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茶餐厅装修效果图:足少阳胆经循行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5:00:07
十二经络图
足少阳胆经循行图
',1)">
点击全屏观看
足少阳胆经循行语音解说
',2)">
【循行】
《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1),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2),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肋胁里,出气街,绕毛际(3),横入髀厌中(4)。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5),出膝外廉,下外辅骨(6)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7),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8),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9)。
[本经穴]
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胆募)、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合)、阳交、外丘(郄)、光明(络)、阳辅(经)、悬钟、丘墟(原)、足临泣(输)、地五会、侠溪(荥)、足窍阴(井)。
[交会穴]
头维、下关(足阳明),翳风、角孙、和髎(手少阳),听宫、秉风(手太阳),大椎(督脉),章门(足厥阴),上髎、下髎(足太阳),天池(手厥阴)。
【循行】
(1)头角——当额结节部。(2)下加颊车——指经脉向下覆盖于颊车穴部。(3)毛际——指耻骨部阴毛处。(4)髀厌--即髀枢,相当于环跳穴部。(5)髀阳——指大腿的外侧。(6)外辅骨--指腓骨。(7)绝骨——指腓骨的下段低凹处。(8)大指岐骨——指第一、二跖骨而言。(9)三毛——足趾背短毛。
【语译】
足少阳胆经:从外眼角开始(瞳子髎),上行到额角(颔厌、悬颅、悬厘、曲鬓;会头维、和髎、角孙),下耳后(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经天容),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会大椎,经肩井,会秉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
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会翳风),走耳前(听会、上关;会听宫、下关),至外眼角后;另一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边盖过颊车(下颌角),下行颈部,会合于缺盆(锁骨上窝)。由此下向胸中,通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于气街(腹股沟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部。
它的主干(直行脉):从缺盆(锁骨上窝)下向腋下(渊液、辄筋;会天池),沿胸侧,过季胁(日月、京门;会章门),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风市、中渎),出膝外侧(膝阳关),下向腓骨头前(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下出外踝之前(丘墟),沿足背进入第四趾外侧(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它的支脉:从足背分出,进入大趾趾缝间,沿第一、二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于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者面微有尘(1),体无膏泽(2),足外反热(3),是为阳厥(4)。是主骨所生病者(5),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6),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注释】
(1)面微有尘——形容面色灰暗,好象蒙有尘土一样。(2)膏泽——即脂滑润泽之意 。  (3)足外——指下肢外侧,经脉所过部分。(4)阳厥——此指足少阳经气阻逆为病。  (5)主骨——张介宾说:“胆味苦,苦走骨,故胆主骨所生病。(6)马刀侠瘿——此指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等部位。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嘴里发苦,好叹气,胸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孔象蒙着微薄尘,身体没有脂润光泽,小腿外侧热,还可发为足少阳部分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骨”方病症:如头痛,颞痛,眼睛外眦痛,缺盆(锁骨上窝)中肿痛,腋下肿,如“马刀挟瘿”等症,自汗出,战栗发冷,疟疾乃危急部、胁肋、大腿及膝部外侧以至小腿腓骨下段“绝骨”、外踝的前面,以及各骨节都疫痛,小趾侧的次趾(足无名趾)不好运用。
足少阳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1),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注释】
(1)痿躄——躄音僻,痿躄,下肢痿软无力,足不能行走。
【语译】
足少阳络脉,名光明。在距离外踝上五寸处分出,走向足厥阴经脉,向下联络足背。出现的实证,见足部厥冷;虚证,见下肢瘫痪,不能起立。可取足少阳络穴治疗。
足少阳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肝,上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
【语译】
足少阳经别,从足少阳胆经分出,绕过大腿前侧进入外阴部,同足厥阴经的经别会合,分支进入浮肋之间,沿着胸腔里,归属于胆,散布到肝脏,上贯心中,挟着食道,浅出于下颔中间,散布在面部,联系眼球后面通入颅腔,当外眦部与足少阳经脉会合。
足少阳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趾)次指(趾),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眇乘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九页)。支者结于目外眦,为外维(1)。其病:小指(趾)次指(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眇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
【注释】
(1)外维——指维系目外眦之筋,此筋收缩即可左右盼视。
【语译】
足少阳经之筋,起于第四趾,上结于外踝,再向上沿胫外侧结于膝外侧。其分支另起于腓骨部,上走大腿外侧,前边结于伏兔(股四头肌部),后边结于骶部。直行的经侧腹季胁,上走腋前方,联系于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直行的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走向太阳经的前方,沿耳后上绕到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颔,上方结于鼻旁,分支结于外眦成“外维”。足少阳经之筋发病,可见足第四趾支撑不适,掣引转筋,并牵连膝外侧转筋,膝部不能随意屈伸,腘部的经筋拘急,前面牵连髀部,后面牵引尻部,向上牵及胁下空软处及胁部作痛,向上牵引缺盆、胸侧,颈部所维系的筋发生拘急。如果从左侧向右侧维络的筋拘急时,则右眼不能张开。因此筋上过右额角与蹻脉并行,阴阳蹻脉在此互相交叉,左右之筋也是交叉的,左侧的维络右侧,所以左侧的额角筋伤,会引起右足不能活动,这叫维筋相交。
经穴
分布于目外眦,颈颞,耳后、肩部、胁肋、下肢外侧、外踝前下方,足部四趾端等部位。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左右各44穴位。
穴名
取法
功能
主治
备注
瞳子髎
在目外眦外0.5寸,当眶骨外侧缘凹陷处取穴
平肝熄风、明目退翳
头痛、目疼、目赤、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手足少阳之会
听会
在耳屏间切[走亦]前,下颔骨[骨果]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穴
开窍聪耳、舒筋活络
耳鸣、耳聋、聤耳流脓、齿疼、头面痛、下颔脱臼、口眼喎斜
上关
在颧骨弓上缘,当下关直上凹陷处取穴
聪耳镇痉、舒筋活络
耳鸣、耳聋、聤耳、口眼喎斜、齿痛、面痛、惊痫、瘈瘲、青盲
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颔厌
在鬓发中,当头维穴与曲鬓穴连线之上1/4与下3/4的交点处取穴
平肝熄风、镇痉止痛
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瘈瘲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悬颅
在头维与曲鬓穴之间,沿鬓发弧形连线之中点取穴
平肝熄风、消肿止痛
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鼻流浊涕
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悬厘
在鬓角之上际,当悬厘穴与曲鬓穴之中点取穴
清热解表、消肿止痛
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热病汗不出
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曲鬓
在耳前上方入鬓内,当角孙穴前1横指处取穴
散风止痛、开关利窍
头痛连齿、颊颔肿、口禁
足太阳、少阳之会
率谷
在廓尖上方、角孙穴之上,入发际1.5寸处取穴
平肝熄风、宁神止吐
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足太阳、少阳之会
天冲
在耳廓根后上方,入发际2寸,率谷穴后约0.5寸处取穴
宁心安神、消肿止痛
头痛、齿龈肿痛、癫证、痫证、惊恐、瘿气
浮白
在耳后乳突后上方,当天冲穴与头窍阴穴的弧形连线之中点取穴
祛风止痛、理气消痰
头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癧、瘿气、颈项强痛
足太阳、少阳之会
头窍阴
在乳突后上缘,当浮白穴与完骨穴的连线上取穴
平肝熄风、开窍聪耳
头痛、头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四肢转筋
足太阳、少阳之会
完骨
在颞骨乳突后下缘凹陷处取穴
平肝熄风、宁神镇痫
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
足太阳、少阳之会
本神
在前发际上0.5寸,督脉(神庭)旁开3寸取穴
安心宁神、熄风镇惊
癫疾、痫证、小儿惊风、头痛、目眩、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胁痛
足少阳、阳维之会
阳白
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取穴
头痛、目眩、目痛、雀目、外眦疼痛、眼睑润动
手足少阳、阳明、阳维五脉之会
头临泣
阳白穴直上,入发际0.5寸处取穴
散风清热、明目聪耳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足少阳、太阳、阳维之会
目窗
在临泣后1寸,当头临泣与风池之连线上取穴
开窍明目、熄风镇惊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浮肿、小儿惊风、上齿龋肿
足少阳、阳维之会
正营
在目窗后1寸,当头临泣与风池之连线上取穴
平肝熄风、舒筋活络
头痛、头晕、目眩、唇吻强急、齿痛
足少阳、阳维之会
承灵
在正营后1.5寸,当头临泣与风池之连线上取穴
宣肺利鼻、清热祛风
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鼻窒、多涕、喘息
足少阳、阳维之会
脑空
在风池直上,督脉脑户穴相平处取穴
清热止痛、宁神镇惊
热病、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惊悸
足少阳、阳维之会
风池
在项后与风府相平,当胸索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平肝熄风、清热解表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热病、感冒、瘿气
足少阳、阳维之会
肩井
在肩上,当大椎穴与索骨肩峰及索骨与肩胛冈两者连线的中点取穴
祛风清热、消肿止痛
中风、乳痈、瘰癧、难产、诸虚百损、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孕妇禁针)
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渊腋
侧卧,当腋中线上,于第四肋间隙,举臂取穴
宽胸止痛、消肿通经
胸满、胁痛、腋下肿、臂痛
辄筋
在渊腋前1寸,当第四肋间隙,侧卧取穴
降逆平喘、理气止痛
胸胁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
募穴;足太阳、少阳之会
日月
在乳头下方,当期门下1肋间隙取穴
疏肝利胆、健脾降逆
胸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募穴;足太阴、少阳之会
京门
侧卧,于侧腹部,当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取穴
益肾健腰、健脾利水
肠鸣、泄泻、腹胀、腰肋痛、溢饮、脊强反折、水道不利
募穴
带脉
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取穴
调理月经、健脾固带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腹无力、腰胁痛
足少阳、带脉之会
五枢
腹侧髂前上棘之前0.5寸,平脐下3寸处取穴
调经固带、理气止痛
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足少阳、带脉之会
维道
在五枢穴前下0.5寸处取穴
调经固带、利水止痛
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水肿、腰胯痛
足少阳、带脉之会
居髎
在髂前上棘与股大转子最高点连线的中点处,侧卧取之
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腰腿痹痛、瘫痪、少腹痛
阳维、足少阳之会
环跳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 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的交点处取穴
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足少阳、太阳之会
风市
1.大腿外侧,腘横纹上7寸,大腿外侧中点
2.直立垂手时,中指端止点处取穴
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搔痒、脚气
中渎
在大腿外侧中点,腘横纹上5寸处取穴
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下肢麻痹、麻木、半身不遂
膝阳关
在阳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上[骨果]上方凹陷中取穴
化湿散寒、疏通经络
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阳陵泉
在腓骨小头前下缘,凹陷中取穴
疏肝利胆、舒筋镇痉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月经过多
合穴
阳交
外踝高点上7寸,当腓骨后缘取穴
宁心安神、疏肝理气
惊狂、癫疾、契?苁?、面肿、胸胁满疼痛、膝股痛、下肢痿痹
阳维、足少阳之会
外丘
外踝高点上7寸,当腓骨前缘取穴
安神镇痉、疏肝宽胸
癫疾、胸胁痛、肤痛痿痹、颈项痛
隙穴
光明
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处取穴
清肝明目、消胀止痛
目痛、夜盲、乳胀痛、下肢痿、胫热膝痛
络穴
阳辅
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处取穴
祛风清热、疏通经络
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癧、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喉痹、缺盆肿痛
经穴
悬钟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处取穴
平肝熄风、疏肝益肾
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腋下肿、膝腿痛、脚气、中风
八会穴之一,髓会
丘墟
在外踝前下缘与舟骨前上方凹陷处取穴
扶正祛邪、疏肝健脾
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疝气、疟疾、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原穴
足临泣
在第四、五跖趾关节后,当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处取穴
平肝熄风、化痰消肿
中风偏瘫、疟疾、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癧、胁肋痛、痹痛、足跗肿痛
输穴
地五会
第四、五跖趾关节后,当小趾伸肌腱的内缘取穴
散风清热、疏肝消肿
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腋肿、胁痛、乳痈、跗肿、内伤吐血
侠溪
第四、五跖趾关节后,当趾蹼缘的纵纹头处取穴
平肝熄风、疏肝宁心
头痛、头晕、惊悸、耳鸣、耳聋、目外眦赤痛、颊肿、胸胁痛、膝股痛、月行酸、足跗肿
荥穴
足窍阴
第四趾外侧,距爪甲角约0.1寸之爪甲根部处取穴
平肝熄风、聪耳明目
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鸣、胸胁痛、多梦、热病
井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