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祥个人资料身高:智慧语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40:51
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印祖云:‘每天愚夫愚妇,颛蒙修持,所得利益,较聪明人为多者。一则以竭诚尽敬,专心一致;一则以悠忽疏散,虚妄计度之所致也。’雪公亦云:‘斋公、斋婆,老实念佛、拜佛,至诚恭敬,便得往生。而高谈法理者,往往不重实行,反落在愚夫愚妇之后。’

◎雪公云:‘吾等参加红白事,要穿整齐,此乃恭敬人之礼。礼节是教人何者该办?何者不该办?俗云:“宁要大家奴,不要小家女”,以小家女所见世面小,疏于礼节;在大家庭任职之奴婢,所见世面多,懂得礼节,有错稍加指正,就改过来了。’



◎写书法就是一心不乱!



◎能不食肉,杀念乃除;能除杀念,慈心斯成;能成慈心,祥和可致;能致祥和,灾厉自无。于是人生仁寿,皆可期于贤圣,世界清净,永能保其安乐。(太虚大师)

◎有情肉身皆淫欲生,全身血肉皆淫欲种,人若食之增长淫欲,因淫欲故愈贪食肉,因食肉故愈贪淫欲,遂令人身变成畜身!愈淫愈杀,愈杀愈淫,妄杀妄死,乱淫乱生,生死死生,不获解脱。人所食肉,皆从杀来,杀习沿传,杀机时动,遂令杀念不去人心,由微而著,从物及人。炮火弥天,刀光蔽地,人之与人,杀以继杀,尸积千里,血流百川!由人杀人,供禽兽食,杀生食肉,因果如是。因有食肉之人,遂有渔猎、屠刽之者,使人类中有此一专以杀生害命图利谋财者,皆食肉之人致之也。(太虚大师)修行



◎一般人都说,心好就好,何必学佛?雪公云:‘一切众生贪、嗔、痴充满,何能夸心好?日日口说妄语、绮语等,身作杀、盗(不与取)、邪淫等,何可自赞是好人?信佛正是求觉悟,不学佛焉有清醒之日?’

◎堂上有佛二尊,懊恨世人不识,不是金彩制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现在父母,就是释迦弥陀,若能时时供养,何须别求功德。



◎自处处人,就像在画圆,以自觉、自度为圆心,以慈悲、利他为半径,所画出来的是一个人生时空的圆。



◎何谓修行?修养自己的身行、口说、意念,修得一份心境美,一切处境都是美。
◎佛陀是人类的救星,佛法是济世的良药,三宝是苦海的慈航,皈依佛教方得解救。



◎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于父母,书写此经。为于父母,读颂此经。为于父母,忏悔罪愆。为于父母,供养三宝。为于父母,受持斋戒。为于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则得名为孝顺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狱人。(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如果我们能够打从自己的心理,制造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生产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就能拥有一个丰美的人生。


◎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愚时才是贤。真正的笨拙,就是灵巧的根基,真正的灵巧是从笨拙中增长的。



◎古德言:‘今生一照面,多少香火缘。’



◎精进勤劳,是善德、是财富;懈怠放逸,是罪恶,是贪穷。



◎读书的人,要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四到’的人才会读书。修行的人,身要礼拜,口要称念,心要观想;能够‘三业’接触佛心的人,才能蒙佛庇祐。


◎‘止水易生虫,滚石不生苔’,‘动’才能创造无限的活力,才是安身立命之道。‘忙,才是保重。’因为将来我们都有一个永远休息的时间。



◎气功师练功,一日不练,十日无功;十日不练,百日无功;时断时续,断送气功。如果是钢琴家,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外行知道。如果是作家,一日不写,笔重十斤;两日不写,笔重百斤;三日不写,笔重千金;久不动笔,笔重万金。

◎从勤奋中打发时间。用工作来充实,从工作中去修道、去体会出生命的力量与发挥生命的意义。



习气



◎宁拜人为师,勿好为人师。



◎只要有心,小事也可以做成大事;只要有爱,毁谤也可以转为赞美。


◎不管任何人,只要满足于现状,就不能不断超越自我,一旦脚步停滞下来,就无法登上生命的顶峰,眺望峰峦之下的瑰丽美景。



◎让我们不祈祷在险恶中得到庇护,但祈祷能无畏的面对它们;让我们不乞求我们的痛苦会静止,但求我们的心能够征服它。



◎造成生命不断沉沦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太自私自利,忙著为自身的利益奔波,缺乏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



◎聚精会神地聆听博学多闻的人谈话,不仅能增进自己的人际关系,获得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从中萃取丰富人生所需的养分。



◎知感恩、懂珍惜,是富有之人;有肚量、能包容,是豁达之人。



◎做事要有头有尾,全始全终;做人要有情有义,全心全意。


◎有福莫享尽,享尽见贫穷;有势莫使尽,使尽冤相逢;福宜常自惜,势宜常自恭;人间势与福,有始多无终。



◎一直停滞在昨天、过去,就会产生杂念和执著顾恋之心。人一旦时时刻刻回忆往事,便会痛苦、怨恨、不甘心。



◎解决困难的最好办法是努力克服困难;获得快乐的最好办法是真心给人快乐。



◎明知自己的坏习气,偏偏就戒不了,这就是凡夫俗子的病态!豪杰之人、出尘之士说戒就戒,不容许有坏习气伤身害命!



◎能真诚地彻底做到为别人欢喜,也就做到了佛法上的随喜法门。



◎真正慈悲的态度,不会因为对方的伤害或敌对而有所改变。



◎当面对会让自己心跳及发怒的情境,却能够不心跳、不发怒,就表示这个人有定力,其心不受干扰,这就是心的清净。



◎世间事不是一味执著就能进步,留一点空间,给自己转身;余一些时间,给自己思考,不急不缓,不紧不松,那就是入道之门了。


心法



◎正道的生活是不让烦恼得到滋养、或不造作会起烦恼的生活,因此,除了以空心生活外,就没有其他了。



◎世间充满著生、住、异、灭的事物,执著就苦,不执著就不苦。



◎我们的一切信仰行为,应在于使自己的心柔软、慈悲、无苦。



◎为了世界的和平、安乐,请忘掉自我吧!
◎心是缘起的,所以有生灭;贪痴也是缘起的,也有生灭;我们不需要为著贪痴的生灭,起落而轻举妄动。



◎人的智慧并非来自研究伟大的学说,而是来自对平凡事物的观察。



◎顺境如果让我们骄慢刚强;逆境如果使我们加倍的宽恕与爱人,那么,我宁可选择逆境的成长,拒绝顺境的迷失。



◎单纯地安住于当下,心终会契入生命原先的和谐状态。


◎平时我们的心不能静下来,是因为心无时无刻都沦为思想、情绪、感受的奴隶。



◎不计较小事,才能卸下心灵的负担。



◎见人有难,不可旁观;见人沉沦,要能提携。



◎觉人之伪,不形之于色;吃人之亏,不动之于口。



◎不因穷困或富有而改变态度,不因礼遇或违逆而改变尊敬,不因成功或挫败而改变信念。


◎真诚勤勉,用以任事;慈悲发心,用以行善;平和无私,用以做人;超越名利,用以处世。



◎对于意志永不屈服的人,没有所谓的失败。



◎伟大的成就,往往源自于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念及此,我总认为世上没有所谓的小事。



◎天堂和地狱,都是由心和行为所造作的。我们不要怕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为儿孙作未来计,十望九空;为社会作众人谋,点滴有功。



◎天底下没有完美的办法,但一定有更好的办法。



◎能够‘以退为进’则是不争,懂得‘以无为有’则是富足。



◎处事不可太任己见,应明白事之常理。



◎每日所存的心意,要有祝福他人的好心;每日所走的道路,要能走出社会的光明。



◎佛法无他事,净化世间以进趣出世之寂灭而已。



◎‘道’是要把你的身心放在一举一动上,而‘不执著’欲望。



◎如果父母能接受孩子目前的表现,先从喜欢他的起点开始做起,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及鼓励,自然会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在大天地里贡献最大的,乃是在小天地里做事尽心尽力的人。



◎每个孩子都有其优点及缺点,如果父母一直强调孩子的缺点,漠视孩子的优点,可能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一无是处,导致他越来越自暴自弃。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对子女、家人最大的爱心,应是帮助他们寻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让人生不再迷茫,并远离对生老病死的恐惧。


◎正法的久住,要有解脱的实证者、广大的信仰者,这都要依和乐清净的僧团而实现。僧团的融洽健全,又以和合为基础。



◎世间一成不变之好人少,一成不变之坏人亦少,大多皆是可上可下、可好可坏之人,所以教化最为紧要。



我执



◎说话,要让人听后欢喜;做事,要让人知后认同。



◎对世间要有感恩的美德,对生活要有勤俭的习惯,对物质要有知足的修养,对他人要有喜舍的布施。


◎没有修养的人很容易就动怒、动气;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则能观察到无我、无人;既无辱者,也没有受辱者,两无挂碍,自然没有苦恼。



◎忘记自我利益,是圣人;摆脱私人利益,是伟人;看重自己利益,是凡人;忽略他人利益,是小人。



◎身不做暴行,常以手脚服务大众;心不起怨恨,常以柔软沟通彼此。


◎如果,今天我很努力地学习、过得很充实,晚上我将睡得很安稳;如果,我一生都很努力、充实地过活,我将能安稳地长眠。



◎君子不苦人所不好,君子不计人所不便。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



◎为人服务者,总散发光热;利益别人者,总散播快乐。

◎每一种工作都蕴藏著无穷的乐趣,只是有些人不懂得怎样去发掘它们罢了。



◎惭愧反省,是悔过的勇气;惭愧反省,是自知的镜子。



◎在任何状况下,诚实还是最好的策略。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拿掉‘不可能’,让自己的梦想永不幻灭。



◎良好的幽默态度是处理一切难题的良方。


◎善良与品德兼具,有如宝石于黄金,两者互为衬托、益增光辉。



◎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自己活在当下。



◎乐观可以减轻病苦、乐观的人善于解决问题、乐观能成就一切。



◎人生应该发菩提心走‘菩萨道’,利益众生而庄严心灵。生活应该要肯承担、要‘随缘消业’,随顺因果而勇敢无怨。
◎想过快乐幸福的人生,应该从认识自己、关心别人开始努力。



◎为别人的事比为自己的事容易有智慧。



◎如果不能用柔和的语言让对方信服的话,当然也无法用严肃的话去征服。



◎敌人对我们很有益处,我们需要修练容忍、宽恕与耐性等控制忿怒的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一个制造问题的人,给了我们学习容忍、宽恕与耐性的机会。

舍得



◎自己喜欢的,不一定是好的;不喜欢的,也不一定就是不好。人生在世,有时要牺牲自己的喜好,把兴趣转为责任,去做利益大众的事情。



◎只有当我们不贪恋、不执著时,痛苦才能免除。



◎身体上的病痛,可以请求医师来医治,但心理上贪嗔痴的大病,再高明的医师见了也会束手无策。

◎人生所以患了贪病,就是一切都为著自己,不肯利益别人。



◎真正的舍,要像蜡烛一样,虽然自己是牺牲了,但只要他人得到光明,也就够代价了。



◎修行人不怕贪嗔痴种种习气,怕的是对佛法的正知正见没有建立。


◎真正善心的心量是从四正勤而来,在大众中生活修行、相处之间,必能逐渐把自己的习气转恶为善,显现出清净的佛性来。



◎一个人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都是佛法,工作中事事都可觉悟。



◎我们除了忙于生活上短暂的荣华富贵,还要忙于未来。想一想,假如天黑了,晚上要到哪里去?假如大限到了,要到哪里去?

◎对世间要永远付出慈悲心、关怀心,不要有怨恨心,也不要对任何人失望,这才能功德无量。



◎有真心、有热心,一定可以赢得人心;有正念、有道德,一定可以击败邪念。



◎求知要进一步想,处事要退一步想。



◎唯有觉得‘一切都是我的’,才能产生源源不绝的动力;唯有觉得‘一切皆非我的’,才能享有随缘自在的欢喜。



◎‘耐烦’是一种艺术,‘有恒’是一种希望。

◎惭愧反省,是进德的阶梯;惭愧反省,是自修的功课。



◎能干者,则要多受一点折磨;不能干,则要多受一点委屈。



◎别人的善言懿行,自己要能感动;自己的所言所行,也要感动他人。



◎处事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



◎你说、我说、他说、大家说  ,很少有人愿意安静下来,超越言语的屏障,听听对方的心声。

◎一张笑脸可以引起无数张笑脸;但一张哭脸却永远孤独。



◎‘战胜增怨敌,战败卧不安;胜败两俱舍,卧觉寂静乐’,这是佛陀对侵略者著名的教诲。



◎佛陀的一切教法可用两句话来表明。第一句:‘你必须助人’,这包括了所有的大乘法。第二句是:‘若不助人,亦应不害人’,这是全部的小乘法,表达了一切道德的基础,那就是不害人。


◎吃亏即是占便宜,是因为我执会愈来愈淡泊,怕吃亏即是我执愈来愈强。



◎了解一个人需要的不是时间,而是彼此撤去心防。



◎小时候,我希望摘下星星;学佛后,我把整片星空挂在心里。



◎一个最不幸的人,如果精神不错乱,也没有死,这种人智慧最高,看得事情更深入。


◎施人之恩,莫大于助人为善;害人之甚,莫大于引人为恶。



◎宽恕能恢弘气度;包容能促进和谐;慈悲能助长道德;喜舍能增加人缘。



◎一位文学家请问一位名雕塑家:‘你以高龄八十,想必知道成功的秘诀,请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答:‘成功的秘诀就是找一件事做,把这件工作当成一生的职志,让你投入一切,投入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件工作必须是你办不到的事!’


◎我根本没有在劳动的感觉。因为不管做什么,我都觉得相当有趣。(爱迪生)



◎人之所以可贵,应该是在人所拥有的‘觉性’,可以觉察到自身的不完美及个性上的缺陷,进而忏除前过,悔不再犯。



◎人生如梦,这场梦不论是美梦、恶梦,我们都是这场梦的主人,可以选择在美梦里不迷失,陷入恶梦里保有醒觉的能力。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它的长久,而在于它为后人所带来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