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皓康眼神不对啊:关于济南战役作战方针和攻城指挥问题| 春华秋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4:19:00
熊振远 
 
 
《老干部之家》于2008年9月,纪念济南战役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以‘济南战役揭秘’为题,刊载了四篇文章,其中“济南战役作战方针的争论‘攻城’还是‘打援’和济南攻城作战是谁指挥的”两篇署名文章,本人把自己保存的《战役战例选编》(机密)(以下简称选编)找出来。《选编》中有济南战役一例,与其反复对比阅读。《选编》是济南军区军训部,根据有关战役的原始文件和资料编辑出版的,按机密文件等级,由保密部门发至师以上作战训练部门的,真实性毋庸质疑。读后认为,济南战役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每一个胜利,都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都是正确地执行了毛主席的作战方针结果”的定论,是完全正确的。同时,肯定了济南战役的作战方针是毛泽东提出的,济南攻城作战是许世友指挥的。现对《家》刊上两篇署名文章,提出如下不同的看法。 
第一,在《家》刊《济南战役作战方针的争论:‘攻城’还是‘打援’》文章开头说,“我军济南战役的作战样式和战役特点非常独特,”但,下文就接不上了,几乎把文章看了一半才知道,是作者发现了华野“一个超出常规的方案,”又从方案里发现了,据说是毛主席非常赞同的,从来没有人提到过的‘攻济打援’。”这四个字可神啦!即是济南战役独特的特点,又是济南战役的作战方针,还是济南战役的作战指导思想,但这些都是错误的。 
“攻济打援”,也就是“攻城打援”,像“围城打援,”“攻城阻援”一样,是根据作战目的不同提出的,一种战法名词。在敌人处于战略进攻,我处于战略防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打运动战,常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法;有时候为了夺取某个要点(城市)采用“攻城阻援”的战法。在敌人处于战略防御或重点防御,敌弱我强情况下,为了攻占城市,同时又为了消灭部分援敌,只有采用“攻城打援”战法。据我所知,华野在豫东战役中,为了消灭国民党第五军,采用攻克开封,诱其增援歼灭之,就是“攻城打援。”在别的野战军采用此战法的可能早就有。有了“攻城打援”的战法,同时也就有了这个名词。只要战役或战斗目的明确,组织实施战役、战斗机关中会写作战命令,或会拟制作战计划的参谋人员,都能提得出来。所以,提出“攻城打援”四个字不难也不奇,难的是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辩证地运用。毛主席通过阐述济南战役作战目的与打援既联系又区别的关系时,把华野的“攻城打援”改为“攻城打援、阻援”六个字了。但这些,都不是济南战役独特的特点。 
“点兵点将,“攻城打援一个指挥变为两个指挥,是济南战役独特的特点和决胜的关键。豫东战役刚结束毛主席就向粟裕交待使用山东兵团攻击济南的意图,待到兖州战役结束后,毛主席见华野于八月十日上报的第三作战方案中没有提出,才在批准该方案的同时指示:“攻城部队应以山东兵团全部再加外线兵团一部组成。”把山东兵团作为攻城的主要力量,用谁家的兵,就用谁家的将,乃兵家常识,指定许世友担任攻城部队指挥是意料中的是。这样,就把华野上报方案中一个战役的一个指挥,改为两个战役指挥了。这是固为毛主席对山东兵团和许世友的了解,要比粟裕深刻得多的缘故。 
山东兵团,是从胶东、鲁中南和渤海三个抗日根据地,长期在毛主席、中央军委领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是山东人民的子弟兵。1947年1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时,归华东野战军建制,曾单独组织或部分参加潍县、鲁南、莱芜、孟良崮、兖州诸战役,但在多数情况下,留在山东对付王耀武。到济南战役前,山东广大农村已为山东兵团及其领导的军区部队和民兵所占领。从1948年上半年开始,便对济南守敌展开了侦察活动,攻打济南是山东兵团全体指战员的夙愿,使用山东兵团攻济南,不需动员就能把山东人民支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山东兵团又有潍县、兖州、两次战役攻坚作战的经验,这些都是其他兵团不能比拟的。最好的回答,请看毛主席和王建安的一席谈话:毛主席说:“千里请你来,就是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攻下济南!”毛主席又说:“攻克济南将是我军作战史上的大城市攻坚战,这一仗只能打赢,不能失误。你回山东去,到山东兵团,许世友任司令员,你任副司令员。许世友在胶东部队很有威望,你在鲁中,鲁南也很有名气,你们是‘山东两虎’,人言‘两虎难并立’,我说‘孤掌难鸣’。你们二人的手击得响,同心协力,那战士们就会跟随你们赴汤蹈火!”王建安回答说:“请主席放心,我一定协助许世友同志,打好这一仗!”毛主席幽默地说:“好!我们像演一出《失空斩》——你是副将王平。失了街亭,打不下济南先斩许世友,也要打你四十军棍,然后官降三级。”毛主席不仅点了许世友的“将”,而且也点了王建安的“将”,为许世友找了一个得力助手,并立了军令状。对粟裕,也是知人善任,全军都知道粟裕善打大的运动战,并指定其兼任打援、阻援兵团指挥,是胜任颇佳的。但是,在济南战役最后五天决斗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山东兵团。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授予的两个光荣称号团,“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都是山东兵团的。证明许世友指挥下的山东兵团是一支能打硬仗、恶仗的好部队。 
第二,作战方针,是参战部队行动的指针,是关系到全局性行动的,非常重要,只能由决策者提出。但是,毛主席没有事先提出济南战役作战方针,而是在批准华野上报的一个作战方案时所作的批示中提出来的。这个作战方案,又是根据毛主席接到兖州战役结束(1948.7.13)报告后下达四十一个字的指示提出的。四十一个字是:“中央军委决定华野各兵团进行修整,尔后或在陇海路南北打几仗再攻济南,或先攻济南并打援敌。”这个指示要华野做三件事:①提出休整时间建议;②提出在陇海路南北打几仗的作战方案;③提出先攻济南并打援的作战方案。 
华东野战军遵照毛主席指示,并根据当面情况,在部队休整期间,经过二十二天反复研究讨论,于八月十日提出三个作战方案:(一)、集中全力转到豫皖苏及淮北路东地区作战(系根据在陇海路南北打几仗提出的);(二)、以一部阻援,而集中主力攻占济南(系根据先攻济南并打援敌提出的);(三)、攻占济南与打援同时实施,但有重点地使用兵力,第一阶段先以两个纵队抢占济南机场,集中十一个纵队求歼灭援敌一部,第二阶段再以一部阻击,而将主力转用于济南(系根据先攻济南并打援敌提出的)。毛主席于八月十二日批准了第三方案,同时指出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打一个大大的歼灭战,既攻克济南,又歼灭大部分援敌。但弱点是只以两个纵队占领机场,对济南并不真打,而置重点于打援,则援敌必然会谨慎集结,缓缓推进,并不真援;那时我军势必中途改变计划,将重点放在真打济南……。但已丧失了一部分时间,让援敌推进了一段路程,可能给战局以影响。我们目前倾向于攻城打援分工协作。”济南战役作战方针:“攻城打援分工协作”八个字就是这样提出来的,并经过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讨论认可的。不是《家》刊文章中的“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 
第三,济南战役作战指导思想,是参战部队,尤其是打援部队,要树立的一种思想。也可以说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像作战方针一样,只能由决策者提出或从决策者的指示中找答案。毛主席联系济南战役讲作战目的与手段应当既联系又区别时,明确指出:“此次作战目的,主要是夺取济南,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但在手段上,即兵力部署上,却应以一部兵力真攻济南,而集中大部分兵力于打援、阻援”。因为济南是否攻克,决定于时间,而时间的取得,决定于能否阻止住援敌与歼灭其一部。”据此,济南战役作战指导思想,应该是“三个为重,”即夺取济南与歼灭援敌一部,以夺取济南为重;攻济与打援兵力部署,以打援、阻援为重。打援与阻援以阻援为重。而绝不是《家》刊文章作者所谓的“攻济打援”。 
第四,济南攻城作战是谁指挥的问题。济南攻城作战是毛主席指定许世友指挥的,是众所周知铁一般的事实。但是,济南战役胜利才60周年,《家》刊文章作者却以揭秘为幌子,用一顶“全面指挥”的假帽子戴在粟裕头上,想把许世友在济南攻城作战中的功绩抹掉。但是满篇文章中,找不到一个事例,能够说明许世友,不能胜任指挥的;也找不到一个事例,能够说明粟裕是怎样进行全面指挥的。而只是从许世友的部下吹毛求疵地找些问题,有的是曲解,有的是误会,有的是颠倒是非,没有一个是对的。”实在令人感到荒唐。 
在没有弄清谁是指挥之前,需要知道两点:其一,许世友担任的济南攻城指挥,是从攻城部队由待命驻地向济南各自的集结地域运动开始算起,到攻克济南胜利结束为止,在这段时间内,攻城各部队都必须听从山东兵团和许世友的命令指挥,不经山东兵团许世友同意,任何人都不准直接指挥调动攻城部队;其二,从攻城部队向济南地区运动开始以后,粟裕必须按毛主席的分工,在曲阜地区兼任打援、阻援指挥的位置上,许世友按毛主席的分工,担任攻城部队指挥,开始随攻城预备队,而后在济南城下,距离敌人前沿阵地三至五公里处。 
一是,九月二日,攻城指挥部(山东兵团)向攻城西集团指挥宋时轮(十纵司令员兼)下达了向济南开进的号令(对济南攻击的第一步作战计划)中:“对济南以西攻击部署,请粟(裕)就近指示,并请宋(时轮)刘(培善)研究决定后告我”这是三十一个字的电报文稿,是发给宋时轮并报华野前委的,十纵驻济宁一带靠近粟裕。这个号令的主要内容,属于攻城指挥部要做的,都已经在八月下旬,粟裕领导召开的华野前委扩大会议期间和宋时轮研究交待了。只有一些属于攻城西集团临时要决定的一些事,需报告攻城指挥部。例如:三纵、十纵、鲁中南纵队、各于什么时间出发、经过路线、什么时间到达济南什么地点集结;两广纵队、野司警卫团各于什么时间出发、经过路线、什么时间到长清附近什么地方集结、什么时间完成对长清包围,什么时间发起攻击;冀鲁豫军区之第六、第九军分区部队什么时间围歼齐河之敌。以上,都是攻城西集团接到电报后,要向攻城指挥部报告的。关于两广纵队和野司警卫团执行围歼长清守敌任务,扩大会议期间只是提出十五日开始围攻长清之敌,现在到了具体明确任务的时候了。所以,攻城指挥电报请粟裕就近作指示是严肃认真的。打仗应该同仇敌忾消灭敌人,不要出漏洞、出差错,绝不是、也不允许自己内部斗气,我军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但是《家》刊文章作者竟然能够把山东兵团以电报下达的向济南开进的号令理解为:“等于告诉宋时轮,西兵团听粟裕指挥,我这边不管!”确实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逻辑。 
二是,夸奖华野老部队,贬低山东兵团,但列举的事实根据,反而证明山东兵团,是一支有革命英雄主义的好部队。 
请看《家》刊文章中一段实录: 
“华东野战军各纵队(不包括山东兵团)队在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上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这是经过‘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等大战役证明了的。在战场上,大家都是团结一心,携手杀敌。但是(现在山东兵团)各纵队之间互不服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直到今天,这些老战士说起其他部队还是一脸的不屑——‘他们不行。’特别是那些经过抗日战争的老部队,从将领到基层指战员都具有极强的荣誉心,一听说打仗都想打头阵、抢头功。”请问作者,山东兵团第九纵队第七十三团和第十三纵队第一0九团,都抢得了头功,分别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的荣誉称号,你能说他们不是“团结一心”、“携手杀敌”的吗?再请问作者,在攻克内城战斗中,第三纵队受领从西城门突破的任务,经过两次突击未成,改由第十三纵队方向入城向纵深发展,战役胜利结束后,如果有人问到了知道情况的第十三纵队的老战士:“第三纵队打得怎么样?”老战士回答说:“他们不行”,你能说这位老战士的回答是错的,不是“团结一心”、“携手杀敌”的吗?都不能说他们不是“团结一心”、“携手杀敌”的。不怕牺牲,互不服气,争先恐后地杀敌,是士气旺盛的表现,是革命英雄主义。 
三是,九月七日,山东兵团下达了攻击命令,《家》刊文章作者,抓住没有体现攻击重点在西面,大做文章,说山东兵团的“不是”,作者又错了!明辨是非,要以毛主席的指示为准。济南战役,是大城市攻坚作战,不应有固定的主攻和助攻,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根据济南敌情、地形情况,开始应该有主攻,有重点。尔后,那里突破了、进去了,那里就是主攻、就是重点。所以,毛主席在指示中说:“首先置主力于西面,夺取机场,断敌空援,尔后依战况发展,使用主力于最有利的作战方向。”但是,华野在具体进行战役部署时,固定地提出“主攻方向置于西面”,显然不符合毛主席指示的精神。王建安是参加了华野前委扩大会议的,是毛主席指示的知情人,宋时轮在电话上发火是错的,山东兵团攻击令中不提主攻方向在西面是按毛主席指示执行的。 
四是,《家》刊文章作者,错误地把华野的攻击重点放在西面,吹为“是致敌于死命的一招”。其目的是把反对“以西面为重点”之‘过’加在山东兵团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智的头上,责任落在许世友身上。但适得其反,请看《家》刊上一段实录:“攻城东兵团从来没把自己放在助攻的位置上。东兵团总指挥、九纵司令聂风智在向各师、团下达任务时,就把助攻改为主攻,师、团不断来电话问‘是不是写错了?’‘不错!’聂风智扯着嗓门开了训,‘你主观上不努力,不主动承担艰巨任务,怎么有助于兄弟部队呢?我们全力以赴,整个战役稳有胜利把握。你能先攻进济南不是更好吗?”聂风智司令员,是参加过华野前委扩大会议,讨论过毛主席指示的人,他讲话一个字都不错,非常感人,可以说句句是血。把主攻固定在西面,必然把助攻固定在东面,主攻必须起劲猛攻,助攻不起劲地猛攻,也不算错,可以原谅的。这样九纵七十三团就不可能首先在城东南角突进城内,必然会使济南战役延误数日,不知要多付出多少人伤亡的代价!所以,聂风智司令员的讲话句句是血。在这里深刻地体会到毛主席指示中‘首先置主力’五个字用得十分高明和严谨,是为了避免分主攻与助攻,重点与非重点,带来的副作用。 
五是,毛主席指定粟裕为济南战役总指挥,不是为了驾驭许世友和宋时轮。许世友是毛主席“点将”指定的,担任战役级的指挥员,宋时轮是粟裕确定的,是在许世友指挥下,与聂风智同级的指挥员。毛主席指定粟裕为济南战役总指挥,是因为粟裕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整个战役的组织计划准备工作(包括攻城和打援)都要靠他领导去做,对攻城部队来讲,如果攻城受挫,他必须及时指定增援部队进行增援。但是,因为攻城作战指挥分工给许世友;徐州方向之敌未敢增援,使打援、阻援部队未能打上仗,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不能说“济南战役是粟裕军事指挥艺术中非常完美的一笔。” 
另外,《家》刊文章作者,如果不是有意的话,最起码是不了解我军有一条基本规定和要求:每次战役、战斗结束后,部队是否休息,休整,必须由上级或决定批准,本部队首长只有建议权。同时,要求上级接到报告后及时下达新的任务。“了解这个基本规定和要求,有助于了解毛主席的指示和意图”所以,作者把毛主席在豫东战役结束(1848.7.6)后,发给粟裕的电报时间应该不超过七月七日,改为七月十四日,是兖州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是毛主席正式定下攻济决心的时机。该电报是预先号令,“不要他们休整”,就是要参加豫东战役的部队,向准备攻打济南地区转移。但是《家》刊文章作者当做正式下达的任务,诬指示中未提“攻济打援,”以便证明所谓的或是作战方针,是以粟裕为首的华野先提出来的。 
我有意把本文放在建国六十周年纪念之际发表,目的是为许世友和山东兵团全体将士讨回一个公道,证明毛主席信任许世友和山东兵团完全正确,同时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讨回一个公道,以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