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张曼玉吻戏:让“空白”丰富语文课堂的内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9:40:09
让“空白”丰富语文课堂的内涵
作者:王俊章 来源:XSW 点击:570次 评论:0条
-



近来, 在一系列听课中 , 我深切地感受到一场教学方式的革命,像春雨一样, 已悄悄地走进我们的课堂。然而, 有时又觉得新课改的课堂节奏太快。课堂上, 师生互动,“马不停蹄”,45分钟忙忙碌碌, 没有喘气的机会。除了必要的学生练习时间外, 短暂的“空白”、片刻的“闲暇”几乎全被冲淡了、遗忘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课堂教学的魅力之一在于使学生开智并 产生无尽的想象。因此, 在实际的课 堂教学中, 应适当地留有“空白”。让学生在“空白”中想象, 让学生在“空白”中开智。唯有如此, 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 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

一、       语言空白

课堂教学语言讲求“抑扬顿挫”。其中“顿”即教学语言要有停顿。利用语言停顿, 造成短暂的语言“空白”,让学生在“空白”中记录、咀嚼已讲授的内容; 让学生在“空白”中想象文本描绘的画面; 让学生在“空白”中品味蕴含的情感; 让学生在“空白”中构建知识体系等。

有位老师讲授 《紫藤萝瀑布》,带领学生欣赏描绘紫藤萝的一段优美文字之后, 让学生凝神遐想: 花的开放、花的香气、花的美景。在“空白”中, 人和花一样在舒展, 一样在呼吸。花的芳香、作者的情感在学生心中缓缓流动。“空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让学生经历了一种特殊的体验。

因此,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时, 要留有教学语言的“空白”,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二、       体态空白

教学过程中, 态势语用于辅助表意, 一般以强化有声语言的感情因素和语感作用为主。然而, 态势语之后, 也应留有“空白”。教学《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时, 我们常常用态势语摹状“排”的动作, 让学生在态势语中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课堂上, 老师摹状“排”的动作之后, 马上揭示“排”的意蕴。而实际上 , 老师摹状“排”的动 作未完 , 学生的手已在位上“排”了起来。此时, 没有体态的“空白”,学生就不会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这一“空白”就显得十分必要。

再如都德名篇《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深蕴感情的表情、动作,凝重真切感人, 它把学生携入爱国主义感情的浓烈氛围中。教学中作态势语比客观描述更贴切深刻, 体态“空白”更能让学生动情入境。

三、       图像空白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博耶曾说:“技术能够瞬间把信息传遍全世界。但是, 无论技术具有多么神奇的功效, 它却不能传递智慧。”因此在使用电教、多媒体后, 要利用“空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鲜艳的色彩、逼真的画面面前, 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如果抹杀了“空白”,也就抹杀了学生的心智。一位教师在讲授《松鼠》一课时, 先后十几次展示图像,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真切地认识了松鼠。然而, 几十秒、一两分钟的画面展示后, 接着马上切换到课文内容的学习上, 每次学生都意犹未尽。缺少“空白”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情趣、学习效果怎能不打折扣呢?
四、       问题空白

一位老师在教《幼时记趣》中,问:“有什么想问的、想说的, 就问吧! ”“还有问题吗? ”“还有新问题吗? ”这一句句亲切的问语, 调动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真正知道了学生的“问题”。一位特级教师在讲授《天上的街市》时, 时常点拨、启发学生问问题。一堂课中, 先后有17位学生提出问题。“空白”营造出17个问题, 真是一座含量巨大的 矿藏。它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 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真正”的问题。这才是意义非凡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在对知识的主动思考、吸纳与重新建构上。而课堂上的问题大都是教师课前设计好的, 是老师的问题, 很难涵盖学生的真正疑问。这与自主学习是相抵触的。因此有必要在某些教学环节之后, 留“空白”让学生提问, 让学生的发问填补教学内容的实际空白, 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五、       板书空白

一位教师执教《一双手》, 在分析内容后, 提出: 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丑呢? 绿色宝库为什么这样美呢? 你能用简洁的文字替老师板书吗? 问题出来了, 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拿起笔勾勒。最后几位学生到黑板前, 形成这样的板书:

丑( 所见) ———————美( 所闻)

代价( 所感)

这样, 巧妙地揭示了“绿色宝库的美是以张迎善手的丑为代价换来的”这个道理。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简洁、艺术的再现。在课堂教学中, 不作一览无余的交代, 有的内容通过省略号或留空方法使之隐去, 有的内容通过学生动手完成, 则能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一板书上的“空白”, 对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概括能力, 是很有益处的。

在一次座谈会上, 我提出课堂教学要留“空白”时, 有的老师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 实施新课改, 课堂内容多了, 课堂节奏快了。如果“空白”点太多, 一则完不成任务, 二则课堂显得冷清, 三是老师在“空白”中面对听课人较尴尬。下面请大家看一看虞晔如老师《要努力探寻成功教学的策略》中的一段话:

我们先向自己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 并努力试着作出正确的回答:

学生自己能看懂的, 你讲吗?——重复低效。

你是否经常不放心, 觉得这也没讲, 那也没讲?——没有必要。

你喜欢面面俱到吗? 敢于割舍吗?———要敢于割舍。

你的教学是否有固定的讲读程序? ——要突破程式, 给学生惊喜。

你是否常常潜心于把正确的答案教给学生? ——不, 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

该讲的地方你是否讲得很精彩 ? ——如果教师本人具备真诚而自觉的民主精神 , 那么, 不管以什么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他都会非常自然地成为学生探索真理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

你是否过于追求完美? ——追求教学形式的完美往往是从“别人如何看我”的角度来思考的, 其实质, 关注的是自己, 忽略的是学生。

看完这段文字,你还会为“空白”影响教学进度而担心吗? 你还会去追求课堂教学表 面上的热热闹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