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路通小学:中华王氏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1:42:43

王姓不是单单出自某国、某地、某人的后裔,而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尽管如此, 其形成有一些共同特点,即多数以爵为姓, 正如《姓氏略考》所说:“大抵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日王姓”。具体地说,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有出自虞舜妫姓之王,还有少数民族中的王姓及赐姓而姓王的。大体可分为八大起源。

1、出自姬姓之王。有三支:一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来姓。主要居住在陕西西安,河北等地,其后代子孙散居京兆、河间一带,逐成大姓。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同徙,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主要住在山东胶南县一带,山西太原等地后繁衍至全国各地。三是战国时魏昭王的公子无忌、历史上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当魏国被秦灭掉后,无忌之孙逃出秦国,后被汉高祖刘帮封为兰陵侯,当时人们因出生王族,称其为“王家”,后代以王为姓。因魏国的祖先姓姬,所以这一支也出自姬姓。

2、出自子姓之王。是王子比干的后代。比干是商王太子之后人,为子姓,因苦心劝谏暴虐昏君纣王而被剖开致死,葬于河南卫辉,其留居汲郡发展繁衍外,又搬迁至天水、东平、新蔡、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北等地。

3、 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 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族的后裔于河南洛阳传至公子陈完(原是妫姓,后被封在陈国而姓陈),避难到齐国,改姓田,至公元前386年,完的裔孙田和取代姜姓的政治地位而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8王,于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子孙被废为庶民,但齐人仍称其为“王家”。后以王为姓,主要居住在山东昌乐东南,河南开封等地。

4、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5、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6、少数民族中的王姓之王。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说: 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自陕西大荔的王姓为钳耳族;出自辽宁朝阳的王姓为高丽族;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7、改姓为王姓之王。除燕王丹之孙嘉,于王莽篡汉自立时献符令,被赐与王莽同姓外;还有明朝曾赐许多蒙古人姓王;南朝梁将王曾辩,本为朝鲜族,姓乌丸氏,后改为姓王;隋朝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氏,入中原冒自改为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改姓名为王保义,其后子孙皆为王姓,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耶律氏,也改为王姓。此为改姓之王,也可说是冒姓之王。

因王姓类别繁多,使王姓人丁兴旺,分布广泛,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旺族。据《广韵公记载》:王氏的郡氏共有二十一个:太原、琅琊、北海、陈留、东海、高平、京兆、天水、乐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原、琅琊、京兆。唐代王氏任宰相者共13人,出自太原7人,琅琊4人、京兆2人。因此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这三郡成为王氏的繁衍中心。还根据其堂号不同,把它分为乌衣王、马蕃王、三槐王、开闽王等;

琅琊郡氏的起源: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及宋《古今姓氏》史料记载,周灵王太子晋的八世子孙王绪,为魏将军,传九世,为武侯王离,有子元、威。王元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徙临沂,四世孙王吉,任汉谏议大夫,定居于皋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在此发展为名门望族。

太原郡氏的起源:太原王氏出自王离次子、汉扬州刺史王威。王威的九世孙王霸,字儒仲,居住在太原晋阳。王霸的二十世孙王泽,任雁门太守,生超。为魏司空,京陵穆侯。王超的十世孙王琼,为镇东将军,生4子: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各一支。

河东郡氏的起源:河东王氏出自赵州司马,琅琊人王儒贤,其四世孙王绍,字夏卿,唐太宗时任宰相。王霸的长子王殷,东汉时任中山太守,食邑祁县,因称祁县王氏。王殷的十一世孙王闽,(一作景),为度地尚书、护乌丸校尉、广汉侯,号称“乌丸王氏”。王阎的九世孙王涯,字广津,在唐宪宗、唐文宗两朝任宰相。

中山郡氏的起源:中山王氏亦出自晋阳,永嘉之乱,谅州参军王轨因官安家,子孙居住武威藏,六世孙王睿,封中山王,号“中山王氏”。王睿的世孙王俊,唐宗时任宰相。唐汾州长史王满,也是太原晋阳人,其四世孙王播,唐文宗时任宰相,五世孙王锋,唐僖宗时任宰相。魏公子无忌之孙早子生悼,悼生贤,为济南太守。王贤的裔孙王德真,在唐高宗武后两朝任宰相。

河南郡氏的起源:河南王氏,其先为太原人,世居祁县,后徙平州,又迁至河南温县。

以上情况看出,王氏最早在北方繁衍发展。

王氏迁往江南,始于西晋末年。据《晋书王隐传》记载,陈留郡(今河南淮阳)人王隐,博学多才,建兴中过江,仕晋为著作郎。又据《台湾省通志》记载,唐高宗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随行都有三姓王将佐,后均在福建落户;唐德宗时,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入闽,王审知受封为闽王;随行入闽的还有一些王姓族人,此期,王氏又迁居四川、安微、江西省。北宋末年南宋初,中原人大规模南流,其中又有不少王氏族人迁徙至浙江、江苏一带定居,大约在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王氏,有一支迁往广东潮州,其后散处在梅县、蕉岭、王华、大博、陆丰、海丰、龙门、兴宁、从化、增城、惠阳、博罗、东芜、怀集、宝安及广西的一些地方。从明末开始,王氏陆续有迁往台湾。

王氏移居海外,约始于明清之际,主要分布在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历史上,王姓称王称帝者有14人,先后建立有新、汉、郑、燕、前蜀、闽、安时、极乐等政权。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公元8至23年在位,新莽末年,邯郸人王即,自称为汉成帝之子刘子,被西汉宗室刘林等立为汉帝,不久被刘秀所杀;隋末新丰人王世充在洛阳自称皇帝,年号开明,国号关;五代时许州舞阳(今河南)人王建,在成都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在位11年,子王衍继位。还有光州固始(今河南)人王审知创建闽国,历时5至36年;北宋仁宗时,河北士兵起义,首邻王则,被称为平郡王,建国号为安阳,年号得圣;明代僧人王斌领汉中农民起义,国号及乐,年号天绣。此外,新莽末年有绿林起义军首领王风、王匡,三国时有南海农民起义首领王金,西晋时有南阳流民起义军首领王弘立,五代时有河南反搞契丹贵族首领王琼,北宋时川陕地区农民起义军首领王小波,山东农民起义首领王伦,南宋时有江西地区农民起义首领王念经,搞金义军首领王忠直、王惟忠,元末有襄阳红巾军首领王伦权,明朝有山东矿工起义首领王堂,反税监斗争领袖王朝佐,还有农民起义军首领王金刚、王二、王三、王宗宪、王达、王大梁、王嘉、王自用、王俊、清代有川楚农民起义军女首领王聪儿,南笼起义布依族女首领王仙,由此可见,王氏富有反对封建压迫,反对异族侵略的斗争精神。

王氏最显赫的时期是六朝时代,三国、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均建都于建康,即今南京市的300多年间,王氏与谢氏并称望族。南史《侯景传》有这样一段记载:景请婚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末,张以下求之。”后以王谢高门世族的代称。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描写了东晋大臣王导、谢安两大世族佐地的沧桑变化。但从全国情况看,王氏乃是旺族,唐朝曾把太原之王列为天下五大旺族之首。正因为于此,王氏在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显著的人物。春秋时有善御者王良,战国末年的王贲、王翦父子均为秦国名将。西汉时安国侯王陵,辞赋家王褒,元朝时有王昭君自请远嫁匈奴,对汉朝和匈奴起了一定的作用。东汉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著有《论衍》,还有哲学家王符,文学家王逸,水利家王景,辞赋家王延寿和“建安七子”之一文学家王粲。三国时魏有经学家王粥。魏晋有医学家王叔和。西晋有事后母孝,传有卧冷求鲤故事的王祥,有曾与富豪石崇斗富的王悄,有“竹林七贤”之一王肃。戎还有大将军王穆,大臣王浑、王衍。西晋末,王敦握有重兵屯武昌,与其堂弟王导,拥护司马建立东晋政权,分别任大将军与名相,当时称为:“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有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抹质朴的书风,为研美流便的新体,被世人尊为:“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为书法家,与其父齐名,并称:“二王”。十六国时,前秦有通相王猛,方土王嘉。南北朝时,宋有文学家王僧达,齐有书法家王僧虞,目录学家王俭,文学家王融,梁有文学家王憎孺,北周有文学家王褒,隋代有哲学家王通,唐代有被列为“初唐四杰”之首的文学家王勃,有诗人王杰绩、王湾、王维、王昌龄、王翰、王之焕、王建、王涯、有数学家王孝迪,医学家王冰,音韵学家王仁响,道教家者王玄览,画家王洽,还有三次出使印度的使者王策,唐末有威海军节度使王朔。五代有时有后梁开国侯王彦章,后周有宰相王峻,历法家王朴,南唐朝有画家王齐翰。宋代,王姓最杰出的物是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时积极推行新法,抑制大官僚在地方和富商的特权,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此外,北宋有宰相王旦、王钦若、大将王审荡、外交家王延德、王伦、文学家王禹偶、画家王洗、王希孟、诗人王令、针炙学家王惟一、南宋经学家王相、学者王应蹦、词人王沂孙、名将王坚,金

国有全真道创立者王重阳、书画家王庭箔、文学家王淑、王若虚,元代有戏曲作家王实甫、王晔、王伯成、画家王冕、王泽、王渊、王蒙、王振鹏、文学家王辉、医学家王履、王好古、历算学家王侗、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王波。明代,有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的学说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还有画家王跋,哲学家王迁相、王良,书画家王庞,文学家王寿、王九思、王世贞、王世、王稚登、王奔、王思任、散曲家王馨、戏曲理论家王蹬德,航海家王景弘,医学家王肯堂,诗人王次回。明朝有伊斯兰学者王捞,画家王时敏,思想家王夫之。清代,有音韵训访学家王念孙、撰《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古韵谱》,考证翔实,每有创见,还有女训访学家王照贺,训访学家王引之,天文学家王锡阐,女天文学家王贞仪,航海家王大海,象棋名手王再越,进步思想家王源,学者王超,医学家王清任、王旭高、王孟英,史学家、经学家王鸣盛。画家王翠、王原祁。书法家一锋,文学家王文治、王箱、王拯,诗人王士镇,以及在鸦片战中抗击英军事家而英勇战死的安徽寿春总兵王锡朋。

中国历史上王姓拥有一百多个著名望族。王姓望族对中国历史影响很大。元城王氏(汉朝王莽)、太原王氏(唐代海内第一高门)、临川王氏(宋代王安石门阀)、余姚王氏(明清时期王阳明家族)等都是影响中华历史的家族。

近代有国民党时期军长王稼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学者王国维、王阎运,政治人物王洪文等人。

旅居海外的王氏华人,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电脑大王”王安,曾被列为美国“十大富豪”之一,企业家王嘉廉,在美国企业界知名度很高,美国白宫科技策办公室副主任王佑曾,是著名的华裔学者;“太空人”王赣骏,是著名的科学家。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王姓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即世界上王姓人口超过8700万人以上,是当今中国的第二大姓,历史名人居全国第一位。

近年来,对王姓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如《中华姓氏通书?王姓》、《历代王姓望族》、《簪缨世家》、《中国古代家族与国家形态:以汉唐时期琅琊王氏为主的研究》等,都是王姓的研究成果。

王贵纯整(贵州遵义)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