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记第八场:俄罗斯文豪-托尔斯泰哲言荟萃(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03:57
俄罗斯文豪-托尔斯泰哲言荟萃(下) 

 

 

俄罗斯文豪-托尔斯泰哲言荟萃(下)  

  

 

个人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小学语文书。

生命

生命的力量无处不在:在青草中,在树芽中,在花中,在昆虫和鸟雀中,于是我想,我们人类有一种特性,多少受制于这种力量,能够在自己身上认识这种力量。

—— 《托尔斯泰论集》

生命是一切。生命是上帝 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却不理会它。

—— 《战争与和平》

一旦我们被抛出日常轨道以外,就一切都完了,但是,只有在那时候美好的新生活才开始。

—— 《战争与和平》  

精神上的创伤,也象肉体上的创伤一样,只有通过从内部滋生出来的生命力才得以痊愈。

—— 《托尔斯泰传》

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 《世界名言录》

西班牙斗牛之类的畸形的运动是野蛮的表征。但是专门的运动却是文明的表征。

—— 《安娜·卡列尼娜》

春天,是筹划和精心设计的时节。

—— 《<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最沉重和可恶的,莫过于我们不是以自己的生命,而是以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孩子们的生命做儿戏。

—— 《<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伪善不论在什么事情上也许可以欺骗最聪明最机灵的大人,但是最不灵敏的小孩也能识破伪善,对它起憎恶之感,不管它掩饰得多么巧妙。

—— 《安娜·卡列尼娜》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唯一有所作为的时间。

—— 《三个问题》

但是另一种很明显的矫揉造作的形式却来代替了它,这就是在我的年龄还不能真正做到朴素的时候,我却强装出朴素来。

—— 《家庭的幸福》

习惯正一天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

—— 《家庭的幸福》

幸福的,幸福的,一去不返的童年时代啊!怎能不爱惜,不珍重对童年的回忆呢?这些回忆使我精神舒爽,心情振奋,是我的无上乐趣的泉源。

—— 《童年少年青年》

童年时代所具有的那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无忧不虑的心情,对爱的要求和信仰的力量,将来还会复返吗?当天真的喜悦和对爱的无限需求这两种至上的美德是人生唯一的愿望时,有什么时候会比它更美好呢?

—— 《童年少年青年》

记住,尼古连卡,没有人会因为你的相貌爱你;因此你要努力做个聪明的好孩子。

—— 《童年少年青年》

当思维不事先考虑意志的各种决定,而肉体本能变成生活的唯一动力的这种时候,我明白,一个孩子由于没有经验,特别容易陷入这种心情,他会毫不犹豫、毫无畏惧地,含着好奇的微笑,在他热爱的父母兄弟睡觉的房子放一把火。

—— 《童年少年青年》

在战斗中,青年人的精力时常比拖延大家们的全部经验更善于指导。

—— 《战争与和平》

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能不理解那怕只体验过一次而在最早的童年时代常有的欢乐的感情,那种由于感动而希望热爱一切的欢乐的感情:热爱亲人、坏人、敌人、狗、马、青草;希望一切都好,一切幸福。

—— 《俄国作家批评家论列夫·托尔斯泰》

丑是恶的显示,美是无罪的标志是自然本性,是童男童女。

—— 《托尔斯泰作品研究》

孩子是邪恶的放大镜。孩子们只要一接触到坏事和那些只被成年人视作不好的事,就感到骇人听闻。

—— 《托尔斯泰传》

尽管有死这个事实,但还是应该不能不活,不能不爱。

—— 《<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有的老年令人肃然起敬,有的老年令人生厌,有的老年分外悲惨。也有的老年令人肃然起敬和令人生厌兼而有之。

—— 《霍尔斯托梅尔》

是啊,生命是存在过的,现在却要去了,去了,我留不住它。

—— 《伊凡·伊里奇之死》

在童年里,那是有过某些真正愉快的东西的。如果童年能够再来,那真可以再过一次。但是体验过那种快乐的孩子已经不复存在,它好象已经是某个别人的往事了。

—— 《伊凡·伊里奇之死》

他离开童年越远,离现在越近,那些快乐也就越发显得没有价值和令人生疑。

—— 《伊凡·伊里奇之死》

在那里,生活开始的时候,是有一个亮点的,以后,一切就越来越黑暗,而且进展也越来越快了——跟死亡的距离成平方的反比。

—— 《伊凡·伊里奇之死》

在最残酷的事情——死亡临近的瞬间,你似乎已经感到它的呼吸了——可是你一切痛苦都消失了,就象黑暗在黎明前消失一样。

—— 《托尔斯泰传》

死,是万物不可逃避的终结。

—— 《<安娜·卡列厄娜>的创作过程》

友情

要做真正的知己,就必须互相信任。

—— 《童年少年青年》

我们平等地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 《童年少年青年》

过分了解或者过分不了解,同样妨碍彼此接近。

—— 《童年少年青年》

我们的心灵是那么和谐,随便在一个人的任何一根心弦上轻轻一触,就会引起另一个人的共鸣。正是我们在谈话中所触及的各种心弦的共鸣,使我们得到无穷的乐趣。

—— 《童年少年青年》

他们对朋友的友情所以终生不渝,并不是因为他觉得这些朋友始终可爱,而是因为他们一旦爱上了某一个人,哪怕爱错了,他们都认为甩开他是不名誉的事情。

—— 《童年少年青年》

人们完全不相同的时候,就成了朋友。

—— 《战争与和平》

谁都会有需要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

—— 《<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最重要的人是同你在一起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以后究竟还会同别的什么人打交道。而最重要的事则是对他做好事,因为人生在世原就只为了这个唯一的目的!

—— 《三个问题》

跟不老实、不真诚的人最难相处。

—— 《魔鬼》

人只应当忘却自己而爱别人,这样人才能安静、幸福和高尚。

—— 《安娜·卡列尼娜》

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实事求是地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而不是脱离实际希望他这样那样的……

—— 《安娜·卡列尼娜》

只有爱,只有牺牲,才是唯一真实的、不为客观情况所左右的幸福!

—— 《一个地主的早晨》

过不愉快的生活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而爱所有的人和被人们所爱却是非常简单的。

—— 《家庭幸福》

不论外界的条件如何,而永远都可以得到满足的是什么欲望呢?是爱,是自我牺牲。

—— 《哥萨克》

我将不再和你们在一起;但是我坚信我的爱永远不会离开你们,这种想法使我的心灵得到慰藉,我十分平静地、毫无畏惧地等待着死神的来临。

—— 《童年少年青年》

爱有三种:(一)美的爱;(二)自我牺牲的爱;(三)积极的爱。

—— 《童年少年青年》

……对待物品倒可以不必有爱心,砍树,造砖,打铁倒可以不必有爱心,可是对待人就不能没有爱心,犹如对待蜜蜂不能不加小心一样。蜜蜂的本性就是如此。假使你对待它们不加小心,你就会伤害它们和你自己。对待人也是这样。况且也不能不是这样,因为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爱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规律。固然,人不能象强制别人为自己工作那样强制别人爱自己,然而从这一点却不能得出结论说,人对人不必有爱心,尤其是在对人有所求的时候。

—— 《复活》

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无可争辩地解决问题,而在于使人由于生活的不可胜数、永不枯竭的表现而热爱之。

—— 《托尔斯泰论文集》

我觉得基督徒的爱、对邻人的爱、对仇敌的爱,比起一个青年人好看的眼睛在象你这样一个风流可爱的少女心中所能引起的感情来,似乎更有价值,更甜美,更好罢了。

—— 《战争与和平》

用人类的爱来爱的时候,我们可以由爱变成恨,但是神圣的爱不能变。

—— 《战争与和平》

爱拦住死。爱是生命。

—— 《战争与和平》

看见一头将死的动物的时候,一个人感到一种恐怖的意味:与他自己的体质相同的东西在他眼前死下去了。但是假如将死的是一个心爱的亲密的人,除了对生命的灭亡所感到的恐怖,还有一种分离的感觉,一种精神的创伤,这一种精神的创伤,正如一种身体的创伤,有时致命,有时痊愈,但是一碰到任何外界使人烦恼的触摸,总要作痛和退缩。

—— 《战争与和平》

假如我们承认人类生活可以用理性来支配,生活的可能性就被破坏了。

—— 《战争与和平》

人类的抽象思考也带有同样过分冲动的痕迹。

—— 《托尔斯泰传》

相信我,世上是没有不通过劳动而能得到的东西的,爱何尝不然——爱,这最美,最自然的感情。

—— 《托尔斯泰传》

美丽是可以在一小时之内被发现、被爱上,而在同样的时间里又可以不爱上的,而爱一个灵魂却需要长时间。

—— 《托尔斯泰传》

没有爱的力量便没有诗。

—— 《俄国作家批评家论列夫·托尔斯泰》

才能呢,这就是爱。在爱的人就有才能。您看那些恋爱的人,他们全是有才能的!

——高尔基 《忆托尔斯泰》

我们能爱恨我们的人,但无法爱我们恨的人。

—— 《世界名言录》

爱是人类唯一有理性的活动,爱是最合理最光明的精神境界。它所需要的,便是什么也不掩蔽理智的光芒,因为唯有理智的光芒方能助长爱。

—— 《托尔斯泰传》

爱是真实的善,至高的善,能解决人生的一切矛盾,不独使死的恐怖会消失,且能鼓舞人为别人牺牲:因为除了把生命给予所爱者之外,无所谓别的爱了;只有它是自己牺牲时,爱才配称为爱。

—— 《托尔斯泰传》

爱的生长,是以一种含有协合,真理,博爱的新的系统来代替一种含有分离,谎骗与强暴的生活组织。

—— 《托尔斯泰传》

如果人们不爱他的人群,那是最卑微的。

—— 《托尔斯泰传》

爱情

爱情的真谛在于精神,而不在于肉欲。

—— 《克莱采奏鸣曲》

爱情就是对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超出于对所有其他人的特别的爱恋。

—— 《克莱采奏鸣曲》

只有畜生才能听凭主人摆布随意交配,而人是有爱恋之心的。

—— 《克莱采奏鸣曲》

想着我近在眼前, 想着我远在天边, 想着我吧, 从今天直到永远, 到我死去仍然把我想念, 我曾多么忠实地把您爱恋。

—— 《童年少年青年》

没有对你们的爱,我的灵魂就不能存在。象我的爱这样的感情,若是有朝一日会消灭的话,那它就不会产生,单凭这一点,我就知道它会永久存在。

—— 《童年少年青年》

把那种磨损了的习惯的忠心换成一种充满神秘意味和前途未卜的新鲜的爱情,我觉得很高兴。况且,在同一时间,甩开一个人而爱上另一个人,意味着爱得比以前加倍地强烈。

—— 《童年少年青年》

积极的爱,就是渴望满足爱人的一切需要,一切愿望、怪癖、甚至缺陷。象这样爱着的人们,他们的爱总是始终不渝,因为他们爱的愈久,他们愈了解爱的对象,就愈容易去爱,也就愈容易满足对象的愿望。

—— 《童年少年青年》

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

—— 《童年少年青年》

不能禁止一个人去造一个大型的蜡制的玩偶,而且去吻它。可是假如那个人带了这个玩偶走来坐在一个恋爱的人的面前,而且开始爱抚他的玩偶,一如那恋爱者爱抚着他所爱的女人一样的时候,那个恋爱者一定会感到不愉快的。

—— 《安娜·卡列尼娜》

对于他,她是那包围着他的敌意和嘲笑的海洋中的一个不单是好意而且是爱的孤岛。

—— 《安娜·卡列尼娜》

我不是用智力和想象爱她,而是用我整个存在爱她。爱她的时候,我就感到我是整个上帝的幸福世界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哥萨克》

爱情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只有用生活、用生活的全部来表达它。

—— 《哥萨克》

每逢卡秋莎刚刚走进房间里来,或者甚至聂赫留朵夫只是远远地看见她的白围裙的时候,一切东西在他的眼里就仿佛都被太阳照亮,一切都变得更有趣,更快活,更有意义,生活也变得更充满欢乐了。

—— 《复活》

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就跟在一切人身上一样,有两个人。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在目前这个时期,彼得堡生活和军队生活已经在他的身上引起利己主义的疯魔状态,兽性的人在他身上占着上风,完全压倒了精神的人。可是他见到卡秋莎以后,重又产生了他以前对她生出的那种感情,精神的人就抬起头来,开始主张自己的权利。于是在复活节前那一连两天当中,在聂赫留朵夫身上一刻也不停地进行着一场他自己也不觉得的内心斗争。

—— 《复活》

男女之间的爱情总有一个时候达到顶点,到了那个时候这种爱情就没有什么自觉的、理性的成分,也没有什么肉欲的成分了。

—— 《复活》

……他心里正在发生一种常有的现象:起初,一个自己爱过的人的多年不见的脸,由于分别期间所发生的外部变化而使人暗暗吃惊;随后,那张脸渐渐变得跟许多年前完全一样,一切已经发生的变化统统不见了,于是在自己的精神的眼睛前面出现了那个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精神的人的主要神精。

—— 《复活》

聂赫留朵夫对米西素来在两种态度之间摇摆不定:有的时候他仿佛眯细眼睛瞅着她,或者仿佛在月光下瞧着她,在她身上看见了一切优美的东西:他觉得她又娇嫩,又美丽,又聪明,又自然……有的时候他好象在明亮的阳光下似的,却忽然看见了她的缺陷,而且也不能不看见。

—— 《复活》

爱情不是一种尘世的感情,乃是一种天上的感情。

—— 《战争与和平》

可爱的不是美,使我们认识美的是爱情。

《战争与和平》

爱情,我所以不喜欢那个字眼,就正因为它对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所能理解的。

—— 《托尔斯泰论集》

使她陶醉的不是众人的赞赏,而是一个人的崇拜。

—— 《托尔斯泰论集》

我们应该懂得,凡是我们认为配得上称为人的目标——不论是为人类、为祖国为科学还是为艺术服务——没有一样能够依靠和你的恋爱对象结合的办法去达到。

—— 《托尔斯泰传》

强求爱情近似憎恨并发展成憎恨……

—— 《托尔斯泰夫人日记》

一个男人可以说他在恋爱了,但是一个女人却不行。

—— 《家庭的幸福》

恋爱和表白爱情,男人比女人更容易些。

—— 《家庭幸福》

我一生中非常不幸,在这种爱情中从来没有见过一点真情,见到的只有虚伪,在这虚伪之中,肉欲、夫妇关系、金钱、结婚或者离婚的愿望等等,大大扰乱了感情本身,闹得一切都辨别不清。

—— 《童年少年青年》

美的爱是爱这种感情本身的美和它的表现的美。对于这样爱的人来说,所爱的对象只有在它能引起一种快感时才是可爱的,他们享受这种快感的意识和表现。用美的爱来爱的人,很少关心相互间的关系,认为这种情况对感情的美和乐趣毫无影响。他们时常变换自己所爱的对象,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只不过是经常要激起爱的快感。

—— 《童年少年青年》

自我牺牲的爱,就是对为了所爱的对象而牺牲自己的过程的爱,丝毫不顾这种牺牲对所爱的对象有益还是有害。“为了在全世界面前证实我对他或者她的忠诚,任何麻烦事我都敢做。”这就是这种爱的公式。

—— 《童年少年青年》

喜欢自我牺牲的爱的人们,总以自己的爱感到自豪,他们苛求,嫉妒,猜疑,而且说也奇怪,他们盼望自己的对象遇到危险,以便前去搭救;盼望对象遭到不幸,以便前去安慰;甚至盼望对象有缺点,以便加以纠正。

《童年少年青年》

夫妻必须互相尊重,而不是互相拴上链子。

—— 《世界名言录》

只有爱情才能使婚姻变得圣洁,只有被爱情圣洁化了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

—— 《克莱采奏鸣曲》

没有爱情的婚姻并不是真正的婚姻。

—— 《克莱采奏鸣曲》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

同是一件婚事,一些人视之为儿戏;而另一些人,却视之为世界上最庄重的事情。

—— 《〈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家庭中没有完满的幸福。

—— 《安娜·卡列尼娜》

只要了解了你所爱的妻子,你就会比认识一千个女人的人更能了解一切女人。

—— 《安娜·卡列尼娜》

女人是男人的前程上的一大障碍。爱上了一个女人,再要做什么事就很难了。要便利地爱一个女人,不受她一点妨碍,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结婚。……正好象你要背上包袱,同时又要用两只手做事,那就只有包袱系在你背上的时候才有可能,而那就是结婚。

—— 《安娜·卡列尼娜》

一个丈夫给予他的妻子自由,给她庇护,仅仅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她顾全体面。

—— 《安娜·卡列尼娜》

为了情人背弃丈夫和儿子,同时却还在吃丈夫的面包,这才真叫做卑鄙!

—— 《安娜·卡列尼娜》

一个家庭要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夫妻之间要么是完全破裂,要么是情投意合才行。当夫妇之间的关系不确定,既不这样,又不那样的时候,他们就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了。

—— 《安娜·卡列尼娜》

许多家庭好多年一直维持着那副老样子,夫妻二人都感到厌倦,只是因为双方既没有完全反目也不十分融洽的原故。

—— 《安娜·卡列尼娜》

她身上还有一种人们与热恋中的女人接触中所能感到的最大魅力,由于对丈夫的爱,她具有能洞悉他的内心世界的本领。他觉得她往往比他自己更能透彻地了解他,了解他的任何心境,了解他的感情的任何细微的变化,并且以此作为她行动的依据,所以她从来不曾刺伤过他的感情,总是竭力减轻他的忧思,加强他的欢乐感。

—— 《魔鬼》

假如结婚的目的是家庭,希望有许多太太丈夫的人或许可以得到很多乐趣,但是照那样就不会有一个家庭了。

—— 《战争与和平》

夫妻之间偶尔也还有温存亲昵的时候,但是为时总很短暂。这就是他们短时间停靠的小岛了,过后,就又驶上包藏敌意的海洋。这种敌意是从他们彼此冷漠的对峙中就能看得到的。

—— 《伊凡·伊里奇之死》

妇女的使命和高尚品质在于自我牺牲和爱别人。

—— 《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

装饰可以使多少活生生的女人得到幸福,同时也可以使得别人感到美的享受和幸福。

—— 《卢塞恩》

在这一类老处女身上,爱的储藏简直无穷无尽,虽然中意的人很多,她的爱却还有不少富余,她们就把这种爱倾注到周围所有的人们身上,倾注到凡是她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好人和歹人身上。

—— 《童年少年青年》

妇女的解放不在学校里,不在议会里,而在卧室里。

—— 《安娜·卡列尼娜》

女人这个东西不论你怎样研究她,她始终还是一个完全新的题目。

—— 《安娜·卡列尼娜》

一个人为她不生育,并且靠她的肩膀和卷发去迷惑男人的妇女,不是一个掌握了男人的妇女,而是一个被男人腐蚀堕落了的妇女。

—— 《托尔斯泰传》

在有些时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说了比她所应该知道的更多的关于他自己的话。他过后就忘记他的话了,可是她还记得。妒忌会不会是那担心着灵魂堕落的恐惧,那担心着会被侮辱、会成为可笑的惧怕呢?一个抓紧你的——女人并不危险,危险的倒是那个抓紧你的灵魂的女人。

——高尔基 《忆托尔斯泰》

女人在肉体上比男人更诚实,而在思想上却比男人更虚伪。可是她撒谎的时侯,她并不相信她所说的话;卢梭也撒谎,他却相信自己的谎话。

 ——高尔基 《忆托尔斯泰》

我呢,等到我的一只脚踏进坟墓的时候,我就会说出关于女人的真相来。我说完它,马上就跳进棺材里去,呯的一声把棺盖碰上,谁有办法就追上来吧!

——高尔基 《忆托尔斯泰》

我们大家,尤其是你们女人,都必须亲身体验一下生活里所有那些无聊的事,为的是把生活本身找回来;别人说什么是没有用的。

—— 《家庭的幸福》

有一些女人——大多数是做母亲的——一旦打定了主意,不达到目的,就不肯罢手,需要的时候,他们准备一天一天地、一点钟一点钟地磨下去,甚至演出种种话剧来,而她就是那些女人中的一个。

—— 《战争与和平》

经验

平放的石头下面,流不过水去。

—— 《两兄弟》

要是害怕狼群,就别到森林里去。

—— 《两兄弟》

狗请骡子吃肉,骡子请狗吃草,两下里落个饿肚子。

—— 《哈吉穆拉特》

谁也不会疑心昂首阔步的人是贼!

—— 《托尔斯泰论集》

时钟机构里的情形与军事机构里的情形完全相同,一个推动力一旦发出,一定造成最后的结果;推动力未到达以前,机构各部分漠然不动,也完全相同。到轮齿彼此咬住,游轮快得呼呼响的时候,轮子在轴心上咯吱作响,但是邻近的一个轮子却不响动,好象准备照那样持续一百年;但是杠杆捉住它的时候到了,于是那个轮子顺着推动力开始咯吱响起来,加入了共同的动作,动作的结果和目的是超乎它的知觉以外的。

—— 《战争与和平》

凡有法律的地方,就有不公道的事。

—— 《战争与和平》

一个人感到的冲动在一群人中间经常被放大。

—— 《战争与和平》

人类生命的全部力量……这一种力量就好象汽锅的安全汽门,在压力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那个汽门就让过多的水蒸汽喷出去了。

—— 《战争与和平》

有经验的车夫知道,作为一种恐吓举着鞭子,比打跑着的牲口的头好。

—— 《战争与和平》

我们观察破丘穴周围那些蚂蚁的时候,那些挖洞的昆虫的顽强、活力和无限的数目证明,丘穴虽然毁掉,一种毁不掉的东西(虽然不可捉摸,却是那个集团的真正的力量)依然存在。

—— 《战争与和平》

两个人争吵的时候,往往两方都不对,到了对方不再活着的时候,一方自己的罪过突然变得非常严重了。

—— 《战争与和平》

假如饮食的目的是滋养身体,一个一次吃两餐饭的人或许可以得到更多的享受,但是达不到他的目的,因为他的胃消化不了两餐饭。

—— 《战争与和平》

恢复了忽略过去的第一个条件,时间的条件,我们知道,没有前面下的一道命令,使最后的命令可以执行,则任何命令都不能执行。

—— 《战争与和平》

从来没有一道命令自发地出现,也没有一道命令适用于整串的事件;而是每一道命令来自另一道命令,从来不涉及整串的事件,只与一个事件的某一个时期有关。

—— 《战争与和平》

我们以为一个事件是由前于它的一道命令引起的,这一种错误观念来自下面的事实:我们只看见事件发生了,几道与事件相应的命令得到了执行,却忘记了由于不能执行而未被执行的那一些。

—— 《战争与和平》

一个比较大的人类集团向他们的共同目的进行活动的时候,那些由于负责指挥而少参加直接工作的人分得更清楚了。

—— 《战争与和平》

当人们以过分的温顺和谦卑而使人感到不安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一下子就变得苛刻和吹毛求疵到令人难堪的地步。

—— 《安娜·卡列尼娜》

在无限的时间里,在无限的物质量,在无限的空间里,分化出来一个水泡般的有机体,这水泡持续了一会就破裂了,这个水泡就是——我。

—— 《安娜·卡列尼娜》

内心不痛快的时候,头脑便容易发热。

《〈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同一件事,可以从悲剧的方面去看而变成一种痛苦,也可以单纯地甚至快活地去看……

—— 《〈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一切自然力之间的关联,都是可以通过直觉来感知的。

—— 《〈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如果把本来不同的两种意见搅混到一起,是什么结果也得不出来的。

 《〈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不论替人家做了多少好事,不论多么忠心耿耿,看起来,决不能指望人家感激你。

—— 《童年少年青年》

幻想又代替了现实,现实的意识又破坏了幻想。终于想象疲倦了,它不再欺骗我。现实的意识也消失了,我完全失神了。

—— 《童年少年青年》

爱本身能够“以德报怨”,使一个人感到后悔和惭愧。

—— 《托尔斯泰传》

人在什么地方都会出事的。

—— 《托尔斯泰传》

当人们感到他们正把最可怕的东西执行到另一个人身上的那一瞬间,那可怕的东西对于受害者已经不复存在,却整个地反击到那些执行它的人身上了。

—— 《托尔斯泰传》

如果我们对一切都做一番评价和判断的话,那就没有什么神圣的东西可言了。

—— 《托尔斯泰传》

不可能使一个患色盲的人相信绿色并非红色。

—— 《艺术论》

要做一个好心的主人,就得做一个严厉的人。

—— 《一个地主的早晨》

走常人走的路,容易成功。

—— 《一个地主的早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优点有时比缺点更坏事。

—— 《一个地主的早晨》

我们早就不再认为对方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了;各人都在暗地里褒贬对方,并且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对方的过失。

—— 《家庭的幸福》

遭到射击,千万不要向人堆里跑,不要以为在人堆里会得到安慰。岂不知这最糟:人们总是朝人多的地方射击。我从来都是远远地离开人堆,单独一个人:所以我一次伤也没受过。

—— 《哥萨克》

哲理

不需要的沙粒都被一种不可更改的法则冲走了,金子却留了下来。

—— 《托尔斯泰传》

道德的真理可以也能够探讨,并且这种探讨是永无止尽的。

—— 《托尔斯泰传》

一切都在运动之中。人本身也在不断地运动,因此人的一切也只能解释为运动。

—— 《托尔斯泰传》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安娜·卡列尼娜》

假使你不把弦拉紧,而要拉断它,那是不容易的;但是把弦拉紧到极点,在这被拉紧的弦上只要加上一个指头的重量就会将它弄断的。

—— 《安娜·卡列尼娜》

在光明完全战胜黑暗的那黎明将要到来之前,通常总有一个幽暗的顷刻。

—— 《安娜·卡列尼娜》

世间万物,都有确定的位置。

—— 《〈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事情总是这样,有了一个极端就有另一个极端的代表来跟它作对。

—— 《战争与和平》

运动之绝对的连续,是人类头脑不能理解的。任何一种运动的法则,只有在人类考察他从那种运动中武断地选出来的若干部分的时候,才成为可以理解的;但是,同时,把连续的运动任意分成不连续的部分,乃是产生人类大部分错误的原因。《战争与和平》

在适用于人生现象的无数范畴中间,我们可以把本质在其中占优势的那一些和形式在其中占优势的那一些区别开来。

—— 《战争与和平》

……人们放弃大地静止不动的观念的时候,才可能发现行星运动的法则。

—— 《战争与和平》

一堆雪不能一下子融化。有一个一定的时间限度,不到那个时间限度,任何数量的热力都不能把雪融化。

—— 《战争与和平》

不到一定的限度,物体任何机械的分裂都不能加速崩溃的过程。

—— 《战争与和平》

痛苦和自由有它们的界限,而那些界限是非常接近的。

—— 《战争与和平》

纯粹的完全的悲哀,正如纯粹的完全的快乐,是不可能的。

—— 《战争与和平》

只有承认我们不能了解我们当下可以领会的目的,并且承认最终的目的超出我们的知识范围之外,我们才可以看出历史人物生活中的经验的关联,才能认识他们所产生的 (与普通人类才能无法比较的)效果的原因,于是偶然和天才这两个名词就成为多余的了。

—— 《战争与和平》

人类智力在发现这些目的上提得越高,最后目的远非我们所能理解这事实就越明显。

—— 《战争与和平》

要找出相等于合力或合力的分力,分力的总和应当与合力相等。

—— 《战争与和平》

自由与必然性的对比根据观察行动的观点而增减,但是两者的关系总是反比例的关系。

—— 《战争与和平》

我们对自由意志和必然性的概念,按照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大小,时间相距的远近,对原因的从属性大小 (我们就这些原因考察一个人的生活),而逐渐减少或增加。

《战争与和平》

理性表明必然性的法则,意识表明自由的本质。

—— 《战争与和平》

自由是受考察的东西。必然性是考察的东西。自由是内容。必然性是形式。

—— 《战争与和平》

每个人的心灵中都刻划着普遍的、永恒的规律。每个人的心灵中也刻划着进步的规律,或者说,改良的规律,把这规律搬到历史上来只是由于误想而已。留给个人,那个规律是有用处的而且是人人也能接受的;但是一旦搬

到历史上来,它便成为无聊的、浅薄的空谈,陷于替一切废话与宿命论作根据了。

—— 《俄国文学史》

人只要能学会不评论,不苦苦地积极地思索,不回答为了使问题永远得不到答案而对他提出的问题,那就好了!他只要能够了解每种思想都是虚伪的、同时也是真实的就好了!它所以虚伪,是因为它的片面性,是因为人不可能了解全部真理:它所以真实,是因为它表达了人类愿望的一个方面。

—— 《卢塞恩》


 

四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