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巴黎喂鸽子:走进滇东北之十七——彝良将军故里(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9:13:01
源于冬林的个人空间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热度 1已有 171 次阅读 2012-2-1 10:17 |关键词:彝良

             197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部《从奴隶到将军》的电影,讲述一个从家仇旧恨中出走,凭借从小练就的功夫,从一马夫渐升为将军的故事,吸引了很多有志青年。一句:“不愿做将军的士兵,绝不是好士兵”,成了激励同年代青年口头语,在那个南疆烽火弥漫的特殊岁月。

             当时二毛五分一张票价,算得奢侈享受;加三分,老爸可以买一包金沙江烟抽,抑或家里可以买两斤大米度日;《从奴隶到将军》的放映,却让我破费不厌其烦地买票看了三场,害得当家作主的老妈大发雷霆,大骂我是败家女,不懂得节约……有此一段情节,电影看得记忆深刻;虽如此,对影片主人翁来历也不堪了解。

            真正知了电影故事来龙气脉,已是二十二年后。那次有幸参与一个全省红色经典系列片的拍摄,我参加的那一组线路负责滇西、滇南片区拍摄;但手头总拍摄提纲里明白无误地就有昭通彝良刘平楷、罗炳辉、徐洪刚的名字;拍摄阐述书里详细介绍: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军事家罗炳辉,被搬上荧幕改变成《从奴隶到将军》;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从拍摄回来的素材画面中,终于有了从电影场景到主人翁原型的认知;像这样一部大型纪录片出现三个不同时期主要人物,同在一个县里就全省来说,也是绝无仅有。

 

              三十二年过去,当我走进滇东北,听到昭通人提到当地颇有影响,且感到骄傲、自豪的人物里少不得提到当年拍摄的刘平楷、罗炳辉、徐洪刚,一种早已植根于胸中的英雄情结,最终在辗转滇东北几天来到彝良后得以实现。

          这个三江汇聚、山清水秀的角(郭)奎小镇,容纳了十五万人之多,可以想见它的热闹、拥挤;生长在此的罗炳辉,当年就从这里愤而出走,这一走完成了从奴隶到将军的人生旅途,直到1946621日,49岁的罗炳辉,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战斗、生活过的山东,一直以来还传诵着罗司令的传奇故事。

           其实,还在罗炳辉之前,就有先驱革命人刘平楷跪别父母到北平寻找光明出路,做到满洲地下党省委书记,后转到昆明开展工作,在一次掩护同志转移中被俘,于19307月底英勇就义,是时年仅28岁。那年拍摄中,一组人专门跑到东北,拍回很多有意义、价值的影像资料。

      新时期的90年代初,英雄本色是书生的徐洪刚,在一次探亲归队的公共汽车上,身负17刀伤,扶着肠花里肚勇斗四歹徒英雄事迹,激励时代,唱响一曲新的赞歌。

      彝良真是将军、英雄辈出的地方……

      今天,当大家煮酒论英雄的时候,谁想自己有一天会当英雄?英雄,是后来人给他们人格魅力的一种定格,是时世造就而成,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英雄观!

                   (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