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局长是谁:黄力民:中共十大后的中央军委组成情况考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57:23
黄力民:中共十大后的中央军委组成情况考辨时间:2010-09-08 13:33 作者:黄力民点击:478次
  文革期间最高权力构架多有异乎寻常的情形发生,1973年十大后军委组成是其中一例。
  现存的党代表大会后组建新军委模式始于1982年中共十二大。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决定胡耀邦任中共中央主席、邓小平任中央军委主席,这是1949年后首次出现军委主席非由党的领袖担任。为适应此一状况,次年的十二大党章首次在“党的中央组织”条目写入军委组成人员的内容,十二届一中全会决定新一届军委成员并即时在媒体公布(可称为第十二届中央军委)。此后第十二届中央军委的模式遂形成定制。
  十二大以前的党章不含军委组成的内容,军委的组建自然也不一定与党代表大会的换届同步,但又确有1969年九大后即组建新军委的情形,致使有关资料对于1973年十大后军委的组成说法不一或含糊不清。
  一
  为考辨1973年十大后军委的组成问题,先简要列举第十二届军委前的各届军委。
  1、1949年军委(即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1949年10月19日成立,设置主席、副主席、委员。
  军委委员计28人,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任副主席。1951年11月5日增补林彪、高岗为副主席。1954年6月19日增补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为副主席,增补徐海东为委员。
  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先后是周恩来、林彪、周恩来、彭德怀。
  2、1954年军委(1949年以后首次成立中共中央军委)
  195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通知成立,设置主席、委员。
  军委委员计12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毛泽东任主席,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同年9月31日决定黄克诚任军委秘书长、肖向荣任副秘书长,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协调各总部的工作,处理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1956年11月增加委员10人。
  3、1959年军委
  1959年庐山会议后的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改组中央军委,新军委设置主席、副主席、常委、委员。
  军委由21人组成,主席为毛泽东,副主席为林彪、贺龙、聂荣臻,委员还有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罗瑞卿、粟裕、陈赓、谭政、肖劲光、王树声、许光达、肖华、刘亚楼、苏振华。其中主席、副主席以及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罗瑞卿、谭政共13人为常委,罗瑞卿为军委秘书长,苏振华、肖向荣为副秘书长。
  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由林彪主持。同年10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在军委常委之下设立办公会议,由罗瑞卿、谭政、杨成武、肖华、邱会作、肖向荣组成,负责处理军委日常工作,增补肖华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63年9月决定林彪有病时贺龙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66年1月增加刘伯承、陈毅、徐向前、叶剑英4名副主席。5月23日叶剑英兼任军委秘书长后由叶剑英、杨成武、肖华负责处理军委日常事务。
  1967年3月增补谢富治、肖华、杨成武、粟裕为中央军委常委。同年8月17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由吴法宪、叶群、邱会作、张秀川组成军委临时看守小组,吴法宪负责。9月底正式称为军委办事组,杨成武、吴法宪分任正副组长,叶群、李作鹏、邱会作为办事组成员。1968年3月黄永胜取代杨成武担任军委办事组组长。
  4、1969年军委、或称第九届中央军委
  中共九大后成立,设置主席、副主席、委员。
  1969年4月28日,中共九届一中全会闭幕之后举行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央军委和军委办事组名单: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刘伯承、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另有42名委员(很特殊的说法--不说共有49名委员,可能因为当年公布名单时毛泽东、林彪之名必须突出在前)。军委办事组组长为黄永胜,副组长为吴法宪,成员有叶群、刘贤权、李天佑、李作鹏、李德生、邱会作、温玉成、谢富治。
  1971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中央军委办公会议,由叶剑英主持负责处理军委日常工作。军委办公会议由叶剑英、谢富治、张春桥、李先念、李德生、纪登奎、汪东兴、陈士榘、张才千、刘贤权10人组成。
  5、1973年8月28日中共十大闭幕,29日中央军委提出军委委员63人名单方案是:原军委委员保留28人、增补35名委员,30日十届一中全会依案批准军委组成。
  1973年10月增补王洪文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2月22日增补邓小平为委员,1975年1月5日邓小平任军委副主席,1月8-10日十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任中央副主席。
  1975年1月26日叶剑英向毛泽东建议将上年1月成立、受权处理南沙作战日常工作的6人小组(叶剑英、王洪文、张春桥、邓小平、陈锡联、苏振华)增加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粟裕4人成立军委常委会。2月5日中共中央通知:撤销始于1971年10月的军委办公会议成立军委常务委员会,作为处理军委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并由叶剑英主持,军委常务委员会成员除叶剑英建议的10人另加汪东兴。
  1976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任军委主席。1977年3月7日中共中央通知,叶剑英恢复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陈锡联协助。同年7月16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军委副主席职务。
  6、1977年第十一届军委
  中共十一大后组建,由主席、副主席、常委、委员组成。
  1977年8月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决定军委组成为63名委员,包括主席以及5名副主席8名常委,但并不在全会公报公布,关于军委的组成也未写入党章。
  二
  对比以上情况可看出,1973年十大后军委的组成与其他各届有很大不同。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记述:“1973年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批准中央军委提出的新一届中央军委委员63人。其中原军委委员保留28人:毛泽东、叶剑英、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丁盛、王树声、韦国清、皮定均、刘兴元、刘贤权、许世友、陈士榘、陈先瑞、陈锡联、李德生、张达志、张池明、张春桥、杨得志、杜平、萧劲光、冼恒汉、曾绍山、曾思玉、彭绍辉、韩先楚、粟裕。新增补的军委委员35人:王洪文、李先念、纪登奎、汪东兴、张才千、张宗逊、詹海英、苏振华、孔照年、马宁、傅传作、张廷发、毛远新、孙玉国、迟浩田、白如冰、杨育才、胡修道、李志民、王昭堃、孔石泉、王必成、周兴、张贵武、秦基伟、张英才、王六生、陈代富、郝忠云、杨勇、赛福鼎·艾则孜、高焕昌、陶鲁笳、萧克、宋时轮”[1](文献[2]的记述是“1973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组成新军委的63人名单……”),采用的是“批准”军委提案的方式而不是十届一中全会本身的决定,虽称“新一届中央军委”、“新军委”但又没有完整列出军委组成人员名单。一些资料所以说不明白1973年军委组成情况大抵是误认为党代会的换届必伴随有军委的组建。
  由于当时军委并不是列入党章的中央机构,就不存在第几届军委的正式称谓,前引的“新一届中央军委”、“新军委”可理解为习惯用语。1973年十大后军委的准确定位应是在1969年第九届中央军委基础上的调整而非新组建,理由如次:
  1、[1]记载是“原军委委员保留28人”(包括1名主席4名副主席另23名委员),未公布军委组成人员名单--既没有将原委员与新委员名单按某种排序混合公布,也没有主席副主席名单,特别是后者应当理解为原军委主席、副主席职务不变,即是对1969年军委的调整。如果1973年军委是新一届军委,又没有副主席名单,则如同1954年军委系由主席、委员组成而不设副主席。如此就不能解释1975年1月邓小平任军委副主席:在林彪地位非常突出时1969年中央军委尚且不是仅设一位副主席,而以邓小平当时的情况不大可能任唯一的副主席。
  2、在《叶剑英大事年表》中有“1949年10月19日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4年6月2日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9月26日任中央军委常委”,“1966年1月8日”、“1969年4月28日”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但没有1973年军委任职的记载[3]。
  3、1973年8月后,未续任军委委员的21人中林彪、叶群、陈毅、李天佑、张国华、谢富治、谭甫仁7人已去世,在世的14人(王秉璋、王效禹、王辉球、刘丰、李作鹏、李雪峰、吴法宪、邱会作、郑维山、袁升平、梁兴初、黄永胜、温玉成、潘复生)除王辉球外已因各种原因撤销或终止委员职务。时任空军政治委员王辉球的情况是:中共中央1973年5月批转的《空军党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称会议批判了王辉球的严重错误。对1969年军委成员进行调整而不是换届亦表明这14人的不再续任确有过失原因。
  4、成立新的军委时必定还要解决军委日常工作的运作方式,而1973年8月底并未就此做出安排,那么继续沿用1971年10月成立的军委办公会议也意味着只是调整军委组成人员。
  三
  然而若认为1973年军委是1969年军委的调整(均未设常委),也有一个难以说清的问题:1975年1月26日叶剑英建议成立军委常委会,为何将已是副主席的他本人与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又加常委头衔,而主席毛泽东却又不是常委?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对“常委”一词的使用不当所致(注:此处是否发生了文案方面的错误,即本为“军委常务会议与常务会议成员”却误为“军委常务委员会与常务委员”?这需要求证于原始档案及当事人,操作困难很大)。为搞清“常委”的涵义须先解释一下军委的议事架构。
  1949年10月至1971年九一三前军委议事架构为“主席--第一副手--办事机构”三层次,其中第一、二层是个人,第三层是集体。担任过第一副手的依次是周恩来、林彪、周恩来、彭德怀、林彪(在林彪有病期间曾由贺龙代理)。九一三之后,显然没有可以充当军委第一副手的人选,军委议事架构变为“主席--办事机构”两层次。例如1975年2月5日中央通知“军委常委会由叶剑英主持,在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领导下,负责处理军委日常工作”,这与称“……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是不同的。当然,在两层次架构的情况“办事机构”这一层次的地位必定上升。
  十届一中全会批准的是中央军委提出的调整方案,理应就是、或主要是叶剑英的主张。推测叶剑英的想法是:当时王洪文在党内的接班人地位已明确,若提出组建十大后新的军委,毛泽东定会通盘考虑,王洪文有可能任军委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张春桥在军委地位也会上升,军委的议事架构重新成为“主席--第一副手--办事机构”三层次,这是叶剑英与其他军队元老难于接受的。事实上十届一中全会后仅两个月王洪文即增补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表明毛泽东已意识到作为党接班人的王洪文应当在军委有相应的地位。
  1975年伊始,形势似乎转好--1月5日邓小平任军委副主席,8-10日的十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又任中央副主席,加之王洪文势头有所减弱而党接班人空缺。叶剑英即于1月26日提出成立军委常委会的建议。叶剑英也许摸不透毛泽东起用邓小平的真实心思,以为此时是恢复军委三层次议事架构的时机:毛泽东会不会在叶、邓中拔擢一名第一副手?军委有第一副手可能有利于毛泽东身后接班问题的解决?结果是2月5日中央通知成立军委常务委员会,“由叶剑英主持,在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领导下,负责处理军委日常工作。”成员除叶提出的10人又加汪东兴,并没有在军委突出叶剑英或邓小平的意思,毛、叶之斗智于此可见。事实上当时毛泽东对叶剑英的抵触文革已有相当警觉,一年后叶剑英终遭罢黜。
  军委办事机构曾使用不同名称,在设常委的1959年军委是“军委常委之下设立一个办公会议,由罗瑞卿、谭政、杨成武、肖华、邱会作、肖向荣组成,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1975年1月26日叶剑英建议成立的“军委常委会”应当是为办事机构拟定的新名称。但是办事机构是要天天碰头开会的,办事机构(除领衔者外)也从未有过元帅级别的成员,叶剑英将多病年迈的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纳入军委常委会不过是提高他们的影响力,必要时当可增加议决票数。1971年九一三之前的办事机构恒由军事部门负责人组成,而自1971年10月3日组建的军委办事机构开始则有张春桥、李先念、纪登奎、汪东兴这样非军事部门负责人加入,此种格局一直延续到毛泽东去世后的1977年,这当然表明毛泽东的特别用心。叶剑英将3名副主席与粟裕加入“常委会”既能平抑王洪文、张春桥的地位又不至于引起毛泽东的反感。
  因此,考虑到1969年军委组成(延续到1977年十一大)并未设常委,叶剑英1975年1月关于成立军委常委会的建议既是解决军委办事机构的设置问题,又有提高军队元老地位的用意,这应当是“常委会”的虚虚实实两方面,是文革期间最高权力配置异常的一个写照。
  四
  1973年8月十大后新增补军委委员的杨育才时任第68军副师长、胡修道时任第12军副师长,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人物录》(谭铮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中准确记载了他们曾任中央军委委员职务(杨育才、胡修道在军队最高任职分别为副师长、军副参谋长)。但由于当时没有完整公布军委组成人员名单,相当多的历史资料对新增补的35名委员常有忽略、误记。例如纪登奎的各种资料均未提及军委委员职务。又如新华网2010年3月31日关于原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去世消息称“张廷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7年至1982年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明显遗漏了张廷发1973年8月已任中央军委委员。
  参考文献
  [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
  [2]李可、郝生童《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
  [3]《叶剑英大事年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4854137.html
 来源:共识网-作者惠寄
[文章来自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lsjd/lccz/article_20100908180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