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变形计女二号:开放的教育需要开明的政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6:03:59

近日在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说的是美、日等国家对中学生如何进行历史考试的问题,文中所述很有值得人们深思之处。

  美国在中学生世界史考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于是有学生答道:如果当初窝阔台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带到欧洲,这样神父和修女就不会死亡,人们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从而也就不会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也就不会强大,随之意大利也不会强大,日耳曼跟奥匈帝国也就不可能存在……回答得颇具政治高度,让人大开眼界。

  日本人在对高中生历史课考试时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曾有交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赢在什么地方;输了,输在什么条件上?对此,不少学生的回答是:这场战争可能爆发在台湾回归之后。因为这样一来,台湾海峡就成了中国的内海,而日本从中东运输石油到本土的油轮必须绕道马六甲海峡,成本大大增高,所以日本油轮要从台湾海峡经过必须出动驱逐舰,这样与中国军队难免有一场激战,时间大约在2015至2020年之间。所以日本从现在起就要做对中国作战的准备。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可怕的回答!且不说这些学生的推理、分析和判断是否合理、准确、可信,然就教育者的主导意志来说则是十分明确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而更让我们觉得惊奇的是,他们在课堂上、在对学生进行考试中,居然大谈在我们看来如此敏感的与政治、战争、外交乃至与国家前途命运休戚相关的话题,丝毫不顾忌什么“政治错误”、“思想误导”、“外交纠纷”等。这是多么富有开阔视野和高瞻远瞩的教育!它把每个学生都推到国家政治和未来发展的最前沿,使每个人从小就养成总结过去、关注和谋划国家未来的习惯。

  比照我们的一些考试内容,简直就像个瘪三了,没有一点能让人提神的东西。就说考历史,无非是某要人生于何年死于何日?某年发生某事件的背景和结局是什么?什么时候与什么国家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等等。全都是死知识、硬条条,和当前政治、未来发展、国家前途、国际纷争没有一点瓜葛,根本见不到像美、日学校那样充满活性和思想高度的话题。

  如果说在中国不让学生关心政治和国家前途命运,似乎又不符合实际。可以说从孩子背书包那一天起,教育者就不断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关心国家大事。诸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习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不否认这些道理应该懂,这些人物也应该学,但爱国行为绝不仅仅是献身一种。爱国是什么?就是“把国家当成我的国家”,我就是未来的国家元首,小人物想大事,谋划国家的前途命运,确立主人翁精神,履行主人翁职责。他们不仅有思考国家发展的权利和习惯,而且有参与谋划国家发展的权利和习惯。就像西方国家的一些学校那样,经常玩一玩竞选总统的游戏,而并不是做一个只会执行不会思考的人,或仅仅当一个献身英雄。其实,就教育中正统的政治话题而言,其核心部分也被淡化或回避了。比如教科书中就向学生讲述过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留下脚印的故事,可这个故事仅仅成了激励学生规规矩矩学习的范例,忽视了马克思胸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一面。如果马克思不是从理论上向统治者发起挑战,没有叛逆精神,不能用剩余价值学说来唤起无产阶级革命,那么其大英博物馆的水泥地上留下再深的脚印又有什么意义?

  还是说学历史。学习历史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告诸往而知来者。”日本人的历史教学可谓牢牢地把握了这一点,他们把历史学到了未来的20年,并启发人们如何去做;而我们的学生,历史还是历史,对未来则茫然不可知,根本感觉不到历史教育同国家前途及个人职责之间有什么关系。那么出现这样的问题的症结何在?说到底还是缺乏开明的政治。许多人关注的政治问题、战争问题、外交问题、宗教问题以及国家的体制和制度等问题,从来都被当做不可触摸的"敏感问题",是教科书和课堂里的禁忌之地,半点不能涉及和谈论;否则,就会有人干涉,指责你是不讲政治,是教学上的自由主义,会引起外交纠纷和国际纷争等等。一大堆帽子铺天盖地压将过来,"性质严重"的还会因此丢掉饭碗。这年头下岗人员遍布大街小巷,谁还敢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于是,历史能否昭示未来,由它去吧,现在的饭碗比"未来"重要!

  有志之士早就指出,中国的有些文化教育其实是垃圾教育。用开放的观念来考量这句话并不过分。现在我们许多大学毕业生,甚至硕士、博士为什么没有人要?为什么只能去做豆腐、开肉店、办养猪场?其原因真的是人才过剩吗?真的是"人各有志"吗?我从不相信这样的鬼话。根本原因就是当今这种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培养了一大批只有燕雀之愿而无鸿鹄之志的人。

  教育是政治化的教育,没有开明的政治就不可能有开放的高层次的教育;而开放的高层次的教育是拓展人的视野、开阔人的胸襟的必要条件,是造就人才尤其是国家栋梁之才的根本前提。如果我们希望把下一代培养成热爱国家、主宰国家、发展国家的人才,我们就应当在教育中根治"政治过敏症",打破教育中太多的"政治禁区",让他们自由地谈论国家、体制、制度、军事、外交等一切他们所关注的问题。

  栋梁之才只能自由地生长在广阔的原野,而绝不可能生长在铁桶或围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