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刘信义现状:桂华:“混混”治村的“喜”与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22:34
  • 桂华:“混混”治村的“喜”与忧
  •  2011-11-10 18:18:13   作者:桂华   来源:《凤凰周刊》   点击:1374   评论:0条
  •  【字号:大 中 小】 评分等级:0
  • “混混”治村的“喜”与忧

     

      “村长多是混混”?

     

      现在,一些农村村民常说:“好人当不好村干部”;还有人说:“现在10个村长中有9个是混混。”所谓“混混”,是指具有灰黑势力背景的人。我所知道的陕西关中张庄村村长福仔,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福仔自己说:“我1975年出生,小学没有毕业,从小喜欢武术,不上学后就参加了本地的武术散打队,没有事情干就交朋友,喜欢玩,在散打队结识了几十个师兄弟。1997年回到村中想搞一番事业,借钱办了个炉具厂,亏掉了几十万,赔得一塌糊涂;1999年结婚,2001年炉具生意失败后,在家待了三年;02年开始在家中养狗,04年开始挣钱,到06年挣了100万,还了贷款,在县城买了一栋房,户口也迁出村外。2006年本镇的镇长介绍我入党,2008年村委换届,当选为村主任。”

     

      福仔学过武术,年轻时很喜欢打架,现在动不动就要打人,而且,他的“师兄弟”和“朋友”,很多也是“混混”。福仔由镇长推荐入党,在户口迁出本村后,又当选为本村村主任。

     

      好人为何当不好干部?

     

      张庄的现象要放到更广阔的基层治理背景中去理解。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基层治理陷入了物质资源与权力资源的双重困境。

     

      一是物质资源匮乏。税费改革以来,中央作出了从向农村“汲取”资源到向农村“输入”资源的战略调整,基层干部的工资由财政支付,并加大对公益事业与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逐年加大农业补贴。但是,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一般越过村组组织,通过“一卡通”的方式直接对接到农民身上,基层组织基本没有可控资源。张庄村作为一个普通的农业村,没有集体经济基础,仅有的一些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只够支付干部工资。村级组织没有钱,严重制约村级工作开展。

     

      二是权力资源匮乏。税费改革以来所进行的配套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总体思路是朝着削弱基层组织的权力,并加强监督权力行使的方向进行。国家加强了对农民上访问题的考核力度,在维稳问题上实施“一票否决制”,试图运用信访体制来监督和规范基层组织的行政过程,防止基层组织滥用权力。此轮改革造成的后果是,尽管村干部丧失“做坏事”的机会,但也丧失了“做好事”的能力。比如,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村干部没能力对付越来越多的“钉子户”,在实施农村公共事物“一事一议”过程中,只要一户农民不同意,整个事情就可能议不起来。连同信访考核压力,为避免出事,基层干部很容易陷入“不出事,不作为”的逻辑。

     

      税费改革后,绝大多数农村与张庄村类似,都陷入了体制性双重资源困境,这就是“好人当不好干部”的原因。在上述现实下,大多数手中没有钱也没有权力的村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只能选择消极无为的工作方式,导致基层工作瘫痪,大量的农村矛盾被积累和掩盖。

     

      “混混”化解了双重资源匮乏问题

     

      然而,“混混”福仔却能很好地扭转基层治理局面。自当选为村主任后,福仔重新恢复了小组长职位,并每年支付300元钱工资;另外,为提升其他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福仔规定,开展一些基本的村级工作时,除规定工资外,每位村干部每天获得50元钱补助。解决干部的工作动力后,福仔积极开展村级治理工作。自2009年以来,福仔逐年进行村庄内部道路硬化工程。该项目预计需资金250万元左右,其中,向农民筹资80万元,其余部分靠国家惠农项目支持。

     

      福仔之所以能顺利开展工作,原因在于他靠个人能力化解了体制性双重资源困境。首先,福仔不但个人经济条件好,而且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按照政策,在实施“村村通”工程时,村里要垫付资金修路,通过上级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拿到国家项目款。福仔计划今年落实一万平方米的修路计划,村民集资后,资金缺口还达80多万。这些缺口都是由福仔运用社会关系解决的。

     

      福仔不但解决了物质资源匮乏问题,也解决了权力资源匮乏问题。村民普遍反映,福仔工作手段很强硬,原本困扰基层治理工作的“钉子户”问题,在福仔强硬的作风下迎刃而解。比如,修路时涉及到村庄街道中的建筑物、树木拆除问题,福仔要求各队队长按照标准划线,线内的所有树木、建筑物一律用推土机推掉,竟然没有任何村民敢站出来反对。虽然说线内建筑可能是违法的,但是,除非有福仔这样的强人,否则,必然有村民出来扯皮,造成工作难度。修路固然是好事情,但是,换了别的干部却不一定能办成。在基层工作中,“钉子户”不一定是因为利益受损而产生的,多数是与熟人社会的生活矛盾有关。只有福仔这样强硬的人,才能将工作做成功。单靠基层民主、村民自治或者“一事一议”,农村工作很难开展。

     

      “好人当不了干部”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福仔这样的个人能力,既解决不了资源匮乏问题,也无法治理“钉子户”。恰恰是福仔这样的“混混”,带来了张庄村工作的根本改观。在福仔上台前,每年收合作医疗费用是老大难的事情,2008年为落实张庄村的合作医疗达标,村干部的工资全部被乡政府扣完了,用于垫付没收齐的部分。2009年福仔上台后,张庄村的合作医疗工作在全乡评比中达到第二名。包括垃圾清理、公益事业、完成上级工作安排等,张庄村一跃成为全镇的先进村。

     

      “混混”治村三方共赢?

     

      表面看,“混混”当干部,带来了多方共赢。站在乡镇立场上看,“混混”干部至少能维持村级运转。税费改革后,乡镇依然需要村级组织配合完成一些自上而下的达标工作。如果缺乏有效的村级组织,上级政府下达乡镇的工作必然无法落实。因此,乡镇政府期盼强有力的村级组织。另一方面,在下达给村级工作任务时,乡镇又没有能力赋予村级组织物质资源和权力资源,“混混”当干部正好化解了这两方面的问题。

     

      站在村民的角度,福仔也能带来村庄面貌的更新。与一些“好人”干部的不作为不同,福仔上台后,积极向上级跑项目,谋取村庄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无论福仔自身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农民至少是得到了实惠。现在,福仔不可能向农民收钱,也不会从农民身上搜刮好处。在村庄公益事业发展方面,比如筹办庙会、基础设施建设等,福仔的强硬作风,还给农民带来好处。因此,尽管部分村民对福仔的工作作风颇有微词,但总体评价还是好的。

     

      福仔当干部有他自己的想法,他直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积极谋划村庄发展的同时,福仔也不隐瞒他个人的目的,他准备也发展自己个人的实体事业,比如搞一个基建队来承包村庄建设工程。

     

      实际上,村庄的发展可以看作是福仔个人事业的平台。福仔发展村庄的根本目的是,依托村庄建设来谋取私人利益。在修路过程中,福仔动用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用个人信誉来支撑村庄事业,包括项目规划、承包、实施等,都是他一手操办。在此过程中,福仔谋取了多少个人好处,谁也说不清楚。

     

      福仔这样的“混混”,当干部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他们要在村庄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名声,他们的根本动力是:将村庄作为开发对象,利用国家政策、村庄土地资源等,为个人事业搭建平台。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下,他们较好地将村庄公共事务与个人事业结合起来。乡镇等上级政府容许甚至是鼓励这样搞,因为,村庄建设好了也是乡镇领导的政绩;村民也不反对,因为,他们毕竟是拿着国家的钱搞村庄建设。

     

      “混混”治村损害了什么?

     

      税费改革后的双重资源匮乏,为“混混”当干部提供了空间,而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农村资源变现和国家资源套现机会,为“混混”参政提供了动力。分析福仔当干部的逻辑后,发现“混混治村”有三个方面的消极后果:一是基层治理的内卷化,即混混、承包商等地方势力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体,造成了国家惠农资金被消耗、农村资源被过度开发等;二是基层民主的萎缩,在“混混”强硬工作作风下,村民基本丧失了表达能力,农民在基层治理中变成“沉默的大多数”;三是国家政权在基层退化,“混混”依靠私人能力进行基层治理,以弥补物质资源与权力资源的匮乏,造成了非法色彩的地方社会势力对国家合法政权的侵蚀。“混混治村”,本质上是税费改革以来,国家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弱化的表现。

    来源:《凤凰周刊》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