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演妈妈的女演员:中国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8:43:59
中国战略 原文地址:中国战略作者:黎明博客    

  “2011-世界变局,中国战略”,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国内顶尖学者、专家齐聚一堂,为身处世界变局中的中国战略走向献计献策。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在会上提出,“韬光养晦”只是一个单独的策略,它必须与“有所作为”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中国战略。

 

 

 

 

 

 

 

 

 罗援说,在和一些西方学者座谈时,对方经常问他一问题,你们中国“韬光养晦”以后想干什么?他解释道,“韬光养晦”是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应对苏联解体带来的冲击而说的,而且他当时讲的是四句话,即“善于守拙,绝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后人则把这四句话概括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罗援少将提出,“韬光养晦”是一个策略,它必须和“有所作为”结合在一起,才能叫做战略。比如我们军事积极防御战略,不能把“积极”和“防御”两个字分开。而且,“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为我们维护国家和核心战略利益服务的,“韬光养晦”绝不等于我们要忘本。

  罗援:中国不乏为捍卫核心利益不惜一战之志

 

  面对近期与周边国家发生的争端,中国应该持什么样的姿态?从6日召开的中国海军党代会中可以找到详细的解答。“中国没有打仗的意愿”,这是对的,但只说了问题的一半,还有一句话应该是“中国也不乏为了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不惜一战的意志”,只有把两句话说全了,才能把“中国不想打仗”的良好意愿变成现实。否则,就会向对方发出错误信号,以为中国是在“以土地换和平”,别人将以为我软弱可欺,战争将不可避免地逼近中国。

 

  建国以来,中国经历的几场自卫战争,中国都没有打仗的意愿,但是,战争还不是来了?“树欲静而风不止”,打不打,不是由中国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它是由对方的扩张野心和对方对实现扩张野心的得失判断所决定的。当它判断利大于弊时,它很可能铤而走险;当它判断得不偿失时,它就可能望而却步。我们必须明确告诉对方,如果触犯中国的核心利益,如果欺人太甚,中国不想打也得打,否则,有忤民意,否则,就是违宪、失职。

 

  目前,周边大多数国家本身不具备用战争让中国屈服的条件,这是对的,但要警惕,这些国家具备挑起摩擦拉美国介入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做好这种准备,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防患于未然。只有做好中战的准备,才能遏制小战;只有做好大战的准备,才能遏制中战;只有做好强敌介入的准备,才能遏制小敌不敢嚣张。

  其实,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忌讳借助军力的问题,哪个国家解决争端不以军事力量做后盾?放弃军事斗争手段,就变成没有牙齿的老虎,谁都可以欺负你。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但又不轻易言战,不打第一枪,这样才能更加体现我们泱泱大国的和平诚意。若非有军事力量做后盾,我们岂能收复西沙和永暑礁、赤瓜礁等岛屿?南海主权声索国将得寸进尺、得陇望蜀。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伐兵”、“攻城”是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在“伐谋”、“伐交”尚有一线希望时,我们绝不会轻易“伐兵”、“攻城”,但没有“伐兵”、“攻城”的实力、准备和意志,“伐谋”、“伐交”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实现了,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也会相当大,所谓“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难得到”。

  因此,在解决与周边争端问题上,我们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恩威并举,刚柔相济。做好非理想状态下的最坏准备。正如孙子所云,“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只有有备才能无患,只有敢战方能言和。(作者是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少将)罗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才成中国战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