背景为支点,以研究员的身份,每天搜集大量材料,然后再应用自己已经能够大段背诵的马克思列宁原著,进行分析对照,从中找出苏共“背叛列宁主义”的理论根据,为中国共产党对“苏修”谴责提供理论炮弹。同时,在一九七八年初“中国—南斯拉夫”关系正常化过程中,乔石第一次以省部级领导人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并先后陪同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继任中共中央主席(后改为总书记)胡耀邦及邓小平、李先念、赵紫阳等国家高层领导人出访东欧、朝鲜等国,先后给这些领导人留下良好印象,为“后苏联时代”的外交立下了汗马功劳。胡耀邦对乔石的评价是:有理论,有能力,党性强。既经受过长期的地下革命斗争的考验,又经历过长期的和平建设时期的锻炼。

一个人有理论没有实践只能空想,没有理论只有实践只能瞎干,唯有理论和实践兼备者,方能够治国平天下。特殊的背景并不是坏事,却是乔石的一大优处。尽管风云变幻,但是以不变应万变方为不变之真理,乔石恰恰利用自身的优点不断进取,批“苏修”,连东欧,出朝鲜,开拓了外交的新局面,同时也奠定了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基础。

——“革新体制,为党培养人才”

1984年至1985年间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就在这两年间,邓小平同志提出“废除干部终生制”,陈云同志提出要“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要求后,乔石时任中组部部长,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中共第一次新老干部大换血,他协助胡耀邦同志革新干部制度,在各级领导班子中推举符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第三梯次”人选。乔石还要求一要继续抓好第三梯队的选拔、充实和培养提高工作,二要发扬勇于改革的精神,逐步建立健全有助于大批年轻优秀干部源源不断地涌现,并得到及时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制度,以创造一种有利于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乔石对于事情考虑比较谨慎,但是这不意味着乔石并不开拓进取。面对着原有党内体制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他依然着手进行两手改革。

除了“废除干部终生制”,他还大力改善共产党的队伍结构。在接任中组部部长期间,积极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问题,乔石在几年时间里改变了共产党以工农兵为主体的文盲与半文盲队伍结构。当时全国4000万党员中,小学及文盲党员占全国党员的60%,而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4%。乔石感到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他提出“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的论断,并前后陆续召开“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座谈会”、“全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座谈会”等会议,并强调要大量发展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知识分子入党,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使党内具有千千万万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各方面专门人才,也为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组织基础。乔石的这些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也为我国顺利度过经济政治难关提供了智力保障。

一个人治国者不仅仅只有一面,而是多面,这样的治国者能够面对任何的挑战。乔石一直以“为人处事低调谨慎”的形象出现,但是在战略上治国者必能深谋远虑,远非一般常人可比。因此,治国者必然是多面手,也是潮流的引领者。

——“改革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奠定依法治国基础”

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但是当时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系并没有法律的保障。乔石在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间,推行了法制建设三个新构想,这为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乔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居功至伟。1993年3月27日,乔石接替万里正式出任全国人大第六任委员长。他在位期间实现了全国人大立法工作的重大突破。一是授权地方人大搞“立法试验田”;二是从法律开始走专家路线;三是对资本主义国家优秀法律成果大胆借鉴。正是由于乔石的三大举措,使立法工作发展迅猛,在较短时间里建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这些更是奠定了依法治国的理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尽管年愈七旬,但这位智者依然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国家最薄弱的环节,迎难而上。大智若愚,这是彻悟的智者;百折不饶,这是坚韧的智者;笑看风云,这是达观的智者——乔石,就是这样一位智者!

五、启示篇

乔石出生平凡,一生风雨兼程,以自强不息,兼厚德载物。他的经历我们无法复制,但是他的人生历程却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古代贤人智者的典范。无疑乔石就是这样的典范。从194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到1948年组织上海学生运动,从杭州市委青委组织部部长到酒泉钢铁公司陕西工程管理处党委书记,从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到中央组织部部长,从国务院副总理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处处给以修身齐家治国的意义:

修身者,必持身以正、持身以恒;必饱受磨难、坚忍不拔;必清廉耿直、赤子忠诚。

齐家者,必身系家庭、胸怀天下;必坚守信念、以身作则;必昂扬做事、低调做人。

治国者,必心系苍生、为民造福;必举重若轻、刚柔兼备;必把握大局、锐意进取。

贤人智者并不将修身齐家治国三者分离,而是将三者糅为一体,修身即为齐家,齐家即为治国,此乃人生之道。这因为这样乔石才能够在政治上风雨不倒而游刃有余,才能在人生中历经磨难而不失英雄本色;才能在历史上增光添彩而汗青立著。了解乔石才能理解乔石,也才能向他学习,这也是我写本文的初衷。学习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学习他的谋略与才能,方能做到“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后记: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小组成员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进行讨论和协商,终于完成这篇文章,尽管文章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小组成员已然尽力。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我们对乔石有了深入的了解,知道乔石的为人处事、知道乔石的风云故事。但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我们遇到很大的困难,那就是乔石太低调了,以至于没有太多文字记载。同时,乔石不写自传、不喜欢拍照、不喜欢公开露面,因此,乔石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就是陌生的。本文通过论述乔石的生平、性格、特点等方面给大家还原个人、家庭、国家视角的乔石,其中难免不足之处,请大家不吝指正。

【参考资料】

[1]乔石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gjjg/

2008-03/16/content_921687.htm.

[2]乔石传.(内部传阅,作者乃台湾作家,因有政治之嫌,故不公开).

[3]中共巨头乔石.http://www.renrenso.com/sch11pvw/995277.html


小组成员:苏伟光、周承功、陈熙萌、李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