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花婧轩信息:学问深时意气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52:14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后学是一名国学老师,从事国学经典教育时常引用一句话“学问深时意气平”。想想自己学习国学这么多年,也在这句话上受益颇深。学问识力没有达到一定得程度,血性、心绪、意气是不能平的。能平意气者,学问必深,若能意与气皆平,则学识与修为臻于上乘矣。看一个人的修行,有没有功夫,不要看别的,只看他的色相,心地清净还是浮躁,就都能看出来了。真正有才气有能力的都很平和,“毋固 毋必 毋执 毋我”,相处起来没有压力,不管和什么层次人相处,都是文质彬彬温润如玉,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了凡四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落第的秀才以为自己的文章写得不错,而没有被录取,大骂考官眼睛瞎了,不认识货,正好有个道士在旁边听到了,于是说他的文章一定不好。这个秀才很不服气说:“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为什么说我文章不好?”道士说:“看你心浮气躁,怎么能写得出好文章?”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有一句关于书法的名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意思是:随着步入老年后世事洞明、心态平和,其书作在融会贯通之际,也相应地会无心自达,臻于化境。后世视“人书俱老”为书法最高境界。苏轼在《与侄书》一文中所说的:“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从某种意义上说,治学的归宿就是变化气质。荀子《劝学篇》中有“神莫大于化道”之说,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也曾说过:“学问要诀只在八个字:涵养德行,变化气质。”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修养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受到学问的熏陶感染而使气质有所变化;所以,治学的要点就是修养自己的道德,变化自己的气质。

    一个人的修行深浅,反映在文章风骨里,选字用词,表达方式和语言组织,都能透露出一个人的学养和性情,当然在日常的言行举止更能显示一个人的才识与德操,世事真能看深看透,也就没有难平之气,意气不生,自然也就不忧不惧,不惊不怒。心性练到如古井明镜的境地,必有一番磨砺锤炼,必受过一些委屈与挫折。有修行的人与人相处是温婉的,必有和气、必有愉色,看人的眼睛也是平和的,碰到挫折也能用平常心去对待,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是平心静气的。这样,是一个修行人必须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