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淑慎接吻节目:梨园李门·世代名家 刘松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7:35:03

梨园李门·世代名家(上)

作者:刘松昆

     京剧世家李寿峰、寿山、寿安、寿臣--李菊笙、盛荫、盛藻、荣升--李宝魁、喜璋、正平,三代均为京剧演员。李氏祖籍安徽省徽州祁门县,后迁居河北永清。其祖上李福临乃是皮影艺人,有"影戏李"之称号,堂号"文杏堂",妻室李氏,生有一女四子,女适外行陆某,四子以寿字排名为峰、山、安、臣,均业梨园并颇有建树,自此辈辈出名家,在戏曲界极负盛名,颇有影响,为京剧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李寿峰(1863-1918),原名成林,字伯华,乳名六儿,人称李六。清同治二年正月初三生人。早年与其二弟寿山,同入四箴堂的三庆班,师承迟春祥(名遇泉,乃子俊、月亭之父),为清同治、光绪时著名文武老生,并精于昆曲,以硬里子著称。谭鑫培演《宁武关》,常邀其扮演周母。尤以《贩马记》之李奇、《春香闹学》之陈最良等享盛誉,晚年曾与梅兰芳合作演出。1918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病故,享年56岁。

    寿峰前室无后,其弟寿山将其长子凤鸣(乳名大立)过继为子。享名后易名李菊笙。寿峰续室为安舒元之姑母,生有二子,长子凤桐,乳名五立,幼入富连成习老生,艺名李盛荫;次子凤池,字翰儒,乳名长福,艺名李盛藻。寿峰再续室方氏无后。

     李寿山(1866-1932),名镜林,字仲华。乳名七儿,因其身材高大,人称大李七。清同治五年农历三月初七生人。出身于三庆班,与武净钱金福为师兄弟。初工花旦、昆旦,又改老生,后归武净兼架子花,文武皆能昆乱不挡,擅演《白蛇传》之法海、《春香闹学》之陈最良、《风筝误》之丑小姐、《失·空·斩》之马谡、《芦花荡》之张飞等,尤以《贩马记》之李奇,极享盛誉,曾有"李七演李奇"之美谈。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朱文英同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艺名李七儿,时年34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应喜连成(富连成前身)之聘,与花脸韩乐卿、武净范福泰(范宝亭之父)、小生徐宝芳(徐兰沅之父)、旦角萧长荣(萧长华之兄)、花脸叶福海(叶春善之兄)、武生罗燕臣、老生王月芳、武戏汤明亮、苗广顺、场面李庆喜、梆子严耕池和李凤云共13人入杜执教。他早年曾搭长春班,晚年在梅兰芳京剧团,梅的《金山寺·断桥》、《出塞》、《风筝误》和《春香闹学》的身段即为李所授。王又宸早年亦曾向其请益,《别母乱箭》即为李寿山所授。他亦曾携孙李宝奎傍其婿尚小云演出。1932年农历九月初八病逝,享年67岁。

    李寿山前室浦氏,生有一子即李菊笙,后过继其兄寿峰为子。续室刘氏,生有三子二女,长子小山,名凤鸣,乳名二立,工净行,惜英年早逝;次子三立早夭;三子荣升,名凤翔,乳名四立,曾习老生,后因从房上摔下,致留腿疾;长女淑卿(1898一1930),为尚小云之前室,即尚长春之生母;次女淑荣,生于1906年,后嫁往外地。

     李寿安,字叔华,号福山,乳名磨儿,一眼有疾,工武净。妻室石氏生有二女,长女淑英,适武净许德义(1882-1944);次女淑贞因患肺病早夭。

    李寿臣,艺名鑫甫,字季华,乳名库儿。工文武老生,并擅演红生戏。他聪慧过人,学谭功力极深,为谭鑫培收为义子。据传某日谭氏于中和园贴演《阳平关》,临场因故未至,鑫甫代为上场,令观者几不能辨,虽知非为谭氏然却无人退席,足见其艺非同凡响。惜1917年即逝,年仅35岁。其妻室为高庆奎之姐,生有一女淑慧,乳名长兰,适何佩华为妻。曾有文载,因其无子嗣,其兄寿峰将其幼子凤池(即李盛藻)过继为子。

     李菊笙(1885-1969),名凤鸣,为杨小楼、俞振庭同期的著名俞派武生。幼习老生,12岁因倒仓,只得弃艺学徒,但他酷爱京剧,白天站店堂,夜晚苦练武功,其父见其颇有抱负,即引其拜俞菊笙为师,与俞振亭练功,其《长坂坡》、《艳阳楼》、《金钱豹》得俞氏真传。1910年以"筱菊笙"艺名演于津门,一炮而红。次年赴沪演出,其《金钱豹》之耍牙、耍叉之技轰动上海滩,《艳阳楼》更具俞氏风范,盖叫天曾为其傍演花逢春。其演出包银已高达六百银元,并于沪上购置了房产和高档家具,其妻赵氏携子宝奎移居沪上。他曾收王洪奎、程小秃两个徒弟,一次小秃演出不慎从桌上摔下致伤。另一次演出与其徒王洪奎对打,因李把子既快又狠,误伤其徒。此两次事故,他认为有失脸面,心情不佳,致使一次演出《金钱豹》时,竟忘了带所耍之牙,认为对不起观众,故此离开了上海。1928年与言菊朋搭程玉菁班时,所演《铁笼山》、《冀州城》、《金钱豹》、《艳阳楼》等,列于压轴戏。后赴东北、蒙古、俄国等地演出,在此期间亦曾做过木材生意。尚长春曾向其学了《金钱豹》、《铁笼山》等。南通艺校曾请其出任校长,萧长华曾亲自过府,请其到中国戏曲学校执教,但均被婉言谢绝。自此留起美髯,不事艺事,安度晚年,享年84岁。曾居住永光寺西街,与王又宸为邻。前室赵氏,生子宝奎(即李宝魁);侧室徐淑贤,为著名汪(笑依)派老生,灌有《骂阎罗》等唱片传世。徐氏生有一子一女,子宝元早夭。女宝台未从艺,后嫁往呼和浩特市。 

梨园李门·世代名家(下)

         李盛藻(1913-1990),在李门同辈昆仲中年纪最小,虽为李宝魁之叔父,却反而小5岁。幼入富连成小四科习老生,得萧长华、蔡荣贵、雷喜福等先生之传授,早在科班即已享名。出科后,于1935年与陈盛荪、刘盛莲、杨盛春等师兄弟赴沪演出,声誉鹊起。私淑马连良,并得高庆奎授艺,多演马派与高派戏。曾组"文吉社"挑班演出。五十年代初,曾搭首都实验京剧团,与李万春合作。1953年加入中国京剧团(院),晚年执教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其妻室为高庆奎长女亚荣,生有一子一女。子正平,亦工老生。女宝芝,未从艺。

    李宝魁(1908-1987),原名宝奎,乳名四辈儿。1945年后改用宝魁之名。幼承家学,9岁首演满州里,艺名"九岁红"。12岁随父李菊笙赴俄演出,曾工汪(笑依)派老生,艺名小宝奎、李少筠。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其功底相当深厚。虽本工老生,但武生、小生、花脸、丑角等均能,尤擅老旦。由于他善总结不耻下问,因此腹笥渊博,昆乱不挡。他又有一定文化基础,擅编剧,是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全才演员。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喧宾夺主撒泼,实在令人厌恶"。"配戏不瘟不火,不搅不抢不拖,见景生性灵活,做到珠联璧和"。他极擅"救场",剧中缺什么角色均能"钻锅"上场,且能临场编词。一次李少春在东北演出《两将军》,忽觉身体不适,欲借中场改装之际稍事休息,场上李宝魁的刘备仅有几句唱,后台暗示他"马后"点,他便现编了一段"二六",可马超仍不能上场,他又编了一段"垛板"才算救了场。另一次谭富英在开封演出《群英会》,姜妙香临时闹肚子,他便以大小嗓结合顶替周瑜。再一次尚小云演出《奇双会》,李奇应由其岳父李寿山扮演,那天李老病倒,急坏了尚小云,宝魁忙说:"姑父您别着急,我来演!"尚问"你会这戏?"他说:"爷爷每次演出我都认真地瞧,有把握演好"。尚先生虽半信半疑,但又无别人能替,只得同意。场上宝魁的唱念做表恰到好处,受到尚的赞赏,并给他加了包银。后经其祖父细抠,他演李奇竟誉满大江南北,以致梅兰芳、李玉茹、言慧珠、章遏云、黄桂秋、俞振飞、姜妙香等演出此剧,都请他演李奇。1982年,俞振飞、李玉茹在沪演出此戏,特函至南通,当时他正住院医病,不顾大夫劝阻,毅然由夫人沈郦明陪同,乘船南下带病演出,他把蒙遭冤案的亲身感受,融化到李奇身上,极为感人,被誉为"活李奇"。

    李宝魁善动脑筋,能打本子、出点子、做脸子。由于他多才多艺,在剧团充当着诸葛亮的角色。被同仁称之为智多星、戏博士、活戏典、戏包袱、编剧能手,因此各剧团都争相聘请,南北的名家,几乎都与之合作过。童芷苓的《戏迷小姐》,即李宝魁仅用一天时间编出,并为童排演了《大劈棺》、《十八扯》等,使童红极一时。在与李少春合作时,同仁管他俩都称李二爷,为区别改为宝二爷,这"宝二爷"竟成了对宝魁的爱称。李少看成名快,固然是因他的艺术精湛,但其中却有李宝魁的功劳,李少春深知宝魁是他的良辅善弼,曾为他编导了《十八罗汉斗悟空》、《智激美猴王》、《真假猪八戒》等,还为他改编了《云罗山》,早在群庆社时即排了此戏。尤其十八罗汉的造型、兵器、把子等都是李宝魁精心创造的。是他从家中的佛像中受到启发的,又参观了罗汉堂的造型,回来后反复琢磨才设计出罗汉的面具,并亲自与作盔头的师傅交待清楚定制而成。李少春到中国京剧院后,曾多次想把宝魁从上海调来,为此事,张云溪、江世玉等都曾去电相聘,但因种种因素未能实现。若二李再次实现联袂,他们都会更展宏图。

     李宝魁的一生,是捧人的一生,是为人作嫁衣的一生。他一生心中没有别的,一切都是为了"戏"。家中之事从不过问,全盘交给他爱人。可以说不管家、不管爱人、不管儿女,家中人说他是"三不要"。前妻病故时,五个子女成婚时,他均不在场,而是在演戏或赶写剧本,就在他弥留之际,还在病榻上向护士要笔纸修改戏词。因其对汪(笑依)派戏颇有研究,曾把汪派剧目进行了重新整理,本欲把其唱腔亦整理出来,可惜未能如愿。他是"为戏而生,为戏而死"。翁偶虹先生在李宝魁逝世的挽幛中写道:"故人辞我泪滂沱,艺海长航悲逝波。甘作股肱镶整体,时刻背綮献宏谟。曾歌龙虎《风云会》。更解貔貅《南北和》。剧业正需群宿辅,斗魁何以没银河"。1997年南通市文化局和南通市剧协为纪念李宝魁逝世十周年,特举办了缅怀活动,王琴生、梁慧超、周云亮等名家特专程奔赴南通。张云溪、梅葆玖、梅葆玥、尚长荣等纷纷去函致电。

    李宝魁前室为梅兰芳姑父秦稚芬(五九)之兄武旦秦燕仙的孙女秦乃英,生有一女二子,女名烽,子名锡铭、锡坤。续室沈郦明,生有二子,名锡昌、锡楠。锡楠之妻为武净张世桐爱女。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