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波结婚了吗: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0:25:49
无忧会计网 www.51kj.com
时间:2006-6-12 20:08:00   作者:赵常庆   来源:《欧亚社会发展研究》发表评论查看评论
      
[内容提要] 中亚国家是中国的近邻,是贯彻中国企业家要“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国家。事实上,中国已经在中亚国家独立前后开展了投资活动,但规模小。这几年规模逐渐扩大。本文介绍中国在中亚国家的投资情况、投资战略、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经验教训,并举四个具体案例分析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供中国企业家“走出去”时参考。
中亚国家独立前后,中国就开始了对中亚国家的投资活动,但20世纪90年代上半叶投资规模不大。中国投资少的局面直到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收购“阿克纠宾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60.3%的股权后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本文就中国在中亚国家的投资状况、投资政策和投资案例作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一、投资进程与投资状况
中国企业家到中亚国家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新疆一些企业利用中苏关系缓和之机到中亚国家合资办厂。中亚国家独立后,受高层的推动,加上中国和中亚国家互有需要,中国到中亚国家投资日渐增多,形式多样。中国的投资形式有合资建厂、合资或独资开设公司或商店、工程承包、科技合作、资源开发和提供贷款等。初期以合资办厂和开设公司、商店为主,近年来逐渐转向资源开发。中国对中亚国家也有数量不大的贷款。
中国到中亚国家的投资领域包括轻工、食品、冶金、石油、化工、电子、机械、农业、建筑、通讯、交通等。
就规模来看,中国投资的企业一般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居多。1997年7月,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收购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60.3%的股权以后,才改变了中国在中亚国家没有大型投资项目的历史。
中国对中亚五国投资的具体情况是:
在哈萨克斯坦,投资主要是通过办合资企业和承包工程项目的方式进行的。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办的合资企业数量不少,增长很快。1992年6月,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注册的合资企业为37家,到9月增至77家,1993年10月增至131家,1994年达到313家,1995年上半年达到380家。后来由于哈萨克斯坦对合资企业进行整顿,取消了一些有名无实的公司,到1996年上半年剩下73家。2002年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合资企业的数量约为70多家。1993—2001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达到7.621亿美元,占同期哈萨克斯坦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的8.2%。中哈两国建交前和建交初期,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开办的合资企业有新疆保温瓶公司投资兴建的中哈合资保温瓶厂、中国四川天歌轻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阿拉木图加加林缝纫联合体合办的服装厂、中国北京制笔厂在阿拉木图附近办的制笔厂、伊犁图片社在江布尔州开办的彩扩中心,以及饭店、商店等。从1997年起,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有了大型投资项目,这就是中国控股的阿克纠宾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此外,部分由中国投资的从肯基雅克通向阿迪劳的输油管道项目、哈萨克斯坦铁路股份公司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合资组装内燃机车项目都是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除这些项目外,中国在哈萨克斯坦规模较大的企业还有:哈萨克斯坦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阿拉木图分行、中国一汽集团与哈“纳伊扎”公司合办的汽车组装厂、新疆轻工集团在哈建的“新康番茄制品厂”、华凌集团在阿斯塔纳修建的免烧砖厂、山东将军集团与哈“尼卡”公司建的卷烟厂等。
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也主要表现为兴建合资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影响较大的企业是1989年由新疆乌鲁木齐保温瓶厂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实验机械厂合资兴建的“中乌国际保温瓶有限公司”。此外,北京蒙尼莎制衣有限公司也在塔什干开设合资企业,生产各款大衣和服装。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也开设有饭店和小型商店。至1999年,中国在乌注册企业共139家,其中33家资金未到位,其余106家注册资金合计1600万美元。现正常运作的不到1/4,其余均撤出乌兹别克斯坦。目前在乌兹别克斯坦仍在开展业务的公司有:1996年成立的中乌自来水表和煤气表合资公司、从事无线电通讯业务的华为公司、从事工程承包的中国水利电力工程总公司驻塔什干办事处、从事废金属加工的哈丹公司、从事通讯业务的新讯公司、从事塑料包装袋制造与印刷的亚洲印刷公司等。2001年,中国中信集团在塔什干地铁工程招标中中标。该工程在乌方提供政府担保的前提下运用中国出口信贷资金建设。信贷总额为2亿-2.2亿美元,为中国提供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一笔贷款。工程定于2004—2005年开工。
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投资主要通过建立合资企业进行。目前中国在吉注册合资企业384家,实际运作140多家,合作领域涉及食品、制革、毛皮加工等,较大的合作企业有新疆天山毛纺织公司与吉合资兴建的“天鹅”针织厂、辽宁国际贸易公司与吉纳伦自由经济区合办的洗羊毛厂以及饼干厂、糖果厂、彩扩中心等。最成功的合资企业是北京三里屯街道办事处与吉尔吉斯斯坦卡拉巴尔特市粮食加工联合体于1992年合办的“科特拉普”面食厂,该厂年产方便面和其他面条1.2万吨,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吉尔吉斯斯坦本国需要,还向其他国家出口。中国与吉合资兴建的投资达5000万美元的造纸厂,是中国在吉投资最大的项目。目前该厂产品已经满足国内需要,还远销中亚其他国家和俄罗斯。最近,中国胜利油田投资在吉南部找油,据称前景良好。
中国在土库曼斯坦的合资企业不多。目前有注册企业3家,其中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主营工程承包,其余两家以贸易为主。但是,在土库曼斯坦则有另外一种投资形式,1997年中国胜利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与土库曼斯坦国家“石油康采恩”签署修复油井的工程便是一种。2002年中国又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古穆达克油田提高回收率技术服务合作》。
中国在塔吉克斯坦投资不多,建立的合资企业有成立于1997年的“利事达”纺织厂和中塔人民卷烟厂等。
现在没有看到正式公布的中国在中亚五国投资的总数。据笔者估计,投资总数约为8-10亿美元左右。
从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情况来看,可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分布的国别和领域不同。中亚国家独立初期,中国在中亚国家建立的合资企业不少,但投资额并不大。因为当时的合资企业从事商贸的多,从事生产的少。地方企业和小企业参加的多,大型企业参加的少。从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收购阿克纠宾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起,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额迅速增长。大型企业前往中亚国家投资也有所增加。从投资对象国来说,以哈萨克斯坦为最多,投资领域以能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为主。
第二,启动早、效益差。中国在中亚地区办合资企业的时间并不短,中亚五国刚独立时,中国在那里注册的合资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可是经过几年之后,一些开始办得不错的合资企业,如中乌国际保温瓶厂等皆陷入困境,大多数企业倒闭,真正坚持下来的已经不多。多数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不高。
二、中国的投资战略
中国企业到中亚国家投资是从苏联解体前后开始的。当时,还谈不到有什么战略。最早进入中亚国家的是新疆地区的企业,这只不过是看到中亚国家有许多生产和消费领域处于空白状态,存在商机,到那里投资办厂会有不错的收益,因此而前往的。
中亚国家独立后,中国加大了与它们开展经贸合作的力度。在中亚国家和中国领导人的互访中,经济问题都是会谈必不可少的内容。中亚国家领导人除谈到经贸和科技合作外,尤其希望中国企业家能到他们国家投资,特别是办生产性企业。有的国家领导人还向中国企业家推荐具体的合作领域。
如果说,中亚国家独立初期,中国与它们的经济合作还是以贸易为主的话,那么,在1994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访问中亚国家之后,办生产性合资企业逐渐多起来。1994年4月26日,李鹏总理在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市商务中心会见该国经贸和企业界人士时,就发展中国和中亚国家经济合作问题提出了六点主张,这实际上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发展经贸合作的基本原则,其中也涉及到中国到中亚国家的投资原则问题。这六点主张是:
第一,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按经济规律办事。中方认为,双方要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基本做到进出口平衡,贸易行为要规范化。
第二,合作形式要多样化。逐渐改变以易货为主的贸易方式,向现汇贸易转化。为此,需要完善银行结算手段。中国赞成中亚五国发展与中国务省市的经济合作。
第三,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经济合作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原材料优势,使产品有竞争力。要充分发挥信誉好、有实力的大企业的作用。
第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建设新的“丝绸之路”。要扩大经贸合作,必须逐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双方要共同努力,使已贯通的欧亚大陆桥造福各国人民。
第五,中国向中亚国家提供少量经济援助是一种友谊的表示。
第六,发展多边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包括面向中亚国家开放。中国保持和继续发展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也乐于看到中亚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经贸合作和友好往来。在中亚地区,中国既不谋求政治势力范围,也不谋求经济势力范围”。
上述六点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经贸合作的基本原则。至于谈到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战略,那么,可将李鹏讲话第三点的内容,即经济合作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原材料优势,使产品有竞争力,要充分发挥信誉好、有实力的大企业的作用,看作是中国政府鼓励本国企业前往中亚国家投资战略的初步形成。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江泽民主席在大会作了报告。在谈到中国对外开放、开发海外市场、利用外国资源问题时,江泽民主席说:“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共代表大会的报告是指导中国建设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江泽民主席对中国海外投资方针的提法具有权威性,可以看作是中国党和政府鼓励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的动员令,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国家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江泽民主席要求中国企业坚决走出去,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创造利国利民的宏图大业。中国经济学界经常说的“走出去”战略,就是指到海外投资的战略。在2003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报告中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类所有制企业,采取合资、独资、联营等形式开展跨国经营,带动国内商品特别是资本货物出口”。这是中国政府扩大海外投资的具体方针和战略。
中国是石油短缺的国家,石油短缺将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中国从1993年起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2年石油进口约7000万吨。有学者估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可能达到1亿吨。为解决石油供应问题,中国各大石油天然气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利用国外资源,以扩大公司的石油产量和经济效益。位于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国家,是中国三大石油天然气公司贯彻“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发展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是中国的需要,也符合中亚国家招商引资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发展能源领域的合作是构成中国在中亚国家的投资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另外,2001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在阿拉木图举行会晤,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其中提到的各成员国之间富有前景的合作领域,如交通、电信、农业、旅游、银行信贷、水利和环保等,也都是中国企业对中亚国家投资的重点领域。
作者:赵常庆 来源:《欧亚社会发展研究》(2003年年刊)
■ 相关报道
·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下)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对策(上)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对策(下)
·俄罗斯的后工业化道路(上)
·俄罗斯的后工业化道路(下)
·反倾销的经济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