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天记刘小婉剧照:皮定均中原突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2:08:14

皮定均中原突围

 

 

解放战争开始时,因我中原解放区是全国解放区的前哨阵地,便首当其冲地成为敌首攻目标。蒋介石不断地向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妄图把我军围困在狭小地区予以歼灭。在皮定均旅驻防的光山县白雀园、商城县余集、经扶县沙窝、小界岭和靠近潢川的陈家畈、双轮河一线,敌人集结了第7、72、45、49军等四个正规军和三个保安团、四个民团,并在皮定均旅阵地的东南面构筑工事,纵深达10公里,又在东北面的潢川平原留一缺口,妄图当我军突围时诱我进入其设下的陷阱。敌军拟于6月26日向我军发起总攻,并叫嚷要在48小时内“一举包围歼灭”我中原部队。

  6月24日下午,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接到特级电报骑马去第1纵队接收战斗任务。纵队司令员王宏坤告诉他,中原军区命令:中原军区主力于25日拂晓开始向西突围,1旅执行牵制敌人、掩护全军突围西进到陕甘宁边区去的任务。

  皮定均旅长从纵队接受任务回到白雀园旅部后,立即连夜进行战斗部署,当即命令各团以整齐的队形向东进发,故意造成我军主力向东集结突围之态势。为了吸引西线之敌,保障我突围主力侧后的安全,皮定均旅在前沿阵地还不时对敌发起佯攻。这些战术果然奏效,敌军不仅未能觉察到我军主力的去向,还将西线的部分兵力调往东线集结。

  26日黎明,皮定均旅各团主力已集结待命,坚守余集、沙窝一线前沿阵地的部队抗击着数十倍的敌人,我军利用起伏的岗丘、纵横的沟渠、河流乃至田埂等一切有利地形,进行着顽强和有力的狙击,敌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未能突破我军阵地。

  皮定均旅继续以白雀园为中心抗击敌军,连续三天的阵地战、阻击战,皮定均指挥部队以巧妙的战术迷惑和拖住了敌人,为大部队向西突围赢得了时间,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主力突围西进的任务。

  26日傍晚,皮定均才命令旅部撤离白雀园,各团的主力也相继撤离,各自分路到刘家冲会合。本来从白雀园向东南走6公里即可到达潢(川)麻(城)公路旁的刘家冲,为了迷惑敌人,部队却向西南走了15公里,然后调转方向于27日拂晓前进入刘家冲的密林中。最后一批部队撤离前沿阵地到刘家冲会合的时间,是在27日的深夜。

  全旅5000人在漆黑的夜间,冒雨从敌我犬牙交错的阵地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撤离到预定的地点,这靠的是皮定均旅长周密的组织和卓越的指挥才干。

  皮定均旅在掩护我军主力西进的计划完成之后,第二步便是实施向东突围的计划,到苏皖解放区与华中兄弟部队会师。如果直接向东突围,不仅要突破敌人一二十公里的纵深工事,并且会受到敌四个军兵力的堵击,即使是取得突围的成功,伤亡一定很大。在掩护主力向西越过平汉铁路之后,皮定均虚晃一枪,令部队装成追赶主力的模样,向西急行,突然地掩蔽起来,猛插向南,闪过敌人的追击,然后出其不意地杀回马枪,摆脱敌人向目的地东进。这一突围计划果然迷惑住敌人,使敌一时难以弄清我军的真正动向。

  28日清晨,皮定均旅从刘家冲向南急行军,插向敌后,再急转弯向东疾进。由于敌人主力被皮定均巧计调走,向西追赶我军主力,因而小界岭只有看家的敌人,部队很容易就登上了小界岭东南的风波山。7月1日,皮定均指挥部队在瓦西坪稍作休息之后,准备翻越横亘于豫皖两省之间的大牛山。此山高度虽只有1300多米,但一上一下,却有50多公里。这是皮旅东进必经之路,又是土顽顾敬之——绰号“顾半县”统治的地区。他手中有不少武装,估计要有一场激战。顾敬之的一个保安团和从立煌县来的敌72军的一个团,占据了通向山顶的道路旁的东西两座山头,旅长皮定均命令素有“老虎团”之称的第1团担任主攻,战士们经过猛打猛冲拿下了右翼山头,杀开一条血路,全旅以跑步冲刺的速度翻越了大牛山,敌人派来向我军偷袭的手枪队100多人也大部被我歼灭。7月4日,皮旅进入安徽立煌县(今金寨县)南部边远的一个小镇——吴家店。这一带是土地革命时期立夏节起义的地方。皮定均旅中有不少战士是本县人。部队经过十天的行军和战斗,已经十分疲惫,吴家店周围是崇山峻岭,部队容易隐蔽,加上连日阴雨,山洪爆发,进出交通阻塞,部队在此进行短暂休整,既可恢复体力,补充给养,又可查明周围敌情,为继续东进作必要的准备。为了东路突围的胜利,皮旅长和许多干部战士过家门而不入,鼓舞了全体指战员战胜敌人和困难的决心。7月7日,部队告别了吴家店的父老乡亲,翻越高山,趟过湍急的河流,向霍山县漫水河方向前进。

  青枫岭是走出大别山的必经之地,别无他路可走。在其南面是高耸入云、陡峭险峻、人马难行的天柱山,北面是峡谷间呼啸而过的淠河,水流湍急,深浅难测,无法通过。而通向山顶的惟一的一条小道,已经被敌人用密集的火力封锁。此时,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形势十分紧迫。皮定均查看地形后认为正面进攻,敌人居高临下,不仅费时,而且我军士兵会伤亡很大,只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可取胜。因此,研究决定:由一团担任正面佯攻,吸引敌人注意力,由2团从右翼攀上峭壁,迂回敌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终于攻占了青枫岭,溃逃之敌被我军追击了五六里。

  翻越青枫岭后,皮定均指挥部队强渡东淠河,终于走出了大别山。然而,穿越皖中平原的艰巨任务又摆在皮定均面前。在毛坦厂,皮定均召开大会,号召全旅发扬我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抢在敌人完成部署前以五昼夜急行军穿越皖中千里平原。为保证每昼夜行军50公里,部队一律轻装上阵,摆脱敌人的前堵后截,胜利地越过皖中千里大平原,越过津浦线铁路,全旅安全到达华中的“家”——东路突围的目的地——苏皖边区。真可谓“越平原铁流千里,建奇功名震中外”。

 

 在这场震惊全国的中原突围中,皮定均率部历经24天,行程两千多里,击退蒋军多次围追堵截,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不可思议的是,中原突围中的众多部队中,只有皮定均旅被成建制地带出来。突围前7000余官兵,突围后还是7000余官兵。

  如果说中原突围是迎击国民党全面进攻的首战壮举,那么皮定均旅东进突围则是这次壮举中的一个惊人奇迹。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皮定均因资历等原因,最初被定为少将,当名单呈送毛泽东审批时,毛泽东大笔一挥,皮定均在名字下写了6个字:“皮有功,少晋中。”

  于是,皮定均就成了一名中将。

铁血里很多人再聊段苏权的少将军衔,什么“老子不带了”,穿中山装下葬等。还有钟伟的少将,贺晋年的少将,解方的少将。

不否认钟伟,贺晋年的战功。但是回头看看皮定均:出身四方面军。建国前可能都没有和MAO见过。相互不认识。中原,宣化店。李先念这个中原军区司令和王震分两路向西向北突围。而这个皮定均任旅长的番号中原野战军一师一旅编制五千人的皮旅。向东突围。当然他是佯作主力。吸引敌人视线的。说白了是作为弃子的,就像集结号里谷子地的九连一样。是掩护主力突围的。但正是这样一个弃子,在与敌纠缠三日三夜后与李先念联系不上。直接与延安联系,焦急的MAO只回电两个字“快走”。可见MAO的牵挂。接着长驱千余公里,击退数倍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用了接近20天的时间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正是这二十多天我想皮定均在MAO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解放战争,首战宣化店,李先念部作鸟兽散。固然是不得已。但我想MAO的心里肯定憋着火。这个时候皮旅转战千里5000人5000条枪毫发未损,苏中的七战七捷,等等给MAO留下的印象肯定极其深刻。之后的皮将军连纵队司令都没做过,只做了24军的首任军长,战功寥寥。以军长之身上面没人,在55年当然只能授少将衔了。好在军队不是各野司首长的。林也好,陈也好,粟也好。他们的意见只能是参考。军委主席是MAO。在少将名单里看到了几年前熟悉而又牵挂的皮定均。我想此时伟人心里肯定嘀咕了一句:好个皮定均,唉。大笔一挥:皮有功,少晋中。而且在以后的岁月里中将按上将使用一直担任大军区司令员,各种****也与将军无缘。

感觉军衔低的,先看看资历,再看看战功。连个机场都弄不明白。害的敌人又增加了两个团。能打就是能打,不能打就是不能打。接到命令:打又不打,辩又不辩。过了两天才向野司报告。不要说雷公刘亚楼,就是个面瓜也该急了。任何一个集体里都有这种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英雄人物。

中原解放区是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由新四军第5师和王震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鄂、豫、皖 、湘、赣五省交界地区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投降前,中原军区部队已发展到2个纵队、3个独立旅及3个军区共6万余人,根据地也已扩展到60多个县,并对战略要地武汉形成了包围之势。抗日战争胜利后,武汉成为国民党军从大后方进军华东、华北和东北的战略枢纽。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和部署进行内战的兵力,蒋介石调集了20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并先后占领鄂中、襄西、鄂东、鄂南、豫中、豫西等地,企图消灭中原军区的部队,打通国民党军向华东、华北和东北进军的通道。1946年5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虽然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定》,但国民党军的蚕食进攻并未停止。至6月,国民党军已将中原军区部队 6万余人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礼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中原解放区的面积只及原来的十分之一。为了避免内战,中共中央多次与国民党谈判,表示愿意让出中原解放区,将部队转移至其他解放区去。但蒋介石却一意孤行,不断加紧调兵部队,至6月下旬,蒋介石用于包围中原军区的兵力已增至10个整编师(相当于军)约30万人。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10个整编师,约30余万人的兵力,首先对中原军区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致使全面内战爆发。

        中原军区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了保存力量,争取主动,除以一部分武装分散坚持游击战争,牵制敌人,掩护主力转移外,主力在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等军区领导的率领下,于6月底分两路向西突围。右路突围部队为第2纵队第13旅、第15旅、第359旅、干部旅及中原军区机关共1.5万余人,在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的率领下,于6月29日晚越过平汉路,7月下旬进入陕南,同陕南游击队会合,8月3日组成豫陕鄂军区(其中第359旅于8月31日突围返回陕甘宁解放区)。左路突围部队为第1纵队(欠一个旅)、第2纵队第15旅(欠一个团)共1万余人,在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王树声的率领下,于7月1日越过平汉路向西突进,25日到达鄂西北房县地区,8月27日组成鄂西北军区。担任掩护主力突围的第1纵队第1旅7千余人,为吸引敌人,向东突围,于7月下旬进入苏皖解放区,后编入华东野战军序列,成为华中野战军第13旅。
        中原军区部队的成功突围,打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封锁和包围,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这一行动不仅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消灭中原军区部队的企图,而且牵制了国民党军30多个旅的兵力,并将其大部调往豫西、陕南,从战略上有利地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

 

 

 

 

 

 

 

中国革命战争一共经历了400多个战役,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却发生在大别山区一个小乡镇,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大悟宣化店因“打响解放战争的第一枪”便走进绵绵不尽的故事里,走进世人长久的向往与敬仰中。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宣化店湖北会馆位于湖北省大悟县。湖北会馆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傍竹竿河,坐北朝南,两进5间,左右各有厢房,建筑古朴。1975年修复,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廖承志等领导同志于1946年5月3日由重庆抵南京,进驻南京梅园新村。这时国共之间实际已形成了表面谈判实际大打的局面,也就是拖中大打。到了南京,周恩来最关心的是中原军区。那里集中了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由广东返回的王震、王首道率领的359旅南下支队和从河南中部南下的王树声的部队。这三支队伍合计6万多人,原拟向京汉路以西转移,准备到安徽一带向新四军主力靠拢,接到“停战令”就停止前进,在湖北宣化店一带待命。在方圆几十公里的狭小地带集中这样多的军队,无论是军事态势还是地形条件都是十分不利的。国民党不顾停战协议,很快集中了11个正规军26个师30多万人,把这几支部队包围得象铁筒一般,断绝粮药供应,准备一举全歼。在这万分紧急关头,周恩来一面呼吁停止中原内战,以免牵动全局,酿成大战;同时迫使美方和国民党同意组成三人小组前往宣化店视察以图制止战争,解放中原军队脱围。

     到南京后的第三天,周恩来就向军事三人小组(马歇尔、徐永昌、周恩来)提出即派军事调处小组前往宣化店进行调处。在周恩来的坚持下,三人小组同意由周恩来同美方白鲁德将军和国民党徐永昌将军乘专机前往武汉宣化店进行调处。徐永昌托病留在武汉,改由武汉行辕副参谋长王天鸣将军作为代表。从武汉改乘汽车去宣化店,道路坑坑洼洼,汽车颠簸得很厉害,国民党军沿途修的碉堡工事,军队的频繁调动,历历在目,使人感到大战之前的窒息。车行至黄陂县境十棵松河边,因河水上涨临时搭的木桥被冲断,吉普车不能过河。王天鸣提出返回武汉,等水退了改日启程。周恩来坚持原地等候。第二天,河边的老乡把几辆吉普车抬过了河。

     过河不远就到了解放区,军事调处小组在宣化店受到热烈欢迎。当晚举行了欢迎晚会。晚会上文艺工作者演出了文艺节目。已经深夜了,周恩来主持了中原军区领导干部会议。出席的有李先念、郑位三、王震、陈少敏、任质斌等同志。他们在煤油汀下研究了当时的形势,在双方军队对峙的态势下,我军决心突围,不抱任何幻想。会议还就突围的准备工作,周边的地形地貌等进行了周密的研究。散会时已是第二天的早晨了。匆匆吃过早饭,周恩来又神采奕奕地参加调处小组举行的会议。李先念先发言,他列举大量事实,说明中原军区形势十分严重,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国民党72师、22师、48师、47师、41师、10师、66师等部队向我中原军区合围,修筑了6000多个碉堡,形成了全面包围的态势。他们捕去我300多人员,现在备足了干粮,轻装,将有大的行动,形势十分紧张,要求执行小组制止国民党军的进攻。平毁碉堡,放我被捕人员,让我军安全转移。周恩来说:“李先念师长揭发的全是事实。应当看到,中原战争如果爆发,就是宣告和平的结束,成为全面内战的起点,希望白鲁德、王天鸣将军秉维持和平的精神,做出有益的贡献。”

     5月10日,三方在汉口签了停止中原内战的协议。协议中,最有实质的内容是将我军2000多伤员及部分家属转移到河南安阳。这就减轻了部队转移的负担,也稍稍推迟了国民党军发动进攻的时间,无疑对中原军区部队的转移是有利的。为了保护五师及中原部队,周恩来还带去了现金以补充军需,并电请中央考虑,推迟山东部队对山东枣庄国民党军的反击等。但蒋介石还是于6月22日密令刘峙向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一场全面内战终于打响了。中原部队已有了准备和部署。王树声将军率一部向东北突围,国民党以为我主力向东北方向新四军主力靠拢,迅速将大部主力部队向东北方向围堵。我军主力则由李先念、王震率领分三路向京汉路西突围。很快越过平汉路,向鄂西、陕南边界冲去。我军以极小代价,完成了突围任务。这次突围以少胜多,以极小代价取得重大成功,使蒋介石妄图制造的第二次皖南事变彻底破产。我军失去的是宣化店的弹丸之地,换来的是陕南、鄂西两片解放区。

     在宣化店这场斗争中,周恩来将解放区的军事斗争与谈判桌上的政治斗争巧妙结合起来,使中原军区部队冲出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又通过谈判将国民党挑起内战、反对和平的法西斯面目在全国人民面前暴露无遗,既教育了人民,也教育了第三方面的人士。

 

 

 

 

 

 

1945年日本投降后,背信弃义的国民党一边放出“和平调停”的烟幕,一边调动大军将中原地区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团团包围,企图“围歼”我中原部队,内战一触即发。

   1946年5月8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美方代表白鲁德和国民党代表王天鸣在宣化店举行谈判,谈判终因蒋介石“假谈真打”告破。蒋介石令围攻中原解放区的13个军30余师,计30万军队,统一在6月29日至30日,全部进入战备状态,准备7月1日,发起总攻,吹嘘要在“四十八小时”内“全歼”中原主力部队。
  对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中原部队早有防备。6月上旬,中原军区已根据周恩来的指示,议定了突围方案,并报请中共中央同意。6月20日,中原局、中原军区具体作出了部队突围的战略部署。决定由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树声率领主力部队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的。同时,由皮定钧率领一部分部队向东佯攻,造成主力东进的态势,掩护主力突围。

 

    中原突围,历时36天,以6万人粉碎了国民党16个整编师、32个整编旅共计36万人的围追堵截,北路、南路主力分别分别突进到陕南和鄂西北地区,使蒋介石限期全歼中原部队的阴谋彻底破产。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原部队在宣化店战略牵制及其突围战役起了重要的战略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为华北、华东、东北各解放区壮大人民力量,做好迎击全国内战的准备工作争取了时间;为配合各兄弟部队作战,粉碎蒋介石对我军的全面进攻作出了贡献;为保存中原的主力和骨干准备反攻中原以及向全国进军取得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