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演员张晶 傻柱: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40:2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论述优质的商品混凝土应该是强度合格、耐久性好、经济的混凝土,论述了如何才能获得优质的商品混凝土。
本文论述了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养护硬化过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阐明了在各个环节中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并列举××混凝土公司质量控制的具体实例。
介绍了混凝土强度评价的具体方法,并对××混凝土公司2002年3月常用的混凝土品种进行强度统计、分析,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混凝土公司的混凝土的耐久性、经济进行评价。
关键词:质量控制、强度、耐久性、经济性、强度统计分析
一、 前言
1、商品混凝土的发展
商品混凝土在国内外泛指预拌混凝土,它把过去分散的混凝土生产,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集中形成规模化、自动化的生产作为一种半成品提供给施工工地。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是建筑行业文明化、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有着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1、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环境。
2、 有利于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如外加剂、掺合料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工地提供各种要求的混凝土,弥补了现场搅拌的不足。
3、 能够改善施工工地场地狭窄等困难,减少粉尘、物料、废水、噪音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能够减少施工单位的费用,同时能够对混凝土的质量有保证。
5、 能够节约原材料、提高水泥的散装率。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上世纪初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先后出现在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大力发展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商品混凝土的应用快速发展,其中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最为迅速。我国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始于八十年代初的上海、常州等城市。在国家建设部门及有关部委的大力推广下,商品混凝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商品混凝土的产量在1989年仅有450万m3,到1996年大中城市商品混凝土总量近3000万m3,约占城市现浇混凝土总量的20%。1996年我国生产水泥4.9亿t ,用于商品混凝土的只有2.2%。我国建设部确定商品混凝土“九五”目标是产量比“八五”末期翻一番,即2000年产量可达5000万m3。近期,以人均商品混凝土0.2~0.3m3计,则我国商品混凝土年产量应为2.4亿~3.6亿m3,故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我国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现状及质量控制意义
1、我国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现状
1、 混凝土的商品化生产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20多年里混凝土的产量、质量、技术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国混凝土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质量、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
2、 在企业内部缺乏长远的目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混凝土质量特别是耐久性等没有足够的重视。
3、 由于部分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欠缺,一些质量不合格、或质量较差的原材料进入生产,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
4、 在施工方面,由于部分施工人员技术较差,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造成施工质量差,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
5、 部分从业人员观念比较落后,认为混凝土行业是技术含量低的行业。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不按照规章操作。没有认识到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性,对混凝土的质量没有足够的重视。
2、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意义
1、混凝土作为一种商品必然要进入市场,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混凝土的质量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2、混凝土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使用寿命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3、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不够重视,将会带来巨大的代价。
4、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新的生产、施工方式正在取代旧的生产、施工方式。因此,对混凝土质量控制能够促进新的生产、施工方式的发展。
6、 加入“WTO”后建筑行业必须与国际接轨,使其国际化、标准化,才能参与国际竞争。
3、优质的商品混凝土的定义
所谓的优质的商品混凝土首先是混凝土的强度得到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是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在许多实际工程中,还要求混凝土具有抗渗、抗冻等其它性能,甚至这些性能更为重要。但由于混凝土结构物主要用于承受荷载、抵抗各种作用力,同时混凝土的其它性能与混凝土的强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优质的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具有在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及使用条件下经久耐用的性能,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期限,减少其维修的工作量、维修费用,提高其经济、社会效益。目前许多钢筋混凝土结构往往发生过早的破坏,其原因不是强度不合格,而是耐久性不足。工程人员往往只对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感兴趣,而忽略了耐久性,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从战后经济恢复开始的,不少混凝土工程使用了三、四十年以后进入了老化期,为此进行的维修耗资巨大。如英国在1980年建筑维修费用占建设投资的2/3左右。我国现在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如果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不够重视,将在维修上花费巨资。特别是如三峡大坝等跨世纪的重点工程更应重点关注其耐久性。
作为一种商品,其经济效益不容忽视,追求最大的利润空间是生产者的目的之一。因此优质的商品混凝土必须是强度合格、耐久性好、经济的混凝土。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图(1)就能够清晰地表明如何才是优质的商品混凝土。
图(1)
4、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从生产、施工、养护、硬化是一系列的过程,这一过程如图(2),要获得优质的商品混凝土,必须在这个过程中贯彻全面的质量管理(P、D、C、A循环)。P(plan)计划即配置优质的商品混凝土的措施;D(DO)即按照计划进行实施;C(CHECK)即对生产的混凝土进行检查是否满足质量要求;A(ACTION)即对检查结论进行处理,并把经验总结用于实际生产中。甚至从原材料的优选、配合比设计、出厂质量控制、施工、养护硬化都应该贯彻全面的质量管理。
混凝土的质量由原材料、生产设备、有关人员三个因素构成,也就是所谓的硬件和软件。对原材料严格把关、选择优质经济的原材料,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认真负责地贯彻相关标准,准确无误地完成各个工序,是获得优质的商品混凝土的保证。原材料包括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掺和料、是优良混凝土的物质基础,然后按照合理的配合比,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原材料、天气情况、施工情况等进行配合比调整,对出厂的混凝土进行取样、检验、成型养护,并把检验结果反馈到生产控制中;对于出厂的混凝土进行跟踪控制,要求施工方及时地反馈混凝土质量情况,以便进行生产控制;同时要求施工方对浇注的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养护,以便获得优质的混凝土。其控制过程如图(2)
图(2)
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的质量控制
1.1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由水泥浆的强度、水泥浆与骨料界面的粘结强度、骨料颗粒强度决定。水泥浆将骨料牢固地粘结成整体,而水泥浆的强度取决于水泥的强度等级,因此,合理选择水泥的强度等级尤为重要。当水泥的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过大时,水泥用量过少,混凝土拌和物松散不易粘结,粘聚性差;而当水泥的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过小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和物粘聚力大,成团,不便浇注,并且不经济。一般按照表(1)选择 ,但在客观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掺入活性掺和料(如粉煤灰、硅灰、矿渣)或掺入外加剂改善其性能。
表(1)水泥强度等级选择[6]
混凝土强度等级C ≤10 15~25 30~40 ≥45
水泥强度等级fceg 32.5 32.5~42.5 42.5~52.5 52.5~62.5
1.2水泥品种的选择
五大类水泥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其适用环境,针对不同的工程情况、气候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是获取优质混凝土的一个前提。一般可按照表(2)选择水泥品种。
表(2)水泥品种的选择[4]
水泥品种 硅酸盐水泥 普通水泥 矿渣水泥 火山灰水泥 粉煤灰水泥
特点 早期强度高;水化热大;抗冻性好;耐蚀性差;干缩较小 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水化热低;抗冻性差;耐蚀性较强;干缩性较大 早期强度低,后期增长较快;水化热低;抗冻性差;抗渗性好;耐蚀性强;干缩性大 早期强度低,后期增长较快;水化热低;抗冻性差;抗裂性较高;耐蚀性强;干缩较小
适用范围 一般土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受反复水冻作用的结构;配制高强混凝土 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 高温车间和有耐热耐高温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蒸汽养护的混凝土构件;有抗硫酸盐要求的工程 地下、水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和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蒸汽养护的混凝土构件;有抗硫酸盐要求的工程 地上、地下、水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蒸汽养护的混凝土构件;抗裂性要求较高的工程;有抗硫酸盐要求的工程
不适用范围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受化学及海水侵蚀的工程 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 早期强度要求高的工程;有抗冻要求得工程 处在干燥环境的混凝土工程;其它同矿渣水泥 有抗炭化要求的工程;其它同矿渣水泥
1.3××混凝土公司对水泥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公司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工程情况使用了广州珠江水泥厂生产的粤秀牌P.Ⅱ 42.5R水泥,该厂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对产品质量有保证。公司对进厂的每一生产批号的水泥为一个检验批次,进行抽样检验。对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检验,并及时、准确地把试验数据反馈到实际生产控制中。该水泥的基本技术指标如表(3)。
检验依据如下: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89
2、《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99
实验编号 标准稠度用水量g 针入度mm 凝结时间 3d强度(MPa) 28d强度(MPa)
初凝 终凝 抗折 抗压 抗折 抗压
1 24.0 29 2h 2h35min 7.0 37.8 9.4 57.1
2 24.0 29 1h40min 2h25min 6.7 35.9 8.5 57.1
3 23.9 28 2h 2h35min 7.0 38.5 9.1 59.3
4 23.6 28 1h55min 2h35min 7.1 37.8 9.3 58.8
5 24.1 30 1h45min 2h20min 6.6 40.0 9.2 62.6
6 23.7 29 1h35min 2h15min 6.6 37.3 8.3 59.9
7 23.7 28 1h30min 2h15min 6.5 37.4 8.7 56.5
8 23.2 28 1h20min 2h5min 6.9 39.6 9.2 57.3
9 24.2 29 1h30min 2h15min 6.3 37.7 9.1 60.8
表(3)水泥的基本技术指标
从表(3)可以看出该水泥比较稳定,抗折、抗压强度较高,对混凝土的强度有帮助,但凝结时间较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有较大的影响。
2、粗细骨料的质量控制
粗细骨料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份,占其质量的3/4左右,骨料构成的骨架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同时水泥石硬化收缩产生的不均匀的收缩变形,从而产生内应力,导致裂缝,而骨料能够制约水泥石的收缩,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体积稳定性。骨料比胶凝材料等其他组份便宜很多,这也是混凝土比较便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使骨料的技术及经济作用能够充分发挥骨料应该满足:致密、坚硬、高强、耐久、无有害物质和具有较小的粒间空隙和表面积。
2.1骨料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水泥与骨料的强度,粗骨料作为混凝土的骨架水泥浆通过粘结填充作用将各种材料粘结成为一个整体,混凝土所的压力主要由骨料来承受,只有高强度的骨料才可以配制出高强的混凝土。从混凝土的受压破坏来看,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的往往是水泥浆、粘结界面受压破坏,而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水泥浆、粘结界面、骨料受压破坏。
粗骨料的强度是将岩石加工成为5cm×5cm×5cm的立方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测定其极限抗压强度,由于这种方法要求较高,在生产中多采用压碎值指标来衡量骨料的强度。
2.2骨料的级配、粒形
集料的级配是指骨料颗粒相互搭配的数量比例。石子的级配直接关系到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混凝土中水泥浆用来包裹集料的表面和填充集料间的空隙,级配好的骨料有较小的粒间空隙和表面积,可以节约水泥用量,而获得好的和易性,而对于级配不好特别是粒形较差,颗粒形状不够规则,针片状含量较高,那么空隙率较大,需要更多的水泥浆包裹颗粒表面和填充颗粒间的空隙,针片状含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对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耐久性也有负面的影响。对于骨料的表面特征,也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表面粗糙的比表面光滑的更容易与水泥浆粘结,获得更好的粘结强度。
对于粗骨料有连续粒级和单粒级两种,在工程中多采用多种粒级搭配使用,针对不同的强度等级、施工部位、施工方式采用不同的搭配方式,获得更好级配和更好的施工性。
对于细骨料的粗细程度,采用细度模数(μf)表示,配制混凝土时宜采用级配区为Ⅱ区中砂或粗砂,从表(4)可以看出砂的细度模数直接影响到水泥胶砂强度。对于同一细度模数的砂,级配区Ⅰ区的砂比其它两区更容易泌水、离析,级配区Ⅲ区的砂比其它两区需要更多的水泥用量。
表(4)砂的细度模数与抗压强度比
实验编号 细度模数(μf) 用水量(g) 28d强度(MPa)
抗折强度 强度比(%) 抗压强度 强度比(%)
1 ISO标准砂 225 9.3 100 58.8 100
2 1.6 225 6.0 64.5 30.4 51.9
3 1.8 225 6.3 68.2 33.7 57.3
4 2.3 225 7.4 80.2 42.4 72.1
5 2.8 225 8.3 89.6 50.9 86.7
2.3砂率的选择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重量占骨料的总重量的百分比,砂率的变动会影响集料的空隙率和集料的表面积,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
在水泥浆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砂率增加时,水泥浆的数量显得不足,削弱了水泥浆对砂子的润滑作用,过大的砂率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变差;但是如果砂率过小,又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砂浆层,削弱了砂浆对粗集料的润滑作用,使集料间的摩擦增大,也会降低拌和物的流动性,还会影响拌和物的粘聚性保水性。总之过大过小的砂率都会影响拌和物的和易性。同时,砂的细度模数也直接关系到砂率的选择,为了获得相同的和易性,随着砂的细度模数的降低,砂率也应该相应地降低。大小合宜的砂率称为最佳砂率,其与坍落度、水泥用量的关系如图(3)。影响砂率的因素很多,一般不易计算而得,在混凝土搅拌站多通过试配确定。在保证和易性前提下,应该尽量选用小的砂率。以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成本。但在泵送施工中,为了满足施工需要,应相应加大砂率。
图(3)
2.4有害物质含量、耐久性
集料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其它物质如粘土、淤泥、云母、有机杂质、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等。粘土、淤泥增加了用水量,阻碍了水泥的水化和凝结,削弱了界面粘接力;有机物与水泥生成的碱发生化学反应,生产可溶的有机组分,防碍了水泥与界面的粘接力,影响混凝土强度;而硫化物可能与水化生成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氢氧化物,引起体积膨胀,造成体积不稳定性;过量的氯化物将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导致钢筋锈蚀,甚至导致混凝土开裂。
骨料中如果含有煅烧过的石灰石、白云石碎石,将在混凝土水化硬化过程中,发生缓慢的水化,造成体积显著膨胀,导致混凝土破坏。
同时骨料中的无定形氧化硅,在潮湿的环境中,可能与水泥中的碱发生碱集料反应,生成硅酸钠凝胶,吸水后体积膨胀,造成混凝土破坏。不过在中国碱集料反应很少发生。
××混凝土公司采用的粗骨料岩质为石灰石,由采石场破碎成5~25的连续粒级和20~40的单粒级,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施工方式搭配使用。石子的级配粒形较好、针片状含量较小、比较洁净,有害物质含量少。其基本技术指标如表(5)。
检验依据如下:
1、《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表(5)粗骨料的基本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种类 堆积密度(kg/m3) 含泥量(%) 针片状含量(%) 压碎值指标(%)
5~25 1500左右 0.5左右 12左右 5-10
20~40 1500左右 0.5左右 10左右 5-10
3、活性掺和料(粉煤灰)的质量控制
3.1掺入粉煤灰的机理
水泥水化的过程是一个缓慢、逐步进行的过程,水化反应从水泥微粒表面逐渐进行到内部,随着水化的进行,混凝土的强度不断增强。28天以后水化物的生成速度逐渐缓慢,而此时水泥的水化程度仅为11%~84%见表(6)。也就是说水泥不能完全水化,一部分水泥在里面仅起填充作用。
表(6)主要矿物的水化程度[6]
主要矿物 含量% 水化程度%
C3S 49~62 69
C2S 17~25 11
C3A 6~11 84
C4AF 10~16 74
同时在普通混凝土里面有一部分水泥水化产物为Ca(OH)2 ,它对混凝土的强度不起作用,因而加入一定数量活性掺和料取代一部分水泥,能够与生成的Ca(OH)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硅酸钙凝胶,不但能够节约水泥用量,而且能够提高水泥的利用率,提高水泥浆的强度。
目前使用的活性掺和料主要有粉煤灰、硅灰、高炉矿渣等,然而就实际生产情况来看,应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是粉煤灰。
3.2××混凝土公司对粉煤灰的质量控制
粉煤灰按照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等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在普通钢筋混凝土工程多采用Ⅱ级粉煤灰。××混凝土公司采用的是广州双水电厂的Ⅱ级粉煤灰。其技术指标如表(7)。
检验依据如下:
1、《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
2、《水泥胶砂强度测定方法》——GB/T2419-99
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89
表(7)粉煤灰技术指标
实验编号 烧失量(%) 需水量比(%) 28d强度(MPa)
强度 强度比(%)
1 2.6 104 62.0 96.0
2 2.8 106 60.6 93.9
3 4.7 112 46.3 71.7
4 5.0 116 45.5 70.5
* 强度对比是以空白水泥胶砂强度为对比28d强度为64.6 MPa
粉煤灰的细度是采用80μm的负压筛的筛余来控制的。粉煤灰含有大量的硅铝氧化物,能与水泥水化产物进行二次水化反应,粉煤灰越细,参与二次水化反应的界面增大了,使二次水化反应进行得更加充分,对混凝土的强度贡献也提高。
粉煤灰烧失量主要是含碳量多少的体现,粉煤灰的烧失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从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烧失量小的粉煤灰强度明显低于烧失量大的粉煤灰强度。
粉煤灰的需水量比也是评定其对混凝土强度贡献的一个重要指标。优质的粉煤灰细度小,其中直径小于45μm的部分较多,这些球状玻璃体表面光滑、性能稳定,在混凝土里面起到了一个类似滚珠轴承的作用,有效的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从表中也可以看出烧失量的高低能体现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因为含碳量高,需要吸收更多的水,必然导致需水量比上升。
掺活性粉煤灰能够节约10~15%的水泥,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能够明显降低水化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极为有利,同时能够使混凝土更加致密、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耐久性。
4、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4.1外加剂的技术、经济效益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活性掺和料、外加剂已经成为商品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第五、六组份。
减水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外加剂之一。混凝土中的水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为水泥水化反应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施工、浇注。超过水化作用所需要的水在混凝土浇注工作完成以后,就成为了混凝土的有害成分,它们在混凝土里面形成直径较大的空隙。降低了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影响到了混凝土的强度,对抗冻性、抗渗性、耐久性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以后,减水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水泥颗粒相互分散,使絮凝结构解体,使包裹再里面的游离水释放出来,参与水化反应,减少了用水量,并且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在保持流动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拌和物用水量。降低了混凝土的水灰比,使混凝土密实度增加,改善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抗冻性、抗渗性,能够提高混凝土强度20%左右。同时能够节约水泥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4.2××混凝土公司对外加剂质量控制
××混凝土公司采用的是XX外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A减水剂(水剂),减水率在15%左右,同时具有一定的缓凝、引气作用,能够满足当地的工程情况。公司对进厂的每一批外加剂进行抽样、检验,其基本技术指标如表(8)
表(8)A减水剂基本技术指标
实验编号 密度(kg/m3) PH值 固含量(%) 流动度(mm) 减水率(%) 凝结时间差(min)
初凝 终凝
1 1.164 8~9 28.5 155 16.6 60 60
2 1.160 8~9 30.2 135 11.2 30 50
3 1.160 8~9 28.5 145 11.7 55 45
4 1.160 8~9 28.2 180 13.6
5 1.165 8~9 28.6 140 14.8
6 1.165 8~9 30.2 175 16.7 75 85
7 1.167 8~9 34.2 175 17.5
8 1.171 8~9 33.5 175 16.4
9 1.161 8~9 31.3 175 17.4
10 1.170 8~9 33.0 175 14.7
检验依据如下:
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2、《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GB/T8075-87
3、《混凝土外加剂》——GB8076-99
4、《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能检验方法》——GB/T8077-87
三、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1、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是进行生产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性能和生产成本,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工程的结构部位、运输距离、施工方式等来确定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及拌和物的坍落度等性能。
混凝土配置强度必须超过设计强度的标准值,以满足强度的保证率的需要,我国现行行业标准JGJ/T56—9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规定了强度的保证率为95%,即FCU O≥FCU.K +1.645σ,σ为强度标准差,一般由混凝土搅拌站对近期生产的混凝土强度统计值计算,无统计数据时应按国家标准《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确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一般先利用相关的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式计算出水灰比,然后根据经验、有关资料选定每一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胶凝材料用量,然后根据混凝土工作性能的要求确定砂率、外加剂掺量,确定粗骨料的用量,最后通过试配确定生产配合比。
2、××混凝公司配合比确定情况
××混凝土公司在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等级等要求和满足施工要求的工艺特征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原材料,适当掺入掺和料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提高和易性。严格控制水灰比,根据混凝土的不同的性能和标号,控制好砂率,在实际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在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以最经济合理的配合比来指导生产。根据当地的工程情况,针对结构部位的不同、施工方式不同,经过试配确定了下列几种常用种类的配合比方案:
①对于垫层、基础、梁、面等采用Z标号L1A  配合比;
②对于柱类、煎力墙、薄壁构件等采用Z标号L1A柱  配合比;
③对于承台、大型基础、等采用Z标号L1A承 配合比;
④对于采用泵送施工的采用Z标号M1A 配合比;
如对于常用的C30混凝土经过试配确定其配合比方案如表(9)*
代号 水(kg) 水泥(kg) 粉煤灰(kg) 砂(kg) 石(kg) 减水剂(kg) 砂率(%) 减水剂(%)
5~25 20~40
Z30L1A 180 270 80 730 833 357 5.6 38 1.6
Z30L1A柱 180 270 90 747 972 241 5.76 38 1.6
Z30L1A承 170 270 90 694 852 374 5.6 36 1.6
Z30M1A 187 295 85 722 333 778 6.84 41 1.8
*注:表(9)中的材料用量为1m3用量
从表(9)中可以看出,用于浇注柱的Z30L1A柱配方为了获得较好的流动性,便于在钢筋较密集的部位施工,通过提高减水剂、粉煤灰的掺量,改善了其流动性。
对于Z30L1A承配方,结合当地的承台体积较大,当地施工单位水平不高的特点,通过降低减水剂的掺量,砂率,降低了混凝土的流动性。
对于泵送施工的Z30M1A配方,为了便于泵送施工,首先调整了粗骨料的搭配比例,使5~25的连续粒级与20~40的单粒级的比例由2:7调整为8:2,同时砂率、减水剂的掺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从实际生产情况及工地反馈的情况来看,该组生产配合比能够满足工程的要求。
四、生产控制
商品混凝土生产的特点是生产量大、生产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同时由于原材料的波动较大,而造成混凝土的质量波动,在生产过程中对混凝土的质量检测难度较大。因此生产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混凝土的质量波动情况,并及时有效地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主要有原材料的贮存、原材料的称料、混凝土的搅拌生产、出厂质量检测四个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在生产中必须密切关注。
1、原材料的储存
在混凝土搅拌站,砂、石类原材料采用原材料堆场堆放,为了保证原材料的稳定性,堆场要有可靠的排水功能,防止积水、积雪;同时对于不同规格的砂、石应该分别堆放,并有醒目的标志,标明品种、规格,防止混料。同时在生产中要密切关注材料的波动情况,对于砂要注意细度模数、含水率等的变化;对于石子要注意级配、粒形、石粉含量等。并及时地把情况反馈到生产控制中。
水泥、煤灰类的原材料储存于筒仓中,采用螺旋输送机进行送料。筒仓应保证密封性能良好,防止雨、雪进入,使原材料受潮;同时应根据生产情况密切注意原材料的消耗,防止出现原材料短缺的情况。
2、原材料的计量、搅拌
计量、搅拌系统是商品混凝土生产的核心部分,计量精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计量、搅拌速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生产效率。对于计量误差是必然存在的,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的计量系统的误差必须满足表(10)的要求
表(10)计量系统的误差要求[1]
原材料品种 水泥 砂 石 水 外加剂 掺和料
每盘计量误差允许偏差(%) ±2 ±3 ±3 ±2 ±2 ±2
累计计量误差允许偏差(%) ±1 ±2 ±2 ±1 ±1 ±1
为了保证计量系统的精确性,每年不少于一次由法定的计量部门进行检查,并取得计量部门签发的《检定证书》,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应密却关注计量误差是否超过国家规定范围。
××混凝土公司采用的是南海建筑机械厂生产的HZS120生产线,每小时理论产量为120立方米,自动化程度较高,采用计算机进行生产控制,操作人员只需根据“定货单”调用生产配合比,原材料的上料、计量、搅拌、卸料完全由计算机控制操作。操作人员只需开启开关即可,同时可以通过生产监控系统对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定货单配合比进行生产,不能出现因为粗心而调错配方。同时操作人员能够对生产时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有效地处理。
3、出厂检验、控制
为了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应对出厂的混凝土进行检验,即按照“送货单”进行检验,××混凝土公司“送货单”如下:
××混凝土公司送货单
日期:                                      出厂编号:
工程名称:                                  出厂时间:
强度等级:                                  到达时间:
配合比编号:                                卸料时间:
本车方数:                                  完成时间:
累积方数:                                  车号:
质检员签名:                                司机签名:
施工方签名:
质检员首先应对送货单进行检验,看送货单是否有误;同时对出厂混凝土进行目测,检测其坍落度是否满足要求,和易性是否良好,特别是对于每一批次的前几盘混凝土应密切关注。发现质量波动时应对生产配合比进行调整,调整时应保持水灰比不变,根据试验室提供的砂、石含水率进行砂、石含水率调整,同时根据砂的细度模数调整砂率,以便配制出坍落度满足要求,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
4、取样检验、成型
混凝土的拌和物的质量应每车目测,同时要进行取样检测。主要检验混凝土的坍落度、稠度、和易性是否满足要求;拌和物搅拌是否均匀,是否泌水,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生产控制中。取样时,每100m3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当一个工作班相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m3的,其取样次数也不得少于一次。取样后要进一步进行坍落度测定,并成型、标准养护,以便以后对强度进行测定。
5、组织、调配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使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施工工地因为受工程部位、施工方式、设备人员数量的影响,对混凝土的需量速度是不同的。因此要求混凝土生产企业掌握相应的工地情况,安排合适的车辆及其台数,以合适的供应速度为工地提供混凝土。车辆过多、供料速度过快会造成施工现场车辆等待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过大,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正常的生产;车辆过少、供料速度过慢会造成施工现场缺料,不能连续浇注,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合理的调配车辆、控制生产速度,以便生产、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五、混凝土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施工由施工单位完成,但是为了及时地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公司有必要在技术上协助施工单位。同时要求施工单位能够及时地反馈施工现场的情况。
1、施工现场信息反馈
1.1供料情况反馈
施工单位应根据自己的施工情况,当供料速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要及时地将情况反馈给搅拌站,让搅拌站进行供料速度调整,使供料速度与施工速度相平衡。同时对混凝土的需量有调整时,要及时地反馈到搅拌站控制出料,防止混凝土的浪费。
1.2质量情况的反馈
混凝土的生产时由于原材料的波动,会造成混凝土的质量波动。同时由于运输距离、天气情况的影响。可能绘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或离析不便于施工,影响工程质量。施工工地应将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反馈到搅拌站,以便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现场协助、督促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公司应督促、协助施工单位完成下列工作:
1、督促施工单位,作好混凝土的接受工作,在施工前作好施工准备工作,保证施工速度,防止混凝土等待时间过长。××混凝土公司要求:运输车辆到工地以后应在30分钟以内进行浇注,并且应在45分钟以内浇注完毕,同时在施工中要保证施工质量,防止过振或漏振。
2、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地反馈质量要求,未经搅拌站允许,不得在混凝土里面加入掺和料、水等物质。
3、协助施工单位在工地取样,留试件、养护、实验以保证成型试件强度合格。
六、混凝土的养护
1、自然养护的实施
为了使混凝土能够正常的水化、硬化,在混凝土成型后一定时间里进行养护,使周围环境有一定的温度湿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
自然养护是目前现浇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的养护方式,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采用适当的措施维持一定的潮湿环境进行混凝土养护。
自然养护期间应对混凝土采用适当的吸水保温材料如草垫、麻袋、塑料薄膜等进行覆盖,并适当洒水,使混凝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足够的润湿状态。
混凝土的洒水养护在浇注完毕,终凝后开始。对于塑性混凝土应不迟于成型后6~12小时,但在炎热、大风天气,应不迟于2~3小时;对于捣路等干硬性混凝土应不迟于1~2小时。为了保证在养护期间内保持湿润,还应每天不断浇水,对于面积较大的裸露部位还应储水养护,浇水次数取决与气候条件、覆盖物保湿能力。以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为原则,在一般气温(15~20℃),浇注以后3天内,每间隔2~3小时浇水一次,同时夜间不少于2次。3天以后洒水次数根据气温不同按照表(11)进行确定。
表(11)自然养护浇水次数[4]
正午气温(℃) <5 10 20 30 40
浇水次数(次/日) 不浇水 2~3 4~6 6~9 8~12
浇水养护时间取决与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品种,根据工程经验一般按照表(12)确定
表(12)浇水养护时间[4]
水泥品种 正午气温
10(℃) 20(℃) 30(℃) 40(℃)
普通水泥 5天 4天 3天 3天
硅酸盐水泥 7天 7天 4天 3天
2、××混凝土公司对施工单位的养护要求
××混凝土公司根据当地工程、气候情况,要求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注成型后2~3小时后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前3天浇水间隔不大于3小时,晚上不少于3次。以后时间内可根据表(11)来确定浇水次数。根据施工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养护效果较好,未因养护不当而造成质量问题。
七、硬化混凝土质量检验控制
硬化混凝土质量检验控制主要是指混凝土强度、结构外观的检验,对于商品混凝土公司主要是对混凝土取样、成型、标准养护,并进行强度评价。
1、标准差已知的统计方法
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的时间内能够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能保持稳定,应由连续的三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mfcu≥fcu,k+0.7σ0
fcu,min≥fcu,k-0.7σ0
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fcu,min≥0.85fcu,k
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fcu,min≥0.90fcu,k
式中  mfcu———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Pa);
fcu,k———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fcu,min———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MPa);
σ0———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MPa);
对于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根据前一个检验期间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数据,按下列公式确定:
σ0=
式中△fcu,i———第i批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m———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的试件总批数;
确定σ0时,每检验期不应超过三个月,且在该期间内强度的总批数不得少于15批。
2、标准差未知的统计方法
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能保持一致,且混凝土强度变异性不能保持稳定时,或在前一个检验期间内的同一品种混凝土没有足够的数据用以确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应由不少于10组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要求:
mfcu-λ1Sfcu≥0.9fcu,k
fcu,min≥λ2Sfcu
式中Sfcu———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MPa)。当S fcu的计算值小于0.06fcu,k时,取Sfcu等于0.06fcu,k
λ1、λ2———混凝土强度合格判定系数,按表(13)确定。
表(13)混凝土强度合格判定系数[1]
试件组数 10~14 15~24 ≥25
λ1 1.70 1.65 1.60
λ2 0.90 0.85
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S fcu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Sfcu=
式中,fcu,i———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MPa);
n———一个验收批混凝土组数。
3、非统计方法评定
对于零星生产,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组数不足10组时,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按非统计方法评定时,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mfcu≥1.15fcu,k
fcu,min≥0.95 fcu,k
八、质量控制实例
2002年3月23日,××混凝土公司从早上8:00至晚上10:30为XX移动大厦提供218m3 —C35泵送混凝土用于浇注四层面。××混凝土公司由于场地的原因,对粗细骨料采用少量库存,由于进厂的原材料的波动,生产过程中先后两次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其调整方案如下:
1、第一次配合比调整
生产前,经目测砂的细度模数为2.0左右,砂的含水率约为5.0左右,生产时取砂的含水率为5.2,其生产配合比如表(14),对生产的第一车混凝土取样检验、成型,测的坍落度为185mm,和易性良好,满足泵送要求。
表(14)混凝土配合比
配合比名称 材料用量kg/m3 砂率(%) 减水剂(%) 石含水(%) 砂含水(%)
水 水泥 粉煤灰 砂 5~25石 减水剂
实验室配合比 185 340 80 738 1107 8.4 40 1.9 0 0
生产配合比 147 340 80 776 1107 8.4 40 1.9 0 5.2
上午10点钟左右,新到一批砂,经目测后估计细度模数为2.0左右,含水率为6.0左右。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将生产配合比砂的含水率调至6.0,其配合比如表(15),对调整后的第一车混凝土取样检验、成型,测的其坍落度为180mm,和易性好,能够满足泵送要求。
表(15)混凝土配合比第一次调整
配合比名称 材料用量kg/m3 砂率(%) 减水剂(%) 石含水(%) 砂含水(%)
水 水泥 粉煤灰 砂 5~25石 减水剂
实验室配合比 185 340 80 738 1107 8.4 40 1.9 0 0
生产配合比 141 340 80 782 1107 8.4 40 1.9 0 6.0
2、第二次配合比调整
下午1:30左右,温度较高,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便于施工,将砂的含水率调为5.5其配合比如表(16),对调整后的第一车混凝土取样检验、成型,测的其坍落度为185mm,和易性好,能够满足泵送要求。并且施工单位反映混凝土质量稳定,便于施工。
表(16)混凝土配合比第二次调整
配合比名称 材料用量kg/m3 砂率(%) 减水剂(%) 石含水(%) 砂含水(%)
水 水泥 粉煤灰 砂 5~25石 减水剂
实验室配合比 185 340 80 738 1107 8.4 40 1.9 0 0
生产配合比 141 340 80 782 1107 8.4 40 1.9 0 6.0
3、强度评价
对于该批混凝土,共取样三次,每次成型2组试件(7、28D),按照GBJ107—87《混凝土检验评定标准》,试件组数不足10 组,采用非统计方法进行评定其28D强度如表(17)
表(17)混凝土28D强度
编号 测定强度值(MPa) mfcu(MPa) fcu.min(MPa) 1.15 fcuk(MPa) 0.95 fcuk(MPa)
1 2 3
1 48.9 48.0 48.7 48.8 48.0 40.3 33.2
2 50.2 48.0 49.0
3 48.4 48.8 49.1
按照公式:
mfcu≥1.15fcu,k  即48.8≥40.3
fcu,min≥0.95 fcu,k   即48.0≥33.2 本批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
九、对××混凝土公司混凝土质量的评价
1、强度统计检验
对于××混凝土公司在3月份用量较大的混凝土品种为C30的Z30L1A(承) 配方其强度如表(18)
1.1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按照下式计算:
σ=  …………………………………①
式中,fcu,i———统计周期内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MPa);
N———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试件组数。不得少于25组;
μfcu———统计周期内N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1.2 强度不低于规定强度等级的百分率P
强度不低于规定强度等级的百分率P按照公式:
P=N0/N×100%… ……………………………………………………②
式中N0为统计周期内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的组数。
1.3按月或按季度统计计算的强度平均值(μfcu)宜满足下列要求:
(fcu,k+1.4σ)≤μfcu≤(fcu,k+2.5σ)δ=σ/μfcu×100%…………………③
式中,σ为按月或按季度统计的强度标准差(MPa),确定σ的试件组数不得少于25组;fcu,k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1.4变异系数δ
δ=σ/μfcu×100%…………………………………………………………④
变异系数反映企业生产的波动幅度,盘内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不宜大于5%。
1.5、对××混凝土公司Z30L1A(承)强度统计检验
表(18)Z30L1A(承)强度统计及X—R图数据处理
编号 测定强度值(MPa) 平均值X(MPa) 极差R(MPa) X—R图数据处理*
1 2 3
1 44.0 46.7 48.4 46.7 4.4 X控制图:n=3 CL(中心线)=X=1410.4/32=44.1(MPa)R=55.3/32=1.72(MPa)UCL(上控制界限线)= X+A2R3σ时:44.1+1.023×1.72=45.8(MPa)2σ时:44.1+0.681×1.72=45.3(MPa)LCL(下控制界限线)= X-A2R3σ时:42.3(MPa)2σ时:42.9(MPa)R控制图:CL=R=1.72(MPa)UCL=D4R3σ时:2.575×1.72=4.42(MPa)2σ时:2.049×1.72=3.52(MPa)LCL=D3R=0
2 39.6 39.8 37.3 38.9 2.5
3 47.1 44.4 47.3 46.1 2.9
4 40.0 40.9 39.8 40.2 1.1
5 45.8 44.4 43.6 44.6 2.2
6 42.9 42.4 42.2 42.5 0.7
7 45.9 44.9 45.3 45.3 0.7
8 39.8 41.3 40.0 40.4 1.5
9 41.7 42.2 42.9 42.2 1.2
10 33.3 32.4 34.6 33.4 2.2
11 48.8 48.4 47.1 48.1 1.7
12 48.8 48.0 46.2 47.6 2.6
13 42.0 42.4 43.6 42.7 1.4
14 41.6 42.6 40.2 41.5 2.4
15 43.6 45.3 45.1 44.7 1.7
16 44.4 43.1 43.8 43.8 1.3
17 39.1 38.7 38.2 38.7 0.9
18 44.0 48.5 44.6 45.7 3.9
19 46.0 44.7 46.7 45.7 2.0
20 42.6 42.9 41.8 42.4 1.1
21 47.8 47.1 47.6 47.5 0.7
22 45.1 45.8 49.1 46.6 4.0
23 41.3 43.6 42.7 42.5 2.3
24 46.2 48.0 46.9 47.0 1.8
25 45.0 46.3 46.0 45.7 1.3
26 47.2 46.1 45.8 46.3 1.4
27 42.5 43.7 43.0 43.1 1.2
28 45.7 44.6 45.6 45.3 1.1
29 47.8 47.2 47.0 47.3 0.8
30 46.0 46.3 47.0 46.4 1.0
31 48.2 47.9 48.5 48.1 0.6
32 43.7 43.4 43.0 43.4 0.7
∑ 1410.4 55.3
*注:表中的计算参数按照表(19)选取
表(19)X—R控制图系数表[22]
n 2 3 4 5 6 7 8 9 10
A 3σ 2.121 1.732 1.500 1.342 1.225 1.134 1.061 1.000 0.949
2σ 1.414 1.155 1.000 0.894 0.826 0.756 0.707 0.667 0.632
A2 3σ 1.880 1.023 0.729 0.577 0.483 0.419 0.373 0.337 0.383
2σ 1.254 0.681 0.486 0.385 0.323 0.281 0.284 0.225 0.205
D4 3σ 3.267 2.575 2.282 2.115 2.004 1.924 1.864 1.816 1.777
2σ 2.512 2.049 1.855 1.743 1.669 1.616 1.576 1.544 1.518
按照式①②③④的要求,根据表(18)的强度记录得出以下数据如表(20),根据混凝土生产企业管理水平评价指标σ,P如表(21),满足σ≤3.5同时满足P≥95的条件,因此××混凝土公司企业管理水平为“优良”,但波动较大。作出正态分布图如图(4)
表(20)混凝土评价指标[22]
N(组) μfcu(MPa) σ(MPa) P(%) δ(%)
32 44.1 3.2 100 7.4
表(21)混凝土生产管理水平[22]
管理水平 优良 一般
<C20 ≥C20 <C20 ≥C20
σ(MPa) 商品混凝土场和预拌混凝土厂 ≤3.0 ≤3.5 ≤4.0 ≤5.0
集中搅拌混凝土施工现场 ≤3.5 ≤4.0 ≤4.5 ≤5.5
P(%) 商品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及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现场 ≥95 ≥85
图(4)
2、强度控制
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素很多,强度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强度波动,检查出异常波动,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减少经济损失,常常采用平均值—极差控制图(X—R图)进行控制。
根据3月份Z30L1A(承)强度记录进行X—R图数据处理,如表(18),并作出X—R图如图(5)。
对于X—R图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应满足下列条件:
1、 连续的点全部或几乎位于控制界限内;
2、点在中心线附近居多,并且在中心线两侧各排列一半左右;
3、点的排列没有规律性,(没有连长、倾向性、周期性),即属于随机性。
从图中的X—R图中可以××混凝土公司3月份Z30L1A(承)强度对于不同的批次,强度波动较大,在 控制界限外有较多的点。但强度满足要求。而对于每一组试件波动较小。这应该是××混凝土公司采用的原材料特别是砂、石、粉煤灰的质量不稳定,波动较大,从而造成了混凝土的强度波动。
3、耐久性评价
耐久性作为优质混凝土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混凝土公司从1999年底投产至今,两年多时间内,对外提供混凝土近50万方,主要工程业绩如表(22)
表(22)××混凝土公司主要工程业绩
工程名称 利家城 东华大厦 怡心苑 长怡花园 世纪花源 移动大厦
强度等级 C10~C25 C30~C45 C20~C25 C30~C45 C25~C40 C30~C45
数量m3 3120 7200 4300 9200 8900 5600
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按合理的配合比进行生产,并要求施工方进行良好的施工、养护。混凝土从浇注至今未发生任何质量问题,两年时间对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一个较为短暂的时间,但在两年内未发生任何质量问题是耐久性良好的一个前提。
4、经济性评价
××混凝土公司能够生产多种商品混凝土,包括有普通型、泵送型、水下型、普通抗渗型和泵送抗渗等类型混凝土,强度从C10~C50,其成本与销售价如表(23)。
表(23)成本与销售价如
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成本*(元/m3)
销售价(元/m3)
*注:表中成本价仅为原材料价格,不包含能源消耗及劳动力成本。
从表中可以看出,××混凝土公司生产的混凝土成本较低,与销售价之间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考虑到能源消耗、劳动力成本及设备折旧等因素,也有较大的利润。这说明××混凝土公司的商品混凝土从经济角度上讲是优质的。
十、结论
1、由于××混凝土的粉煤灰不是直接从XX公司购买,而是通过中间商获得。因此,粉煤灰的质量波动很大,特别是粉煤灰里的杂物经常造成设备故障。因此原材料的采购方面有待改善。
2、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比较成功,出厂混凝土质量稳定,同时在施工、养护方面给予施工方技术协助,因此浇注后未曾发生质量问题。
3、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严格控制,两年多的时间里未曾发生过强度不合格的问题。
4、通过X—R图对2002年3月的Z30L1A(承)强度进行统计检验。其质量满足设计强度,但由于原材料波动等情况,强度离散性较大。
5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经济性评价,可以看出××混凝土公司生产的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同时经济性好。
6、 结合××混凝土公司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根据所学知识,作出混凝土质量控制流程图如图(5)
图(5)混凝土质量控制流程图
十一、参考文献
[1]、朱建华等《预拌混凝土和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控制》
[2]、耿维恕、钟炯等《混凝土和预制构件质量控制》
[3]、严吴南、计丽珠、彭小芹、彭家慧等《建筑材料性能学》
[4]、杨长辉、陈剑雄、李效椿等《混凝土工程技术》
[5]、姚刚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6]、李立劝等《混凝土配合比手册》
[7]、高强混凝土委员会《高强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8]、吴之乃等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混凝土》2000、11
[9]、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中国混凝土网
[10]、马新作等商品混凝土全面质量管理系统——中国混凝土网
[11]、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
[12]、王媛俐、姚燕《重点工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与工程应用》
[13]、周玉华 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研究——《混凝土》2001、2
[14]、朱惠英 超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混凝土》2002、3
[15]、吴历斌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骨料对力学性能的意想——《混凝土》2001、
[16]、吴义明  C20混凝土的配制及应用 ——《混凝土》2001、5
[17]、熊大玉、王小虹等《混凝土外加剂》
[18]、朱胜 对商品混凝土工业发展的几点看法——《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1、
[19]、屈志中 世界商品混凝土的发展与环保问题——《施工技术》2001、3
[20]、唐坤玉 混凝土质量评定——《重庆大学学报》
[21]、罗见平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浅析——《施工技术》
[22]、冯乃谦《混凝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