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大事件哪一集东莞:心理断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00:34

心理断奶

一 

一只小猴子看到地上的香蕉,便本能地伸手去拿,不料被主人看见,劈头就是一鞭,因为在他看来,现在就嘴馋,长大了便嘴短。

于是又有那么几次,只要它一伸手拿吃的,就会遭到主人的打骂,有时还要挨饿,反正,这个“臭毛病”终于被扳了过来。

长大后,主人牵着它到处表演,期间,如果有人喜欢它,喂它零售,它的第一反应就是看主人的脸色,即便有时主人不在身边,它也将头扭向一边,不去看那食物,虽然它有时很饿——

 

有一个女孩子特别想爸爸,因为被爸爸抱在怀里又亲又吻又说悄悄话的感觉特别美,每当那时,她都觉得自己像一个小公主。

可她的父母有时会吵架,还说什么要离婚。她虽然不知道何谓离婚,却也从大人的情绪中感受到这两个字的危险性与杀伤力。于是她记住了这个词,也想协助父母调整关系。

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她随着父母的情绪调整着自己的心情。因为母亲生气时会摔东西,包括她的娃娃,所以她把娃娃藏了起来,母亲找不到时,就摔碗筷,有时还摔遥控器和书本,因此她知道,生气的时候母亲会破坏东西,那么“破坏东西”和“生气”会同时发生。

因此为了不让母亲再破坏东西(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家庭财产),她就观察如何才能使母亲不生气。通过几次感受,她发展每当父亲抱女儿的时候,晚回家的时候,喝酒的时候,以及周末或放假的时候,母亲就有可能发作。

那时,她不知道何谓争宠,只知道爸爸抱自己,母亲会生气,就会摔东西,破坏她的家庭,她的安全感——咦?女儿爱爸爸,爸爸亲女儿,怎么会让妈妈如此生气呢?

一边是本能(爱的需求),一边是母亲的愤怒,以及破坏东西,还有离婚等。

母亲的破坏与打骂让她觉得十分恐惧,相比之下,爸爸的爱显得比较次要,于是,她忍着不再让爸爸抱,以为如此便能让妈妈好受些。

他们没离婚,但依然吵架不断,摔了无数的东西,可这个家算是保住了,她活了起来,而且长大成人。

成人后,她被别人评价为冷面美人,只要男人追求她,她就以冷言冷语将对方“弹”回去,但她也不是没血没肉,如果她对哪位先生有好感,而对方在被她弹走后受不了而一走了之,她就会暗自伤感,而且还说那男人不识风情,不可靠,没味道;同时,她又学着母亲的方式与其它女人争宠,并且习惯摔东西,无理取闹。

然而,她是多么想回到父亲的怀抱,但同异性亲近的后果,是父母矛盾,甚至离婚,所以夫妻亲密与冲突分手,这个家庭经验被她牢记在潜意识里,成为她处理婚姻和恋爱的准绳。而且,母亲也无形的将她复制为另一个怨妇,一个终生有可能无法得到真爱的女人。

那个猴子,伸手拿食物,本是一种需求本能;这个女孩儿,让爸爸抱是一种爱的本能;却均因主人的制约,而被迫切断(这种本能),长大后,形成了内外不一的性格。

其实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那些费力不讨好,那些宁可身受苦,不让脸发烧,那些一点就着、那些敏感、喜怒无常、爱走极端……那些在你看来一身臭毛病的人,有哪个,不想在父母的怀抱里尽情享受,并打开幼小的心灵,盛载着家庭的一切?!

可他们装进来的,不止是爱,有的孩子诚恳地向父母敞开心房,父母添进去的,是炸药,是钉子……

当这些也成为生存食物时,这孩子的成长,就是从钉子到狼牙棒的过程……

最近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一堆成人谈打不打孩子的事,其中有一位貌似名人的东东,说什么男孩子要打一打,起码是屁股,因为男孩子淘气……

我知道,在我们的世界里,“打骂”在家庭,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是个笑谈,而且还有“不打不成交”的美谈。

是的,打骂在中国,是常态,这种野蛮的言行,在两千多年来已经被我们这个民族所适应,所习惯与接纳,于是频繁地制造畜生、阿修罗——脾气暴躁的穷人和富人,不是一味服从,就是权利欲极强。

因为有人被打怂了,有人没被,打怂的人看谁都怕,没被打怂的人特想报复(成为那个主人)。

其根源,都在那个打是疼,骂是爱——然而它在我们的电视节目里,与成功人士,与主持人,与教育主题在一起,成为大家哈哈一笑的美谈。

打屁股,是古代对犯人的惩罚,其目的在羞辱(不是因为皮厚),而打脸是抽,意思是颜面扫地,因此,所有的打,其本意都是以羞辱,而疼痛在其次,因为皮肉之苦是用来记住羞辱的,二者同在,形成条件反射。换言之,以后出门打架,有人打你,那个羞辱感就会来,有人羞辱你,你也有可能会打他/她……因此不被羞辱的方法,就是战胜别人,因此为了成为那个打人者,我们习惯树对立面,其实就是让自己不再挨打,无论是屁股还是脸面。

父母与孩子在皮肉之间,难道非有这种交流方式不可么?

有一只鸽子,平时它总喜欢到广场上吃那些小朋友掉在地上的饼干碎屑,或人们喂给它们的面包渣。每一天,它都无忧无虑地享用着人们供养的美食。

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面包,也想喂它们,然而,当它来到这男孩儿身边接受食物时,突然,孩子抓住它的翅膀,口里喊着:“爸爸,你看,我抓住它啦!”

当它还没明白的时候,男孩儿的父亲跑过来,兴奋道:“来,咱们带回去,吃了,据说鸽子肉可以炖汤,也可以烧着吃,味道特别香!”

鸽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它拼命地想挣脱他们,可孩子已经将它交给父亲,成人的手特别有力,任它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于是它开始哀号,可他们听不懂,仍然说着炖汤的事……

他们进了厕所,父亲先让儿子拿着鸽子,但就在他们交接的一瞬,它突然发力,从孩子的手中挣脱出来,不顾一切地找出口,然后从厕所的小窗户冲了出去……

是的,它获得了自由,可从此,它再不去那个广场了,不仅如此,它还总劝其它鸽子,说那里很危险,特别是那些手里拿着面包的小孩子,还有那些成年男子,他们是强盗,是喜欢吃鸽子肉的魔鬼……

后来它当了妈妈,生了宝宝,教育宝宝时,这种提防当然也是它唠叨的主要内容,而且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直到宝宝认为“那就是真理”的时候。

 

而有个宝宝私下飞到那里,去看看被妈妈描述为危险的地方。他看许多同类也都在那吃着人们喂养的食物,于是它也悄悄地走过去,试着接近那些人,和那些同类。但它发现没人伤害它,相反,它吃到了可口的食物。

回到家,它将此告诉了它们,包括妈妈,不料,竟遭到妈妈一阵打骂,还伤心地哭泣,说它不懂事,不够好,不体谅妈妈的心。

它的行为,它的满足,它的自由及一切正常行为,竟被妈妈说成所有的错误——于是,“我的满足,我的兴趣,我的本能,就是对妈妈的伤害——那么,为了保住妈妈,我切断我的本能!”

(这或许会成为叛逆,或者会成为制约。)

 

为了大人,我们有多少孩子不再去那片广场?

有一次,我带着一家人到海滩上玩,老母亲见到我让她的孙子去弄潮,吓得赶紧大喊“有危险,快上来,别被海水卷走,里面有鲨鱼……”弄得儿子特别焦虑,一下子,不知是进是退。

我知道,如果孩子的生命里充满了这种声音,将来,它就很难真正放松地玩和投入,就总会顾虑重重地与环境接触,那就是纠结,就是累,因为一边是想放松,一边是危险的信号。(由此我不建议孩子长期交给老人带)

于是我对母亲说了一句:“算啦,有我呢,她出不了事。”

本以为这句话既可以保护儿子的童真,又能不得罪母亲。可母亲突然迸出一句——

“你管什么用?连游泳都不会!”

 

我知道,这是她在反击,是在说:“我管孩子的时候,你一边待着去!”可这句话,对我形成了很深的刺激!

记得我比儿子还小的时候,具体来说刚上小学二年级,学校组织大家去上游泳课,可她不许我去,说水里有危险,说她会特别担心……我那么小,当然会听妈妈的话。于是,好孩子的我自然没去,因为不学就是孝顺,就能让妈妈省心。

因此,当我听到“你管什么用,连游泳都不会!”这句话时,开悟了——

在这个世上,没人会为你负责,会考虑你的诚意和付出,即使是父母。

于是,我心灵最后一道防线崩溃了,彻底崩溃了,贪图的亲情与诚意再也挂不住了,我知道,那个含着母奶的男孩子,对这一对乳房再也不会有什么寄托与依恋。

后来呢,自己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就是心理断奶。

 

大多数父母,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只是像动物一样豢养着下一代,却要求孩子对他们要像个神。因此,人类是利己的,特别是打着“爱”的名义的父母,会将这一物质充分表达出来,如果你是个明白人,看到这一切时则特别痛苦!

由此想到本杰明,迪士累利(英国首相)的一句名言:“没有绝对的友谊与仇恨,只有绝对和利益。” 

 

但请你记住,深深地记住,真正替你着想的,你不说就能明白你一切心思的,就是你的孩子。当你对他/她的行为担心的时候,她/她一定不再去追求,她/她会牺牲自己的一切,去爱父母。它的利己,是生存!(游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