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阿郎有多少插曲:作家洪峰隐居云南山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9:44:29

作家洪峰隐居云南山野   

                                   转载/博宝艺术网(花香博客)

     洪峰,先锋派作家代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小说,其小说被列为中国新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2006年的“作家乞讨风波”和博客里公开退出作协,辞去沈阳分会副主席职务的事件把这个作家推上了舆论顶峰。短短几年的平息之后,网上一张“洪峰隐居养猪”的图片,再次让大家把焦点放在了他的身上。

    洪峰,男,1959年11月生,原籍为吉林省通榆县,现居云南省会泽县。1977年底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1月毕业后到白城师专(白城师范学院前身)中文系任教,1984年10月调入吉林省作家协会《作家》杂志社做编辑,1988年离职就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创作学研究生,1994年破格晋级为文艺一级;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客座教授。1995年被沈阳市政府以特殊人才引进,离开长春到沈阳市文化局工作至今。

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协辽宁省分会理事、主席团成员,作协沈阳市分会副主席。2006年12月2日退出中国作家协会作协辽宁省分会和作协沈阳市分会。

     从1983年起,洪峰开始了小说创作,代表作有:《生命之流》《湮没》《瀚海》《离乡》《和平年代》《东八时区》《生死约会》等。

    “北丐”洪峰与“南帝”苏童、“东邪”余华、“西毒”马原、“中神通”格非一同被比喻为文坛射雕五虎将,被当做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被列为中国新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深深吸引他的是蓝天、野菜、乡间的纯朴

    1989年,洪峰第一次来到云南。自那以后,高原的蓝天就印在他眼里再也没能离开过。之后,洪峰便会找机会到云南来。2000年以后,洪峰开始迷恋没被人类程式化和商品化的滇东北。

    当记者和他一起仰望天空的时候,他说:“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对洪峰来说,那片湛蓝就是他的最爱。

    洪峰家的二层小楼坐落在会泽县金钟镇马武村的一个半山坡上,是靠大山最近的民居,白色瓷砖贴的墙面,枣红色的勾边,其间点缀着花草图案,小院依山而建,成缓下坡状,院里放着简单的农具,一大一小两只土狗安逸地晒着太阳。

    沿路往屋后走,几百米就可以进山。说到这山,洪峰说,他就喜欢山上的野菜,很多都是中药,当地人却可以做成家常菜的味道,对这些有医疗功效的菜肴,洪峰如数家珍。

群居,似乎并不适合洪峰,出门走路要小心撞到其他行人、说话要考虑会不会影响别人,这对遇到不顺心或看不惯就会和人打仗的洪峰来说,似乎是一种折磨。只有在农村这种纯朴、有足够生存空间的地方,他才能真实的感觉自己,感受生活。

   “在城市里,除了一间房子,什么都不是你的。”城市空间拥挤,人口众多,洪峰似乎找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我一出家门,就连走路都要小心。”所以,每次回沈阳,除非万不得已,他会一直呆在家里不出门,一待就是一两个月。

   他和爱人约定,天空不再蓝时一起进深山

   云南,带给洪峰的除了一片净土,还有一个年轻美丽的会泽姑娘。

   在博客里,洪峰称自己为老汉,称妻子为老燕。记者去采访的时候,老燕不在家。洪峰说,老燕去古玩市场“蹲守”了,最近天天去。

   原来,老燕的祖上曾是清朝的朝廷重臣,最显赫的时候官居二品,后来被发配到云南会泽。最近几天,老燕的家人总是拿一些祖辈留下的瓶瓶罐罐到古玩市场卖,而老燕的任务就是把自家的东西收购回来。

    认识老燕是在2001年,那年,洪峰到云南写话剧,当时老燕还是小燕,是一名在曲靖读书的学生,可以记得住满满一页纸的数字。后来,这个记忆力极好的女孩子就成了洪峰的爱人,陪着她沈阳、云南到处走。

    认识洪峰后,老燕用自己祖传的中医治好了洪峰一身的职业病。1998年的时候,由于长期写作,洪峰的腰、肩、颈没有一处不带病的,最严重的时候,他连十分钟都坐不住,有时开会,别人坐着他却只能躺着。直到认识老燕,老燕说自己知道个方子,也许可以治好洪峰的病。洪峰就半开玩笑地说:“那就治吧,只要不是一剂药下去要了我的命,你想怎么治就怎么治吧。”

   而2006年的一则“作家当街乞讨”的新闻,却让大家看到了,这对有情人生活的窘迫。那时的老燕已经查出患了癌症,马上要开始做第二期化疗,而单位突然停发工资,让他难以支付爱人的巨额医疗费。现在,老燕算是被洪峰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为了让爱人不再犯病,洪峰从不拒绝老燕答应别人的事,“但她从不利用这一点。” 这些年来,洪峰从不让老燕出去工作,他只希望老燕能生活得开心点,做自己想做的事。

     现在的洪峰,没有什么亲人,“就我们两个人,我去哪儿她去哪儿。”他和老燕约定,再过10年,如果会泽的天空不再蓝,而是充满商业气息的地方,他们就一起再往深山里钻。

受藏獒的忠诚打动,再也不舍它们的离开。

    洪峰的家里,养着6只藏獒,为了让这6个家伙有一个足够的生活空间,又不会伤害到别人,他特意在会泽县城边买了一栋3层的房子。现在,他每天和这些藏獒生活在一起。而对洪峰的整个采访也都没有离开过这些藏獒居住的小楼,“如果有事,我能听得见它们的叫声。”

    起初,养狗是为了老燕的安全,希望老燕平日出门能有个会听命令的“保镖”。可自从养过第一只藏獒之后,洪峰便爱上了这种动物。爱上了藏獒无比勇猛和对主人的无比忠诚的性格。

    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发生在洪峰家里,藏獒溜进洪峰的卧室,想和主人住在一起,得不到许可又只能沮丧的走出去,可第二天早晨醒来,洪峰却发现床下、床尾、窗边都卧着他的爱犬。

    现在洪峰有12只自己的藏獒,6只养在云南自己的家里,另外6只由沈阳的朋友帮忙饲养。这12只藏獒中,洪峰最喜欢的是一只叫煤球的犬。

     曾经为了给老燕治病,洪峰不得已,以200万的价钱卖掉了煤球,可一段时间之后,煤球竟跋涉近2000公里找到自己的主人,见到洪峰时,煤球就只有晃晃尾巴的力气了,随后便倒地不起,两个多月才恢复过来。此后,煤球一见到洪峰收拾行李就吓得打嗝,洪峰便不能再容忍“它们的离开”。

      这些藏獒,已经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为了这些藏獒,洪峰打算,在农村专门规划一个“藏獒园”,用来放养他的这些宠儿。

     “乌托邦计划”做洪庄主建藏獒放养园。

       现在,洪峰和他的藏獒一起,住在会泽县城边的一个小区里。但这并不是洪峰理想的生活,他有一个自己的“乌托邦计划”。

      洪峰向记者描述着自己在马武村的那3亩多土地,有房子、有果园、有小溪,山上的林子里到了雨季就有各种蘑菇,还常常看得到很多野物。“真是原生态”,平日里,除了当地的村民,很少有人到林子里去,老燕也是个熟悉林子的捡蘑菇的高手。

     洪峰看重的就是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和山顶那片随时都像雨水洗过的蓝天,洪峰准备建一些房子,再规划一些种植带,自己就做个“洪庄主”,随时欢迎各地的文学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来做客。形成一个有文化特色的滇东北洪老汉文化庄园,“到那时一定要叫我洪庄主!”他爽朗地笑着。

      为了这个“乌托邦计划”,他自己画好了房屋平面图,找人做了立体的外观设计,要求框架结构,能抗8级地震。他还计划建一个2400平米的院落,用来放养藏獒和种植各种植物;有云南特色的茶花和自己培育的中草药以及药膳园;要有影视、文学工作室;有少数民族工艺品制作园。当然,还少不了他的藏獒放养园。

最重要的是,给自己初中的老师留一间适合的屋子。老师今年年逾古稀,除了老伴无儿无女,老伴的身体又不太好,生活上着实需要人照顾。洪峰告诉自己的老师,“就把我当儿子吧。”他要让老师在自己身边安度晚年,为老师养老送终。

洪峰小说获奖简目

1986年  《人们叫他“岁儿”》获吉林省第二届优秀小说奖颁奖机构:吉林省作家协会;

1992年  《离乡》获首届东北文学佳作奖颁奖机构:东北三省作家协会;

1993年  《重返家园》获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三届(1989~1992)青年文学奖颁奖机构: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4年  《整体创作成绩》获“庄重文”文学奖颁奖机构: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

1995年  《东八时区》获第二届东北文学小说优秀奖颁奖机构:东北三省作家协会;

1995年  《喜剧之年》获“江南”优秀小说奖颁奖机构:浙江省作家协会/《江南杂志社》;

1998年  《结局与开始》获“东海”优秀中篇小说奖颁奖机构:浙江省文联、作家协会;

1998年  《太阳照常升起》获《球报》总编奖,颁奖机构:《辽宁日报》(注:此后,洪峰先生的作品再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文学评奖);

2007年  《九路汽车》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部门办的“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获吉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