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英文:老物什 老情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21:01

    

        龙年春节里,老友来访。见我家茶几上有大京果,小京果,江米条,便乐个不停,说真有你的,年年买这些,还有什么“老家伙”没端上来?我说,先聊着,待会你饿了,我再冲京果粉把你吃。朋友笑得说要岔气了。

     每年春节我都会买上点大京果,小京果,江米条回来,拆开尝上一点。许是如今食品太丰富,亦或是物质条件极大改善,再就是有点“忘本”,一年又一年,大京果,小京果,江米条早已不是孩童时代的滋味,但终究还是舍不得那份情感。

       小时候,关于大京果,小京果,江米条的回忆很多很多。这些我孩童时代及其美味的吃食还和一个惊喜连在一起:那时候,爸爸发工资那天,必会买上几包大京果,小京果,江米条带回家,我和姐姐,弟弟那天必早早等在路口,因为那天也是我们领取零用钱的“大喜日子”。老远看到爸爸的身影,看到挂在自行车把上的大京果,小京果,江米条,我们便欢呼着迎上前去,前杠坐2个,后座驮一个,唱着歌往家走。

      到了家,爸爸把工资交给妈妈,我们再从妈妈手里领取零用钱。每人的零用钱要和“两个效益”挂钩;一是当月帮家里做家务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当月犯错误的数量和严重后果。所以,我和姐姐都尽可能避免在那个紧要档口犯错误(弟弟除外,他享有“豁免权”)。呵呵。

      儿时记忆里还有个很难忘的“老物什”,便是玻璃纸包裹的糖果。糖果纸特漂亮,每次吃完糖,我便将糖纸仔细擦干净,然后夹在课本里。在那个物质无比匮乏的年代,及其稀罕的玻璃纸糖,还有一张张漂亮的糖纸,让我在小姐妹中赚足了面子。那时我和同桌感情很好,有了糖必定留下两人一起吃。到了我们都不喜欢的课开始上了,我们就把头坑在抽屉口剥糖吃。因为玻璃纸声音太响,我们便轮流“咳嗽”分散老师和同学的注意。等到糖到嘴,两人再交换胜利的微笑。

       老物什里还有一样,那就是麦芽糖。那时,卖糖人挑着担子,大声唱着吆喝着。在家一听这吆喝声,便赶紧缠着母亲去买。纸包着的糖,每块都透亮透亮的。喜滋滋,急切切,从母亲手里接过糖放入口中。儿时的麦芽糖,甜甜糯糯,含上一块,从南门大街走到城外,转半个镇江城。镇江话讲:(经七(吃)的不得了。

        岁月悠悠,恍然一梦。感慨人生如梭。儿时的春节,因为有了新衣服,新鞋子,红头绳(当然不是杨白劳买给喜儿那种了,有花蝴蝶结的那种);可以疯玩;可以敞开肚子吃零食;可以晚睡觉;可以耍耍赖。。。。。幸福得不行。春节的那几天,父母不再严厉管教,而是睁只眼闭只眼,小错一律视而不见。那时我常在心中祈祷:毛主席,您能把春节多加几个么?

        人的年纪愈大,愈发怀旧,念旧,对儿时的记忆异常清晰。对老物什,感情浓的化不开。有一年到北京旅游,在天坛公园见到一群人在踢毽子,竟也跑上前去混踢几把;到重庆,见到晨练的人在刷陀螺,忍不住又上去刷了几圈;回到镇江,立马到小市场里去找,买了一只陀螺家来,只是到了家门口广场上,又不好意思刷了。。。。。。艾。

         老物什,老情感。老物什里记载着童年的顽皮,少年的莽撞,青春的憧憬,之后,有了中年的感叹。再之后,是否就是对老年的揣度呢?我想是的。老物什,老情感。其实是相通的。老物什里有老情感,老情感里见得着老物什。只是年轻时不觉,唯有年纪长了,人生阅历深了,这才会慢慢砸吧出那特有的滋味来。

  一晃龙年的春节过去了,一晃,人的一辈子过半了,一晃,岁月嗖嗖溜走。今年在老弟家过年,看着小侄子忙里忙外的招待我们这些老人家,看着这个眼前178的大小伙子老成持重,竟又想起他3岁时弟弟和弟媳第一次出远门,把他留在我家时的情景。这小子幼时便极懂事,弟弟和弟媳吩咐他不准在我家哭,他想念父母时都是泪含眼中。等到弟弟和弟媳来接他时,抱住他老爸,哭声震天响。就这么一眨眼,工作了,会做家务了,会照顾人了,要讨老婆了,欣慰的很。

           人呢,怎么过一辈子,各是各过法,国家也管不了的。只是不管怎么过,真心待人,善心对人,那是一定要的。朋友就说我对老物什和对老朋友一样,特念旧。我说是哎,人呢,别做冷人,楞人,别做冰人,别做自大的人。知足,知乐,感恩,念旧,图报,自明,做个这样的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