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豪装饰公司怎么样:论新课程条件下历史教育怎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6:02:58
点击数:740 次  录入时间:2008-3-12 9:05:00  编辑:金子明
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传授历史的基础知识、培养和发展历史学科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已取得共识的。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就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展现了个人在历史上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包括使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能够正确理解个人与他人、个人与民族、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具有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素养。历史人物的研究与评价不仅是历史学家关注的问题,更是中学历史教学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人物评价关系到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也关系到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历史人物客观公正的评价。所谓历史人物的评价,就是对历史人物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功过是非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特别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涉及到这一问题时就更难把握了,因为历史教学中人物评价不同历史研究中的人物评价,它还取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究竟应该从何在新课程条件下评价历史人物是教师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具体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历史教育应注重人本原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体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他们的学习动力、学习基础和创造力,都可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学习动力为例,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推动教学的强大动力,这种动力,就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资源。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之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因此,在历史教育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并在此基础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自主学习。
二、历史教育应注重人格塑造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反映趋势的总和,是个体所具有的兴趣、态度、气质、性格、价值观、人际关系、情感以及其他行为差异的混合体。①   历史教育在知识教养上关注人的意志、道德品格、理想、信仰、精神状态、情绪倾向,以及反映、智慧、自尊等人格要素的综合。在这里所强调的知识与传统的历史知识教育内容概念有差异。如我讲孔子时强调爱心宽容,着重介绍他的“仁爱”思想,孔子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有一次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归来,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认为爱包含着尊重,“出门如见大宾”,要求尊重每个人的人格,人正是在与别人相亲相爱的关系中,才真正确立起自己做人的价值。孔子认为实现仁者的消极方式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在今天仍是为人处世事的基本原则,谓之“道德的黄金律”,实现仁者的积极方式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由此推及教育学生不仅家庭是一个爱的海洋,而且邻里,朋友之间也是一个爱的海洋,以至于天地之间生存的万物,一草一木都与我们是一个爱的海洋,爱是生命的本源,爱是人的本性。宇宙间存在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学会爱而存在的,因为有了爱就会懂得人活着有索取还有奉献,有收藏还有分享,有要求还有感激,也会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学生的未来播下文明行为之种,才会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合作。讲司马迁着重强调他不畏挫折,积极进取,辱后著千古名作《史记》,使自己的人格升华。教育学生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与失败,哪怕一生都平凡,也会是人生的喜悦者、成功者、胜利者,因为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体验不畏艰难,奋斗不息的感受。在今日社会一味追求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视了人性本身最需要的精神道德。当然,我们提倡物质生活享受,但物质超过了极限,不仅不会给人带来快乐,反而会使人更加焦躁不安,空虚得没有归宿感,而追求精神相反是无限的,越追求它你就会感到做人的尊严和高贵,它会引入你进入更高的层次。在历史课上要不断挖掘这样的人文精神内涵,如: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岳飞“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他们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为了下一代人的幸福,奉献自己,这才是我们今天冲破传统有着真正的自我,有着崇高的生命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学生人格可塑性强,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人格教育资源的优势,使学生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正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说:“历史乃人生之记载,亦即人生之写照。人生乃历史之方然,历史则人生之既然。”正是从这样的道理上讲,历史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人生指导、人格取向的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生的意义,懂得人为什么活着和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从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发现人生的指标,选择人生的定位,确定未来的方向。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那些在历史上散发出人格魅力的榜样,对学生的品格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人生的体验、人生的启示、人生的意义,养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人格取向。
三、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人物评价的几点要求:
(一)历史人物教学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历史人物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学历史教材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大多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起过重大影响的。在素质教育强调德育教育的今天,这些人物的历史活动对于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有精忠报国的爱国者岳飞,“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有富于正义感的正直之士司马迁,有治国平天下的秦始皇、唐太宗,有锐意进取的改革者王安石,有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等等,有用发明创造为人类造福的科学家毕昇,有独领风骚的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如孔子、李白等,有历尽艰辛的交流使者如玄奘、郑和等。这些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烙印的历史人物,本身具有的光彩是值得后人称道和学习的。我们在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历史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
中学历史教学就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揭示无数英雄豪杰及先人所共有的对祖国的真挚感情以及他们为祖国的统一、昌盛、富强而献身的精神,并以他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将学生对祖国的感情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就要通过历史人物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最终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通过历史人物教学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历史人物的教学批判地继承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二)当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重视历史人物的评价,对纠正社会风气有重要作用。
膨胀于我们周围的是市场经济的浓重气息,功利之心和尘俗之念受到最大张扬。教育上即便是人文精神极浓厚的历史学科的活生生的素材竟被肢解成答案要点和生硬的教条了。对中学生来说,是精神资源的先天不足,主体人格的发育不健全,他们在极强的公里观念的影响下,眼光一天天变得势利而短浅。时下的少年少女们,在狂热地追求所谓的歌星、球星,从人文的角度讲,他们是侏儒,当然不具有科学精神。他们是一群历史虚无主义者,在他们身上没有接受历史文化的洗礼,更谈不上在他们身上实现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这是我们历史教育的悲哀,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悲哀。
(三)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之一。
应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条件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任何伟大的历史人物,归根到底,总是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联系着。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苛求于古人,就是把古人现代化。例如,对秦始皇的地位和作用的限定,离开了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们看到的似乎仅仅就是一个好大喜功、暴虐无道的封建专制皇帝。但是,只要我们从当时的时代要求出发就会看到,封建制代替奴隶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代替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代替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要求,为秦始皇施展雄才大略,为他一系列好大喜功的作为提供了历史根据,历史肯定了他顺应历史发展所迈出的步伐。同时也正是对当时历史条件的分析,才使我们有可能揭示秦始皇在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时为什么会采取极其残酷的手段,其中秦始皇的个人素质占了怎样的成分。以及他推行残酷手段(如“焚书坑儒”)加强统治的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应予以批判。这样,我们就能比较切合历史实际地评价他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了。这些理论性很强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清楚。
(四)历史人物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历史人物的讲述不失为培养兴趣的好途径。笔者就“你对历史感兴趣吗”这一问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过50名中学生,有85.5%以上的学生对历史很感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到对历史人物故事相当感兴趣。中学历史教师应该认识到这是他们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应该在历史教学中用生动的历史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在历史人物教学中,如果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生动具体的历史人物、历史场面加以再现时,这就可以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之中学历史教学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历史人物的教学,更是整个历史课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讲历史人物的历史课肯定是空洞乏味死气沉沉的,因此,历史人物教学是激活课堂,提高学生热情的可*途径。
(五)历史人物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之一。
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历史学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及运用理论阐释历史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历史思维能力。然而,目前基础教育中没有很好地兼顾《大纲》规定的三大任务,学生普遍忽视知识的全面掌握,淡化能力的培养,动口不会总结,动手不会分析,动笔不会概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能作简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所以提高学生历史理论水平刻不容缓。因此,教师就要严格按照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指导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总之,历史人物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对历史人物客观公正的评价,还关系到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中学历史教师就应该很好地把握历史人物评价教学,就应该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将史学研究在这方面的成果运用于具体的历史人物评价中去。
因此,从全面意义上的“做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个人的发展,而且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个人在中的地位和角色,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公民素质。从人的社会化和教育的角度上说,“人不只是经由生物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②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亚夫先生认为:“第一,我们所教授的学生学习的‘历史’,其学问本质是人文科学。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学科,最关心人的精神世界。第二,作为基础教育范畴内的历史教育,其学科属性是教育学科。所以它必须关心教育和心理方面的问题。第三,根据上两点,中学历史教育,必须反对‘知识中心主义’、单纯的‘养善主义’,也必须反对变相的‘知识主义’,即所谓的‘能力主义’”,“知识教育是基础,人格教育是核心,文明教育是相对人一生的终极目标。”③ 也就是说根据其学科性质,历史教育的重心应以塑造学生人格为中心,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我们把历史教育放在人文科学的整体框架上思考其完整的学科教育体系时,就自然而然地亦将人格教育的任务放到了其核心的位置,可以这样说,学校历史教育若不以塑造新时代的人格教育为本位的话,那么就失去设立本学科的意义了。”④
①、《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等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P144
②、《中学历史教学参考》99年4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专家访谈P5
③、《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53页,北京,三联书店,1991
④、《历史学科教育学》于友西等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P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