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qq怎么图片扣字:走与留;留与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1:33:53

走与留;留与归

(2011-09-25 20:11:36)转载 

母亲书斋fenny姐姐写了两篇博文,内容围绕儿子归国前后的经历、思考、选择、决定,儿子回国后对于面临相关职业岗位时考量的角度和理由。博文引来众多博友参与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非常的热烈。母亲书斋坦诚分享这一过程,给我们众多可能不久即将面临相同情形的家长提供了近距离审视并思考的范例。对此,阿庆深表谢意,因为,了解得越多越深刻越有助于我们自身选择时考虑的更全面、更周到。

母亲书斋以上两篇尤其后一篇引发的议论很多,关于在美深造后的“留”与“归”。阿庆觉得,留和归,没有对错更不存在好坏之别,每个人面临的情形不同做出的选择必定也各异。而个人面临的情形包括很多,有宏观的,更有微观的。

其实,不止是学成之后的留与归,包括本科之后再深造的走与留,都没有统一评判的标准,仍然是情形不同选择不同。所有的抉择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与否,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应该是最适合的。

下面,阿庆跟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丫头当初那个阶段我们母女或者说我们家庭每个人的考量和最后决定,的这个过程(其实以前陆陆续续都“交待”过)。不是提供借鉴更不是意见哈,还是那句话,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啊。

一、读研,走与留

丫头本身的特质其实适合学文,但升学的需要从小学学奥数初中在数学实验班高中理科实验班,似乎种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们高二分科时选择了理科。丫头对于大学本科专业的打算是经济类或者别太难的理科,然后读研时跨学科,学习新闻传播类专业;再然后,在相关领域工作。

对于丫头的这一路线设计,阿庆是赞同的。我一直在跟丫头的交流中灌输着的就是类似的论调,本科学点扎实的科学,养成理性客观踏实求实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研究生阶段再跟职业挂钩。(关于这一点说明一下,这种选择对于丫头这种未来职业涉及的行业可以,但如果职业选择的是科学性、技术性要求高的那类专业性特强的行业和岗位就不可行,比如,医生,众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等,这些岗位是要学科连续性的,不大可能一个研究导弹的出身于艺术学院吧。)当时丫头可以保研,但能否跨学院跨专业被北大新闻学院录取是没有把握的,就这点丫头和我通过各种渠道都进行过了解,因为不知道新闻学院的导师是否愿意带一个没有本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另外让丫头犹豫的还有国内三年的研究生学制,而同等学历在香港或美英都是一年或一年半;即使能被北大新闻学院接收,但是好像有两年左右是在深圳学习;这样综合起来留下读研就有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国内费用虽远低于留学,但三年加起来依然是不小的投入。丫头就这个问题这样计算:留学一年30万>国内三年10~15万,一年<三年=节省两年时间,两年时间积累的工作经验经历+期间的收入可能>15~20万。这样一套思路算下来从经济投入上出国留学总支出并不一定比国内读研高出多少。

申请出国读研等于放弃保研,承担的风险更大。丫头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另做了两手准备:一是申请了港中文港浸会等港校的传播学院,二是如果都走不成的话就先工作,所以,丫头也发了很多简历参加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

权衡了各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之后,丫头决定了放弃保研全力投入出国留学的申请准备中。影响丫头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丫头必须考虑的个人恋爱问题。丫头的男朋友本科学的是生物制药,并且那个男孩子是那种适合搞科学研究的类型,要在这个专业领域搞研究至少读到博士才能有发展。丫头跟男朋友本科已经北京香港两地分开四年,如果继续五六年一个美国一个北京,两人的感情结果是什么不言而喻。这一点丫头的理智面对让我看到了孩子真的成熟了,她说我们两个都是认真对待这份感情的,如果我们分手了以后再找的可能更不靠谱,你跟我爸就更不放心。

综上面两大主因,丫头奔赴了美帝的水深火热。

二、研后,留与归

丫头的学期十四个月,到今年年底将修完全部学分。丫头的男朋友在康奈尔医学院读phd,至少还要五六年。丫头两个现在的计划是丫头从现在开始重心转向纽约,积极找工作,工作期间如有精力可能再申请一个哥大的相关学位,边工作便学习补充(雪城的研修专业叫“媒体管理”,偏重于理论,丫头觉得缺欠新闻实务方面的内容)。皮坎肩毕业后最好能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项目,然后他们两个在30岁之前回国。

当然,这些是他们现在的打算,谁也不知道几年后他们的内心会发生什么变化?我认为,无论他们如何决定,只要他们自己认为适合他们就好。

从丫头的经历可以看出,决定她选择的因素很多,假如没有个人感情原因,也许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我认识一个女孩子,跟丫头同届,父母属于晚婚晚育的那种,不幸的是父亲几年前去世了,国内现只剩母亲一人,近六十岁了,这个女孩儿的选择能不考虑家庭的这种情况吗?所以说,哪种选择都是基于个体情形不同做出的,没有对错之分。

前些日子阿庆情绪不好时跟丫头爹发牢骚“你说养孩子什么用?丫头他们这一算十年能回来就不错了,这中间哪天我要是嘎巴过去了,这孩子等于白养,死了都见不着。”这话虽是牢骚,但也是现实。我们都是一个孩子,哪个当父母的不希望一家人其乐融融呢?我们是早婚早育,我一直觉得丫头爹当爹太早不知道疼孩子,但是前些天在桃花渡,丫头爹看着今年移栽的一棵枣树说“这枣谁都不许动,给我闺女留着,丫头过些天就该回来了。”其实那树上不过十几颗枣。现在厨房里还有一盒月饼,那是今年单位发的和朋友送的之中最好的一盒,丫头爹严令俺不许吃留给他闺女。阿庆嗤之以鼻“等你闺女回来枣早该熟透掉地上了月饼估计也得长毛!”实际上,阿庆也屁颠屁颠的在做着迎接丫头的各种准备。

虽然依恋,虽然不舍,但是一切遵从于孩子的心愿和利益。这,就是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