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所有权确认纠纷:评当今中国的中学教育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04:18
寒假一个月,读初中二年级的女儿在家里紧张地做了20多天的作业。好在今年没有回南方过年,否则女儿这个年将会过得更累。除了几次随我们出门吃顿饭外,她几乎是闭门不出,天天泡在作业里。原以为放了假,孩子能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逃脱片刻,休养生息一下,谁知那负担却是变本加利,如魔如魇难以摆脱。我和妻子都是对孩子讲原则的人,如今却总要设法拖孩子的后腿,让她少做些作业。这真是荒唐的现象。一时的负担不算荒唐,一地的负担也不算荒唐。说它荒唐,是因为全国都是如此,一年甚于一年。更荒唐的是,竟然没有人能够解决它。想想这荒唐,真让人拍案而起。拍案之后,又能怎么样?只能写几篇文章,针砭一下,期望有一个两个有能力的明白人来解决它。
系列文章之一:知识压力下的青春
在木星和天王星之间是否存在小行星带?
火星、木星与天王星连成一线的天文现象中,组成此天文现象的天体,是类地行星还是巨行星、远日行星?
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必须接受完整的中、小学教育的话,那么13亿中国人都要掌握这些知识。
13亿中国人,都知道什么小行星带,都知道什么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有这个必要吗?它们是生活必须的常识,还是工作必须的知识,或是人的品味、素质构成中不可缺少的知识,亦或是一个道德社会所必须包含的道理?
这就是造成今天的孩子学习负担的一个现象。极少数人今后需要用到的知识,或者是用于培养极少数专业人才的知识,如今成为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的知识。我们孩子的精力,他们的青春,在相当程度上耗费在了这些他们今后一生都用不了几次、甚至可能一次都用不上的知识上面。
这种对中、小学生无用的知识多吗?很多,几乎每一门课程都有。试以我女儿所学的人教版课本为例加以评论。
还是地理课的知识。什么是天津滨海新区?什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它们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这是初二学生学习的知识。它们是地理知识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当属经济地理的范畴。可是这种知识的不确定性太大了,它们是一种政策的产物,一个新的政策随时就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它甚至消灭它,让初二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它有什么必要呢?它们是课堂外的知识,掌握它们的方式应当是自然接受、自然修正、自然应用或忘却。不光是这类知识,还有一些教学安排也属多余。比如认识地球,为什么非要让学生买一个乒乓球、亲手制作一个地球仪?本来几句话、几分钟就能学会的知识,平白让学生和家长花费了几个小时的功夫,甚至要连夜满大街去买乒乓球。一个班级摆一个地球仪,或者一个学校塑一个大一些的地球仪,让有兴趣的学生能够经常观察学习,其好处远多于这种花哨的动手活动。无谓的动手活动、素质教育,在其他课程里也常常有之。
说说英语。自从在小学就开设英语课以来,国内的英语教学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汉语语文教学。我们总能见到英语写作大赛、演讲比赛,但汉语语文写作比赛、演讲比赛能见到几个?如今在一些省市,高水平的英语教育俨然成为让中小学生成长为国际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让我们国家迅速适应了追赶国外经济和科技的需要,也使我国民众的眼界、观念在短时期内发生了重大改变,相关的教育政策功不可没。但是,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英语只是一个工具,不要把它当成知识,更不能让它成为对一种世界观的启迪。一个外国的语言工具,让全民从小学就开始学,不仅学语法还学说、学、逗、唱,不仅学语言还学西方文化,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国家作如此教育?
历史课本可谓良莠不齐。中国历史尤其是古代和近代史写得是很不错的,看似粗略,却能让初学历史的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的大脉络,美中不足的是生动性不够,有些历史阶段和史实过于简略。历史就是故事,寓教于乐本应是历史课的最大优势;历史对现实有巨大的启迪作用,应当让学生熟悉一些重大的历史阶段和事件以及它们的意义。与课本中的中国历史相比,世界历史显得杂乱无章,就象是一个缺乏逻辑思维、缺乏脉络主线的拼盘。不过,历史课本的好坏不是我最想说的。我的疑惑是:为什么初二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将历史学到了初三上学期?这种现象是出现于一校、一地,还是全国性的?
思想品德课本实在是枯燥乏味。“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一句‘我能行’体现了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从头到尾都是这些道理。道理很好,但空洞的说教就象当今我们的宣传,听者昏昏欲睡,而说者仍兴致高昂、自我欣赏。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感动人,感动人才能引导人,而要感动人则要有真正感动人的故事,要有感动人的方法,要有感动人的教师。思想品德教育要有根基,不是凭空就出了一个两个英雄,不是政治过硬就能成为民众的典范,能让百姓共鸣的榜样是出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代代相传而又与时俱进,他们秉承的道德和精神不是现代才有的。看看几道试题,可知如今这种教育对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能起多大作用:“什么是自尊?”“为什么要自尊?”“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如何铸造良知的标准?”它们是知识,它们是试题,答对了这些问题能得高分,但是它们已经不是品德教育了。这种教育,不如不要,如此还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少些知识的负担。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尚且如此,高中的思想政治课能好到哪去?当然,品德教育十分重要,不能不要,但不能是这些死记硬背的死知识。
语文课本最让人纠结,另作评价吧。
数学、物理、化学是我的短板,因此不敢妄加置评。30多年前,我在高中分班时选择了文科的英语班,它们从此与我恩怨两断。虽然如此,并不妨碍我对如今数理化教学上的看法。数学教学中,在教学大纲设定的要求之上给学生加压的情况是十分严重的。怎么加压?就是增加难度。既增加理解难度,也增加技巧难度,还增加知识难度。至于让学生趋之若骛、久盛不衰的奥数补习,都是给学生加压的方式。更有甚者,初一、初二学生就要写数学论文。不知这是什么心态、什么规矩、什么教学秩序?数理化是科技兴国的重要基础,没有它们无以发达科技,无科技无以强国,不强国只能象格林纳达、南斯拉夫、伊拉克那样任人宰割,不强国我们就可能回到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前后的中国。一个伊拉克战争死了十万平民,而一个日本侵华战争死了几千万中国人。因此,数理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初、高中阶段,数理化到底要学到什么程度,有谁认真研究过?这么说或许会伤了一些教育专家的心。但是在伤心之前请看看我们的大学教育,再回头看看中学教育。在一些大学学子刻苦用功的同时,相当一批孩子在大学虚度光阴,我有一位朋友的弟弟甚至在大学二年级时就给一个小企业的总经理当秘书。他们这些人居然也能毕业,那就充分说明大学课程太轻松了。如果不学一些数理化知识并不影响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和生活,不影响他们今后的职业技能,那么为什么不能把中学的一些学习负担转移到大学?
青春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知识当然掌握得越多越好,但是许多知识的掌握是靠平时的点滴积累和生活感悟,或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在职学习,而非都让中、小学生去囫囵吞枣。同时,新知识的产生是必然的,其中有些新知识必须要让中、小学生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适当压缩旧有的一些知识教育。这是真正的教育家们应当把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