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岩被扔下水视频:i江苏常州市农村基层惩防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3 22:00:47
农村基层惩防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11-11-9 16:21:21      文章来源: 中国反腐倡廉网       作者: 沈斌     阅读807 次 

    农村基层惩防体系建设是全市惩防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政治保障。抓好农村基层惩防体系建设,对于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市基层惩防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制度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够。反腐倡廉制度总体框架、分类不够清晰,现有制度是否配套衔接、还缺哪些制度,研究评估不够。二是制度执行不力问题仍然突出,未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制度的原则要求融入决策、执行、监督的实际流程。三是一些廉洁规定重复多,弱化了权威性和约束力。如“三公”问题,界限不明确,缺乏预算、审计、公开等配套刚性措施,执行难,舆论压力大。四是有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如问责制度等。    2.监督制约有待进一步强化。一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在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着上级监督偏远、同级监督偏软、下级监督偏难的现象。二是监督合力不集中。由于监督机构分散,缺乏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未聚集形成合力。三是领导体制不健全。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内部监督、民主监督难以有效实施,亟待通过分权、公开等方式,真正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四是一些基层组织不健全,基层干部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满足于被动应付,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管疲软乏力。    3.查办案件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基层发案率居高不下。2006年以来,全市乡镇、街道以及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1205件,占全市案件总数的51.56%。另一方面,基层查办案件工作难度增大,查办案件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案件线索匮乏。由于信访举报数量下降,举报信件内容不细、不实,举报方式方法不当,造成信访件初核成案率较低。二是办案要求提高,案件突破难度越来越大。三是案件隐蔽性强。腐败分子作案手法日趋智能化、隐蔽化,腐败案件呈现出发现难、取证难、定性难的新特点。    二、解决我市农村基层惩防体系建设突出问题的对策    江苏省常州市纪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村(社区)惩防体系建设,大胆探索建设基层村(社区)惩防体系信息化“555”工程,即“构建五大应用平台、实现五化工作目标、确保五项支撑机制”。    1.构建五大应用平台,服务五类群体    按照村(社区)惩防体系所覆盖的广大社会群众、基层党员干部、城乡常住居民、镇村工作人员、村居监督机构等五类管理与服务群体,整合现有社区信息化管理与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监管系统软硬件资源,设计开发了“社情动态、党员之家、民声广场、数字社区、在线监督”等五大信息化应用平台。    社情动态平台。面向广大社会群众,主要由党务、政务、村(居)务“三务公开”,廉政文化,村(社区)微博(QQ)集群等板块组成,以互联网为载体实时发布信息,在线互动交流,实现信息实时公开、廉情民意收集、公众参与管理、社区形象展示的功能。    党员之家平台。面向村(社区)党员干部,主要由网络廉政课堂、网络廉政考场、视频会议直播、党风廉政论坛、在线投票表决等板块组成,开辟党员学习教育“新阵地”,实现培训教育网络化、党员学习全时化、组织生活信息化,依托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不断拓展反腐倡廉教育、基层党建工作、党员思想交流的时间、空间和内涵。    民声广场平台。面向村(社区)常住居民,主要由民生决策意见征询、村(社区)干部勤廉双评、村居民意调查、在线互动交流等板块组成,充分发挥网络实时交互特点,拓展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方便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提升基层干部服务意识。    数字社区平台。面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主要由网上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工作数据库系统、农村集体“三资”招投标代理及监管系统等板块组成,通过集聚、链接、充实不同部门、平台的村(社区)业务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村(社区)在线服务、办公、管理一站式操作。    在线监督平台。面向村(居)务监督机构工作人员,主要由监督事项信息、监督结果公开,办事进度查询,监督效能评议等板块组成,开展数字化监督,丰富村(居)监督机构工作手段,实现“电子监察”功能。    2.实现五化工作目标,建成惩防体系基本框架    按照中央提出的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及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要求,全市基层村(社区)努力实现“反腐倡廉教育常态化、制度约束系统化、履职行为监督经常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透明化、惩戒治本效果最大化”等“五化”工作目标。    反腐倡廉教育常态化。运用信息化系统,分级抓好村(社区)“三委”成员的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的学习宣传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基层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廉政文化活动,在农村和城乡社区营造崇尚廉洁的价值理念和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制度约束系统化。健全民主自治机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 、村(社区)事务流程化管理和村(居)务事项决策记载。按照“有组织、有目录、有载体、有制度、有考核”的“五有”标准实现党务、政务、村(居)务“三务公开”全覆盖。全市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在2011年底全覆盖的基础上,进入动态监管。建立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村镇(街道)公有资金投资工程监督管理中心,开展委托代理服务。实现资金在网络上运行、资源在市场上配置、制度在程序中落实、权力在监督中行使。    履职行为监督经常化。深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积极探索居务监督机构建设。通过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干部“述询评”等活动,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全面实行村(社区)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勤廉承诺公示制。深化勤廉双述、村民询问质询和民主评议活动。开展村(社区)“勤廉指数”双向综评工作,强化结果运用,促进基层干部勤廉履职。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透明化。市、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推进镇(街道)、村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深化基层站所民主评议和办事公开工作,加强镇(街道)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完善群众评议反馈机制,促进被评议单位和干部改进服务方式和工作作风。    惩戒治本效果最大化。依托信息化系统,拓宽信访举报和信息反馈渠道,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的行为,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    3.确保五项支撑机制,保障科技防腐实效    按照“制度加科技”的村(社区)惩防体系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全市建立健全“责任制支撑、考核评价支撑、信息资源支撑、运作机制支撑、网络队伍支撑”等五项支撑机制。    责任制支撑。加强对村(社区)惩防体系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依托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辖市(区)党委政府总体负责,市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乡镇(街道)部署落实,村(社区)具体实施的城乡社区信息化工作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考核评价支撑。建立并不断完善村(社区)惩防体系信息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将惩防体系信息化建设作为对辖市(区)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绩效评估和考核,定期督促检查。积极推动在城乡社区培育建设一批示范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带动作用,确保惩防体系信息化建设与村(社区)建设有机统一、同步发展、整体推进。    信息资源支撑。坚持集约化建设方向,在已建成的常州市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基础上,实施各部门村(社区)业务信息化资源与村(社区)惩防体系信息化系统的深度整合对接。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光纤宽带有线接入网、无线移动网、有线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建设,实现各部门业务“一线接入、集约管理”,社区事务“一站受理、一网协同”,信息采集“一次产生、多方使用”。    运作机制支撑。加强村(社区)惩防体系信息化系统各大应用平台病毒防护、风险评估和日常运行管理,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安全技术措施保障网络、系统、服务器与数据安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隔离、数据安全交换策略和应急响应体系,加强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确保便捷、安全、高效运行。    网络队伍支撑。加强对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村(社区)信息化普及应用中的作用。面向村(社区)居民群众,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促进居民广泛参与网络监督与交流互动。鼓励在校学生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信息化志愿服务工作,提高村(社区)惩防体系信息化系统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作者系常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