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5集:寻找宁波的巴洛克弧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1:32:32

观音兜是一种建筑形式,起源于福建的民居,后多见于徽派建筑,山墙、门头常采用这种建筑形式,在墙头上盖瓦做背平面的形式,类似于渔民捕鱼的网兜,在民间有祈福保佑风调雨顺的意思,后逐渐在江南民居中流行开来。

      到了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宁波的乡绅富商在营造楼房时采用了大量的西洋建筑元素。其中巴洛克式观音兜的建造,成为宁波古建筑中西合璧的代表之一。巴洛克建筑风格是德国首创,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样式。由于当时宁波一带在建筑方面多数延请德国人作设计师。(如著名的灵桥即是德国西门子公司所设计。)因此在民居建筑上添加了不少的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现存各民国建筑上巴洛克式观音兜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巴洛克式观音兜也称带肩观音兜,即在原观音兜山墙中间削成一半圆,然后再呈网兜状施建,这也成了我们区别清代与民国建筑的实物佐证。

      巴洛克式观音兜的兴起与流行,充分证明了我们宁波人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气魄。

宁波江北区生宝路6弄1-3号金宅,为三幢并列式石库门建筑,其建筑结构类同,平面布局均为二合院式。大门为水泥磨石子与砖砌的石库门,有半圆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装饰,门框为水泥磨石子。主楼面阔五开间,有两厢,前廊有瓶式车木栏杆。该宅保存完整,对研究宁波近代商业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马路28号,清末民初时期的庭院式民居建筑。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洋房的外观是西方教堂式风格,建筑风格跳出了木构架建筑体系的框框。墙体以青砖为主,窗台都雕刻有波纹线修饰。一进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两间,开间前檐有天井,设有照墙。古居右角不远处是柴屋。整体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堪称经典豪宅。


 在宁波市政府西侧,矗立着两栋颇有些年份的砖房,很多人每天路过这里,对这两栋房子很是眼熟,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两栋楼的来历。

    据了解,这两栋楼房最早的主人是当时上海滩的知名甬商周晋镳,作为四明商业银行创始人之一,周晋镳称得上是老一辈“宁波帮”中响当当的一位人物。作为周氏在宁波“衣锦还乡”的宅邸,这两栋楼房在设计上自然相当用心:整个宅邸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东西对称设计,既有中式住宅的细致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浪漫高雅,室内设有真火壁炉。可以说,这样的规模和设计,放在今天也是极豪华的别墅建筑。

   在用料和细节方面,周宅更是令人惊叹:外用青砖和红砖作门、窗、屋角等轮廓线边饰,内有纯正的科林斯式罗马柱,其石材接缝处采用国内罕见的锡浇注固定,地面铺设当时意大利进口的手绘彩色地砖。据专家介绍,仅这些罗马柱和彩绘地砖,就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如今被圈成宁波商会的私人场所,普通人是进不去的,作为市级文保点,已经失去文化的功能。
桂芳巷陈宅:
       位于宁波海曙区桂芳巷1号,为民国时期砖木结构建筑,共由前后两进组成,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第一进主楼为平面呈个“工”字形的二层楼房,用铁花栏杆,廊楼板端面有雕刻,柱础呈花篮状且有雕刻,左右有面阔三开间的厢房。第二进为面阔七开间的二层楼房,用牛不栏杆。山墙饰观音兜,券彤砖窗,界碑上书“陈禄房己墙”,是典型的民国时期传统民居。


      





横河街林宅:位于宁波海曙区横河街38号、孙家巷13号,为东、西独立的两个院落,民国时期西洋式建筑。其中东院落大门朝北,用水泥磨石子罗马柱。门楣上书“德门重辉”。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共出前后两进组成,旁有偏房。保存完好,气势宏大,为宁波中西合鐾建筑中的佳作。西院落平面呈“工”字形,为一幢小巧别致的民国时期建筑,保存较完整。界碑上书“林信房界”。





卢宅:
位于宁波海曙区月湖东岸,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正房、后院及两厢房组成。正房为一坐三开间楼房,明间面宽,车木栏杆,山墙饰观音兜,与两厢房形成一个三合院。厅楼与正房由天井相隔,面阔三开间,二层楼房,东西两侧有过街楼,并与正房楼上连通,西边山墙设边门一道。


此宅为清末颇有影响、并在辛亥革命时期对光复宁波有重大贡献的卢洪昶、卢成章父子的住宅。卢洪昶字鸿沧,本姓戎,少时家贫丧父,其母送他过继同里卢氏做养子,改姓卢。甲午战争时期,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卢洪昶用奇计使各艘运输船舰得以脱险,从此声名大振。卢生性正直仁义,曾使宁绍两地堕民脱去受人歧视的丐户堕民之籍。他还倾尽一生的积蓄,创办了育德初等农工学校(宁波效实中学前身)、江东育德小学及绍兴同仁小学三所学校,招收堕民子弟。其子卢成章,字志学,同盟会会员,留学英国。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同年11月自沪抵甬,发动组织育德农工学堂学生百余人,臂缠白布,执旗引导,光复宁波,当时流传有“卢成章单骑克宁波”的民谣。


蒋宅:
    为宁波海曙区月湖东岸现存的民国时期建筑,保存尚好,西式砖质挂面,上有玫瑰山花,卷涡状砖质短柱,梅雨石门框,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依次为大门、前堂、正房,形成封闭式三合院落。前堂硬山顶,山墙观音兜造,其端面有彩绘残留,正房面阔三间二弄,进深七柱,二层楼房,明间前廊有制作精美的铁花栏杆,次间及两厢有车木栏杆及车木回纹刻花装饰,还用车木罗锅斜撑檐枋,外墙为一斗一眠清水山墙。据查证,该宅曾为蒋介石之兄蒋介卿的宅院。






蒋介卿之死
      蒋介卿是蒋介石同父异母兄弟,谱名周康,一名锡侯,介卿是他的字。蒋介卿是晚清宁波府学的秀才,后又毕业于宁波政法专门学校,被选任为江西直隶州州判,因辛亥革命爆发,没有赴任。在家与乡绅夏兰卿、毛颍甫等创立禽孝乡教育会,自任会长。民国初年,蒋介石驻军上海,蒋介卿为军法官。不久又任广东省英德县县长,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宁波浙海关监督。

      1924年,蒋介石将溪口蒋、周、毛三姓原来办的武山、溪西、西河三所初级小学,改为武岭学校,以丰镐房右首原当铺作校舍,成了一所完小,由蒋介卿任董事长。不久,蒋介卿又在武山脚下购田17亩,自办瓦窑,烧制砖瓦,扩大学校规模。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回乡,把武岭学校扩大到110亩,请翁文灏之弟翁文涛设计图样,这就是现在的规模。

      蒋介卿素来衰弱多病,常寻医问药、1936年曾经旬卧床不起,入冬以后,又因感冒染疾。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被执。此日,邻村任宋村刚修成宗谱,蒋介卿前往祝贺(蒋介卿姐妹嫁到任宋,按当地风俗,凡一村谱成,亲戚必送馒头等物到场,以示庆贺)。午宴时宾主还觥筹交错,猜拳行令,忽然闻报,蒋介石被执西安,蒋介卿酒杯顿时落地,不省人事,从此一病不起。时儿子国秉在上海医治脑疾,不在身边。他人召好友夏兰卿前往。蒋介卿欲想看报,但目已不能视,当告知蒋介石已经获释无恙时,点头而已,过了2小时即逝,时间是12月27日。      
     旧传蒋介卿是在武山庙看戏,闻蒋介石被执,忽然中风倒地,马上逝去,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武岭蒋氏宗谱》中蒋介卿儿子蒋国秉和夏兰卿对此事均有详实的记载。吴氏支祠:
      位于宁波海曙区月湖东岸竹洲旁,支祠前后二进,原中轴上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己毁)、穿堂、戏台(已毁)及大殿。穿堂为民国时期近代建筑,山墙仿观音兜式,屋顶硬山式,五开间方立柱,其檐廊外有卷蓬,二层楼板外端用车木栏杆围护,楼板顶端有卷草纹雕饰。大殿面阔同穿堂,采用传统殿宇式木结构,穿斗式和抬梁式并用,用材硕大,月梁上雕饰文史典故、传统图案,甚为华丽。在东南方基石处有一界石,上书“吴氏支祠”。

朱宅、邹宅:
      位于宁波海曙区三支街48、54、62号。为三幢并列独立院落,拼用外围墙,三幢主体建筑均坐北朝南,南立面上有三道西式石库门,各通院落,石库门上有三角形图案,内饰玫瑰山花,拱券状门洞上有砖质匾额,惜文字不清。
      据调查,原宅主人为朱祥云,同时邹姓商人为朱之朋友,也造了一套近代建筑风格的住宅,并共同商议拼用围墙。三幢建筑采用一中一西相隔的平面布局,在宁波地区近代建筑中较有特色。






      最后以月湖庵结束。无数次踱步在这沧桑的老墙根下,墙躯早已千疮百孔。佛经云:“菩萨因众生故而取土”,“众生有病,则我生病”。各处祈求各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也许,观音菩萨只是将这大苦大悲重降凡世,考验着我们芸芸众生的悟性。

     观音兜,涅磐的不仅是这老房,还有我们的心灵。

     历史之美从来只在血与火的洗礼之中轮回,而建筑之美却无法再从毁灭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