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名师讲座作业:2010\2011年社会类十大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14:02

2011年社会类十大观点

1 . 中国需要一场社会进步运动

  我认为,中国也需要一场社会变革,需要一场社会进步运动。社会进步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三句话:制约权力、驾驭资本、制止社会的溃败。这是中国现在要解决的很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建立一个有公平正义的社会,最主要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南方日报》,2011年4月18日

  关注理由:权力的蛮横霸道、腐败成为潜规则被社会默认,强势利益集团为掠夺利益肆无忌惮,这些社会乱象相互关联,互为推动。如果要进行社会变革,制约权力、驾驭资本、制止社会溃败是应该三管齐下。

  2 . 防止制度障碍型的边缘化

  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中,出现了一部分人被“边缘化”的现象。边缘化往往以骤变的形式发生,造成了一些人的生活困难,财富分配的巨大反差也导致很多人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和谐的社会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对弱势者、对下降流动者提供社会保护,要防止再度边缘化的发生,更要防止制度障碍型的边缘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关注理由:“边缘化”近来已经成为学界和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观察发现,很多公共事件负面效应的放大正是因为它成为了弱势的、被边缘化的群体释放集体性怨恨心理的出口。

  3 . 社会没有“共识”很可怕

  从长远来说,中国发展需要做什么,没有共识;从短期来讲,经济政策要做什么,没有共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流社会意识,没有共识。我们就处于现在这样一种可怕的状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南方都市报》,2011年6月19日

  关注理由:多元的思想,让共识难以达成,增添了分歧;多变的观念,使方位难以辨析,滋长了迷茫。在日益活跃纷繁的思想领域,如何寻找并确认13亿人同舟共济、携手前行的共识,尤为迫切。

  4 . 社会现代化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民生事业、社会事业的现代化建设阶段。主要体现在先解决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等问题。第二个阶段就是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体制现代化的阶段。现行的社会体制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要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要进行社会体制改革。现在看来不搞社会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动力就会不足。第三个阶段就是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研究员陆学艺,《半月谈》,2011年5月

  关注理由:国家现代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要实现经济现代化,还必须实现社会现代化。目前,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更显紧迫

  5 . 中产阶层负面情绪具有强大的传染性

  中国的中产阶层并不强大,他们还没有形成庞大而稳定的阶层,只是表现出了少年时期的中产价值观。这个阶层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推动中国逐渐进步,同时保持理性,使它缓慢但有效地转型,改变一个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命运危如累卵,这个阶层表现出了沮丧、无助、愤懑和缺少安全感。由于表达能力突出,善于使用传播工具,这种情绪具有强大的传染性和破坏力。——媒体评论人潘采夫,凤凰网,2011年7月29日

  背景: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近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事故本身和政府处理事故出现的应对不当,引发社会对铁路建设大跃进和危机处理漠视生命的广泛声讨。

  6 . 司法要在辨别民意的同时凝聚民意

  法律必须建立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道德共识的基础上。道德共识在哪里呢?就隐藏在民意中间。因此,法学家和司法应当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舆论中看到真实的民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中国已经发生变化,传统的民意和今天的民意已经有所变化,而且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所以法学家和司法要在辨别民意的同时去凝聚民意、塑造民意。——北京大学教授朱苏力,《上海国资》,2011年第7期

  关注理由:从药家鑫案、李昌奎案、李庄案等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中,我们看到了司法与民意的互动,有人说民意影响司法独立,毋宁说民意是司法产生的土壤。

  7 . 社会冲突需要制度化治理

  人们的挫折仅仅是群体性冲突事件生成的最基础原因,挫折能否转化为人们的集体行动,取决于人们对挫折如何归因、如何解释、如何赋予社会制度以不公正的意义、如何建立群体身份认同、如何建立组织、如何动员资源、如何捕捉和创造政治机会、如何实现认知解放,以及如何运用社会控制力量。理性认识冲突的社会功能,将客观存在的社会冲突纳入常态化的视角进行制度化治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学博士胡联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探索》,2011年第4期

  关注理由:挫折重组理论从认知角度分析群体性冲突的发生逻辑,为化解冲突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角度。

  8 . 对“新意见阶层”形成“统一战线”

  现在网上已经出现所谓“新意见阶层”,他们有能量凝聚共识、发酵情感、诱发行动,影响社会。他们不是同志,不是部下,但也不是敌对力量。他们是公民记者、意见领袖。对待他们,不宜动用公安和安全部门,而要放下身段,与之平等对话,以理服人,诚实引导,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不宜像要求党内人员那样总是要求保持一致,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意见多样化,我们要做的是,理顺关系,拉过来做朋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5期

  关注理由:我党有丰富的统一战线的经验,对待“新意见阶层”,就要求同存异,这样才能增进共识、凝聚力量。

  9 . 以户籍制度控制人口是不现实的

  与其将社会资源用于控制人口,并且造成社会分割和相应的矛盾,再来花资源缓解社会矛盾,还不如从源头上来促进有无户籍的人群在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的均等化。中国要控制的是那种没有人口和就业增长的城市土地面积的扩张,减少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这种问题主要发生在中、西部。而在发达的东部,城市将继续扩张。以为通过强化户籍制度就能控制大城市的人口总量,就能限制城市面积扩张,都是不现实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铭,《新民周刊》2011年第25期

  背景:2011年两会,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地实行户籍制度改革。中小城市户籍改革推进相对容易,而大城市户籍改革却以城市承载力有限为由裹足不前。

  10 . 陌生人社会不是陌路人社会

  “小悦悦惨案”,既让人感叹道德底线的脆弱,同情心的淡化,更促人思考我们时代的病症。难道一个因人口流动加快而陌生人增多的社会,就是一个陌路人的社会,甚至是相互欺诈、人人自危的社会?按道理说,陌生人之间,更需要相互关爱,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要。但是这种关爱必须在交往、互动过程中才能形成。从孤独的陌生人,走向认同的陌生人,是我们必须迈过的一道精神门槛。跨越这道精神门槛,不仅需要个体的自觉和实践,也需要改造我们的社会系统,建设能够培养信任、扩展信任的制度。——中央编译局研究员杨雪冬,中国网,2011年12月14日

  背景:小悦悦被车碾压受伤,18个路人经过未予施救,事件曝光后引发全民反思。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

2010年社会类十大观点

No.1  不杜绝灰色收入制度漏洞,中国将滑向权贵资本主义

  2010年,在4000多户家庭调查样本的基础上,公布了2008年《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与灰色收入》研究报告,报告估算,2008年中国居民“隐性收入”高达9.3万亿元,其中“灰色收入”达5.4万亿元。实践中,“灰色收入”大量存在。这干扰了国民收入的正常分配,迫切需要解决。为此,必须加快财税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杜绝“灰色收入”。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来源:2010年3月,财新网)

  关注理由:人们对改革的最大担心就是把社会主义改成了资本主义。谁在拿灰色收入?灰色收入有多大?对它的危害我们往往认识不够。

  No.2  我们是精英,我们很弱势

  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的人群纷纷自称弱势,也不尽然都是矫情,或者装假。尽管他们的“弱势”,比起真正的弱势群体农民工和下岗工人来,并不真的弱。改革已经30多年了,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是,财富的增加,却没有增加人们的幸福感,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自己不幸福,不满意甚至不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来源:2010年12月,《南都周刊》)

  关注理由:“弱势化”成为2010年的年度热词。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边缘与中心、弱势与强势、主流与边缘会不断发生转化。弱势心态蔓延现象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No.3  住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

  从政治的角度谈住房问题,并不是为了上纲上线,而是因为公共政策或社会政策本来就是一项政治抉择。现在我们整天讨论“高房价”,这显然是把讨论问题的基本点局限在经济领域。政府的政策也在是否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上反反复复。但“芝麻开花节节高”般的房价说明,这样的应对策略显然不对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 (来源:2010年1月,《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关注理由:房价问题是个政治问题的观点并不新,但唐钧教授专门撰文阐述了这一观点,引起了媒体热议,一些官员也参与其中。“房价”不仅“是”,而且“已经”成为了政治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No.4  制度性漏洞造成“转型机遇”

  中国的制度转型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形式。第一,双轨化过程。第二,新规则替代旧规则的过程。不论是采取哪一种形式,新规则都可能存在不健全的地方,有一个配套的问题,也就是说,存在制度性漏洞,并因此导致一些人迅速成功。这种制度性漏洞造成“转型机遇”。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宁(来源:2010年11月下,《 人民论坛》杂志)

  关注理由:当今社会普遍弥漫的浮躁情绪是如何产生的,“转型机遇”概念的提出,给人们以深刻启发。

  No.5 “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是两个坏事

  现在一方面阶层固化,一方面贫富差距在拉大,我想这两方面都确实是现实存在的,而且这两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阶层越固化,实际上就是把不同阶层之间的现有贫富差距也就固化了,而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又回过头来会使阶层固化能够更长久地维持下去,是两个坏事。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来源:2010年11月,人民网)

  关注理由:当前,高房价、就业难、贫富差距加大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社会阶层的分化也正在加剧。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日趋严重,“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再不可轻视。

  No.6  利益群体“世袭化”要警惕

  我国的垄断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世袭的利益群体。我国的垄断行业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垄断行业、垄断企业。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是靠市场力量自发形成的垄断,是所谓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结果,其背后没有行政力量的支持。我国的垄断行业都有行政背景,一些行业进入标准的全国性文件都是由垄断企业、垄断行业起草的,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国家政策的方式保护自己行业的利益,把部门利益法制化。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甚至世袭的、阻碍社会收入分配科学和公平的独特的利益群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来源:2010年8月,《经济参考报》)

  关注理由:垄断行业已成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既得利益集团,国家也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对垄断企业进行规范,但是收效甚微。既得利益群体阻碍改革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No.7  强迫农民上楼是条不归路会出“大事”

  现在都把目光放到来整理农村的宅基地和村庄的这些集体土地。实际上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增加城市的建设用地。为此就强迫农民上楼。对农民而言,这是一条不归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来源:2010年11月,凤凰卫视)

  关注理由:城市化本质是让农民富起来,不是非得拆村并居,赶农民上楼。农民的意愿要重视要尊重。新农村建设,还需落到实处,不能搞形象工程。

  No.8  社会应当摆脱“不稳定幻象”

  现有的维稳思路和工作方式不足以有效化解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必须转变思路,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思路,更加重视利益表达和社会稳定,以法治为核心,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均衡与利益表达的制度化建设,形成社会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课题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郭于华等)(来源:2010年4月,《领导者》)

  关注理由:不少实践案例表明,维稳工作,实际上已经成为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报告观点一发布,即引起知识界和媒体的热烈讨论。

  No.9  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年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和问题正在凸现。这些矛盾和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中国的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年,这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结构性矛盾。如果不及时调整社会结构,那么中国经济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将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国家应提高社会建设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学艺(来源: 2010年1月,《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

  关注理由:社会结构概念是新阶段、新形势条件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新视角,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新方法。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和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久而不决的问题与矛盾,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政府没有建立起与社会阶层结构相适应的政策结构。

  No.10  底层人群过大,随时潜伏着社会危机

  我国有一个巨大的社会中下层,特别是庞大的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农民群体始终居于低位。任何社会,如果底层过于巨大,如果社会的多数人处在下层或中下层,对于社会稳定都是一种威胁。正常社会一定要避免存在“没有机会的群体”。公正的制度,是每个人都有竞争和上升流动的机会。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来源:2010年第6期,《江苏社会科学》)

  关注理由:如何使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农民工,上升到社会中间阶层的位置上,是我们国家的决策者亟须考虑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